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学生创新能力培养困境与对策
2017-10-19蒋芙蓉
蒋芙蓉
【摘要】目前,高校中创新教育已经成为许多学生重点学习的课程。然而,虽然重视程度较高,也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教育的局限性较强,缺少对学生综合性创新拓展能力的培养与实践训练,职业能力培养不足,创新的精神和能力培养未作为系统的培养内容加入到整个教育体系中等。在这种情况下,创新教育的初衷无法得到满足,因此对当前我国高职院校大学生创新能力有效培养路径做出针对性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高职学生;创新能力;困境与对策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07-0061-01
我国高职院校以培养应用型、技术型、实践型人才为主,大学生在校期间的思维和创新能力,直接影响着个人今后的发展与前途。由此可见,我国高职院校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必要性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提升我国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和改革的要求。中国大学“难考易出”,许多学生进入大学时代后,学习惰性严重,能动性、创造力及积极性受环境影响,极大地被遏制了,教学改革的目的是为了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从而将知识转化为生产力的一种方式。推进高校教育改革是满足现代化需求的必然选择。社会在高速发展中,唯有具有创新意识和开创精神的人才才能够适应社会发展需求,为企业贡献更大的利润。
一、高职学生创新能力培养困境
1.师资力量薄弱
创新教育是理念、实践、理论、完美融合的教学模式,承担创新教育工作的教师,既需要有丰富的实践经验,也需要有较高的理论素养以及较强的创新意识。然而,各项调查显示,高职院校创新教育的师资配备相当薄弱,多数是就业指导中心的辅导员、老师以及思想教育工作者来承担相应的教学工作,这些老师大多数没有创新受训背景,更没有过创业的经历,缺乏创新教育的实践能力和意识。
2.创新教育缺乏实践环节
目前许多高职院校开展创业教育,主要停留在创业报告、创业竞赛的指导上,很难全面提高学生的创业综合素质。创业报告的火爆,主要源于创业激情的共鸣,每个学生都有一种创业的渴望和理想。但这种形式在一定程度上是情绪化、表面化的教育,缺乏持续性的作用。效果来得快,去得也快。实践证明,这些轰轰烈烈的活动,很难在大学生中形成持久的积聚效应,致使学子们激情有余而内功不足。创业实践是创业教育的重要内容,也是提高创新教育实效的基本途径。
3.教学方法单一
学生的创新思维是从小培养起来的,从幼儿阶段天马行空的想象,到少兒阶段个性的展示,到大学阶段创新情感和思维的发散,这是一脉相承的,缺少任何一个阶段的积累,都无法做到创新素质教育的培养。但中国科举考试及高考制度,在很多时候舒服了学生的思维,课程设计基本为“我讲,你听;我问,你答;我说,你背”,这种传授与被动接受的教学模式,教学方法过于单一,很难调动学生的思维与创新能力,应多开展丰富多彩的讨论课、活动课、研究性课程激发学生的潜在创造力。
二、高职学生创新能力培养对策
1.改变陈旧的教育观念,提倡创新教育理念
改变陈旧的教育观念,要从认识到传统教育体系不足开始,自上而下的进行教育改革,将创新能力培养当作教学重点来抓。高职学生是一批接受能力强,具有个人见解和思维能力的人才,他们身上具有无限大的能量及潜力,是创新型、实践型、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摇篮。学历、技术、文凭这些在高职院校内都可以获得,但创新能力、创新思维、创新情感却是一个学生源源不断的动力,它最能够体现出学生与学生间的差距。具有创新能力和精神的人,通常来说还具备较强的抗压力、挑战力、百折不挠的做事态度,因此创新教育理念对培养新一代的四有新人具有重要作用。
2.运用行动导向教学法,培养学生创新思想
行动导向教学重点考虑方向是学生的参与状况,它是由教师和学生共同确定一种行动产品或项目,并用此引导整个教学过程,使学生达到脑力与体力的统一。这种教学方法改变了传统“教与学”的方式,教师从原先的传授知识到引导、辅导、指导学生学习,成为整个行動导向教学的策划者、引导者和咨询者,鼓励学生参与了任务布置和问题解决全过程,针对某一课题或研究项目进行准备、解答和成果展示,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实践能力,并在实践和参与中进发出新的灵感,锻炼学生全方位的能力和素质。
3.参与教师科研实践或自选科研项目
采用学生“助研”的形式,鼓励学生参与教师科研实践。从校级项目起步,逐步到纵向科研和横向科研。引导本专业有一定研究基础的高职学生参与教师或企业科研项目,并且介入实际的科研实践,让学生在科研实践中达到专业知识的深化和转化。如根据课堂内容,教师可以让学生写下本学期想研究的课题,教师把兴趣相似的学生归类,以4—6人的形式组成课题小组。从第二周起学生以科研小组的形式研究问题,教师变成了指导教师,也不再是单纯的课堂讲课,学生在课堂上设计研究问题的方案,最后两周答辩,期末成绩由小组得分以及每个人的课题贡献加分而成。也可以根据不同的专业类别设立专项科研项目,为高职学生尽可能多地提供科研实践机会,增加其科研实践的选择性和互动性。
4.加强校企合作,为学生创新能力的提升奠定基础
高职院校根据自身的专业特点与相关企事业单位合作,为学生提供基础实践平台,更有针对性的为学生提供实践环境,让更多的学生可以在专业领域进行创新,这样更有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发挥和创业能力的提高。并能用理论知识指导实践,用实践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更有利于学生对专业技能的掌握。
高职院校既可以深入到经济发达地区与企业建立合作关系,为学生实践学习提供基地,并可和企业之间签订人才培养协议,这样学生通过实践学习,掌握实践经验,并可更加紧密的贴近市场和企业,培养自己敏锐的市场眼光,为今后的创业奠定基础。同时,高职院校也可与企业合作建立校内创新孵化基地,借助互联网技术实现网络化交互性学习,通过商业化的运作模式和现代化的管理技能,让学生更好的贴近企业,感受市场的动态变化。
三、结语
综上所述,21世纪人才竞争已进入日益激烈化状态,国际间的融合和交流让我们认识到创新意识的重要性。2016年国家已经将创新作为国家发展战略,提倡团体和个人创新能力的培养,高职院校作为教育系统中相当重要的环节,学生的创新能力、创新精神、创新情感的培养对提升国家综合质素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曲善珍.试论加强高校学生创新意识能力的培养[J].新课程(下旬),2016(1).
[2]王丽娟,高志宏.论我国创新教育理念的创新[J].江苏社会科学,2012(5):237-240.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