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李渔的戏曲结构论看《长生殿》

2017-10-19刘馨贤

现代语文(学术综合) 2017年9期
关键词:长生殿李渔

摘 要:从李渔的戏曲结构理论出发,以洪升的《长生殿》为例,详细地理解全剧内容。李渔提出了“戒讽刺”“立主脑”“减头绪”“脱窠臼”“密针线”“审虚实”的主张,而立主脑、密针线、减头绪就是相对于戏曲结构的重要部分。因此,文章从李渔的戏曲结构论中的立主脑、密针线、减头绪来看《长生殿》。

关键词: 李渔 戏曲理论 《长生殿》

一、立主脑

李渔非常重视戏曲结构,结构就是组织构成的框架,是撑起整篇文章的支架。他所认为的结构就是为了登场演出而安排的故事框架。上台演出时,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剧本结构要特别讲究,使得整场戏排列紧凑,前后连贯,在这有限的时间和空间内上演故事的开端、经过、高潮和尾声。他提出“古人作文一篇,定有一篇之主脑,主脑非他,即作者立言之本意也。”整部剧本结构中,必定有作者的创作主旨。立主脑,就是一篇文章中作者首先要定下主题思路,这是整个结构的交集点、结合点,使整篇文章的结合很自然,不突兀。全篇文章定下主题,一人一事件。那么再多的人物事件都是围绕着这个主要人物和主要事件来写,在主要篇目之前出现的文章是在为它作铺垫,渲染氛围,在它之后的文章则是为中心人物和事件作进一步的阐释和说明。

《长生殿》主要写的是安史之乱时期,唐玄宗和杨贵妃凄美曲折的爱情故事。作者受自己出生环境以及个人经历的影响,还受到了白居易《长恨歌》的影响,将现实生活中的故事素材加以整理加工,用自己的写作风格创造出高于生活的作品。那作者为什么写这个故事呢?他想通过这个故事表达什么感情呢?在开篇第一出《传概》中作者便自报家门,交代了自己的创作主旨,点出了作品的大概内容。创作缘起,剧情概要都是在第一出交代的:“今古情场,问谁个真心到底?……笑人间儿女怅缘,无情耳……看臣忠子孝,总由情至”。一方面讲的是男女之间至死不渝的爱情,另一方面讲了臣忠子孝的感情。以男女爱情为经线,以政治动乱为纬线,构成了一个情节曲折、脉络分明的庞大故事体系。全文的主脑就是在安史之乱背景下李杨的爱情故事,爱情和政治是相互依存的。立主脑是主要人物和主要事件要交叉在一起,李杨的爱情故事是主线,恰又是由于李杨的爱情导致安史之乱。唐玄宗太宠爱贵妃,整日沉迷于与杨贵妃的游乐当中,信任她的哥哥,导致安禄山起兵造反。前人对这个事情都是持批评的态度,尤其文人墨客多对此加以谴责。无论你多么深厚的感情,那杨贵妃也是红颜祸水,唐玄宗因为她不理朝政,沉迷于酒色,继而荒废了国家,祸国殃民。但是生在清朝初期思想开放的洪升并没有去批判这种事情,反而是直接面对男女之情,对男女之间坚贞不渝的爱情进行赞颂。因此整篇文章都是围绕着这个爱情与政治相递进的主旨在写。

二、密针线

密针线是指在情节结构上,故事情节前后要呼应,要像缝针线的那样密密麻麻、整整齐齐,一環扣着一环。剧本前面所叙述的内容要为下文的中心内容作铺垫,而后半部分的内容要与前面的内容相呼应。

