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空谷留香话茶盏

2017-10-18万秦文金陵科技学院艺术学院江苏南京211169

关键词:宋瓷茶盏文人

万秦文(金陵科技学院 艺术学院,江苏 南京 211169)

空谷留香话茶盏

万秦文(金陵科技学院 艺术学院,江苏 南京 211169)

作为中国古代艺术和传统工艺的杰出代表,宋瓷被称为高格调、高境界美的象征,并被抽象为一个堪与唐诗、宋词、元曲、明剧以及宋元山水画、明清园林等并列的“文化符号”。本文从宋瓷的历史渊源和造型特色出发,阐释宋瓷的艺术价值。

宋瓷;茶盏;美

中国是茶的故乡,也是茶文化的发源地。唐朝以前“茶”这个字还没有统一和确认,一方面是被求仙者当做神异功能的灵物,另一方面又是被百姓与达官视为寻常的浆饮。直到陆羽用《茶经》把饮茶这一件形而下的生活品类推进到了非常考究、非常雅致、非常专业化的程度,连茶具都要二十四种器具构成一套。“自从陆羽生人间,人间相学事春茶”。不论百姓俗话说,“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还是文人七件宝“琴棋书画诗酒茶”,总归离不开“茶”。中国茶事从初起到唐宋、再到明清,茶叶的采造与品饮方式一直在变化。从蒸青到炒青,从团茶到散茶,从烹茶到沏茶,发展和变异过程一直是在文人士大夫的参与下进行的。而对于爱喝好茶的茶客来说,拥有一套好茶具是最欢喜的事,而茶盏尤以造型质朴实用,更受文人喜欢。

自唐宋以来,不同的饮茶方式,决定茶器不同。宋人喝茶,以点茶法为主,一改唐人将茶碾作末放入茶釜与茶鐺中煮茶方式。点茶则是只煮水不煮茶,用汤瓶煮水达到沸腾,然后将备好的茶末放入茶盏中,取汤瓶之水先将茶末调成均匀的糊状,再冲入满盏,用茶筅击拂,搅出白色的茶沫,茶就做成了。点茶分为抹茶与斗茶两种,斗茶不能出现茶面汤花或茶末和汤分开的现象。斗茶色尚白,需要黑釉茶盏来衬托茶色,以便观茶,故宋代黑釉盏盛行。

一、宋瓷是一个无法超越的高度

我国先秦时代的造物思想,强调造物以“善”为美,以“用”为美,即认为“材美”、“工巧”而又合用的东西,才是好的;也只有这样的东西,才谈得上美。于斯而论,明清瓷是不输于宋瓷的。然而,当我们换个角度,却会看到一个有意味的现象,这就是在古瓷审美方面,明清瓷的身价明显不如宋瓷。

1.中国文化“造极于赵宋之世”

宋朝是一个积贫积弱的朝代,连钱穆老先生都说:“汉唐宋明清五个朝代里,宋是最贫最弱的一环,专从政治制度上看来,也是最没有建树的一环。”有一位大学问家叫程伊川,说的比较具体,他总结“本朝超越古今者五事”,一是“百年无内乱”,也就是一百多年里没有发生地方造反的事情;二是“四圣百年”,开国之后的四位皇帝都比较开明;三是“受命之日,市不易肆”,改朝换代的时候兵不血刃,没有惊扰民间;四是“百年未尝诛杀大臣”,一百多年里没有诛杀过一位大臣;五是“至诚以待夷狄”,对周边蛮族采取怀柔政策。这五件事情或有夸张的地方,但离事实不远,特别是第一条和第四条最为难得。由此可见,宋代的历史确实是别开生面。史家陈寅恪认为:“华夏民族之文化,历数千载之演进,造极于赵宋之世。”

