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复杂胫骨平台骨折患者手术入路方式的探讨研究

2017-10-19梁根祥

当代医学 2017年29期
关键词:入路胫骨钢板

梁根祥

复杂胫骨平台骨折患者手术入路方式的探讨研究

梁根祥

(抚州市第一人民医院骨科,江西 抚州 344000)

目的 对比复杂胫骨平台骨折患者采用不同手术入路方式的临床效果,为临床入路方式选择提供指导。方法 选择复杂胫骨平台骨折患者80例,随机将其分为两组,分别给予前外侧入路(前外侧入路组)以及双侧入路(双侧入路组)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手术各项指标、关节功能恢复情况以及术后感染发生情况。结果 前外侧入路组的术中出血量明显低于双侧入路组,术后引流量明显高于双侧入路组(P<0.05);双侧入路组关节功能恢复优良率明显高于前外侧入路组(90.0%>70.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前外侧入路组术后感染发生率为15.0%,双侧入路组为0.0%,双侧入路组明显低于前外侧入路组(P<0.05)。结论 复杂胫骨平台骨折患者手术治疗中,前外侧入路虽然术中出血量少,但是难以很好的显露骨折断端和关节面,手术操作难度大,固定不稳固,且容易发生感染,不利于关节恢复,而对于有明显骨折移位的患者应首选双侧入路方式,关节面复位良好,且固定更加稳固,术后感染发生少,关节功能恢复效果更佳。

复杂胫骨平台骨折;手术治疗;入路方式;关节功能恢复情况;术后感染发生率

胫骨平台骨折类型多种多样,因此要求其在手术过程中必须要充分暴露骨折部位。在手术切口入路的选择中,不仅要能够暴露手术视野,同时还要避免影响皮肤的血运情况,并预防感染等并发症的发生[1-2]。本文特对比复杂胫骨平台骨折患者采用前外侧入路和双侧入路方式的临床治疗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此次研究对象选择80例2014年1月~2016年1月本院收治的复杂胫骨平台骨折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两组,即前外侧入路组(n=40)以及双侧入路组(n=40),前外侧入路组:男28例,女12例,年龄22~59岁,平均年龄(37.2±4.8)岁;双侧入路组:男27例,女13例,年龄21~58岁,平均年龄(36.8±5.0)岁。经统计学处理,两组患者临床资料各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本研究均得到患者知情同意,并通过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同意。

1.2 手术方法 所有患者给予气管内插管麻醉,选择平卧位,扎气囊止血带。前外侧入路组手术方法:于胫骨外侧髁上缘向内下做一切口,约15 cm,向外牵开胫前肌群,将冠状韧带切开,充分暴露胫骨外侧平台关节面,于C形臂X线机透视下采用克氏针予以复位,锁定钢板,若患者需要则可置入自体髂骨。双侧入路组手术方法:于膝前外侧做一切口,并于胫骨内侧平台做一切口,均为8 cm以上,将胫骨内侧平台内后缘充分显露出来,结合术前MRI或CT结果对骨折部位进行复位,并采用双钢板螺钉进行内固定,若患者需要则可置入自体髂骨。

1.3 观察指标 记录两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以及引流量等手术各项指标,以HSS标准为依据评价患者1年后关节功能恢复情况,主要包括疼痛、功能活动、关节活动度、畸形、肌力以及稳定等,共100分,评分≥85分,为优,评分为70~84分,为良,评分为60~69分,为中,评分≤59分,为差[3]。优良率=[(优+良)/总病例数]×100%。统计术后感染发生情况,计算发生率。

1.4 统计学方法 本研究数据均用SPSS20.0统计软件处理,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例数(n)表示,计数资料组间率(%)的比较采用c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手术各项指标对比 在手术时间比较上,两组患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术中出血量比较上,前外侧入路组明显低于双侧入路组(P<0.05),在术后引流量比较上,前外侧入路组明显高于双侧入路组(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手术各项指标对比(x±s)

2.2 术后关节功能恢复情况对比 前外侧入路组关节功能恢复优良率为70.0%(28/40),双侧入路组为90.0%(36/4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 术后感染发生情况对比 前外侧入路组中6例发生感染,感染发生率为15.0%,双侧入路组中无1例发生感染,感染发生率为0.0%,双侧入路组明显低于前外侧入路组(P<0.05)。

3 讨论

胫骨平台骨折手术入路方式常用的主要有前外侧入路、前正中入路以及双侧切口入路等,不同手术入路方式各有优劣。不过较多学者都认为,复杂胫骨平台骨折手术在临床治疗中需要结合患者骨折特点来选择手术入路方式[4-6]。有研究指出,前外侧入路在治疗内侧髁无明显移位且关节面无塌陷的复杂胫骨平台骨折具有良好效果[7]。不过其入路难以充分暴露手术视野,给手术操作带来较大难度,增加了术后伤口感染或深部感染的风险。而双侧入路则能够更加准确的对内外侧平台进行复位,且手术切口简单,可避免膝内翻畸形,且采用双钢板固定增加可靠[8-9]。

