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完善我国环境税收制度的分析研究
2017-10-19田金莹崔冠文
田金莹?崔冠文
摘要:目前世界各国对环境问题越来越重视,环境税也是全世界都十分关心的问题。在我国今年召开的 “两会”上,环境税收制度已是热点话题,同时也是“十二五”期间要重点进行调整和完善的税收制度。然而到目前为止,我国还没有出台一套完全以环境保护为主的专项税收政策,使这方面的工作没有法律法规的支持和保护,很难保障环境保护工作顺利开展。本门通过分析目前我国相关环境税收制度的现状以及其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一些积极措施,以期望对完善我国环境税收制度能够有所帮助。
关键词:环境保护;资源利用;可持续发展;环境税收
在我国目前经济稳定发展的同时,环境污染、能源消耗等问题也是层出不穷,因此改善生态环境、减少污染、扩大绿化面积已经是我国要进一步促进经济发展所必须要解决的问题。而税收制度在保护环境方面已经具有了十分积极的作用,同时也是促进我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的主要经济手段,所以在当前的经济形势下,我国必须快速建立起一套以我国经济为背景、适合我国国情的完善的环境税收制度。然而在经济学界,对于环境税制的制定存在很多不同的看法,所以就必须要在已有的环境税制上进行优化和完善,调整相关的优惠政策,形成一套既符合国家经济发展需要,又能满足国民生活的专项环境税制。
新政策的制定和出台总是会带来很多争议,但各类观点都是希望环境税制能够真正起到保护环境的作用,因为只有专项规定才能为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提供无形的保障。比如荷兰实行的环境税收制度,荷兰政府在制度中专门制定了一些基础措施,以保证生态环境和税收之间的联系。而且因为荷兰的饮用水大部分是来源于地下水,所以荷兰政府为了保护土壤和水源不被破坏,专门成了地下水保护区,同时对于在保护区内进行生产经营的个人和企业征收土壤保护税,并将这些税收收入应用到那些因保护环境而受到经济损失的个人和企业当中。
一、我国环境税收制度的现状
由于世界各国的国情、经济发展以及税收制度的差异,每个国家的环境税收制度的具体内容也是有所差别,但整体结构通常只有两个方面:一方面是以保护环境为宗旨,指对环境的污染、消耗和破坏等相关行为进行征税的税种,统称环境保护税,也是环境税收制度中的重要环节。比如荷兰的地表水污染税、燃料使用税等;德国实行的汽车税、矿物油税;奥地利实行的标油消费税;还有一些共同合作发展的成员国征收的二氧化碳税等一系列小税种。另一方面是为了保护环境而采取的协调措施,包括鼓励纳税人进行环境保护所采取的各项优惠政策,还有对于污染环境的行为进行提高税收负担的措施,像荷兰的土壤保护税就是既惩罚了污染环境的人,又奖励了保护环境的人。从实际作用的角度来看,后者一般是作为辅助性工作进行开展,配合专门的环境税收制度而实行。
环境税收制度适应我国可持续发展的需要、能够提供改善环境污染的资金、能够抑制环境污染带来的损失,所以我国要实行环境税收制度;因为我国有坚实的政策基础、能够借鉴大量外国优秀的税收经验、有良好的经济运行环境、有较为完备的制度保障和理论基础、有优质的税收征管制度,所以我国要实行环境税收制度。所以目前我国中央政府及税务部门要将建设环境税制和税制改革进行有机结合,同时与相关的法律手段、行政手段进行相互配合,既要完善当前税制中已有的环境保护政策,又要建立起新的环境税收制度,从而为环境保护提供有力保障。
二、当前环境税收制度存在的问题
(一)缺少专项环境税种
与国际上环境税制已经相对完善的国家相比,我国缺少专门针对环境污染和资源消耗等行为而进行征税的专项税种,即环境保护税。单从名称来看,就可以知道它在环境税收制度中应该是处于主体地位的,而现在缺少了主体制度,就使税收对环境污染的治理作用降低了,就使我国在环境保护方面的税收收入减少,而其他资金对于环境的影响也不大,就使我国的生态环境治理工作进展缓慢。
(二)排污费用制度存在缺陷
我国现在实行的排污费用制度是一种超出指标的制度形式,而且征收范围较小。虽然目前我国征收排污费用的范围包括噪音、废气、废水、固体污染物和放射性污染物五大類,收费项目也是十个有余,但是还是存在像生活垃圾、各种辐射、恶臭污染物、工业企业生产的废料等等都未进行征收排污费用。同时,环境税制的不完善使这方面的税收收入较少,再加上政府给予的环保资金受预算机制的约束,经常会出现资金的挪用现象,使环保资金更加紧张,排污工作效率难以提高。
(三)资源税和消费税的课征范围较小
我国目前实行的资源税的征收范围包括、原油、天然气、盐、金属矿原矿等七个种类,而对于那些能够对环境保护产生大量积极影响的土壤、水、森林等资源都没有进行征税,这样的征税范围较为狭窄,不利于资源税的发展,而且我国资源税的计税依据是纳税人开采资源的销售量和自产自用的数量,这就使得这些企业对于未销售或者是未使用的产品不需要承担任何与税收相关的代价,使企业对于过度开采的积极性相应的提高,导致了自然资源的大量减少,保护工作难以开展。同样我国的消费税课征范围也较窄,仅包括燃油、汽车轮胎和机动车,缺少对污染产品的征税,这样看来,没有根据污染程度设置税率,无法体现税收对保护环境、降低污染所带来的积极影响。
