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环境文化与生态文明构建

2017-10-19唐叶萍

湖南生态科学学报 2017年3期
关键词:道德观消费观客体

唐叶萍

(长沙理工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湖南 长沙 410015)

环境文化与生态文明构建

唐叶萍

(长沙理工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湖南 长沙 410015)

环境文化是构建生态文明的根基,由生态价值观、生态道德观和生态消费观三大部分构成.生态价值观是生态文明构建的价值基础和根本原则;生态道德观重构了人们的日常行为生态道德规范;科学的生态消费观是引导人们生活方式转向生态化的重要标志.参4.

环境文化;生态价值观;生态道德观;生态消费观;生态文明

党的十八大报告对全面协调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做出了重大部署,并强调生态文明建设是“五位一体”的重要基础.2015年9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出台《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总体方案》,为生态文明构建作出了顶层设计.10月,十八届五中全会召开,生态文明建设第一次被纳入“十三五”规划,并指出生态文明构建是关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科学发展大局的重要内容.这意味着生态文明构建已经被提升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要战略位置.环境文化是建立在对环境科学研究基础上的精神产品,包括生态价值观、生态道德观和生态消费观,是培植生态文明的根基.“每个人的举手投足、行为言谈都与环境发生着某种联系,都映衬、折射着某个层面或某种水平的环境文化.”[1]环境文化的传承与弘扬,对生态文明社会的构建起着引领和指导作用,将有力地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进程.

1 生态价值观

哲学上的价值观回答的是一个合目的性问题,它强调了客体满足主体需要的程度,彰显了客观事物对人的需要的某种有用性,具有多元性的特点.生态价值是生态哲学的基础,主要指构成生态环境的各个客体要素能够满足人类主体诸多方面需求的状况,是环境文化的核心,展示了生态环境对人的积极的意义性存在.生态客体的价值意义可以从三个方面加以分析.

首先,生态客体对人类主体具有自然价值.这种自然价值是指生态要素或者生态系统能够满足人类的诸多自然需求.生态中心主义告诉我们:人类虽然是独特的生命体的存在,但是这个生命体同样也离不开自然界,需要在自然界中才能生存.生态客体的每一要素尽管满足主体的需求各不相同,但都能实现其一定的价值.将养生息的土地、清澈干净的水源、温和灿烂的阳光、适合人类呼吸的气体、冷热适宜的温度、健康安全的食物、一定数量的动植物等等自然要素构成的生态系统是人类须臾不可或缺的,对人类具有最高价值.

其次,生态客体对人类主体具有经济价值.经济价值是建立在使用基础上的交换价值.这种交换价值可以通过两种途径实现.一是彻底摧毁自然客体实现其经济价值.如煤、石油、天然气、木材等自然资源的交换价值就是以完全消耗的方式实现的.二是保护创新自然客体实现其经济价值.如生态旅游、可持续发展、绿色科技、循环经济等自然资料的交换价值就是以资源的创新、再利用等保护自然客体的方式实现的.传统的人类中心主义观一般是通过主体实践“毁灭”自然物,即要实现森林的经济价值,就砍掉它的方式获得.而生态中心主义观主要通过重构再造自然物,使之更符合人类需求的方式实现经济价值.

最后,人类主体对生态客体价值实现的双面影响.自然客体在满足人类的需求上不尽相同,有的价值大,有的价值弱,有的甚至没有价值,有的过去没有价值现在价值很大等等,需要主体对客体尽可能全面的具体的进行价值分析与价值评价,进而通过人类主体的有针对性和目的性的实践活动,实现生态客体的最大价值.反之,如果主体对客体做出的是短期的、实用主义的评价和实践,其结果获得的必然是杀鸡取卵、竭泽而渔的价值.因此,人类主体的实践活动应该有助于自然生态系统的自我恢复,有助于自然生态系统的稳定与平衡,通过可持续发展、绿色发展、低碳发展和循环发展等等方式实现生态价值.

生态价值观是生态文明构建的价值基础和根本原则,它对人类主体的生态行为具有定位、导向和引领的作用.只有具有了生态价值观,人们才会有相应的生态实践行为.生态价值观以尊重自然、崇尚生态、环境开发与保护并举的可持续发展观为中心,一方面肯定了人的客观物质生存需要,强调了生态客体对于人的自然价值和经济价值;另一方面也指出了人类主体对生态客体的双面影响,反对为了短期效益破坏生态环境的行为.

