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意旅游的古人
2017-10-19张德华
张德华
诗意旅游的古人
张德华
旅游,顾名思义是外出旅行游览,跋山涉水,用眼睛细细浏览自然界的美丽风光,忘情于山水之间,古人也喜爱这项情趣高雅的活动。
“旅游”一词最早出现在南北朝,南朝诗人沈约《悲哉行》:“旅游媚年春,年春媚游人。”可见古人旅游源远流长。
古人旅游交通极为不便,基本靠脚,或驴、马车和木舟。陆游所谓:“此身合是诗人未?细雨骑驴入剑门。”古代的人旅游的大部分时间都花费在行程中,往往历尽艰辛。在宋朝时,百姓已出门旅游了,当然不能走太远。史载,盛唐时西安郊外的曲江,风光旖旎,景色宜人,毎年三月三、重阳之节,便游人如织,曲水悠悠,亭台楼阁,盛唐时的公园,是免费的。古人外出旅游大都选择春秋时节,晋人陶潜写道:“春秋多佳日,登高赋新诗。”
明末伟大的旅行家徐霞客,一生几乎都在旅途中,他不惧艰险,去过许多人迹罕至的地方。游黄山惊险细节:“从左上,石峰环夹,其中石级为积雪所平,一望如玉。蔬木茸茸中,仰见群峰盘结,天都独巍然上挺。数里,级愈峻,雪愈深,其阴处冻雪成冰,坚滑不容着趾。余独前,持杖凿冰,得一孔置前趾,再凿一孔,以移后趾……”连山上僧人都十分惊奇,因为大雪被困山上,想不到徐霞客竟爬上来。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战国时思想家荀子说过:“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溪,不知地之厚也。”这是他劝学之理。古人旅行是把心放在山水里,而今人的旅游多已变了味,拍张照片,以纪念到此一游。问有什么感受,一脸茫然。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从诗篇中得知李白的行踪遍及大半个中国。“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古人进京赶考,跋涉数月,可以一边旅游一边读书,且一般寺院都同情云游的清贫学子,食宿常是免费的。
风景是属于懂它的人。“青山爱我,我爱青山。”这是元人张可久到了爱山亭的感受。明人凌云翰《关山雪霁图》:“人生远游固云乐,何似在家常看山。”可以看出游兴正浓。古代较有名望的游客,应属东晋谢氏家族。谢安热衷山水,出门要带上百位随从,最有名的山水诗人谢灵运,曾发明一种活齿木屐,上山时去掉前齿,下山时去掉后齿,蹬坡和泥泞中行走很方便。李白曾写下“脚踏谢公屐,身登青云梯”的诗句。
在自然面前,山水之美,让人世间的是非恩怨都淡了。苏轼官场坎坷,不断被贬,人生的旅途却写下优美的风光诗篇,杭州的“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惠州的“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等。
旅途是发现世界的过程,更是发现自己的过程。天人合一,是旅游之大境界。古人旅游的兴致与情趣令今人自叹弗如,感受古人的旅游,心随山水走,诗意地行走生活,是人真性情的体现。
(插图:佚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