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秋爽来学

2017-10-18佚名

月读 2017年10期
关键词:贾政科举学堂

佚名

又到开学季,忽然想起前两天看到的一则掌故,清潘荣陛《帝京岁时纪胜》中说:“京师小儿懒于嗜学,严寒则歇冬,盛暑则歇夏,故学堂于立秋日大书‘秋爽来学。”这不和如今的孩子一样么:一样的寒暑假,一样的秋季开学,一样的懒。虽然现在的开学日,已晚于立秋,但也仍是秋高气爽的日子。所以这几个字,真是看得人神清气爽。只是不知孩子怎么想,放羊了一个暑假,按部就班的小夹板又戴上了。

放假还有更长的。陆游《观村童戏溪上》里说到“三冬暂就儒生学”,自注“村人惟冬三月遣儿童入小学”。也就是说,除了冬闲,其他季节都不用上学。细想想,却无法羡慕。应该是因为经济原因,不能全日制读书吧。没有参加科举和做学问的压力,自然不用学那么多,所以也只能一代代“千耦还从父老耕”。

至于《红楼梦》里宝玉的上学,在众人口中,就像个笑话。贾政的反应最为直白,当众冷笑道:“你如果再提‘上学两个字,连我也羞死了。依我的话,你竟顽你的去是正理。仔细站脏了我这地,靠脏了我的门!”全是语言暴力,一点也不关心和爱护下一代。更让儿童心理学家颤抖的,是下面众清客相公的那句话:“老世翁何必又如此。”一个“又”字,可见非止一次,由来已久。但在那个时代,这才是合格的父亲形象。

贾政当年的教育理念,也很成问题,看他要转告(指示)校方的几句话:“那怕再念三十本《诗经》,也都是掩耳偷铃,哄人而已。你去请学里太爷的安,就说我说了:什么《诗经》古文,一概不用虚应故事,只是先把‘四书一气讲明背熟,是最要紧的。”显然他不太在乎素质教育,应试教育才是硬道理。但在当时,这也是世事洞明之言。相比之下,我们如今的新编小学语文课本里,把古诗词增加到了一百三十多首,真是了不起的进步呢。

当然贾政后来也改变了对宝玉的态度。到七十八回,已经不再以高考(举业)相逼,因为年迈,“名利大灰,然起初天性也是个诗酒放诞之人,因在子侄辈中,少不得规以正路。近见宝玉虽不读书,竟颇能解此,细评起来,也还不算十分玷辱了祖宗。就思及祖宗们,各各亦皆如此,虽有深精举业的,也不曾发迹过一个,看来此亦贾门之数。况母亲溺爱”云云。

《红楼梦》是一部关于成长的书,宝玉、黛玉、贾环、贾兰都在成长,连贾政都在成长。

林妹妹对他上学的态度,可用一个“哂”字概括:“好!这一去,可定是要蟾宫折桂去了。我不能送你了。”又惦记着“你怎么不去辞辞你宝姐姐呢”,小儿女娇俏之态,不说也罢。

其实真正关爱他,内心对他寄予厚望、眼巴巴指望他这一去就能“蟾宫折桂”的,还有两个人,贾母和王夫人。可这一段的书里,什么也没写。只提一句,见了王夫人,辞了贾母。隔辈人的爱,都是单向的,而且永远无法抵達他内心的最深处。没办法,人性如此。

宝玉的这趟上学,在书中留下的标志性事件就是闹学堂,然后秦钟夭逝,再然后这条线几乎就断了。直到六十六回,才由兴儿总结道:“长了这么大,独他没有上过正经学堂。”似乎也没什么可遗憾的。起码从前八十回我们可以知道,他长成了自己本来的样子。写一部《红楼梦》,和做一名科举达人,孰优孰劣,谁知道呢。

有时想想,我们学了什么,学了多少,和自己最终会成为什么人,还是有关系的。所以,秋爽时节,来学就好。

(选自《深圳商报》2017年9月7日。荐稿人:潘光贤)endprint

猜你喜欢

贾政科举学堂
“科举”
明代科举对高考制度改革的启示
从《聊斋?叶生》解读蒲松龄四十不灭的科考幻想
南戏中的科举程式
红楼梦后四十回贾政形象的转变
贾政也有温情时
森林学堂
宝宝国学堂
也说贾政
宝宝国学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