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一村一品”,立“品”为先

2017-10-18王骏杰

甘肃农业 2017年20期
关键词:一村一品一村农产品

■本刊记者 王骏杰 文/图

“一村一品”,立“品”为先

■本刊记者 王骏杰 文/图

“一村一品”是指在一定区域范围内,以村为基本单位,按照国内外市场需求,充分发挥本地资源优势,通过大力推进规模化、标准化、品牌化和市场化建设,使一个村(或几个村)拥有一个(或几个)市场潜力大、区域特色明显、附加值高的主导产品和产业。

农业部关于加快发展农村“一村一品”的工作启动于2007年,其根本用意在于发挥资源优势,培育主导产业,发展现代农业,促进农民增收。特别是根据今年“中央一号”文件精神,农业部更加强调打造“一村一品”升级版的政策导向,使发展“一村一品”在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培育农业农村发展新动能中将承担更为重要的使命。

如何打造好“一村一品”,是区域农业品牌建立的关键

随着我国经济进入新常态,农业发展的内外环境也正在发生深刻变化,生态环境和资源条件“紧箍咒”越来越紧,农产品成本“地板”和价格“天花板”双重挤压越来越重,消费者对农产品多样化需求和质量安全的要求越来越高,迫切需要品种多样、品质优良的农产品供应。对于星罗棋布的广大农村而言,该如何找准定位,实现村强民富?继续大力发展一村一品,强化效益意识、品牌意识和创新意识,盘活优势资源,实现农产品优质优价,增加农民收入,建设美丽乡村。

习近平总书记说:“一招鲜,吃遍天,一村一业、一乡一品,农民就会受益于此。”由此可见,“一村一品”,得立“品”为先。依据得天独厚的自然地理条件而形成的如何市场需求的“品”才是形成“一村一品”的根本。

“一村一品”的特色在于资源优势,生命力也在于资源优势。发展“一村一品”,就是要紧扣发挥资源优势这个核心问题,从“我村非彼村”的实际出发,根据每个村镇的自然条件和特色资源,找准发展“一村一品”的切入点,做到适合发展什么产业,就发展什么产业,努力把各自的资源优势做足、做好、做充分。

“一村一品”首先应该是精品,是具有鲜明的地方特色和优良品质、深受消费者欢迎的产品。一村一品农特产品最大特点就是特和优,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特,恰好迎合了人们的消费需求。这种形势下,就需要加快发展一村一品,找准市场定位,变“生产导向”为“消费导向”,发展特而专、新而奇、精而美的产品,丰实“米袋子”“菜篮子”“果盘子”“茶罐子”“奶瓶子”。

“一村一品”不是简单的产业聚集,而是优势农产品规模、质量、品牌和效益的有机统一。因此,必须强化农业科技创新能力和市场开拓能力,深挖“品”的内涵,增强“品”的文化底蕴,进一步提高“品”的质量和效益。要以科技入户为平台,积极引进推广有“品位”的新品种、新技术;要加大科技培训力度,创建示范园区,推行标准化生产,培养有文化、懂技术、会管理的新型农民,不断提高“一村一品”的科技含量。

例如,在农业部公布了第七批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镇名单中,甘肃省永昌县焦家乡榜上有名。永昌县城郊及西河地区海拔在2000至2460米之间,气候冷凉,无污染,土壤疏松肥沃,种植胡萝卜具有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永昌胡萝卜作为永昌县露地蔬菜的拳头产品,闻名国内外,是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其肉色、中柱、表皮均为橙红色,肉质无歧根、无裂口、表皮光滑、色泽鲜亮,口感细嫩脆甜,富含胡萝卜素、钙、锌、铁等矿物质及多种维生素,形状和品质极佳,被称为“三红”胡萝卜。

在永昌县焦家乡,“一村一品”的发展,不仅带动了胡萝卜等一批农民合作社的创建,还加速了产业向更加市场化的方向发展,旅游、物业服务、生态农业等产业链应运而生,农民实现就近就业,分享“一村一品”发展带来的产业红利。

当然,这也得益于对农业品牌的打造。农业品牌搞得怎么样,能不能形成为市场所认可的响亮品牌,是衡量供给是否有效的重要标准,也是决定农业效益的关键因素。所以,走好品牌化之路,当是发展“一村一品”的必然选择。既要把特色农产品的规模做大,更要加快品牌的培育、认定、宣传、保护和推广,大力发展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生产,积极注册商标,提升产品档次,打造名牌产品,不断提高品牌的内涵性和知名度。

