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他走了,爱却留了下来

2017-10-18陈涛

遵义 2017年18期
关键词:湄潭县庭长法庭

文丨全媒体记者 陈涛

他走了,爱却留了下来

文丨全媒体记者 陈涛

党勇(中)调解案件

8月15日,是湄潭县人民法院第四人民法庭(前茅坪法庭)庭长党勇逝世的第四天。

湄潭县人民法院召开了全院干警大会,院里115人悉数到齐,唯独党勇缺席。望向那标着他名字的坐椅空空如也,人们从此只能在脑海中回忆他的音容笑貌。

他,再也不回来了

“对不起,党勇!对不起!”

来到重症监护室,被党勇救助的村民王诗乐很是内疚,说着说着眼泪不经意落下。

时间回到8月11日,王诗乐骑着摩托车去高台镇林业站办事。途中风雨交加,突然摩托车不听使唤,发生了事故。

“那天的雨很大,我躺在地上起都起不来。”王诗乐回忆,我清楚地记得有多辆车从我身边经过,我哀求着请他们救救我,可是没有人搭理。终于有人下车来了,在我身边东看西看,我急忙解释是我自己不小心出的事故,与其他人无关,只请好心救救我。

可惜,没有哪个人肯伸出援手。就在王诗乐绝望之际,党勇和他的同事出现了。

敖正江是法庭书记员,目前在医院接受治疗,“我和党庭长,还有另一名法官,正准备去县城办理一起执行案件。在高台镇养老院处,遇到受伤的那人,他头上流着血痛苦地向过往车辆求助,党庭长见状立即让我停下车。”

虽然风大雨大,法官扶弱济困的天职让党勇毫不犹豫地下车,跑到王诗乐面前,大致了解情况后,叫上同事和一好心村民将他抬上车,火速赶往县城医院。

然而,天有不测风云。就在他们赶往医院的途中,雨越下越大、风越来越猛,视野模糊、道路湿滑,尽管如此,可救人更紧迫呀!也许早一分钟到达医院,伤者也就早一分钟得到救治,也就多了一分生存的希望,所以他们坚持着向县城医院奔赶。

就在那一瞬间,当车辆行驶至黄家坝街道大水井处,对向一辆大货车迎面驶来,哐当一声巨响,汽车瞬间变形、残破不堪。

当消防队员们切割开汽车,将党勇从车里抬出来时,殷红的鲜血浸透了他身边的一大摞卷宗……8月11日15点35分,党勇的人生永远定格,次日正好是他36岁生日。车上其他人员不同程度受伤。

噩耗传来,大家不约而同地前往湄潭进行吊唁,不能去的也纷纷在微信公众号和朋友圈,写上无数寄托哀思的文字,都为失去一位人民好法官而痛心。

他,为你跋山涉水

“一个温暖的法官形象。”

这是党勇身边人对他的认可。他总是为大家实实在在地做着力所能及的事情,温暖着每一颗需要的心灵。

党勇喜欢帮助他人,却从不愿意给别人添麻烦。他的同事彭伟清楚地记得2016年10月9日那天,“他办完案子回家途中,被一辆三轮车撞倒,为此他头痛了好几天。”

彭伟问他,需不需要去调取监控找到肇事者。他说不用,能开三轮车的人,家庭都很困难,找到人家只会给他们增加困难,我自己忍一忍就过去了。

他的高中同学田维红说:“党勇的家庭条件并不宽裕,但他知道我妻子在重庆住院急需用钱时,二话不说就凑了两万让我应急。”

“党勇,一路走好,愿天堂没有车祸……”

8月13日,在湄潭县殡仪馆低回的哀乐声中,上千名干部群众自发前来送党勇最后一程。

“一路上,我和我的父母都哭了,我们是多么不舍党庭长离去。”茅坪镇桂花村仁和组村民晏力兴说道,当时我姐夫把我们一家告上法庭,是党庭长了解了事情的原委,驳回了姐夫的无理诉讼,并向他解释相应的法律条文,最后劝服了姐夫,才还了我们一家人平静的生活。

在另一头的山坡上,案件当事人周兴强等五人买上香烛、白酒,以他们自己的方式为党勇送行。“那天,我们都在工地上忙活,有人来告诉这个消息时,我们都很震惊!为什么那么好的党庭长就走了?”周兴强洒上一杯白酒敬上党勇,这些日子因为劳务合同纠纷的案件,他与党勇有了接触,也让他对这个庭长刮目相看。

2014年,周兴强等五人与某公司签订协议做工程,工程结束后他们没有得到钱。于是,他们集体起诉,可是那公司不履行判决。2016年,党勇来到这里任庭长,知晓此事后,叫上周兴强去了解详细情况。

“一早我们便出门,他一家一户地去调查,确定我们的确是做了工没有得到钱。”周兴强讲着,当天太晚了,还有老厂、小龙那边的项目没看,我就说改天再去。党庭长却说,早一天把事情解决,民工们也能早一天得到钱。

那时虽是3月中旬,但在高山上天气还是比较寒冷,再加上走着走着就下起了大雨,可党勇依然前行。“到小龙坪时已经很晚,待了解完情况后,我就喊他先去烤火,结果他从早已湿透的挎包里拿出几包白糖,又向山上爬去。”

这些白糖是给山上五保户的。令周兴强没想到的是,这个年轻的庭长早已走遍第四人民法庭的管辖范围,对每家每户的情况都很了解,并时时为贫困人家解决一些事情。尤其是,他体恤当地群众对法的不了解,在“谁主张谁举证”的情况下,仍然热情地帮着大家跑现场了解情况。