2.比任何朝代更知道什么是美

在唐代的贫眼所惊之华丽器物,在宋代已成百姓寻常之物。沈括在《梦溪笔谈》中说道:“唐人做富贵诗,多记其奉养器服之盛,内贫眼所惊耳”。宋朝的文人除了读书、是学者之外,他还可以很悠闲,可以很潇洒,最重要的是他们有一种生活品位。著名收藏家吉赛说过这样的话:“中国收藏家恐怕要三十年才能懂得宋瓷的宝贵”。不可否认的是,在最近几年的拍卖市场上,无论是元青花,还是明清官窑,都屡屡创下天价,而如今的收藏家大多以市场为导向,自然会忽视宋瓷。一位国内老资格藏家说:“宋瓷又灰又暗,这清瓷明亮靓丽,就像两位姑娘,一个黑了吧唧,一个又白又嫩,你喜欢哪个?”除了这样的比喻外,他还做了一番“专业”的分析:“宋瓷工艺手法简单,不像清瓷有铺天盖地的纹饰,有斑斓的色彩,有硕大的器形。”最后,他还总结道:“宋瓷不干净不漂亮,没有摆相,起不到装饰的作用,不适应现代生活。”外国人则喜欢从全球范围的视角去考察,喜欢纵横结合。比如,对于清瓷来说,中国人会说它的工艺水平达到了历代瓷器的顶峰,而外国人会觉得在工业革命都已经发生时,这些手工玩意儿已不算什么了。相比之下,外国人相当佩服宋瓷。在一千年前,全世界大部分国家还没解决陶器到瓷器的转变,也就是无法改良原料,以及无法提高烧结温度。但中国早在两晋时就解决了这两个问题,在宋代时已经能够做出成熟的瓷器,这是当时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都无法比肩的。

3.宋朝——文人,心中有山水

谈起宋代文人的精神生活,许多人顿生羡慕之情,认为那是一种平和优雅、含蓄慰藉的诗意的生活,所谓“贵在适意耳”。在宋代,文人尽得时代之幸,朝廷“崇文抑武”的基本国策,“士大夫治天下”的文官制度,使得他们有极高的政治和生活待遇。比上,不像魏晋文人须依附强权且有命在旦夕之虑,也不似乱离的唐末五代,须仰武鼻息;比下,更不像明清文人那般动辄文字狱、血光之灾。宋代文人在现实理想与政治抱负的同时,还能满足个人的现实欲望,满足身体与灵魂的多层次需要,享受丰富醇美的人生乐趣。除了优待文士、以儒立国的政治环境之外,哲学思潮的流变也为文人的价值和品质生活奠定了基础。儒、道、佛三教渐趋合一,儒家积极入世的思想使士人精神振奋,热情参政。道家任自然、轻就去和佛家自我解脱的思想又使他们超然对待荣辱得失,不入“纵欲”与“禁欲”之极端,自如游走在情与理之间,使得他们保持着健全的人格。比如身为文坛盟主的欧阳修,“蓄道德而能文章”,人格令人钦佩,但他也流露出性情中多姿多彩的一面,绝非一个伪道学。他自称“曾间洛阳花下客”,也写有多首妩媚绮艳的词作,但绝非俗恶之词,抒发的是“幽微”之情,一种富闲愁。再如苏东坡,才情冠绝一时,心存理想与抱负,有志兴利除弊,在任也多有建树。后与当政者不合,频遭贬谪,仕途多舛,却也并不灰心绝望,而能于逆境中保持平和乐观的心态,从超迈的哲学高度俯视社会人生。从他的词“此心安处是吾乡”、“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中即可领悟他通脱旷达的情怀。宋代的文人非常多,范仲淹、欧阳修、王安石、司马光、苏东坡……可以念出一大串,为什么会有这么多文人?他们为什么在面对权利和财富时,可以不贪婪?因为他们心中有山水,有一片属于自己的山水,他们很自信,他们知道自己的生命比权力和财富更高的价值所在。就连宋徽宗这样的皇帝,也认为心中的山水比权力更重要。

