APP下载

里耶秦简发现与改写中国书法史之可能初论

2017-10-19钟雅迪

文艺生活·上旬刊 2017年8期
关键词:改写历史

钟雅迪

摘要:里耶秦简是21世纪最重大的考古发现之一,其学术价值足以与敦煌文献、甲骨卜辞媲美。随着对里耶秦简进一步的深入研究,在历史学、文字学、考古学等方面取得了可喜得成就。本文就里耶秦简的发现对中国书法史的影响做一个初浅的论述。

关键词:秦简 改写 历史

2002年6月3日,在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龙山县里耶镇的考古发掘中,古城遗址一号井中出土秦代木质简牍37000枚,其数量之大是此前全国出土秦简总数的10倍。这一惊世发现,震惊了考古界和学术界,纷至沓来的各路专家在实地考察和验证后,给里耶秦简的发现给予了极高的评价。李学勤先生说:里耶秦简是21世纪最重大的考古发现之一,其学术价值足以与敦煌文献、甲骨卜辞媲美。“北有西安兵马俑,南有里耶秦简牍”,成为考古界的至高评价。 随着对里耶秦简进一步的深入研究,在历史学、文字学、考古学等方面取得了可喜得成就。本文就里耶秦简的发现对中国书法史的影响做一个初浅的论述。

一、里耶秦简的发现改写了中国书法史秦以小篆为官体的传统书学观点

翻开秦代历史和秦代书法史,我们都知道秦始皇灭六国统一中国后,最大的功绩就是统一文字,统一货币,统一度量衡。而以“书同文”的文字统一成为秦始皇统一天下的重要国策之一。2000多年来,秦始皇以小篆统一六国文字的说法已经根深蒂固,已经成为界定这一阶段历史的“基本常识”,《史记·秦始皇本纪》述始皇二十六年诏天下:“一法度衡石丈尺,车同轨,书同文。”并以严刑苛法实施监督。许慎《说文解字·叙》云:秦始皇帝初兼天下,丞相李斯乃奏同之,罢其不与秦文合者。斯作《仓颉篇》,中车府令赵高作《爰历篇》,太史令胡毋敬作《博学篇》,皆取史籀大篆,或颇省改,所谓小篆者也。这两处的“书同文”论述,成了后世立论秦代以小篆统一六国文字、以小篆作为秦代官体文字的主要论据,致使后世书学论者先入为主,以讹传讹。

作为当今书法高等学院书法专业教材,大多数据此而论,如出一辙。如由南京艺术学院编写的《中国书法史》一书,在秦代书法一章就是这样描述的: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加强了中央集权,废除了分封制度,推行了郡县制度,并颁布了系列政令,其中之一是“车同轨,书同文”。因战国时期的各国语言不同,文字各异,秦丞相李斯建议“罢其不与秦文合者”,得到了秦始皇的采纳,并令李斯等人对文字进行整理,使之统一和规范。小篆成为秦唯一的官体文字,由政府颁布在统一后的秦朝使用。但里耶秦简的发现,无疑推倒了这一传统论断,得出了小篆并非秦代主流官体文字的颠覆性结论。其理由有三:

一是里耶秦简属官方文档,古隶书是主流官体文字。出土的37000枚内容涉及秦代典章制度、行政设置、军事动态、民族关系、当地水文等方面,是标准的秦代官方文档,所书简牍文字绝大多数为古隶书文字,鲜有官方颁布的小篆文字。关于这两点的研究,里耶秦简的各路专家早有定论。早在里耶秦简出土很多年以前,郭沫若先生在《古代文字之辩证发展》一文中指出,秦始皇改革文字的更大功绩是采用了隶书。著名学者裘锡圭在《文字学概论》也明确指出,秦王朝实际上是以隶书统一了全国的文字。以上两位学者的观点之所以没有在中国书法史中得到认定,其主要原因是,里耶秦简以前出土的简牍都是私家之用,不足以认定隶书是秦王朝统一的文字,只能界定为民间书体。而里耶秦简的出土,以实物证实了隶书是秦代的官方文体。