那些日子,党勇不辞辛劳地在县城至茅坪之间来回往返,在多部门间进行沟通协调。“目前,我们已经得到了30多万,先把民工们的工资付了一些。虽然案子还没有执行完,就听到了这样的噩耗,但我们已经很感激他了,毕竟是他让我们看到了希望。”每每回忆起凌晨三点,党勇都还在为他们写文书时,周兴强甚是感怀。

“我们这里条件不好,很多远的地方,都需要走着去,可他从来没有任何怨言。”茅坪镇土槽村原村支书夏登华对党勇有很深的印象,每逢遇到冒火而来的当事人,他都能通过耐心讲解让他们平静下来。他太拼了,有时一天要处理四五个案件,经常不按时吃饭、睡觉。还有一次他在住院,为了不耽误当事人的时间,都跑出来办案。

“腿勤”是党勇一直以来的工作作风,他采取“巡回”法庭、“院坝”法庭、“假日”法庭、“夜间”法庭等方式,深入田间地头、走乡串寨巡回就地办案,大大方便了当地老百姓诉讼。仅2016年就巡回审理案件114件,办结率100%。

党勇虽然年轻,但积劳成疾,身患痛风、结石等疾病。直到生命最后一刻,也没来得及治疗……大家都知道,他心里放不下的是那一堆堆的案子、那一双双对公平正义渴盼的眼神!

他,活在我们心中

“共产党人的党,勇敢的勇。”与人初识,党勇总是这样介绍自己。

2010年,党勇以优异成绩考入湄潭县人民法院工作。从湄潭县人民法院书记员到第四人民法庭审判员,再回到湄潭县人民法院当审管办主任。

茅坪镇地理环境艰苦,有湄潭的西藏之称,每年有一两个月都是冰天雪地。由于党勇生长在偏远山区,又在基层工作多年,深知老百姓诉求的不易。2016年,他主动放弃院机关工作的优越条件,申请到最艰苦的第四人民法庭任庭长、员额法官。

累计算来,党勇在茅坪镇工作了五个年头。在这方生他养他的土地上,到处留下了他的足迹,无数的案件等着他去开庭、等着他去调解、等着他去执行。而他不是单纯的“就案办案”,更多的是考虑到“审理一件、影响一片”的法制教育效果。

茅坪镇地关村村支部副书记戴光强深受党勇启发,“前段时间,因为有村民把水排在我的田里,找对方理论没有结果,我就起诉了。党勇晓得后主动找我谈及此事,他说作为村干部就是为老百姓办事,要是我们自己去把关系搞僵了,以后还怎么开展工作。”

于是,党勇喊上戴光强一起去现场,看怎么能把事情圆满解决,却又不影响干群关系。“那阵子经常下雨,连着下了四天四夜,我家那边的路都冲坏了,我们只能一直走。走到我家正好是中午,我就喊他吃饭。但他坚决说不能吃当事人的饭,了解情况后都1点过了,他又饿着肚子走回去。”

事情还没有解决完,党勇就离开了,但戴光强已经有了主意,“党勇的话对我影响很大,毕竟上了法庭大家就有隔阂了,所以我主动要求撤诉。”

“他是我学习的榜样。”法院同事何德云说,“党唠唠”是我给他起的外号,因为只要涉及到办案他就特别“较真”,不争论清楚绝不罢休。“有一回为一个案子他给我打了两个小时电话。其实那个案子不关他的事,但因为存在争论点他就必须要弄清楚才行。他希望在每一个案件中都有所得,也希望在每一个案件中让群众感受到公平正义。”

多年来,党勇就像他的名字一样,始终用生命践行着人民法官为人民的高尚情怀,并时刻提醒自己和身边的同事:面对人民群众要像对待自己的亲人一样,办理案件要当做自己的事情一样处理。他把自己的一切,都奉献给了最心爱的审判事业!

他的高中同学张玉堂说:“只要我们有法律的问题向他咨询,无论他再忙,都会热情的抽时间给我们释疑。但是,有亲戚朋友要他走关系时,他决不妥协。”

他的同事余斌说:“5月的时候,我庭里的人都抽出去了,又有人请陪护假,我就问他能不能支援我,他马上就把庭里的法官借过来。后来我才知道,那段时间他正好痛风严重,把人支援给我后,他带着病痛除了做自己的工作,还要完成那个法官的本职工作。”

“他的情况很具体,妻子在西河镇教书,他在茅坪镇,虽然同在湄潭却是一南一北,要见上一面都要100多公里。为了方便照顾孩子,只能让孩子从县城幼儿园转到妻子所在乡镇幼儿园。”他的高中同学陈勇经常劝他,在基层辛苦不说,又不赚钱,辞职去贵阳当律师吧,人家等着高薪聘你,可他始终不为所动,说能服务于生他养他的地方很骄傲。

隔着长长的时空再回头望去,党勇的叔叔党云红一直记得他13岁那年,“我儿子把菜籽秆堆的房子推倒了,他就要他负责,我问他为什么要这样做。他说他在看《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要让我儿子做个负责任的人。”

从小,党勇就懂得与身边的人讲道理,家里长辈为家长里短扯皮,他就去协调劝架。与生俱来的天性,让他成为了一名人民的好法官。如今,当有人把党勇临死前所佩戴的法徽戴在他儿子的胸前时,孩子似懂非懂的抚摸着,人们似乎从阴雨的天空中,又看到了新的希望。

猜你喜欢

湄潭县庭长法庭
消失在法庭的邦博
美国法庭口译制度研究及启示——以夏威夷州法庭口译为例
湄潭县开展2021年“开学季·关爱行”助学活动
法庭不需要煽情的辩护词
上法庭必须戴假发?
湄潭县茶叶产量与气候关系
小暑六月节
家庭“法院”
2007-2008年度油菜“3414”肥料田间试验总结
粗心的庭长(外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