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南汉铜钟

2017-10-18潘俊杰

西江月 2017年10期
关键词:铜钟鉴真梧州

潘俊杰

南汉铜钟

潘俊杰

位于中山公园的晨钟亭

在梧州市博物馆的馆藏文物中,有一口南汉铜钟,此铜钟为南汉乾和十六年(958年)宦官吴怀恩所铸,目的是为了向佛祖祈求保佑南汉中宗刘晟“龙图永固,圣寿万春”。

铜钟呈垂铎形兽首,高120厘米,口径56.7厘米,重250公斤,钟上饰花纹及铭文,铭文记曰:“维大汉乾和十六年太岁戊午闰六月庚辰朔,十六日乙未,弟子万华宫使桂州管内招讨使特进行内侍上柱国吴怀恩,铸造鸿钟一口,重五百斤,置于梧州云盖山感报寺,永充供养资当今皇帝龙图永固,圣寿万春。谨记。”

这口南汉铜钟,原来放置在中山公园的晨钟亭内,曾经为梧州市民报时所用,为了更好地保护这铜钟,如今它被放置于梧州市博物馆内供市民和游客参观。

南汉铜钟及其碑刻被确认为广西壮族自治区文物保护单位。

南汉铜钟

“自鸣钟”的传说

南汉铜钟在老梧州人心中,是一件较为熟悉的文物,不少老梧州人把这口铜钟称为“自鸣钟”。关于这口钟,有这么一个传说。

据说南汉中宗刘晟病重时,他宠信的宫女卢琼仙献上一策,说:“苍梧山连五岭,水汇三江,乃灵秀汇聚之地。若在该地铸一口铜钟,以显皇业声振南疆之兆,定能保佑龙图永固,圣寿万春。”于是,刘晟下了一道圣旨,要求宦官吴怀恩于当年六月将铜钟铸成,悬挂于梧州云盖山感报寺内酬神,为皇帝冲喜。

吴怀恩接到圣旨时,已经是六月二十五日。中宗刘晟所下圣旨是要吴怀恩在当月将铜钟铸成,如果铜钟铸造不成,这将是逆旨大罪。吴怀恩下令,限五天内铸成铜钟,他一方面要百姓捐钱、献铜,一方面派兵将城里的铜匠抓来,开始铸造铜钟。但是,按当时工艺水平,就算是半个月也很难将铜钟铸成,何况只剩下几天时间,吴怀恩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

就在这时,一位自称“云山老人”的客人求见吴怀恩,说他能在三天之内将铜钟铸成,但必须要吴怀恩答应他的三个条件:一是铸铜钟不允许搜刮老百姓钱财,二是必须要减轻税赋,三是要立即释放铸造铜钟的铜匠。吴怀恩只能答应老人开出的条件。

然后,云山老人要吴怀恩在西江边架起熔炉,并备足铜料,他自己则用泥塑成一个钟模。当晚,他不需帮工不需柴炭便开始铸钟,只见他口中念念有词,然后对着熔炉吹了一口气,祭起三味真火,开始炼铜。到了第三天,五百斤重的铜钟果然铸成了。云山老人将铜钟交给吴怀恩时,写下“官贪法枉,钟必自鸣”八个大字。从此,一旦当地官员有贪赃枉法之事,这口铜钟就会不敲自鸣。

铜钟难保“龙图永固”

关于南汉铜钟的铸造,在正史里并没有明确记载,有关南汉铜钟的传说故事却很多。派人铸造铜钟的南汉中宗刘晟和宦官吴怀恩,都确有其人,而且他们与两广、与梧州还有一定渊源。

唐朝灭亡之后,在中原地区相继出现了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五个朝代,史称“五代”。五代时期的政权形式,实际上就是唐末各地藩镇割据的继续和发展。

在南方和黄河以东地区,则先后或同时并存着十个割据政权,史称“十国”。南汉,就是其中的一国。天祐二年(905年),唐以刘隐为静海军节度使。朱全忠建立后梁,封刘隐为大彭郡王,逐渐据有两广之地。开平四年,刘隐死,其弟刘䶮继位。贞明三年(917年),刘䶮称帝,国号越,建都广州,次年改国号为汉,史称“南汉”。

而命吴怀恩铸铜钟,向佛祖祈求保佑龙图永固、圣寿万春的皇帝,就是南汉的第三代君主中宗刘晟。

刘晟是南汉第一代君主刘䶮的儿子,封为晋王,刘䶮死后,传位给儿子刘玢,称为殇帝。刘晟为刘玢弟,后来刘晟弑兄夺位,登上皇位。

刘晟登上皇位可以说是名不正言不顺,他便开始诛杀兄弟,以防众人不服。刘晟一共十八个兄弟,他杀了十五个。此外,刘晟推行酷刑压迫百姓。刘晟还大肆挥霍,扩建宫苑,甚至还指挥士兵掠夺金帛,修建宫苑。乾和九年,“晟益得志,遣巨舰指挥使曁彦贇以兵入海,掠商人金帛作离宫游猎,故时刘氏有南宫、大明、昌华、甘泉、玩华、秀华、玉清、太微诸宫,凡数百,不可悉纪。”刘晟残暴,佛祖怎么会保佑他“龙图永固,圣寿万春”呢?就在铜钟铸好的当年秋天,刘晟便去世了,终年三十九岁。

