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乡愁播州 绿色品牌

2017-10-18文丨刘德全杨媛媛

遵义 2017年18期
关键词:播州种养农产品

文丨刘德全 全媒体记者 杨媛媛

乡愁播州 绿色品牌

文丨刘德全 全媒体记者 杨媛媛

播州区茅栗镇金山村“稻+鸭”产业(杨媛媛/摄)

累计投入资金1600多万元;国家农业部授牌的第一批“国家级农产品质量安全县”;遵义市唯一的“国家级农产品质量安全县”;2016年农产品质量安全事故零发生;抽检样品7000余份,总体合格率为99.85%……

这是一份可喜的成绩单,是对播州区绿色、生态农业的肯定,更是对播州区未来农业发展的更高要求。

新荣誉,新起点。播州区把“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县”创建验收作为新的起点,建立起行之有效的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模式,全面提升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能力和水平,确保广大人 民群众“舌尖上的安全”。

8月,正是水稻即将丰收的季节,微风吹过,片片稻田里,荡漾起“绿波”,颇有“茫茫秋水稻田低”的韵味。

记忆中,这个季节的稻田里总少不了农民伯伯的身影,明亮的太阳、绿色的水稻、顶着草帽在田间除草的农民,构成了记忆中一幅美丽的农耕风景画。可在播州区茅栗镇金山村合兴组的田间地头里,放眼望去,只有绿油油的稻谷,没有一个带着草帽的农民。

这幅特别的景象,我在张仁桃家找到了答案。

“我们的稻田里,饲养了鸭子,鸭子会帮我们吃掉害虫,它的粪便还能增加稻田的营养,这让我们省去了除草、打农药的时间,再也不用顶着日头,辛苦地去劳作了。省下来的时间,可以做做其他事情,增加收入。”张仁桃说。

张仁桃告诉记者,以前家里种植传统农业,收益小,外出务工也不稳定,2014年,茅栗镇试行“稻+”农业以来,家里的5亩稻田都种上了生态水稻,如今,仅水稻和鸭子,还有省下来的农药、化肥等,每年就可增收1100元左右。省下来的时间,可以外出务工,创造更多的收入。“现在的日子,是越过越好啦!”

如今,茅栗镇近2000亩稻田全都种上了“稻+”产业,茅栗镇已经成为了生态稻米的品牌,金山鸭田米、益香优2115、边屯502等等优质米品牌已经走出大山,成为诸多居民餐桌上的美味。

记者从播州区农牧局了解到,2017年,播州区大力发展“稻+”绿色生态产业,把绿色稻+工程作为农业发展的三大产业之一来抓,因地制宜多元发展稻+模式,2017年在上年基础上翻倍推广,发展“稻+”生态综合种养5万亩,其中:稻+鸭1.1万亩、稻+鱼蟹鳅0.7万亩、稻+生态3.2万亩。为增加农民种稻收益,播州区积极发展订单农业,目前仅卓豪公司在团溪、茅栗、乐山、石板等镇已签订近1万亩的稻谷订单收购合同。

在水稻种植过程中,播州区始终以优质、安全、绿色为导向,在稻作内部重点推广优质高产高效精确定量栽培技术模式、水稻全程机械化生产技术模式和绿色施肥防控,在稻作外部重点推广稻+生态种养、稻+二三产业和稻+智慧农业。绿色科技的推广应用,可平均减少农药48.4%、减少化肥62.9%,5万亩稻+预计少施农药10吨、少施化肥1885吨,按2016年实施稻+工程“两减一增”(减少农药、化肥施用量,增加绿色生态大米单价)综合增收1180元/亩计,预计可增收5900万元,经济、社会、生态效益明显。

播州区把水稻绿色、有机生产与农旅一体相结合,开展了稻+综合种养田间体验活动,用彩稻绘制“遵义会议”等精美图案,在宣传产业的同时也宣传播州、宣传遵义,2016年接待国内外参观团30多批次3558人,今年在乐山镇浒洋水村开展了稻田综合种养“稻+鱼工程”田间农娱体验活动,嘉宾及本地村民近千人参加,让游客来体验田边钓鱼、下田摸鱼、就地吃鱼的乐趣,了解“稻+工程”绿色生态种养模式,活动现场签订了销售订单。通过活动展示了稻作文化,宣传了品牌,提升了影响力,增加了群众收入。