2 生态道德观

道德属于社会意识形态的哲学范畴,是调整人与人之间以及人与社会之间关系的行为规范之总和,包括伦理思想及其指导下的人的行为所展示出来的品格、情感、风度等等.生态道德,又叫生态伦理或环境道德,体现了生态环境的核心本质,内含了人类保护生态环境的伦理需求,需要普及成为人们的共同信念从而对人们的日常行为产生约束.生态道德是一种倚靠人们的生态信念、习惯、教育、风俗、传统和社会舆论等等共同作用起来的精神力量.与传统的道德观相比,生态道德观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它审视的是人与自然的关系,是人类对于自身行为的反思与觉醒.生态道德观以代际公平、代内公平和人地公平为基本内容,从保护自然环境,维持生态平衡出发,以全新的视角重构了人与自然的关系并对人们的日常行为进行基本的生态道德规范.

代际公平的提出是以公共信托理论和罗尔斯的正义论为基础的,认为“现在活着的人利用他们在时间上的位置来谋取他们自己的利益”[2]是不公平的,要求当代人在经济发展的同时还要考虑后代人的需求,在进行资源配置时要注意保护生态平衡.即当代人与后代人公平同等地享有使用和开采自然生态资源的权利.因为当代人在时间位置上是占有先机的,所以代际公平更多是强调当代人需要承担的责任,反对当代人在经济发展上目光短浅,破坏人与自然的平衡,进而威胁到人类的生存和未来的历史发展.

代内公平也属于可持续发展思想的一部分内容.代际公平是纵向的、历史的公平,而代内公平强调的是当代人无论性别、国籍、种族、地域、文化、政治和经济发展水平如何,都应该在开发自然资源和享受良好生活环境上享有共同的权利,是横向的公平.环境是人类共同的环境,不同的国家与民族,无论发达与否,发展状况如何,都不能为了自身的发展而牺牲发展中或落后国家与地区的利益.因为当今的发达国家事实上更多地获得了利用资源的权利,并且对发展中国家造成了危害,所以代内公平更多是强调发达国家需要承担的责任,反对资源利用与开发的南北差异,反对畸形发展.

人地公平表达的是一种革命性观念,它将人与自然界放在一个对等的位置,强调他们之间的公正平等的关系.从根源上来看,人和人类社会就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自然界对于人类和人类社会具有先在性.从关联度来看,尽管人类社会是一种更高级的物质形态,但是它的存在和发展仍然是以自然界的物质要素作为自身基础的.因此,人类不能仅仅从自己从眼前的利益出发对待自然界,而应从人地公平、天人合一的视角将人类社会的发展、资源环境的开发同自然界生态平衡的客观要求融合在一起,经济发展先生态规划,在满足人类发展需求的同时也能保持生态资源的可永续利用性.

在全球化的生态危机下,生态道德观的提出是人类付出了沉重的环境代价之后的理性选择.“人有责任维护大地共同体的完整、稳定和美丽.”[3]生态道德观中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资源持续利用与满足人类需求并重,强调人对于自然的道德和责任的生态理有助于生态系统的稳定和平衡.生态道德也是一种道德规范,它既反映了生态文明构建对人们基本生态道德素质的需要,反过来也能够大幅度地促进了生态文明的早日实现,是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重要环境文化基础.

3 生态消费观

生态消费文化是环境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国民生态消费观的养成是生态文明构建的意识基础.生态消费观是一种科学的、更符合社会健康发展的新消费观念,它倡导的是既符合物质生产发展又符合生态自然发展,既满足人类的消费需求又不会对生态环境造成严重破坏的消费行为,它建立在资源消费与环境协调的基础之上,是通过科学、合理的生产、生活消费,如引导消费者选择无污染的健康绿色食品,消费时注意对垃圾的处置等方式让消费者在追求生活舒适的同时能够崇尚自然、保护环境,是适度的、理性的、可持续的消费观.

首先,生态消费是适度消费,“物无美恶,过则成灾”,即消费者的消费质量和消费水平应与一定时期的物质生产状况和生态资源的产出能力相匹配.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我国经济飞速增长,人们的生活质量不断提高,消费需求档次不断攀升,消费能力大幅增强,这反应了我国经济社会的进步状态.然而,这种消费需求的无限跃进却给资源环境带来了巨大的冲击和压力,过度消费造成了自然资源的过度消耗和浪费,阻碍了生态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使已经脆弱的生态系统濒临崩溃.适度消费以生态化、质量型、平衡性为基本特征,反对追求增长超限性和无度性的消费主义,强调人与自然和谐、代际与代内公平、物质需求与精神需求均衡,是人类对自己的消费活动在更高层次上的约束.

其次,生态消费是理性消费,理性消费的核心是根据自己的需要来消费,尽量避免情绪化或非理性消费,实现消费产品的最大效用值,最大限度地利用生态资源.一方面,理性消费不是不消费或一味地节俭,因为生产的目的是为了消费的,尽量减少消费的结果是陷入经济的萧条,让生活在其中的人们进入苦行僧的状态,这不是生态文明构建所需要的;另一方面,理性消费也不是盲目的消费,因为非理性的因素,如商品打折、广告宣传、熟人推销等等缘由选择了自己并不需要或者不能完全使用的商品,这种消费也只能造成自然生态资源的浪费.