《长生殿》中从作者对情节的安排不难看出,情节结构也是这样相互照应的。整部剧本以第二十五出为界,分为前半部分和后半部分。前半部分刚开始第二出写的是唐玄宗和杨贵妃的《定情》,紧接着一出就是《贿权》;然后是《春睡》,接着是《楔游》……《舞盘》《密誓》《陷关》《惊变》这些篇目都是一环扣着一环,相互交叉开来,前呼后应,男女主人公的爱情是在政治动乱的背景下发生的,对两人爱情故事的详细描写,杨玉环和她哥哥嚣张气焰的描写,安禄山造反事件的描写,两条主线非常清晰,相互依存,其他人物事件交叉描写,前文埋下伏笔,后文照应前文。李杨二人是以钗盒定情的,李隆基是被杨贵妃的姿色所吸引,然后满足杨玉环享受荣华富贵的欲望,最终他们是希望一起白头偕老永远幸福的,并且想方设法地去巩固他们的爱情,希望能一直这么幸福。中间几出《傍讶》《悻恩》《献发》《复召》都是写的杨贵妃排挤虢国夫人。例如文中“邀殊宠,一枝已傍日边红。”说的是虢国夫人你这朵花啊,已经开到皇帝那边去了,令人发笑,意味深长,对虢国夫人持有极大的讽刺。“昭阳内,一人独占三千宠,问阿谁能与争雌雄?……恁使娇嗔,藏头露尾,敢别有一段心胸”讲的是皇帝最近对后宫三千美人的宠爱都集中到她一个人身上了,虢国夫人故意娇嗔,吸引皇帝,别有用心。杨贵妃觉得虢国夫人故意在皇上面前表现,所以杨贵妃一再地排挤她。情节结构就是这样一点一点在跟进,故事不断地在发展,还出现了虢国夫人这样的人物形象来突显李杨二人这样的主要人物。情节结构一节跟着一节,前后呼应,安排紧凑。整部剧的后半部分作者对李杨爱情的描写就充满了浪漫主义的色彩。第二十九出《闻铃》、第三十二出《哭像》、第四十一出《见月》、第四十五出《雨梦》,都写出了李隆基对杨玉环的思念,文中写道:“别离一向,忽看娇样。待与你叙我冤情,说我惊魂,话我愁肠……妃子,妃子,怎不见你回笑庞,答应响,移身前傍。呀,原来是刻香檀做成的神像。”可见李隆基对杨贵妃有多么的思念,希望杨贵妃来跟他诉苦,把神像错看成真人。同时杨贵妃也是思念唐玄宗的,《冥追》《情悔》《神诉》《仙忆》等篇目都体现出来了,也是交叉在唐玄宗的对他的思念里的。一节交叉着一节,相互照应。男女主人公的相互思念也是交叉描写,结构整齐,前后连贯。

三、减头绪

李渔对戏剧结构中要求减头绪,他认为太多的戏曲支线不适合整个戏曲从头到尾的演出。戏曲和诗文不同,它是要上台演出的,需要结合舞台经验。减头绪是减掉多余的头绪,减掉不能服务主题和中心事件的多余的人物、情节。在戏剧表演中是有很多限制的,有限的舞台表演的空间,有限的演出时间,在这样的限制里面想表现出完整的故事情节,想有开端经过高潮尾声的发展,想有曲折的情节,想有各式各样的人物形象,就必须把矛盾集中,冲突要明显。全剧需要围绕一个中心线索来发展,这条线索贯穿始终,所有事件的发生都是围绕着这个中心,这样的话观众能够明确掌握中心思想。不要去为了情节的离奇曲折而故意加上各种人物事件,根本与主题没有太大的联系,这样只会使得剧本非常的凌乱冗长。整个的故事情节结构需要主次分明,前后照应。

《长生殿》中对杨国忠、安禄山的描写,就是减头绪之后的。写杨国忠受贿宽放安禄山,本来可以把笔墨放在讽刺杨国忠,批判安禄山;可以重点写李杨二人整日游乐,不理朝政,宠信杨国忠,导致国家一度混乱,安禄山造反,国破家亡。但作者并没有大肆地去写他们两人,只是轻轻带过,在写李杨爱情的描写中不动声色地顺带写了杨国忠和安禄山。只是作为李杨爱情的辅线。为他们爱情的主要描写进行了适当的补充,增加了大背景的介绍,为李杨爱情的悲剧埋下伏笔,仅此而已。作者并没有对他们两人的所作所为大加的描写,没有引导观众去痛恨他们,忠心报国。减掉了许多纷繁复杂的情节,使得李杨爱情这条主线特别明显,中心非常突出。再到第二十三出《陷关》开始,情节突然转变,后面的《惊变》《埋玉》达到了全剧的高潮。作者对李杨二人在生死攸关的时刻是给予肯定的,对他们至死不渝忠贞的爱情表示支持和赞颂。作者把兵变归于奸臣安禄山造反,并没有怪罪李杨二人的游乐。由此可见,作者在减头绪的结构处理上也是很好的。

从李渔的戏剧理论看《长生殿》,不难发现,长生殿轰动一时,作为名著流传到现在是有道理的。整部作品主题突出,情节连贯流畅,人物形象突出,结构清晰明朗。李杨的爱情悲剧值得我们每个人去深思,而李渔的戏曲理论不仅仅限于理论,而是可以去品评文学作品的,而这些文学作品也可能受过它的影响。

参考文献:

[1]徐朔方.长生殿附录[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97.

[2]孔尚任.桃花扇[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98.

[3]李渔.闲情偶寄[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5.

[4]张兵.论《长生殿》的主题[J].青海民族学院报,1990,(4).

(刘馨贤 江苏徐州 江苏师范大学文学院 221000)

猜你喜欢

长生殿李渔
学学李渔的养生经
长恨歌
不敢不乐
论《长生殿》的现代改编缺位
从《长生殿》看帝王恋
《汉宫秋》与《长生殿》中爱情悲剧及其审美体验的比较研究
回忆之城,泪雨之城
倚帝客
嗜好可当药
李渔的幽默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