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石膏山记

2017-10-19宋晓明

火花 2017年1期
关键词:南天门天竺石膏

宋晓明

石膏山记

宋晓明

几次登石膏山,我们都是从南天门背面方向攀行上去的。要么是沿着石阶一步步上到顶端南天门,要么是偷了懒坐了缆车很快就上去。刚开始走石阶感到很新鲜,两旁是自然的景色,绿树、灌木、野草野花。后来再走时便觉得没意思了,其实主要的原因是由于身体的疲累,特别是当知道石洞群与寺庙群是位于南天门正面下方一侧时。我们总是从相反的方向上去,一路没有古迹去看,自然生出些沮丧与落寞来。当爬上南天门,再往前走的时候,心情便高兴起来,一路皆是可看之物。

其实,山顶通往南天门的云路已经有了趣味,红色的矮墙外是巨大山谷与山谷里的绿波。

过了南天门,好看的景致一个连着一个。从上往下有罗汉顶、塔林、朝阳洞、天竺寺、保安禅寺、铁佛寺、钟泉,最后一直下到山底。

我一直很高兴去天竺寺,首先寺名吸引人,天竺让我联想到古印度,释迦牟尼诞生的地方。南天门过去再稍走,红色的寺庙便跃然眼前了。先能看碑廊,古代文人们与我们一样,总是看过大自然后想写出一些文字来赞美。没有人会去赞美城市的喧嚣与杂乱,石碑上的文字总是写着大自然是如何如何神奇、安静。石碑是一种古代文明的符号,是人们慢慢地先写出作品,然后又一笔笔雕刻上去,并极注意美观,不像我们今天急急地在纸上写出一些字来丢于一边就完事了。石碑的制作是慢功夫,欣赏石碑也不宜心急。总是要一句句地读,甚至一个字一个字地琢磨。除了看文字,同时也是在欣赏一种书法的美。真正的古碑比现代机器刻制的有价值,有看头。那些字是手工一个一个刻上去的,费尽了力,倾注了心血。

天竺寺的所有建筑建在一个洞内,这也是吸引我的另一个原因。寺为人工建,洞是自然生,这是一种自然与人工的巧妙结合。在最早没有修建起寺庙的时候,洞中万籁无声,极为安静。石洞位于几乎整个山体的最高处,平日里无人来,估计只有采药或捕猎的山民会在雨天或是大热天歇脚时进来一会儿,大部分时间便成为了一个天然的安静之所。建起寺庙后,洞里有了人烟。僧人、敬香者、祭拜者都来了,喜欢看山看水访寺庙的文人们也来了,洞内变得热闹起来。然而,大家用不着担心,这里绝不会像外面的街市一般喧闹,这里的人都不会大肆喧哗。僧人们一心向佛,好不容易离开喧闹的尘世幕,在这里必定是精心打造安宁的净土。平时只会有念经声,除此没有别的杂乱之声。念经结束,洞内便一切恢复正常,安静得连呼吸声都难听见。宁寂中,有人在静坐、冥思。

除了天竺寺,往下还有保安禅院、铁佛寺。幼时的思想意识里,毫无宗教概念,那时只对玩感兴趣。后来年龄大了,不知不觉中,有意无意地注意起了宗教。佛教、道教都接触了一些,寺庙进过,寺庙里的佛像看过。虽然接触到了,但了解不多,大多时间还是一直忙于俗事。对于佛像,走入寺庙时也只是感到神圣,再没有更多的思考。为什么佛是神圣的?人该有这样的疑问。

2008年至今,石膏山去了几次,主要的景观断断续续看得差不多了。最初只是去注意自然的景色,特别是山势、树木、山洞。真正进入到寺庙是从第三次开始。第一次去根本没有见到任何古迹,只看了看山层层叠叠直立耸峙的气势就回来了。那一次留下了许多疑问:山上有哪些景致?距离远不远?位置在哪里?有没有寺庙建筑?

第二次是带着一定要找到一些古迹、建筑的想法去,沿南天门背后的路,走了长长的石阶。最后,南天门、寺庙群都见到了,红色建筑遮隐在山崖洞穴内,然而不巧的是寺庙的门都关着。或许是雨天的原因,人少,寺庙不准备迎客。我们站在天竺寺外,眼底是密林掩映的山谷。山林正绿着,这种清新的绿一坡坡蔓延开来,不知其中隐藏了什么。山谷安静,寺庙关着,无人敲钟,钟声也就听不到。日常别处所见的车辆行人在这里见不到,大山深处只有风啸鸟鸣。

回去读石膏山历史,了解到它宗教人文的最早创设可上溯到唐代。石膏山知名的一位高僧白衣大士是一位虔诚的佛教大师,在山上读经静坐,冥思佛教教义,最后坐化于石膏山山洞。生前他思考了什么?是不杀生?不偷窃?不妄言?不欺骗?最后,他大彻大悟了,而我们很多人还在尘世的迷途中。佛教里说杀生是最大的罪过,我们人都想生不想死,其它诸生也一样。宗教是否已真的成为一种历史了?真正信仰的人还有几个?佛说不要杀生,但现实是人们还在吃猪肉、羊肉、牛肉。不只吃家畜,还在变着花样吃,蛇、青蛙,甚至虫子人们都在吃。佛说世人觉得吃肉香,但何香之有?内有屎尿,上有腥臭,吃进去有何益处?

