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业单位内控制度存在的常见问题及对策
2017-10-19吕哲
吕哲
摘要:内部控制作为事业单位管理工作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因为事业单位自身具备一定的特殊性,在开展内部控制工作时,也存在较强的繁琐性,再加上缺少对内部控制重要性的了解,导致我国事业单位在开展内部控制工作时,普遍存在诸多的问题。这些问题的出现,给事业单位整体管理效率带来了影响,进而阻碍了事业单位的今后发展。因此,我们需要结合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采取相应的优化措施,在提升事业单位内部控制水平的同时,还能给事业单位的今后发展奠定扎实基础。本篇文章首先对事业单位以及内部控制基本含义进行概述,从内部控制环境有待提升、风险意识不高、预算控制效力偏低、信息存在滞后性等方面入手,对事业单位内控制度存在的常见问题进行解析,并以加强事业单位内控建设的必要性为依据,从构建完善的内部环境、提升风险管理意识、全面落实预算管理、構建完善的信息体系、实施内部审计等多个方面,提出事业单位内部控制优化措施。希望通过本文的阐述,可以给相关领域提供些许的参考。
关键词:事业单位;内控制度;常见问题;对策
事业单位作为我国特殊的组织体系,将会给我国社会效益以及经济发展带来直接影响。针对事业单位来说,为了得到良好发展,做好管理工作是非常必要的。而内部控制作为管理工作中不可获取的一部分,只有在加大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力度的基础上,才能有效提升事业单位整体管理水平。事业单位内部控制主要是由单位所有工作人员一同落实,为了确保各项经济获得效益以及成果,防治管理风险出现,落实国家相关政策,有效执行公共所托职责而构建的一系列管理方式或者流程。长时间以来,因为监管力度不高,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管理比较松懈,大多数事业单位没有结合预算机制来把关,没有给予内部控制机制高度重视。近几年来,我国财政支出比较大、应用途径不明确、浪费现象比较严重等问题频频出现,在某种程度上直接体现了当前事业单位内部控制机制存在的问题和不足。随着我国事业单位体系不断改革,财政部门也开始全面实施预算管理机制,这种放羊式管理方式已经不能紧跟时代发展步伐,无法迎合新形势需求,给事业单位工作管理水平以及效率的提升带来了约制。因此,事业单位构建完善的内部控制机制已经成为当前的主要任务,完善的内部控制在我国事业单位中起到重要意义,从而给事业单位今后的稳定发展奠定扎实的契机。
一、事业单位的基本概述
所谓的事业单位主要指,把提升社会福利当作核心内容,在满足社会、教育、卫生等内容要求基础上,给社会提供公益性服务的国家机构。事业单位主要把非营利当作发展目标,其工作成果以及价值不体现在估量物质形态方面。
事业单位可以划分成四种类型,第一种,由财政部门全额拨款的事业单位,其中包含了部分没有收入的单位,例如学院、勘探企业以及科研企业等;第二种,由财政部门差额拨款的事业单位,换句话说,就是由财政部门下发一定补助的事业单位,这种类型的事业单位一般具备收入能力,但是在通常情况下,单位获得的收入不能满足其正常运转,需要得到财政部门的供给,例如公园、医疗机构等;第三种,具备自收自支能力的事业单位,主要指部分政府部门,结合相关规定能够获取相应的行政费用,并将部分费用主要运用在维持单位平常运作方面,例如博物馆、出版社等;第四种,根据公务员管理的事业单位,其主要指事业单位职工根据公务员标准进行管理,这种事业单位通常包含了国家安全机构,或者具有一定公益性的事业单位[1]。
二、内部控制的基本概述
(一)内部控制含义
自上个世纪三十年代后,内部控制思想逐渐形成,人们也开始加大了对内部控制内容的探究。结合当前情况来说,大多数企业应用的内部控制含义依然为1992年COSO机构给予的内部控制定义,其主要指由企业最高领导层以及其他职工一同实施,给运营效果、财务数据的精准性、有关法律机制的合理性等目标而开展的管理工作过程。在2012年末,财务部门正式对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进行了定义,其主要指事业单位为了落实管理目标,采用一系列切实可行的管理方式,对单位运营活动存在的风险实施管理和防范。