4.宋朝——文人,追求生命的意义

唐末五代的灭佛运动,佛教中只有禅宗能够再次复兴,使得禅宗成为宋代最重要的佛教宗派,“一花五叶”是禅宗产生和对后世留下宝贵财富的时期。在宋代提倡文教的社会环境下,禅宗思想与文人文化风气互相影响,使得禅宗出现了文人化的倾向;士大夫则从禅宗中吸取新的养分,进而形成浓烈的禅学氛围。宋代的文人很喜欢喝茶,茶就很简单,就是水加上植物的嫩芽,再加上最精美的瓷器,这些就够了,这就是他们生活的品位。他们不追求权力和财富,他们知道生命的意义在哪里。在茶盏里体悟佛法,“森罗万象总在这一碗茶里”。吉州窑有个名品,就是桑叶纹茶盏。为什么是桑叶而不能是别的什么叶子呢?这种带有桑叶的木叶盏,跟禅宗是有密切关系的。例如南宋诗人陈与义“柏树解说法,桑叶能通禅”的诗句就是很好的明证。吉州窑“剪纸漏花花纹盏”中的花误以为是梅花,实际上是薝葡花,也是花中禅友—栀子花。释迦牟尼成道时,其背后即有此花,花瓣六出,梅花五出。唐宋以此纹最为流行,均与禅宗的影响有关。吉州窑盏的主要功能是饮茶,而在南宋时期,“饭后三碗茶”已成为禅寺“和尚家风”。茶对禅僧而言既有养生之功又是得悟途径,因茶禅一体,故茶助禅,禅助茶,茶与禅的关系已达到“茶禅一体”的境界。即不放弃世俗之乐,又能不为外物所役,求取个体人格的独立与自由,守护和竟因心灵深处那片只属于自己的精神家园。

5.宋代极简美学 领先世界一千年

宋代文人士大夫很多就是艺术家,不仅擅长诗词歌赋,而且精通绘画、音乐、书法,成就斐然,世所公认。面对纷扰的外部世界,他们多存隐逸之心,热衷园林艺术。当然,他们的隐逸并非躬耕田亩的野隐,而是注重心性的主体修炼,是一种道隐,不必高卧林泉,脱离尘世即获得隐逸的乐趣。这使得文人生活显示出高尚娴雅的气质,而不至沦为俗恶的官僚。古代美学,到宋代达到最高,要求绝对单纯,就是圆、方、素色、质感的单纯。宋理学“存天理灭人欲”,宋朝艺术使得呈现理性的克制之美,极简之美。宋朝人用墨画画、烧单色釉瓷器。所有对宋瓷之美的赞誉都是建立在对宋人意趣之雅的认识基础上。唐三彩都是花花绿绿的,但宋人敢在花花绿绿中提出素朴风格。“一切色是佛色,一切声是佛声”。这“色”包含世间万物的同时,也包含所指的狭义色彩——青色宋瓷的青色釉饰之美,清透如水。水即清净、平等心,提醒人们修此心。宋瓷的青色釉饰之美还在于空灵如月,月的形和光具有圆通的性质。永嘉玄觉作歌云:“一性圆通一切性,一法遍含一切法,一月普现一切水,一切水月一切摄。”青色釉饰是不加任何装饰的本色世界,亦即一片空无的世界。“我心即佛”,“我心即山林大地”。禅宗教义要求自身与自然合为一体,不必在乎世界的嘈杂而从内心世界的淡泊宁静中寻求解脱。就社会而言,宋代理学盛行,又高度集权专制。这些都严重地束缚了文人士大夫的思想,压抑着他们的精神。尽管理学影响着他们行为,但宋代的文人较好地处理了社会与个人、政治与人生、情与理等诸多矛盾,因此多坦荡而真实,虽有“人生如梦”、“为欢几何”的感叹,但内心仍不乏道义的担当,忠实于兼济天下的理想。比利时收藏家马克说宋瓷:“它的器形美在线条上,吸收了中国绘画的精髓,有对称的美感;表现手法简洁,只用釉色说话,而少有纹饰,跟西方极简主义的手法有相似点。”

图1

图2

二、宋代茶盏的艺术特点

1.清丽挺拔的造型

的标志性造型风格之一,呈现出质朴无华、平淡自然的韵味,表现了强烈的时代特色和宋瓷造型的独创性。“这种小碗底轻盈而优雅,亭亭玉立,充满了文人气质”(马未都)(图2),与唐代的张扬、豪放、大度的气质形成了强烈的反差。宋代茶盏讲究“收敛、节制”,崇尚平淡自然、简洁明朗的精神气韵,从而达到典雅含蓄的美学意境。