注重主体培育品牌创建发展绿色稻+。全区培育水稻农业科技企业7家、种植大户20余户、农民专业合作社12个,以贵州卓豪、山至金、佳禾米业、松茂等龙头企业为带动,发展优质稻订单生产,签订订单3.1万亩,促进产销衔接,并培育了白果贡米、贵卓、仙乡谷、焰农塘、佳禾、琊贡源等品牌,其中“白果贡米”获地理保护标志产品,“琊贡源”牌大米在中国国际粮油展会上获金奖。

在播州区南白办事处民主社区的贵州遵义禾田生态农业专业合作社内,舒健正在为他农场生产的丝瓜打上二维码,这些二维码就是“身份证”,扫一扫这些二维码,就可以追溯到原产地,查阅每批丝瓜的田间档案。

“我们的农产品还在生产时,就开始抓安全,农药、化肥等药物的使用严格按照国家无公害标准,禁用生物农药。种植期间,对每一个批次的蔬菜建立完善的农间档案,方便管理。蔬菜上市前,对自己的农产品进行自检、自测,合格了才上市,同时,打上二维码,方便溯源。”舒健告诉记者。

舒健的生态蔬菜总是供不应求,如今,舒健打算在龙坪村扩大规模,将现有的150亩蔬菜种植面积,扩展到450亩,让更多的人吃到无公害的生态蔬菜,是舒健的梦想。

企业进行自查,有效保障了农产品源头上的安全,作为农产品质量的监管部门,播州区农牧局出台了一系列的监管措施,保障播州区的农产品质量安全。企业主体和农牧局双管齐下,为农产品质量安全加上了双重保险。

记者从播州区农牧局了解到,播州区健全了检验检测体系建设、农业标准化生产体系建设、农产品质量认证体系建设、执法体系建设等有效措施,使全区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取得了实效。近年来,全区未发生重大农产品质量安全事故,2015年国家、省、市对我区例行监测285个,合格率100%;2016年区农产品抽检总体合格率99.85%,各项指标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这些成果离不开播州区近年来有效的监管与督查。”播州区农牧局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科副科长王桂林说道。

围绕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能力提升,播州区不断加强区、镇(乡)、村三级农产品质量检测机构建设,形成了全区自上而下的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系统网络,2014年,区农产品质量检测站顺利获得了省质监局“双认证”称号,2015年,全区所有镇(乡)均全部配齐配全检测设备并正常开展工作。同时,充分发挥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和种养大户在标准化生产方面的带头作用,重点围绕蔬菜种植和畜禽养殖开展标准化体系建设,全面推广无公害标准化生产技术,从源头上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目前,全区已成立农民专业合作组织26个,建有标准化示范基地8个,核心示范面积10余万亩,辐射面积62万亩。

在深入开展“三品一标”品牌提升行动的同时,播州区围绕农产品地理标志、“三品”和名牌农产品加强认证认定管理工作,加大优质农产品品牌建设,提升品牌社会公信力。截至目前,全区共通过无公害农产品产地认定79个、绿色认证1个、有机认证1个,累计认定面积42.11万亩,占全区农产品生产总面积的68.8%。

近年来,播州区出台了《农产品质量安全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建立了“属地管理、综合防控,区镇联动、部门协作”的应急处置体系,全面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风险监测与舆情监测,一旦发生农产品质量安全突发事件,确保能够在最短时间内开展应急处置。同时,成立了由农牧、市场监管、公安、商务等部门组成的区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打击联动小组,常态化开展执法检查,坚持通过严查严打的高压态势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

政府、企业、个人等纷纷加入到农产品质量安全生产与管理中来,为保障“舌尖上的安全”做出努力,播州区的农产品质量安全生产形成了合力,获得了全国首批103个、我市唯一的农产品质量安全县殊荣。

“未来,责任大于荣誉,如何保持‘全国农产品质量安全县’这块绿色牌子,把握好这个绿色契机,让播州区的农产品‘风行天下’,让播州区形成绿色有机的品牌效应,助推播州区农业发展更上一层楼,这对播州区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王桂林说。

猜你喜欢

播州种养农产品
农产品网店遭“打假”敲诈 价值19.9元农产品竟被敲诈千元
山西灵石:种养专业合作社助农增收
花椒树下做文章 生态种养增收入
打通农产品出村“最先一公里”
循环种养 带富乡邻
各地农产品滞销卖难信息(二)
四川省稻渔综合种养模式多点开花
作品选登
播州区老年大学启用微课堂新模式
论万历朝播州杨氏土司之覆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