二是小篆繁复严谨,难以书写和推广。作为秦代“书同文”的主要举措,秦始皇虽然采用了李斯等人的建议,并由李斯等人专门整理、规范了小篆,但由于小篆结构繁复,笔画严谨,加之秦王朝的统治仅短短的15年,在远古交通、信息闭塞、民众教育缺失的封建社会,让小篆成为大秦帝国唯一的官体文字只能是一种美好愿望。小篆只能成为朝廷纪功刻石和体现皇权印章的御用文字而已。而秦所谓的“罢其不与秦文合者”,旨在消除六国异体,并没有禁止秦国在统一前就流行使用的古隶书的使用,秦隶以便捷的书写方式被秦广泛使用,并成为秦官方的实用“手写体”。

三是诸体并用,隶书为盛。秦朝在小篆通行的同时,允许其他书体并用。汉许慎《说文解字·叙》中说:“秦书八体,一曰大篆,二曰小篆,三曰刻符,四曰虫书,五曰摹印,六曰署书,七曰殳书,八曰隶书”。这说明在秦代以严刑苛法监督实施“车同轨,书同文”的制度下,也不能一时杜绝其他书体的应用。而起源于春秋战国时期的古隶书以简洁的书写方法被广泛地使用,已成为秦代书写的主流书体。因此,秦代各郡县官方文档广泛使用古隶书作为官体文字是历史的真实景象。

二、里耶秦简的发现已改写中国书法史凡简牍都属“民间书法”的界定

在中国书法史的论述中,已经习惯将简牍、帛书、瓦当、残纸统称为“民间书法”。王鏞在《中国古代砖文》一书中是这样界定这一概念的,认为凡出自于民间书手的作品称之为民间书法。民间书法与官方书法,相比较而存在,对立互补而发展。一般说来,民间书法主要是指社会非主流的、平民的、非精英的书法群体。而官方书法,指的是社会主流的、精英的、官方大力提倡,并采用权力加以推行的书法体系。在历史上二王、欧阳询、颜真卿、柳公权,都属于官方书法范畴。而大量的简牍、敦煌抄经、汉砖瓦当文字等都属于民间书法之列。

民间书法是相对官方书法而言的。过去的书法史论和当代的书法大家对古代书法的官民分类认识似乎已达成共识,他们认为官家书手书写的就是主流的、精英的、官方大力提倡,民间书手书写的就是非主流的、非精英的、非官方大力提倡的。纵观整部中国书法史,我们不难发现其本身就是一部中国官方书法史。从有书家姓名开始,李斯、钟繇、王羲之、欧阳询、颜真卿等等,哪一个书家不是官家书手?三希堂法帖、馆阁体、台阁体等等,哪一种不是官家推崇的经典?而写民间书法,推崇民间书家的不过寥寥数语。究其原因:一是几千年封建皇权至上、官尊民卑思想的影响。在皇帝眼中天下都是家天下,书法岂能尊民乎?二是把书写当作科举考试必备技能进行考核,书优则取,书劣则废,使尊官方书法成为一种必然。三是官方书手的书法易于保护和传承,民间书法生灭自然,大都湮灭在历史的长河中。endprint

我们姑且不去探讨官方书法和民间书法划分的合理性,单就里耶秦简出土对中国书法史界定简牍归属问题做一个科学的探讨,在分析出土的大量里耶秦简信息资料的基础上,我们不难得出一个结论:秦简牍文字属官方书法,其理由有三:

一是秦简的书手不是民间人士而是官方选拔的书佐。在秦代文吏被称为“刀笔吏”,公文简牍往往都要用被称为“刀笔吏”的官方书佐来书写,“能书会计治官民颇知律令”是秦官方对刀笔吏的基本要求。因此,秦朝各郡县负责书写官方公文的书手一定是通过选拔培训的专业刀笔吏,秦简书写属官方书佐在出土的秦简中得到证实,是毋用质疑的。

二是里耶秦简署有书手签名,是官方考核书佐的主要依据。在对里耶出土的秦简文字研究中发现,秦代官方公文内容不管多么繁杂或简单,秦代书佐书写各类文书格式都遵循一个非常统一和隐蔽的特点:行文单位制作的文牍必须具备公文原件和副本,抄写公文的书佐在文牍背面左下角的最底端署名“某手”,原件已经送出,留下的是副本。“某手”作为书佐签名,成了文牍的责任人和官方考核书佐工作业绩的主要依据。