发展“一村一品”,目的是要打造有市场竞争力的拳头产品,让产品成商品、让商品成名品、让名品进名店,以产品的畅销带动农业发展和农民增收。要以特色主导产业为依托,在农产品的精深加工和包装销售上下功夫、做文章,拉长产业链,提升附加值和竞争力;要重视品牌建设,增强商品生产意识,质量安全意识和诚信营销意识,争创名牌、巩固品牌,发挥品牌效应,提高产品的信誉度和知名度;要高度重视农产品促销宣传工作,在国内各大城市开办农产品销售窗口,让优势特色产品在市场上叫得响。要通过以企带村、基地辐射、互利共赢等形式,吸引龙头企业和中介组织参与品牌农业开发,促进产业升级和农民增收。

强化品牌,“一村一品”要加强指导、有效指导。就是应充分发挥政府和市场“两只手”的作用,既加强政府的规划、引导和服务,也尊重农民的生产经营自主权,培育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农民经纪人和专业大户等多元主体,调动各方面参与发展“一村一品”的积极性。尤其是要注重政策集成,在项目、资金、品牌、营销、信息、宣传等方面,给予“一村一品”必要的倾斜支持,树立“一村一品”的样板和示范,使其在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发挥引领作用。

强化品牌,要培育产业、壮大产业。就是在把握资源优势的基础上,以提高农业的专业化、标准化、规模化、产业化和农民组织化程度为主线,打造品质优良、特色明显、附加值高的名优特新农产品,形成有影响力、有竞争力、有知名度的主导产品和主导产业。同时,注重做好拓展和融合的文章,促进一产与二产、三产、乡村休闲旅游业融合发展,挖掘和提升农业的延伸价值,实现农业的多重效应。

强化品牌,变“生产导向”为“消费导向”才能抓住市场的“胃”。目前,我国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已达7000美元,进入食品消费结构加快转型升级阶段,对农产品的消费需求呈现出多样化、差异化、个性化的特征。人们不仅要求吃饱吃好,而且要吃得安全、营养和健康,这就形成了巨大的农产品市场消费力。

今年6月,甘肃农科院王家坪绿色蔬菜基地挂牌仪式在永登县大同镇王家坪村举行。据悉,该基地的正式成立,填补了永登县县域有机特色农业经济发展的空白。

“火车跑得快,全靠头来带”。王家坪农业开发有限公司法人代表赵连荣是王家坪村党支部书记,他是一位朴实的庄稼汉,更是带领群众脱贫致富的领头雁,正是赵连荣敏锐地此次机会,从玫瑰、土豆、娃娃菜等种植入手,带领本村群众,采用传统农业种植模式+高效农业种植模式,严格坚持在蔬菜种植、生长和销售过程中不使用化学合成的农药、化肥、生长调节剂、饲料添加剂等物质,遵循自然规律和生态学原理,严防、严管、严控农产品质量安全,从生产、监管两端发力,创出了一片新天地,为切实保障人民群众“舌尖上的安全”做出了贡献,也为永靖县“一村一品”的发展助力。

发展“一村一品”要依托载体、提升载体。当前,实现农业提质增效的一个重要趋势,是要壮大新模式、新业态、新产业,以此拓展农业的产业链和价值链。这方面的关键,是按照今年“中央一号”文件精神,在发展“一村一品”的过程中,因地制宜抓好“三园一体”建设,就是以现代农业产业园、科技园、创业园和田园综合体为载体,打造现代农业的创新高地,推动农业全环节升级、全链条增值。特别是支持有条件的村镇建设以农业合作社为主要载体,让农民充分参与和收益,集循环农业、创意农业、农事体验于一体的田园综合体。这项工作国家正在通过农业综合开发、农村综合改革转移支付等渠道开展试点示范,我们可以积极进行申报和创建。

没有规模就没有市场。发展“一村一品”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立足自身优势和特点,选准主导产业,大力发展特色,突出适销对路的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的农产品,在一个村的范围内形成规模,通过统一良种、技术、品牌、包装、销售等措施,提高农业集约化水平。

“一村一品”是贫困地区开展扶贫开发、帮助农民脱贫致富的重要途径。各地要坚持用新的发展理念引领贫困地区一村一品发展,转变发展方式,带动贫困户脱贫致富;牢固树立市场引领的理念,坚持做好特色产业这篇文章;牢固树立创新发展的理念,助力贫困地区实现弯道超车;牢固树立绿色发展的理念,把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

(编辑:刘诗吟)

猜你喜欢

一村一品一村农产品
农产品网店遭“打假”敲诈 价值19.9元农产品竟被敲诈千元
打造一村一馆 传承乡风文明
“一村一品”助农增收
打通农产品出村“最先一公里”
各地农产品滞销卖难信息(二)
一村三英烈
“一村一品”现代农业规模经营模式探究
虚惊一场
木瓜村红富士苹果产业发展经验与启示
农产品争奇斗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