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产股暴涨的逻辑
2017-10-18周祺瑾
周祺瑾
地产股暴涨,成为近段时间以来的热门话题。毕竟,在楼市传统的旺季“金九银十”,目前看来成交一片清冷,但資本市场却给地产企业一个大大的点赞。
地产股的暴涨是先从港股开始。先来感受一下,在没有涨跌停板的H股,“内房股”的惊人涨幅:
以融创中国(1918.HK)为例,2016年12月30日收盘价格为6.159港元。截至2017年9月25日收盘,融创中国股价为37港元,其9个月的累计涨幅高达500%;已达28港元的恒大中国(3333.HK),2016年12月30日收盘价格也仅为4.830港元;此外,在香港上市的碧桂园(2007.HK),股价涨幅也突破了200%。
进入9月份后,地产股在A股继续上演了一波强势行情。据Wind统计,共有16只地产个股在9月以来累计涨幅超过10%。9月1日至9月19日,A股房地产板块整体涨幅5.63%,其中,龙头企业万科A(000002)涨幅 23.85%,其余地产股表现也普遍抢眼,阳光城(000671.SZ)、保利地产(600048. SH),在9月以来分别上涨了32.03%、11.06%。
地产股的强势,最直接的表现就是财富榜单的重新洗牌。9月18日,恒大中国董事长许家印以391亿美元的财富力压阿里巴巴董事局主席马云、腾讯CEO马化腾,登顶福布斯中国排行榜,虽然,在榜单上,许家印只停留了一天。
从H股到A股,地产股不是一枝独秀的板块,却能引发无穷的关注。原因很简单,因为吃瓜群众不仅关心地产股的走势,更关心地产企业的“产品”——房价。
地产股上涨最重要的原因,是中国经济的走势趋稳,给资本市场带来的信心。
今年开始,作为经济风向标指数的大宗商品价格、干散货指数(BDI)都出现不同程度的上涨。截至9月19日,Wind商品指数今年以来上涨7.23%,其中6月以来涨幅达到16.07%。分板块来看,除农产品、贵金属板块外,黑色、有色、化工等板块都出现了连续上涨行情。BDI的走势也与大宗商品走势吻合。这与宏观经济数据超预期表现有关,是中国经济走势趋稳的重要佐证。
资本市场的表现领先于经济3-6个月,H股的表现,也是经济筑底成功的判断依据。今年以来,由蓝筹股上涨带动港股出现一波牛市。不仅仅是房地产,可以看到金融、保险、银行、新资源等板块表现都很强势。在香港资本市场的上市企业中,内地企业占比50%,市值超过60%,交易额占比约70%,H股的表现,很大程度是受内地经济环境所影响。
因此,中国经济的超预期表现,通过资本市场的外在体现,造就了包括地产股在内的诸多股票的强势。
地产股的走强,也出于板块轮动和价值重估原因。港股机构投资占比高,因此A股和H股一直以来同股同权但不同价,换言之,H股股价相比A股,有折价。比如许家印,多次公开不满估值偏低,回购自家股票。
今年以来,内房股在H股的暴涨,势必带动A股市场对房企的价值重估。
在调控背景下,中小型房企面临被兼并的风险,这给上市房企带来机遇,市场的集中度提升,为大型房企提供了内在挤压式的发展机会。这一点,从万科A、恒大中国的股价表现上得以印证。
这些综合因素,构成了地产股暴涨的逻辑。
地产股的上涨,是股民关心的,但购房者更关心,因为后者总是在猜测,这轮暴涨和房地产市场走势的关系。那么,地产股的暴涨和房地产市场有没有必然关系?
实际上,资本市场对于房企的价值重估,有利于房企的融资。通俗地讲,自家股票值钱了,拿出股权质押去融资,不仅认可度高了,估值高也能获得更多的资金。这点对资金密集型的房地产企业是最大的利好,降低了房企通过大促销来回笼资金的需求。当然,融资的便利,也会增强开发企业的投资积极性。
但是房价的涨跌,不是企业行为可以左右的。从经济学原理上讲,决定价格的根本因素是供求关系。当前政府大量发展公共租赁房,上海在今年7月的《上海市住房发展“十三五”规划》中明确,“十三五”期间,上海将积极推进购租并举的住房体系建设,进一步健全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长效机制,预计新增供应各类住房约170万套,其中租赁住房约70万套。9月北京发布《北京市共有产权住房管理暂行办法》,未来五年北京将完成25万套共有产权住房供地。
租赁住房、共有产权房,都会一定程度缓解购房需求,从而达到缓解供求矛盾,遏制房价的目的。
值得注意的是,短期大量推出租赁用地,也会挤压原本稀缺的住宅用地供应。对于人口密度大且高收入人群聚集的一线城市,两者此消彼长后,对原有的供需结构产生多大的影响,目前还很难预判。(本文作者系资深财经媒体人)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