后来,又走了几次,终于进入寺庙,有僧人迎接人们敬香。寺庙里的佛像绝大多数慈颜善目,微笑着。为什么佛都是微笑着,而我却总是神情严肃,甚至有时愁眉不展。佛大觉悟了,尘世的一切都想开了、看淡了,对待什么都豁达了。豁达的人自能笑对诸生,忍常人之所不能。我却由于种种欲望的没实现、不满足而沮丧、焦急,还对种种人世的不合理郁郁寡欢。佛能做到的我们做不到,例如不杀生、不欺骗、不妄言、不无礼,我们怎能与佛一样神圣?寺庙里出来,滴水洞、钟泉、瀑布也都看了。钟泉里的水清澈见底,仿佛代表佛清心寡欲的思想。

我至今没有专门到过哪个山上去看红叶,却总想去看看石膏山的红叶,前前后后好几次,寺庙、洞穴、瀑布都看了,只剩红叶没见着。

为何总对石膏山的红叶有一种向往?这个问题以前没有细想过,只是记得好像见过石膏山红叶的照片,没有亲眼所见有些不死心。现在想来,更主要的原因或许是想要看一看在这个山上有没有更多与人文文化一样壮观的自然景象。

一座山建了好几座寺庙,佛教的历史最早从唐代就开始了,宗教无疑是石膏山最有份量的文化之一。佛说不可杀生,这一点点思想拯救了多少生命!我听见山上鸟儿自由的叫声,也看到草木旺盛地繁殖、茂盛地生长。石膏山巨大的绿周边很大一片区域很少见。对于自然的壮观,它除了体现在满山的绿、山洞、瀑布,我想寻找到另一个,就是人们说的红叶。

前两天,我又有了一次去石膏山的机会。我们几位文友一同去。其间休息时,除了谈文学,我们又说起石膏山的景色来。在我们说红叶的时候,一位石膏山的管理员也正好与我们在一起。她说九月份正是叶子变红的时候。我看一看外面的天,还依然阴沉着。这天气不太好,再好的景色也自然只好暂且放下了去看的打算。总是与红叶无缘,不知何时才能有机会。我下定决心,一旦再有机会一定要看看。

我从未下到过湖边近距离地看过湖水,最近一次看那绿波是在通往南天门的云路上。倚在红色的矮墙上,墨绿的湖水就在千米之下的深谷里。我其实也是想站在湖边细看湖水的,看它澄澈不澄澈,看它水中有没有游鱼与倒影,只是像看红叶一样,也是一直苦于没机会。每次来,总是径直就朝着天竺寺的景区来了。或者是沿着南天门背后的那条路上来,或者是直接坐缆车从高空降落到山顶,而去往湖水好像是要走别的路。

石膏山湖水其实是被叫做水库,但我宁愿叫它湖水。水库让人联想到工业,要么也至少是农业。因为印象中水库常会建有大坝,常是用来工业发电的,或是用于农业灌溉。水库代表了一种现实、一种忙碌。而我生性喜欢轻松没压力的生活,喜欢一种浪漫,湖水代表的正是一种浪漫,或者说是一种理想。历来,人们多会写一些文字来赞美湖水,也就是赞美一种浪漫或理想的生活,很少有人会去赞美水库,因为那代表的是一种无止尽的忙碌。石膏山的景色应该是一种高于现实的浪漫,而不应是一种现实。就像那些寺庙、隐居世外的人是一种浪漫、超凡。现实中的人总是生活在各种各样的欲望中,总是为了实现这些欲望而忙碌着。而佛主张尽可能地减少欲望。欲望生烦恼,欲望少了,烦恼也就少了。这便是我不愿想到水库的一个原因,也是我不愿将石膏山水库叫做水库的一个原因。

站在南天门,下面的湖水在山谷里蜿蜒成S状。这种自然轻松的形状像极了一种自由,一种生活的自由、人生的自由。

(插图:佚名)

猜你喜欢

南天门天竺石膏
不同气氛下掺加活性炭对磷石膏分解特性的影响
石膏固定后应注意啥
石膏之魂
五岳独尊
快活三里
石膏鞋印
学学白居易送还天竺石
建信金融租赁通过天竺综保区引进的首架飞机顺利完成交付
天竺综保区成功引进两家飞机租赁类企业
天竺之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