三是秦代教育水平低下,民间能操刀弄笔者甚少。后世历朝历代能写能刻的民间书手虽然不乏其人,但在秦以前,由于春秋战国时期战乱不断,民不聊生,民众教育水平十分低下,民间有文化者、能操刀弄笔书手甚少。里耶秦简作为官方文档资料,由民间书手来书写是不可能的,在对里耶秦简文字的研究中,也没有民间写手书写的痕迹。因此,中国书法史应该将秦代简牍书法归属官方书法,还其秦代简牍书法在中国书法史上的历史本来面目。

三、里耶秦简的发现已改写中国书法史对隶书字体源流学的传统认定

隶书源于何时,谁人所为,古人多有妄论。许慎认为隶书源于秦始皇时“官狱职务繁,初有隶书。”卫恒在《四体书势》中说:“秦既用篆,奏事繁多,篆字难成,即令隶人佐书,曰隶字。”张怀瓘在《书断》中说:“案隶书者,秦下邳人程邈所造也……幽系云阳狱中,覃思十年,益大,小篆方圆而为隶书三千字,奏之始皇,善之。用为御史,以秦事繁多,篆字难成,乃用隶字,以为隶人佐字,故曰隶书。”而蔡邕《圣皇篇》、江式《论书标》、徐锴《说文系传》等文中都有一种传统的观点,他们认为隶书为徒隶程邈所作。现代学者在编著书法史学时,大都依从旧说,把隶书始于秦始皇统一之后,并由隶人程邈所作说成铁律。

里耶秦简的出土,让秦简牍史料极大丰富。它与《青川木牍》《云梦秦简》《放马滩秦简》《汉帛书》构成了一部完整的隶书发展史料。时间上从战国时期的秦武王二年(公元前309年)至汉代,都是隶书发展、成熟的时期。以此来研究隶书的产生和发展,我们有理由正隶书二点史论:一是正隶书始于秦始皇统一之时,由程邈所作之谬误。通过研究秦简牍我们不难发现,隶书早在战国时期就有了比较成熟的字体,这点从出土于四川青川县郝家坪的《青川木牍》来看可以印证。秦和其他六国在这一时期都在经历由篆向隶书转换的一个“隶变”时期,官方在隶变时期做一些文字整理和统一均属正常的文化建设工作,对推进文字改革和统一有积极的意义,但而不应该依此来断定隶书的产生和始创。真正历史面目应该是:隶书产生于战国时期,是秦和其他六国对“篆引”笔法进行简化,经历长时间“隶变”,并经过有效的整合而发展完善的。二是正秦书八体,隶书最末之歧视。隶书在中国书法史上是含有歧视意义的字体,在秦时并不称为隶书,是以便捷的秦书“手写体”在官方和民间广泛流传。隶书之名则出于汉代,带有强烈的貶低之意。《汉书·艺文志》云:“是时始造隶书矣,起于官狱多事,苟趋省易。施之于徒隶也。”而汉许慎《说文解字·叙》中说:“秦书八体,一曰大篆,二曰小篆,三曰刻符,四曰虫书,五曰摹印,六曰署书,七曰殳书,八曰隶书”,已将隶书排位至最末也。历史上贬隶之习由来已久,但隶书在秦即为官方使用的主要文字,经过漫长的“隶变”以后,删繁就简,去曲为直,使中国的文字由 “古”化“今”,为中国文字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进作用,其功劳当推其首。因此,隶书在中国书法发展史上的地位不可小觑。

参考文献:

[1]丛文俊.中国书法史·先秦·秦代卷[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9.

[2]何满宗,王焕林[M].长沙:湖南书法史湖南美术出版社,2010.

[3]南京艺术学院.中国书法史[M].沈阳:辽宁美术出版社,2001.

(作者系北京师范大学北海附属中学书法教师)endprint

猜你喜欢

改写历史
从相同情节的改写看李氏形象的嬗变
《馨香与金箔》中的另类“蝴蝶”
创译的本质与创译在霍姆斯、图里翻译结构图中的定位
《聊斋志异》在日本的流变史
新历史
基于兴趣培养的续写和改写方法探研
历史上的6月
历史上的九月
历史上的八个月
历史上的5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