宋瓷茶盏之美是通过造型语言清丽挺拔得以体现的。它的造型从比例、尺寸、节奏、韵律等方面进行设计,造型简洁、线条要求求正不求奇、不张不驰,恰到好处的尺度把握,对它任何一点改动似乎都会破坏它的美,体现了宋代自然淡雅的艺术观和尚意崇韵的审美意味。宋瓷茶盏从自然界的动物和植物等的形态中选取最生动、优美的部分形体,与固有的抽象几何形体相融合。它不是对自然形态的简单模仿,而具有更深的寓意。中华民族擅长于象形表意的思维方式,主张通过对自然事物的模拟、类比和象征,以体现形而上的“道”。花卉形象在宋瓷茶盏中十分常见,宋人用弧线将圆形或椭圆形的盏口分成若干等份,有四瓣、五瓣、六瓣甚至十瓣以上的花瓣口,从花瓣口延伸到碗底的弧线,使盏腹曲折起伏,形如花朵,极富圆润和韵律之美(图1)。对形式美法则的运用也非常讲究,给人一种质朴的、含蓄的、内在的美,于有限的造型中体现了无限的韵外之致。体现了宋代工匠技艺高超、恰到好处的技术水平。宋瓷茶盏善于用简洁的线条勾勒整个外部轮廓,线条曲直变化,刚柔相济。曲与直和谐地统一在同一整体之中,这些器物线形对比主次分明,直线显得器形挺拔向上,曲线为主的器形显得丰满、圆润。线条流畅而又细腻柔和,组合成一种造型优美的器物。宋瓷茶盏不论撇口还是束口,器壁线条像一个倒三角,以大口、深腹、小足为基本特征。从视觉上冲击了人们追求稳重的习惯,给人以挺拔、有力、向上和简洁的感觉,创造出了沉静素雅的美学风格。为了符合宋代的审美,茶盏重心向上移动,使宽大的口沿和小小的圈足形成了体量上的强烈对比,曲与直的线条,组合成优美的造型,使茶盏看起来高耸挺拔而又亭亭玉立,成为宋代瓷器造型

2.淡雅自然的釉色之美

宋代的茶盏有黑、青、青白、白色等,色调含蓄莹润,其装饰效果主要体现在透明的釉层本身丰富细腻的变化效果以及窑变所产生的肌理色彩变化。在宋代文人士大夫看来,青白瓷、青瓷和白瓷是点茶最合适的茶器。释惠洪有诗云:“盏深扣之看浮乳,点茶三昧须饶汝。”赞的是白瓷茶器。这些史料都证明了青、白等淡色茶盏在文人士大夫中广泛使用。“色贵青黑”,宋代盛行以建盏为代表的黑釉盏,“已发现的宋瓷窑址中,有三分之一以上都见到黑瓷,南北都产”。黑釉茶盏的兴起,与当时上层社会的斗茶风尚有直接关系。蔡襄在《茶录》里说,“茶色白,宜黑盏”,是说釉面亮黑如漆,便于斗茶时观茶色、验水痕。此外,中国古代崇尚黑色。从新石器时代的黑陶,到道家以玄黑主张色彩的平静,再到以墨代五色以及对水墨的崇尚都足以说明这一点。建窑又称“乌泥窑”,不仅釉色是黑,其胎土也是乌黑之色。不管作为生活用还是观赏用,黑釉瓷都无任何出彩之处,但建窑遇上了宋代的茶文化则相得益彰。胎体厚实、坚致,盛茶不烫手。其黑釉品评茶汤之色极佳。建窑茶盏中有“兔毫”“鹧鸪斑”等品种,釉内结晶与黑釉对比分明,本身单调的釉色多了些简单变化,便雅趣横生。

钧窑的窑变是入窑一色,出窑万彩。五彩斑斓的釉色并不给人以艳俗粗鄙的感觉,相反这种随意而生、随意而变的釉色,恰恰是天地间最具灵性的表现。紫色斑块,似空中浮云,若隐若现,给人以无限的想象。宋代有一部分瓷器并没有绝佳的釉色,也没有精美的纹饰,他们体现的是一种古趣,即不追求外在的鲜亮。而民窑瓷的美是一种充满情趣之美,或朴素直白,或清新自然,或古拙率意,或别致活泼,与元瓷相比,多了分精致细腻,与明清瓷相比,又少了些轻浮柔媚。体会到宋瓷的妙处,也就感受到宋人雅趣。