(二)内部控制要素
1.控制环境
控制环境给组织奠定了标准,构建良好的秩序以及框架,是全部内部控制要素的基本条件。控制环境一般包含了五项内容,第一项是框架治理;第二项是机构设定;第三项是内部审计;第四项是人力资源;第五项是企业文化。
2.风险评估
风险评估主要指对单位所指定的目标存在的风险进行识别和评估。假设单位运营环境、相关政策以及管理形式等内容出现了改变,这就要求单位需要重新开展评价工作。
3.控制活动
控制活动作为保证单位管理层级指令得到全面实施的程序,通常包含了预算管理控制机制、不兼容岗位分离控制机制、内部管理控制机制、资产管理控制机制等[2]。
4.信息和交流
信息体系可以产生单位运营、财务管理等所需的有关信息,这些信息能够执行、监管、控制组织全面运营。
5.监管
监管主要指在合适的情况下,安排专业的工作人员来对事业单位运营情况进行评估和管理的过程。整个内部控制流程都要实施监管,采用监管的方式对事业单位运营环节中存在的不足或者漏洞进行修整和完善。
三、加强事业单位内控建设的必要性
(一)加强事业单位内控建设可以增强单位会计信息质量
构建完善的内部控制管理体系,主要作用就是保障事业单位财务数据的完善性和精准性,保证其可以精准的将事业单位财务收支状况进行反映。构建完善的内部控制管理体系,可以帮助事业单位对财务信息各项环节实施监管和控制,从而保证财务信息质量的全面提升。
(二)加强行政事业单位内控建设能够确保国家相关政策法规得以贯彻落实
内部控制工作的开展,可以给事业单位实现自我监管提供便利条件,保证各项财务工作的合理性和规范性。因此,构建高效的内部控制管理机制,可以实现对事业单位财务工作的全面监管和控制,进而及时找出管理过程中存在的不足和问题,保障国家有关政策的全面落实[3]。endprint
(三)加强事业单位内控建设可以保障单位资金的安全性与完整性
通常情况下,财务被看作为事业单位资金的主要来源,内部控制机制的构建是保证事业单位财务工作顺利开展的主要依据,可以防止在开展财务管理工作时发生主观性失误,避免给事业单位资产带来损失,杜绝贪污腐败现象的出现,保障事业单位资产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四)加强事业单位内控建设可以提升事业单位会计部门的决策水平
构建合理的内部控制机制,能够保证事业单位财务信息的真实性和精准性,给事业单位管理工作人员制定决策提供数据依据。但是,当前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缺少完备性,给事业单位的今后发展带来了约制[4]。所以,构建高效的内部控制体系是非常必要的。
四、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内部控制環境有待提升
内部控制环境作为开展内部控制工作的主要依据,是保障事业单位内部控制顺利构建的基础。但是,当前我国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差强人意,其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第一,没有构建完善的内部控制机制。针对内部控制标准来说,随着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政府职责的全面改变,事业单位内部控制标准已经初见雏形[5]。但是,还是缺少具备事业单位特性的内部控制标准,无法根据时代发展需求来开展内部控制管理工作,使得内部控制管理无章可循、无据可依。第二,内部控制意识比较淡薄。大多数事业单位管理阶层一味的注重自身业绩以及事业单位今后发展,没有给予内部管理工作高度重视,缺少对内部控制的了解和认识,对其重要性产生一定误解。部门领导人员普遍认为内部控制工作应该由财务部门负责,自身主要担负着定期监管的职责,财务部门只要结合事业单位自身运营和发展情况来开展内部控制工作即可,无需构建内部控制机制。并且虽然部分事业单位构建了内部控制机制,但是也只是为了应付上级机构的检查,内部控制机制过于形式化,无法将其自身作用进行高效发挥。
(二)风险意识不高