最后,生态消费是可持续性的消费.可持续消费是可持续发展的核心命题,它的本质内涵是“可持续性”与“发展性”的共赢.可持续性消费要处理好两个关系:一是要处理好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人们的消费行为既能合乎人类的合理需求又不会超出生态环境的承载能力,各种非理性消费、过度消费、不是为了消费产品本身的消费都会增加资源的无谓消耗,不可持续;二是要处理好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保证代际和代内消费的公正公平.代际消费公平强调不因由于当代人的消费影响后代人的生存与发展,代内消费公平指的是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富裕国家与贫穷国家的每个人应同等地享有合理公平消费生态资源的权利,否则同样不可持续.

科学的生态消费观是引导人们生活方式转向生态化的重要标志,是环境文化的基础内容,是生态文明构建的关键所在.科学消费观的建立能够在观念意识上帮助人们自觉自愿地摒弃过度消费、非理性消费和不可持续的消费行为,使人类、社会和自然界保持一种稳定的平衡与和谐,既能促进人类生活质量的不断提高,也不会对自然环境造成恶劣影响,甚至有利于自然界的更好发展.在全球生态资源快速耗竭、生态污染日益加重、生物多样性被破坏的今天,强调科学的生态消费观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

综上所述,生态价值观、生态道德观和生态消费观是环境文化的三大重要组成部分,它实现了哲学认识论从人统治自然的“天人相分”的人类中心主义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天人合一”的生态中心主义的转向,是“对自然法则的尊重与回归”[4],彰显了人类的生态智慧.环境文化建立在对生态系统的正确认知、对人与自然关系的整体反思、对生态价值的充分把握、对生态道德的全面审视、对生态消费的深刻理解的基础之上,对它的肯定与弘扬,将有力地推进生态文明构建进程,实现人类对生态文明的追求梦想.文化是时代精神的精华,我们所处的新世纪是生态文明的世纪,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走向生态文明的世纪,环境文化契合时代应运而生,融生态价值观、生态道德观、生态消费观于一体,以其巨大的渗透力和感染力,成为构建生态文明的主流文化,引领人类文化发展和生态发展进入一个新时期.

[1] 王续琨.环境文化与环境文化学[J].自然辩证法研究,2000,(11):33.

Wang Xu-kun. Environmental culture and environmental culture [J]. Study of natural dialectics,2000(11):33.

[2] 罗尔斯.正义论[M].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91.

Ralls(Rawls,J.). Ttheory of justice [M]. Shanghai: Shanghai Translation Publishing House,1991.

[3] 卢 风.论生态伦理、生态哲学与生态文明[J].桂海论丛,2016,(1):28.

Lu Feng. Ecological ethics,ecological philosophy and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J]. GuiHai review,2016,(1):28.

[4] 陈开琦.生态文明与环境文化-兼议中国环境文化的二元构建[J].社会科学家,2015,(1):146.

Chen Kai-qi.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and environmental culture - the binary construction of China’s environmental culture [J]. Social scientist,2015,(1): 146.

Abstract:Environmental culture is the foundation of ecological civilization,which is composed of ecological values,ecological morality and ecological consumption view. Ecological values are the value basis and fundamental principles of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construction. Ecological morality reconstructs people’s daily behavior. Scientific ecological consumption view is an important symbol to guide people’s lifestyles towards ecologization.4refs.

Keywords:environmental culture; ecological values; ecological morality; ecological consumption view;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Biography:TANG Ye-ping,female,born in 1971,master,associate professor,research direction: fundamental tenets of Marxism and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ConstructionofEnvironmentalCultureandEcologicalCivilization

TANGYe-ping

(School of Marxism,Changsha University of Science & Technology,Changsha 410015,China)

R363.1+6

A

2017-09-06

湖南省教育厅一般项目(编号:09C101);湖南省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编号:13YBA006);湖南省社会治理创新中心重点项目(编号:2016ZXA02);湖南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课题(编号:XJK17BGD080)

唐叶萍(1971-),女,湖南长沙人,副教授.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理论和生态文明.

10.3969/j.issn.2095-7300.2017.03-063

猜你喜欢

道德观消费观客体
正确认识消费
符号学视域下知识产权客体的同一性及其类型化解释
消费观
《魔鬼的门徒》的宗教伦理与道德观照
基于网络时代的大学生消费观
传统文化与大学生道德观教育研究
行动语义、客体背景和判断任务对客体动作承载性的影响*
从传统学术道德观反思当今学术道德问题
卑以自牧,柔以时升——论易经初六爻的爻德内涵及其儒家道德观
旧客体抑制和新客体捕获视角下预览效应的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