图3

3.清新朴素的装饰美

宋代制瓷艺人在充分考虑茶盏自身的适用性条件下,依据当时人们的审美情趣和社会风尚,适时地创造和发展了许多精湛的装饰技法和纹样。彩绘,也是宋瓷茶盏的装饰手法之一,有釉上描金、釉上红绿彩、釉下彩绘等技法。周密在《癸辛杂识》中说:“金花定碗用大蒜汁调金描画,然再入窑烧,永不得脱。”说的正是釉上描金彩绘。吉州窑为南方一个综合性瓷窑,其最为人称道的是“剪纸贴花”,极具民俗风味,而更让人回味无穷的则是桑叶纹茶盏;通过特殊处理把树叶的形态附着于瓷器之上。黑釉为地,注入茶水,仿佛一片树叶漂浮于其上,充满静谧之感。宋瓷茶盏造型简洁、优美,轻盈,装饰典雅含蓄,反映了两宋时期崇尚平淡质朴、清秀自然的社会审美情趣,在器物造型、装饰、纹饰等方面都具有高度的艺术性,是后代学习的范本。

“美”是人们对于事物的内心感受,离物质越近,品味越低;离精神越近,品味越高。当一个人想追求品味生活时,才可能离优雅越来越近。“美”这个字,在日常生活中,用到的机会很多。觉得一个人很美,一片风景很美,读一首诗,看一幅画,听一段乐曲,心里感动,也都可能说:“很美”。“美”好像是心里埋藏很久的记忆,搁置在角落,连自己也忘了,却忽然被触动,深藏底层的生命,一时被呼唤了起来。日本著名的民艺学家柳宗悦指出“为什么在生活中用的时候没有体验到美?是因为在那里没有接近美的机会”他认为,粗糙制品培养了人们粗暴地对待物的习惯,用一次性纸杯泡茶和用漂亮的茶器泡茶,给客人的感受是不一样的。另一方面,传统工艺的造型语言和手工性质,往往唤起我们无比的亲切感,这是现代工业的理性所不能代替的。

在古瓷鉴赏中,“宋瓷”作为一个独立词素存在的情况,是相当普遍的。而人们也尽可能将其他朝代的瓷器与“国号”连缀,近者如青瓷、明瓷、元瓷,远者如晋瓷、隋瓷、唐瓷等。但这些称呼毕竟都不普遍,更不具有像“宋瓷”那么鲜明的“文化符号”意义。如果说过去(明代始,将古瓷作为珍玩来收藏和欣赏)人们欣赏宋瓷多注重它的古雅与珍奇的话,那么今人则更愿意把宋瓷作为中国古代艺术和传统工艺的杰出代表,以一种近乎理想的眼光加以品评。这样,宋瓷就被进一步提纯和升华,称为高格调、高境界美的象征,并被抽象为一个堪与唐诗、宋词、元曲、明剧以及宋元山水画、明清园林等并列的“文化符号”,因而也就赢得更高的赞誉。宋代瓷器多以淳朴秀美的造型,配以绚丽多彩的釉色,或变化万千的结晶、片纹而引人入胜,独步一时,至今仍称颂于世,令人叹为观止。可以说是将形态、色彩、纹理乃至光亮均调和得恰如其分,达到了科学技术与工艺美术表现的高峰。而后来的元、明、清瓷器则逐渐变成为以绘画瓷装饰为主体,多忽视前代以形态神韵为根本的特征。这一点或是宋瓷之所以驰誉中外无与伦比,为后人所不及的独到之处,更值得重视和学习。

(责任编辑:梁 田)

J527

A

1008-9675(2017)05-0160-04

2017-06-20

万秦文(1966-),男,安徽人,金陵科技学院艺术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绘画艺术。

猜你喜欢

宋瓷茶盏文人
瓷心晚晚
微雨茶馆
黑釉茶盏烧制工艺的传承与发展
古代文人与琴棋书画
古代文人的雅号由来
文人吃蛙
宋瓷 低调中的高大上
明清鼎革之际文人不同出路
鼓式乳钉纹黑釉茶盏炉赏析
Marry M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