表2 两组患者术后关节功能恢复情况对比(n)

此次研究中特对比前外侧入路和双侧入路治疗复杂胫骨平台骨折患者的临床效果,其结果显示,双侧入路组关节功能恢复优良率明显高于前外侧入路组(90.0%>70.0%),这与其他相关文献研究结果相符[10],提示双侧入路方式有利于促进患者关节功能的恢复。分析其原因可能是由于双侧入路方法对于骨折部位的固定效果更好,患者可以早起下床活动,可通过锻炼来使关节功能得到更快、更好的恢复。研究还显示,双侧入路组术后感染发生率明显低于前外侧入路组(P<0.05),提示双侧入路方式治疗复杂胫骨平台骨折预后更佳,可提高患者生活质量,而前外侧入路患者感染发生率高达15.0%,这可能也是导致其膝关节功能恢复较差的一个重要原因。不过此次研究可知,相较于双侧入路组,前外侧入路组的术中出血量明显较低,因此对于身体素质较低或手术耐受性较差的患者,若没有发生明显的骨折移位,可考虑采用前外侧入路方式进行治疗。总的来说,复杂胫骨平台骨折患者手术治疗中,前外侧入路虽然术中出血量少,但是难以很好的显露骨折断端和关节面,手术操作难度大,固定不稳固,且容易发生感染,不利于关节恢复,而对于有明显骨折移位的患者应首选双侧入路方式,关节面复位良好,且固定更加稳固,术后感染发生少,关节功能恢复效果更佳,临床治疗中应根据患者具体情况予以科学、合理的选择。

[1] 窦连荣,李玮,朱玮,等.后正中入路联合其他入路手术治疗复杂胫骨平台骨折[J].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2015,30(8):877-879.

[2] 庞涛,孙锋,郭燕芬,等.前外侧联合后内侧手术入路治疗SchatzkerⅤ、Ⅵ型胫骨平台骨折疗效观察[J].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14,22(6):564-567.

[3] 刘智,李刚,杨勇,等.膝前正中加后内侧入路联合三柱钢板内固定治疗复杂胫骨平台骨折[J].中国骨伤,2014,27(11):961-964.

[4] 张海龙,管国平,孙超,等.前外侧联合后内侧入路治疗合并后髁骨折的复杂胫骨平台骨折[J].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2014,29(10):1054-1055.

[5] 赵明,康锦,刘晓伟,等.胫骨平台骨折三柱分型指导手术治疗复杂胫骨平台骨折的可行性分析[J].医学综述,2016,22(8):1646-1648.

[6] 张东伟.双侧切口手术治疗复杂性胫骨平台骨折[J].当代医学,2015,21(7):69-70.

[7] 丁浩亮,薛子超,胡传真,等.后内侧联合前外侧入路复位固定治疗后外侧关节面塌陷的复杂胫骨平台骨折[J].中华创伤骨科杂志,2015,17(7):559-564.

[8] 刘如春,张瑞云,王立.联合入路双钢板或三钢板内固定治疗复杂胫骨平台骨折的疗效分析[J].西部医学,2015,27(8):1226-1229.

[9] 安振.双切口双钢板与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复杂胫骨平台骨折的疗效比较[J].当代医学,2016,22(7):19-20.

[10]查琨,刘国辉,杨述华,等.三钢板固定治疗复杂胫骨平台双髁四象限骨折的疗效分析[J].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15,23(18):1633-1637.

10.3969/j.issn.1009-4393.2017.29.043

猜你喜欢

入路胫骨钢板
尺骨冠状突骨折的入路和预后
住院时间、出院安排、90 d并发症和翻修率:一项比较直接前入路、后外侧入路以及直接上方入路的研究/SILJANDER M P, WHALEY J D, KOUEITER D M,et al//J Arthroplasty,2020,35(6):1658-1661.doi: 10.1016/j.arth.2020.01.082. Epub 2020 Feb 5.
前外侧入路结合Kocher入路治疗肱骨远端冠状面骨折疗效观察
临氢设备用125mm超厚2.25Cr1Mo钢板的开发
前后联合入路内固定治疗复杂胫骨平台骨折
中间入路与外侧入路行单侧甲状腺叶全切除术的对比
复合钢板焊接坡口的制定
切开复位内固定与有限内固定联合外固定治疗胫骨Pilon骨折的对比观察
15CrMoR(H)+SUS321不锈复合钢板的焊接
谈船上卷钢与钢板的衬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