感报寺铜钟介绍

吴怀恩曾征战两广

吴怀恩,番禺人,历经刘䶮、刘玢、刘晟、刘鋹四朝。在南汉高祖刘䶮时期,为内府局丞。在殇帝刘玢时期,迁任内常侍。中宗刘晟刚袭位时,授宫闱诸卫押番,乾和中进开府仪同三司、西北面招讨使。当楚内乱,荆南贞懿王派使臣约定共同出兵楚国时,刘晟加封吴怀恩为桂州管内招讨使、特进、内侍、上柱国,后来略定宜、连、梧、严、富、柳、龚、象等州,尽得岭南地,因功进封濮阳县公。后主刘鋹时期,吴怀恩改任桂州团练使。

吴怀恩历经四朝,中宗时期应该是他仕途最为辉煌的时期。吴怀恩虽然是宦官,但他却是一个能征善战之人。《广西通志》记载:“当时称善战者,推怀恩为首,同时复有吴恂。”《南汉书》记载:“其治兵最严整有法,所向皆克捷,当时战功推首。”《十国春秋》记载:“未几帅兵北征,尽得蒙、桂、宜、连、梧、严、富、昭、柳、象、龚十一州之地,当时称善战者咸推吴怀恩为首。”

吴怀恩深得中宗的信任。《南汉书》记载:“尝从幸盘龙石室,有野人出献神丹,中宗不敢食,求石室深秘处凿石藏之,左右尽屏去。时从入者,独怀恩一人。”中宗藏神丹在石室里面,身边只有吴怀恩一人跟随,可见中宗刘晟对吴怀恩的信任。

感报寺见证梧州佛教盛事

南汉铜钟铸好后,最初安放在梧州云盖山下的感报寺内。感报寺,即光孝寺,也称大雄寺,初建于唐初,传说是鄂国公尉迟敬德南巡苍梧时建造的。《广西通志》记载:“光孝寺,在城东二里云盖山麓。唐建,宋、元、明俱重修。顺治十五年,守道陈宏业修。今为东郊迎春之所。”《梧州府志》也记载有:“光孝寺,一名大雄寺,在城东云盖山下,有水月亭,唐时建。洪武十二年,邑人侯佛铭施香灯油田。顺治十五年,守道陈宏业重修,今为东郊迎春之所。”

在唐代,梧州较为出名的佛教寺庙除了光孝寺外,还有冰井寺,《广西通志》记载:“冰井寺,在东城外冰井侧。唐建,宋、元重修。明成化七年修。万历三十一年,税监沈永春请敕重建。殿堂宏丽,有敕赐藏经楼。”

《鉴真和尚》 (中国画) 黄旭 作

《梧州府志》记载:“冰井寺,在城东北凤凰山下,唐时建,宋元重修,正德间扩之,万历三十一年重建,易名广善勅,建藏经阁,置寺田鼎荤,时定南王拆取正殿大柱,今仅存后殿阁详古迹。”

唐代,梧州佛教迎来了一个繁荣发展的时期。因鉴真和尚的到来,梧州更是迎来了一次佛教盛会,极大推动佛教事业的发展。鉴真和尚在第五次东渡日本失败后,曾经过梧州。公元748年,鉴真乘舟出发开始第五次东渡,到越州三塔山停住一月后,再出航又遇飓风,在海上漂流十四日,几经辛苦才到达海南岛南端。他的第五次航海又失败。

公元750~751年,鉴真从海南经雷州半岛,绕广西、广东、江西而北返。途中同行的荣睿寂化于端州,普照别,祥彦逝,鉴真本人也失明,经大庾岭北返。《唐大和上东征传》记载:“三日三夜,便达雷州(雷州半岛)。罗州(廉江县)、辨州(化县)、象州(象州县)、白州(博白县)、傭州(容县)、藤州(藤县)、梧州、桂州(桂林)等官人、僧、道、父老迎送礼拜,供养承事,其事无量,不可言记。”鉴真和尚在始安郡(桂林)的开元寺留住一年。随后“下桂江,七日至梧州,次至端州龙興寺。”

据说,鉴真和尚来到梧州,曾在光孝寺讲授佛法,全城佛教信徒及光孝寺众僧云集光孝寺法堂,光孝寺内外挤满了人,听律受戒的人群不计其数。这是梧州佛教史上的一次盛会。到了五代时期,吴怀恩所铸的铜钟放置在感报寺内,更为感报寺添色不少。

责任编辑:陈薇

猜你喜欢

铜钟鉴真梧州
中共梧州城工委
歌颂梧州双拥模范城
汉口外滩感怀二首
梧州工人运动的急先锋
人在气头请闭嘴
在气头上不说话
乡村的记忆
日军侵占和败退梧州时间考
铜钟之谜
脚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