大多数事业单位由于很少开展生产运营工作,其工作职责具备较强的公益性质,并非盈利,不会存在运营风险,风险意识普遍偏低。没有注重在行使公益服务职责过程中存在的社会以及政治风险,缺少对这些风险的探究和评估,风险识别能力不高,没有建立完善的风险评估体系。首先,滥用职权,导致贪污腐败风险出现。因为我国没有构建完善的相关法律体系,公共权限方面也存在一定不足,这给部分人员贪污提供了条件,借用自身职权,存在违法操作或者贪污腐败行为。其次,资产应用效率不高。公共产品作为国有资产,这些产品通常由事业单位所提供,竞争性不高,这就给资产的应用效率带来了影响。最后没有注重资源配置存在的风险。当前,有关事业单位具备一定的资源配置权限,并且权限比重较高。为了获得更多的资源,行贿弄权现象逐渐产生,给资源配置的合理性带来了约制。
(三)预算控制效力偏低
首先,预算编制方式缺少合理性。当前,事业单位所采用的预算编制方式主要以原始增量预算形式为主,没有对零基预算进行综合思考,没有把之前经济支出列入到思考范畴中,并且大多数预算项目没有得到细化,无法满足逐笔实现预算支出核算要求[6]。其次,预算制定缺少高效性。在实际工作中,需要对预算标准进行适时修正,这就给预算执行效力带来影响。事业单位由于自身具备一定的特殊性,领导人员通常采用“一支笔”的方式给予财务人员费用报销,这就使得内部监管自身作用无法得到全面落实。最后,预算执行效力不高。当前,事业单位针对招待等费用支出缺少管理标准。即便设定了相关标准,大部分事业单位也没有严格实施,依然运用实报实销的方式,只要得到领导人员的审批和签字,就能实现财务报销。专项资产管理不合理,时常和其他资金混合在一起,无法将其自身效益进行发挥。
(四)信息存在滞后性
信息交流体系的不完善,导致事业单位各个部门之间无法实现及时交流,不能第一时间将问题进行处理,哪怕是最细微的问题,也会引发严重的后果。例如,部分部门没有按照相关要求对资金进行管理,违反相关规定,将资金进行占用或者挪用,专款无法实现专用,部分管理工作人员职责意识不高引发严重后果,同时没有运用高效的交流方式汇报上级管理部门。在没有得到汇报的情况下,上级领导人员往往不会对这些事件知晓,第一时间修正失误的可能性偏低,进而导致国家资产出现流失现象[7]。
(五)内部监管不到位
第一,内部监管机构设定缺少合理性。当前,事业单位所运用的内部监管机制主要以内部控制形式为主,即便监管体系构建在统一机制的各个部门中,但是站在本质的角度来说,依然属于一项“自己管自己”的管理形式。另外,事业单位管理阶层普遍认为,事业单位不用构建内部审计部门。在此影响下,内部审计部门设定缺少合理性。第二,内部审计缺少独立性,监管工作过于形式化。我国事业单位主要实施“双重领导”监管体系,在这种环境的作用下,内部审计部门通常是在领导的引导下运营,缺少独立性。在开展内部审计工作时,还要对本部门领导层级的自身利益进行思考,普遍存在放不开手脚的现象,导致审计结果缺少认可性。
五、事业单位内部控制优化措施
(一)构建完善的内部环境
首先,构建一套完善的内部控制机制,结合事业单位真实状况,参考一些事业单位的成功案例,结合内部控制五项要素,由有关部门构建一个具备明确含义结构、逻辑性强的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评估标准,同时建立对应的执行机制。我国还要对事业单位内部控制机制构建进行优化和完善,采用法律机制的方式对内部控制进行约制,让内部控制工作的开展有章可循、有据可依。并且,相关政府部门还要颁布相应的内部控制管理条例,对事业单位构建迎合自身发展需求的内部控制机制进行引导。其次,提升内部控制管理意识。内部控制机制的执行效果主要受到单位领导人员以及职责人员意识的影响,这就要求构建人人负责的管理意识,给内部控制工作的开展营造良好的气氛。单位领导人员应该对内部控制执行负主要责任,以身作则,做好引导作用。加强内部控制知识以及技能的培训力度,让单位有关人员不但掌握相关的知识,同时还能提升其对内部控制工作开展重要性的认识,结合内部控制构建发展动态,加大管理力度,从而保证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工作的全面开展[8]。endprint
(二)提升风险管理意识
针对当前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落实情况来说,首先就要提升单位领导人员以及财务人员的风险管理意识,让其真正了解到事业单位在运营的过程中并非没有风险出现,构建完善的风险管理体系是势在必行的。财务管理部门应该对资产来源、资产框架以及资产应用有所了解,采用预测或者评估的方式实现资产的整合,对融资渠道进行延伸,应结合当前经济发展形势,减少财政部门的资金压力。其次,构建完善的财务预警体系。在信息化时代的作用下,事业单位可以明确风险预警标准,运用现代化技术,对每一项工作环节进行探究,实施全程监管,对事业单位存在的潜在风险进行评估,结合风险等级做好预警,并根据风险真实状况,采取相应的应对措施,将风险扼杀在摇篮之中。
