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校本课程的内容设置研究
2017-10-19张园园
张园园
【摘要】小学科学课程作为一门以培养小学生科学素养为主要目标的小学科学启蒙课程,加强对课程内容的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通过对小学科学校本课程内容设置进行了简单的叙述,深入研究小学教学课程内容在具体条件下的设定模式,继而推动该课程的进一步发展,这种教育模式符合小学生的心理特点,为国家和社会培养出更多优秀的人才奠定基础。
【关键词】内容设置;项目学习;校本课程
【中图分类号】G623.6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07-0103-01
现阶段关于小学校本课程的研究虽然较为丰富但是在小学校本课程的开展中还有很大的漏洞和局限,学科分布不均以及城乡分布不均等问题,严重阻碍了小学校本课程的发展,而小学科学校本也受到一定的制约,加强小学科学校本课程的研究迫在眉睫。小学科学校本课程的设置从根本上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和探究能力,并且加强小学学校的教育教学能力。
一、小学科学校本课程的具体内容
小学科学校本课程内容的选择过程中一定要遵循课程内容选标准进行设置,首先小学科学校本课程要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和重要性,要充分考虑到内容能否帮助学生更好地认知科学并应用到未来的学习中去。还要考虑到是否具备科学性,内容是否准确,学生是否能够接受。除此之外,课程内容要符合学生现阶段的认知水平并且贴近学生生活,具有一定的趣味性和可操作性才能够保证课程对学生有吸引力。小学科学校本课程的内容主要来源于对科学学科的具体研究,以及社会和时代发展中总结而成的自然科学。根据上述内容,对小学科学校本课程内容进行初步的规划,大致分成了八个课程主题分别是:人体探究、动植物科学、物理学科的应用、物体运动规律、以及地球漫游、宇宙探险、石头的秘密、物质的变化为具体内容。综合考虑到学校的实际情况以及学生的接受能力,对选择不同的主题进行详细的内容设置,在设置具体内容的过程中要符合相应的课程设置标准,对课程内容和课程目标进行构建后,在对课堂上的活动进行细化。
二、小学科学校本课程的内容应用
(一)基于人体揭秘的课程内容设置
人体这个领域对于小学生来说和自身有密切的关系,但又充满了未知性,根据小学生的平均认知水平,在教学过程中应该选择图文结合的方式展示课程内容,在展开过程中以学生为主体展开教学活动课。这堂课最终应该让学生能够独立说明人体的器官和系统,进而起到启发学生对生命探究的积极性。在以山东省某小学三年级的人体构成科学课堂的具体流程为例,通过任课教师的提问引出课堂主题,推动学生自主思考人体是由什么组成的。将房子比作人体,将砖块比作细胞,进而引入到动物和人体的组成,让学生认识到细胞是人和动物体的基本组成单位,通过任课教师讲解从细胞演变到人体的过程。并且应用人体模型,让学生更加直观地感受到人体的结构组成部分,最后还可以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知识面,拓展讲解细胞的结构和形态。这堂课让学生意识到科学和生活之间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意识。
(二)基于动物植物的课程内容设置
小学生对动物充满了兴趣,考虑到大部分小学生拥有宠物的现状,设置动物相关的科学内容,既结合了小学生的兴趣爱好,又能够增长他们的知识,是不可缺少的内容。笔者认为在动植物的相关课程中除了要让小学生对常见的动植物进行观察外,还应该让学生进一步接触平时不常见的动物,比如在对蝙蝠的认识一课中,组织学生去动物园对蝙蝠进行观察和了解。利用学生对好奇和探究心理,观察蝙蝠,并且设计游戏,让学生参与到教师建立的趣味活动情景中,进一步了解蝙蝠的生态习性。在课堂上还要准备相应的标本以及角色扮演卡,在教学过程中养成学生的沟通解决问题的能力,了解动物和环境之间的关系,进而培养出学生热爱动物、保护野生动物的意识。教师通过简单的介绍,引入到今天课程主题,在参观过程中,和学生讲解蝙蝠的相关知识,最终利用游戏,让学生通过表演场景,体会到生物和环境之间的关系。
(三)基于物理学科的课程内容设置
考虑到科学性,还设置了机器人设计一课,利用机器人设计游戏作为课程主体,让学生发现隐藏在游戏中的丰富的物理知识,这种内容设置不仅具有很强的操作性而且符合小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心理。笔者认为除了要加强科学性的课程内容设置之外,在课堂中可以组织一些竞赛和比赛,教师可以在课堂前,制作相应的昆虫、植物等识别卡片,组织学生积极了解科学、走近科学。还可以引用机器人课本教程,然学生在课堂上自主动手设计机器人,不仅能够了人工智能的理论知识,还能锻炼出小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加强学生对科学知识的兴趣。在机器人设计的课程中,学生真正成为了课堂的主体,在设计的过程中,学生通过自主选择设计过程中所需要的材料,全面发挥学生的动手能力,运用不同的算法进行变成,养成自主思考的习惯。
(四)基于物体运动的课程内容设置
运动和生活密切相关,但是小学生对运动还没有明确的认识,通过细化物体快慢一课的具体内容,帮助小学生初步形成物体运动观念。考虑到小学科学课程作为一门综合型课程,涵盖了多方面的社会科学知识,某校教师在设置物体运动快慢一课中,将PPT和挂图结合使用,通过给小学生展示几个使用不同交通工具的短视频,让学生自主分析,那种交通工具更快,从而进一步提出奥运会上的运动健儿在赛跑和跨栏比赛时的速度,随后对不同物体的运动速度进行总结,并且通过测量走路的速度进行实际观察,最后教师引出了大自然中物体运动的速度。通过本堂课程让学生了解到速度具体概念,对于物体运动和静止产生初步理解,带动学生亲身实践的过程中,激发学生的体育锻炼精神和对大自然现象的好奇心、探究心。
三、总结
综上所述,在明确了小学科学校本课程内容设置的主要内容后,根据课程内容使用不同的内容设置方法,全面依据课程内容设置的相关原则,基于理论基础上完成了对具体内容的设置。但是研究过程中要不断地创新,从方法、思路、内容三个方面,从根本上推动小学科学校本课程内容设置的具体实施,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培养学生掌握科学技能,养成良好的学习探究习惯。
参考文献
[1]李正伟,刘兵.对英国有关“公众理解科学,9三份重要报告的简要考察与分析[J].自然辩证法,2015,19(5):70-74.
[2]张振国,沈培坤.以学生发展为本因地制宜開发科学教育校本课程[J].课程.教材.教法,2016(6):45-46.
[3]朱丽兰.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普及法(草案)的说明[J].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公报,2016(4):286-287.
[4]陆建荣.以科技创新教育——江苏省苏州市吴中区碧波实验小学科技教育侧记[J].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16(3):23-24.
[5]苏禹铭,黄台珠.科学教师学校本位校本课程发展信念与实践之个案研究[J].科学教育月刊,2016(324):4-5.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