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西式建筑看百年商埠兴衰

2017-10-18李金霞

西江月 2017年10期
关键词:骑楼西式梧州

李金霞

从西式建筑看百年商埠兴衰

李金霞

梧州自古以来便是商家、兵家的必争之地。光绪二十三年(1897年),《中英续议缅甸条约》附款专条规定梧州辟为通商口岸,随即梧州开埠通商。如今,屹立近百年的梧州海关旧址、梧州邮局旧址、骑楼城、广西银行梧州分行旧址、广西大学旧址等西式风格的近代建筑群,便是这段历史的最好见证。

海关旧址见证梧州贸易盛况

梧州海关设置后,根据《中英续议缅甸条约》规定,梧州口岸实行值百抽五的超低关税政策,梧州进出口贸易得到了发展。据史料记载,梧州口岸1897年进出口货值为1767312关平银两,1899年为5921947关平银两,1901年为7346102关平银两,1904年进出口货值首次突破千万关平银两,多达10504215关平银两,1910年上升到13077623关平银两。

梧州海关旧貌

当时,整个广西财政收入总额为100万两,来自梧州的财政收入占到70%。1908~1931年,梧州关进出口总值占广西进出口总值的80%。开埠后的梧州“蔚为士商萃集之所,百货出入之枢,实为全省商业之重心也。”更有学者将梧州定位为“在广西经济上之地位,正无异上海之于中国”。

梧州开辟为通商口岸后,设立海关。民国七年(1918年)始建海关大楼(位于今西江三路5号),其建筑包括宿舍、办公楼、俱乐部、进修会等7栋西洋楼房,以及弹子房、花园、网球场、跑马场等配套设施。楼房均为西洋建筑,坐西向东,A楼高3层,面积约416平方米;B楼4层约428平方米;C楼4层约400平方米;D楼4层约445平方米;E楼4层约612平方米;F楼4层约336平方米;G楼分主副楼,主楼高5层,副楼高3层,共约565.4平方米。海关旧址采用千层砖混结构,采用中西结合设计,是梧州第一栋使用水泥建造的砖混楼房,也是梧州市近代西洋建筑的代表。

梧州海关旧址

梧州邮局见证电讯事业发展

早在1884年,梧州就已安装有电报机,经广州与清政府进行电报联系,梧州电报局是广西建立的首家电报局。1896年,清政府在梧州开办邮局。

梧州口岸开放后,各方面的业务不断增多,1904年,梧州府邮政分局升格为梧州邮政总局,外文称“西江梧州邮政局”,辖广西大部、贵州部分地区。邮政局办理官民投寄函件和包裹业务,一切事务由梧州海关管辖。1903年,梧州邮局有员工17人,其中帮办1人、邮务员6人、邮差10人。1931年,梧州邮局出口函件高达1484270件。

1925年,梧州商人合股成立有限公司,开办市内电话,装机容量为磁石式人工交换机700门,用户达527户。电讯事业的发展,加速了梧州近代化的进程。

梧州邮局旧址位于大东上路55号,建成于1932年,现整体结构保存较完整。大楼坐南向北,砖混结构,有着浓厚的西洋建筑风格。现存楼高4层,进深15.9米,面阔18.8米,占地面积300平方米。大楼正门内东、西两边分设步级而上,地层及二、三楼为办公场所,窗门的上方作拱形状,地面平铺方格花瓷砖,在大楼背面顶层仍清晰可见“邮局”二字。梧州邮局为广西第一个邮局。

骑楼城是梧州商业繁荣的缩影

梧州开埠后,成为外国商品倾销和工业原料供应的集散市场。广西、云南、贵州及湖南部分地区的土特产沿着西江的各条支流运抵梧州,而国内外工业品亦纷纷涌入梧州,转运至上述各个地区,梧州的货物集散量大增,商旅云集,商业也随之繁荣起来。

据记载,梧州在1933年有1393家商号,40多个行业,从业人员5656人,1935年,梧州商店超过2000家,形成了平码、银钱、航运、盐、花纱、百货、鸦片、鸡鸭出口等规模较大的行业。各种百货商店、旅店、茶楼、饭馆等大量涌现。当时,广西财政收入的30%皆来自梧州商业,足见梧州商业之繁荣。