(三)全面落实预算管理
第一,在开展预算编制工作时,应该明确预算编制范畴,将各个部门的财务信息都列入到预算管理范畴中,同时根据事业单位真实状况,采用零基预算的方式实施预算编制。第二,针对预算执行环节来说,应该根据国库集中支付体系来落实,对资产管理进行约制和规范,优化预算执行效力。第三,针对“一支笔”现象,事业单位应该将“集权体系”进行转变,运用分散性管理形式开展预算管理工作,通过构建授权审批机制,对审批范畴以及职责进行确定[9]。特别是针对重大事件来说,应该让单位所有职工都参与到其中,采用小组表决的方式制定审批机制。并且还要实现领导小组成员的定期变换,防止小组集体出现舞弊现象。
(四)构建完善的信息体系
首先,构建完善的信息体系,可以确保信息质量,提升信息交流效率。在进行原始信息传递时,总是会存在信息不对称现象,进而影响信息交流效果。构建信息体系可以有效规避这一现象,促进各个部门之间的交流。其次,构建信息体系,可以将原始的面对面交流方式进行突破,实现交流体系的多样性,这样不仅可以减少信息交流时间,同时还能节约交流成本,从而提升信息交流效率。
(五)实施内部审计
第一,明确审计监管的主要作用,构建专业的审计部门,将审计机制落实到实处。这就要求事业单位安排专业的人员来开展审计工作,并且把审计工作内容以及职责进行确定,提升审计自身地位。其次,保证审计部门的独立性。将“自己管自己”的审计意识進行突破,让内部部门不受单位领导人员的监管,这样才能有效提升审计部门的独立性[10]。第三,实现内部审计技术的优化。随着时代的快速发展,审计方式以及技术也出现了巨大转变。事业单位应该迎合时代发展步伐,将原始的审计理念进行转变,注重审计技术的优化和完善,从而应该审计自身要求。
六、结束语
总而言之,事业单位在注重内部控制机制构建的同时,还要意识到内部控制对事业单位发展的重要性。随着事业单位内部控制机制的逐渐优化和完善,事业单位内部审计理念也得到了全面的转变,积极实施事前审计、事中监管以及事后控制等工作,将内部控制落实到各个运营环节中,在提升风险防范意识的同时,给事业单位的今后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申慧君.新形势下我国事业单位内控制度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对外经贸,2016,05:117-118.
[2]张晓伟.行政事业单位财务内控制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J].企业改革与管理,2016,16:123+172.
[3]郎思.新常态下行政事业单位财务内控问题及对策研究[J].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2016,21:49-50.
[4]王晓梅.行政事业单位财务内控制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J].财会学习,2016,19:255.
[5]栾岩.事业单位财务内控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2013,10:114-115.
[6]褚兴海.县乡两级事业单位财务内控制度执行中存在的问题与强化对策[J].经济研究导刊,2013,28:181-182.
[7]周琴.事业单位内控制度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时代金融,2016,32:26-27.
[8]郭桂香.浅谈新形势下事业单位内控制度的对策[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上旬刊),2017,03:166-167.
[9]石凤艳.事业单位内控制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2014,36:153-154.
[10]张永纯.事业单位内控制度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办法[J].中国集体经济,2017,13:26-27.
(作者单位:中国农业科学院研究生院)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