(四)税收优化政策并不完善
从整体的税收政策来看,我国现在实行的与环境保护相关的税收优惠政策的手段较为单一,仅有减税和免税两种方式,能够享受这种优惠的企业较少,缺乏灵活性,而且没有单独针对环境保护工作,所以不能完全适应环保的发展。而且因为这些优惠政策较为分散,并没有进行统一的整合,所以相互之间很难进行配合甚至还会相互影响,难以发挥政策的优惠作用。
三、解决当前环境税收制度存在问题的措施
针对目前我国已有的环境税收制度情况和其中存在的问题来看,在完善该制度方面,我国政府应该将重点放在扩大消费税和资源税范围、完善排污费用制度以及优惠政策方面。endprint
(一)调整和完善消费税
首先,扩大消费税的征收范围,把一些容易给生态环境带来污染的消费品,例如电池、塑料袋等一次性污染物纳入征收范围;其次,提高消费税税率,比如对于能够危害人身体健康、又能污染环境的香烟,适当提高税率;最后,在对于小汽车进行征收消费税的时候,不仅要考虑排气量的差别,还要对排气量相同而车内是否安装净化装置进行区分,因为我们需要通过消费税来影响环境税制,所以还可以对使用“绿色燃料”的小汽车进行消费税的免征,从而促进生产者和消费者大量使用“绿色燃料”,既能够方便生活又能够降低污染、保护环境。
(二)调整现行资源税政策
首先要扩大资源税的征税范围。从我国生态环境保护的角度来看,扩大资源税的范围能够降低企业的税收负担,鼓励企业减少污染。然而从实际情况来看,对于全部的自然资源进行课税是不现实的,但还是应该对于森林资源、土壤资源以及水资源等不可再生资源进行征收资源税,使企业减少对于这些自然资源的过度开采,从而做到保护生态环境,促进经济发展。
其次要调整资源税的计税依据和征收方式。目前我国资源税的计税依据是纳税人开采资源的销售量和自产自用的数量,而实际上,一方面我们无法确定自用的具体数量,所以很难保证税收的监督管理工作;另一方面现在征收资源税无法与保护环境相联系,不能体现我国调整资源税的意义,所以这次改革应该将计税依据改为按照实际数量进行征收。
最后适当提高资源税的税率。我国现行的资源税已实施十年有余,而当初规定税率较低,无法和现在的经济发展状况相适应,所以现在我国需要根据当前的市场价格和居民的收入情况进行考量,适当提高部分资源的税率,使不可再生资源的数率高于不同资源的税率,从而减少各类资源的过度开采和消耗。
(三)对排污费用进行调整和优化
首先要明确排污的主体,包括政府部门、个人、企业单位、事业单位、社会团体等等,同时根据污染因素的不同,可以将排污费用分为排污收费和超标收费两个种类;其次,加强上级环境保护部门对下级各类企业、个人排污费用的审查和管理工作,按照规定执行、征收排污费用;再次要将应交的排污费用全部计入到财政预算当中,设有专门的资金管理方式,比如重点污染区域的防治、轻度污染区域的防治、治理污染的新兴技术以及国家给予的其他污染治理方面的资金补贴和贴息;最后也要扩大排污费用的征收范围,将生活垃圾、企业的废料都纳入进去。
(四)完善环境税收优惠政策
首先,在对我国环境税进行优化和完善的售后,除了对与“三废”相关的投资继续实施税收优惠之外,还可以将优惠的范围覆盖到机械制造、环保工程的实施、安装以及生态环境工程建设等方面,同时对于在环保产业当中新兴的科学技术也给予适当的优惠政策;其次对于在开采资源的过程中能够合理利用并且尽量减少废物污染的企业或者个人给予税收优惠,形成一定的奖励手段;最后在税收优惠的方式上进行扩展,不局限于减税和免税,可以实行加速折旧、税收抵免或者加计扣除等方式,从而能夠最大限度的发挥税收优惠的积极作用。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保护生态环境,合理利用有限的自然资源,保障居民的生活环境,从而能够促进经济稳定运行,实现我国的可持续发展。而就我国目前的经济形势来看,在构建一项专门的环境税收制度的同时,不仅要对已有的环境制度进行调整,还要对其他相关的税种进行合理的调整,才能使整体的税收制度变的科学有效。而这项改革不仅需要国家通过经济手段、法律手段等相互配合,还需要我们每个人树立起保护环境的意识,这样才能最大限度的发挥环境税收制度的积极作用,同时也能带动整个国家经济的运行。
参考文献:
[1]上海立信会计学院财税学院课题组.对我国环境税制及其配套政策设计的思考[J].重庆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9):47-50.
[2]梁丽.我国开征环境税:源起、机理与模式[J].财经问题研究,2010(9):83-87.
[3]乐小芳.我国环境税收政策现状及改革目标[J].深圳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9(4):51-55.
[4]邹爱勇,王春霞.关于环境税的几个问题[J].中国矿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2):51-54.
(作者单位:大连财经学院)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