梧州邮局旧址

骑楼城夜景

商业、航运业等各行业的发展,推动了市政建设的发展,梧州开埠后,清政府改善道路的建设,道路多铺设块状或条状的石头。到了宣统三年(1911年),梧州城市道路比同治十二年(1873年)增加了54条,其中城区25条,城外29条,长度増加了6550米,面积増加了30000平方米。1911年,梧州的道路总长为10700米,比1897年增多了4573米。

梧州骑楼城的建设,是梧州开埠后最重要也是最有影响力的市政工程。1924年,梧州城区北门外珠投岭24号商铺不慎失火,共烧毁商铺4709间,全城主要房屋被烧掉70%,梧州商埠局参照广州街道式样,建设骑楼建筑,并采纳了李济深先生的主张,临街建筑均统一修建为商铺骑楼样式,在城内街道两边大规模建骑楼商铺,形成沿街骑楼商铺群。

骑楼建筑高二层,一层为4米。骑楼的店铺宽度约4米,长(深)度则是4至10米不等。沿街商铺建筑形式,以中国传统建筑为基础,吸纳了西方建筑特色,建成中西风格相结合的骑楼建筑结构模式。特别是沿街兴建的商铺立面,多为欧式建筑装饰,新颖别致,初步形成中国传统建筑与西方建筑形式融合的骑楼街区,满足了当时梧州城市经济的发展需求。

如今,梧州骑楼城是中国现存规模最为宏大的骑楼建筑群。

“广西第一巨厦”体现

梧州金融地位

梧州开埠刺激了商业贸易的兴旺,金融业也应运而起。清光绪二十五年(1899年),梧州第一家私营银号“均隆号”开业,随后不断有外地商人到梧开设银号。1912年,广西银行梧州分行成立。至1933年,广西全省有银钱商号99家,其中梧州市占55家。当年全省银号营业额为9369万元,梧州市为8110万元,占86.5%。

至1927年,在全省36个行处中,梧州分行占债权(包括各项贷款、投资、金银)和债务(包括存款、汇出、暂存、本票)总额的30.1%和62.8%。1936年,广西省银行总行迁到梧州,梧州成为广西区域性的金融中心。

在金融建筑方面,现存的广西银行梧州旧址当是这领域的代表性建筑,该旧址位于梧州市万秀区大中路47号。清宣统二年(1910年)广西银行成立,1917年总行迁来梧州。后经几度变迁,1932年广西银行在梧州设分行,其大楼坐西向东,为砖混结构的西式建筑,主楼高6层,左右两边的楼高4层,顶层置围墙垛口,地层为营业大厅,其余皆为办公室,建筑面积共4000平方米,楼内由两排立柱和四周墙体支承全楼重量,大楼高耸,气势雄伟,当时人称“广西第一巨厦”。广西银行梧州分行旧址现为交通银行梧州分行所在地。

西式建筑折射梧州教育医疗

事业盛况

光绪二十二年(1896年),广西最早的中学——梧州中西学堂落成并开始招生;最早的中等蚕业学校——梧州中等蚕业学校于1906年在梧州开设;被称为“广西第一师范学校”的梧州初级师范讲习所,于1912年成立;最早的女子中学——广西省立第一女子中学于1912年在梧州开设;广西第一所综合性大学——广西大学于1932年在梧州落成并开始招收第一批本科生,该校的西式风格教学楼、办公楼,如今成为梧州一中教学楼、办公楼。

广西银行梧州分行旧址

介绍广西银行梧州分行旧址的牌匾

梧州思达医院旧貌(拍摄于20世纪30年代)

广西大学旧址

在医疗领域,1920年竣工落成的思达医院是广西最早创办开业的西医院,该医院占地面积1341平方米,楼高5层,砖混结构,是一座典型西式风格的近代建筑。

岁月流逝,现存的海关旧址、邮局旧址、骑楼城、思达医院旧址、广西银行梧州分行旧址等近代建筑,见证了梧州作为百年商埠的辉煌历史。

责任编辑:陈薇

猜你喜欢

骑楼西式梧州
中共梧州城工委
广州最美老街——恩宁路
歌颂梧州双拥模范城
我爱南华路的骑楼
梧州工人运动的急先锋
西式面点的创新与发展
许开轶:失灵的西式民主
南洋骑楼老街风貌展示馆:穿越时空的骑楼之旅
国际学校:留学无需“小别离”
有趣的西式餐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