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寻运河十景 游千年画卷

2017-10-18

杭州 2017年9期
关键词:白塔凤山钱塘江

寻运河十景 游千年画卷

通衢烟雨待邀月,塔影留馀胜处寻。

碧水会澜谁问渡,人家怀古忆梵音。

十处景,十幅画。运河上的美景说不完,长约100公里的大运河杭州段,汩汩流淌着,从古至今,从繁华丰饶的区段中穿越,一展千年运河的缱绻历史风情。

韩文雅/绘

拱宸邀月

景 拱宸桥

前世拱宸桥建于明崇祯四年(1631年),是杭州城的重要门户,东西向横跨于杭州北部的大运河杭州塘上,乃三孔驼峰薄拱薄墩联孔石拱桥。桥名取自《论语•为政》:“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拱)之。”喻四裔归附,天下太平之意。清康熙、乾隆皇帝数下江南,均是穿越此桥进杭。拱宸桥周边,是清末杭州对外开放的最早地区。其时,桥下帆樯争逐,桥上人烟纷杂。附近有海关、有花园、有游娱场所,有豪宅大院。

今生在杭州近百年现代化进程中,第一条铁路、第一座纱厂均诞生于此。解放后,此处是杭州最重要的工业基地。如今虽大多搬迁,但高大宽敞的厂房仓库仍作为盛世遗珍,以各种展览馆、博物馆、创业基地等形式保护呈现。每当夜幕降临,三三两两的挚友情侣,偎立桥头,俯看碧波流逝,船笛鸣唱,仰望夜空万里,明月升起。

桥西人家

景 桥西历史文化街区

前世所谓的“桥西”,是拱宸桥以西一带的泛称,最早可追溯到明朝,而清末民初,则是桥西历史街区的文化鼎盛时期。顺着桥西直街从北往南转悠,到处是清末合院式的传统民居、民国时期的联排式里弄建筑、五六十年代的简易“公房”、八十年代的“筒子楼”,繁华异常,全是店铺。今生不同历史时期的民居建筑得以延续,走在青石板路上,每块青石板间用了鹅卵石作为点缀,当地人把这种路叫做“檀石路”。道路两旁,粉墙瓦黛的建筑,仿若一幅颇具水墨风情的画卷。一草一木,一砖一瓦,但街区里安详自在生活着的人们,才是历史街区最动人的风景。

广济通衢

景 广济桥

前世曾名通济桥、碧天桥,亦称长桥,造型秀丽,如长虹卧波,位于塘栖镇西北,亦是大运河杭州段上仅存的七孔石拱桥。据说,它始建于唐代,于明弘治二年(1489年)重建。明末塘栖大善寺主释大香有诗:桥夜寂行舟,天影淡空水。独有无事僧,往来明月里。

今生它雄跨塘栖运河南北,斑驳的桥栏杆和石板台阶倒映在河水中,俯仰间,既古朴苍凉又隽秀婉约。桥两岸依傍的水乡古镇塘栖,在近年重现“江南佳丽地”的美好底色。水北老街、乾隆御碑、三条半弄……一处处体现江南风情和悠久历史的景点,正在让这个千年古镇从古文献中苏醒过来。

杨君/绘

富义留馀

景 富义仓

前世建于清光绪年间,地处胜利河与古运河交叉口,是清代国家战略粮食储备仓库,朝廷贡粮也从这里开始北运,命名取“以仁致富,和则义达”之意。是杭州百姓最主要的粮食供应地,也是江南谷米的集散地,与北京的南新仓并称为“天下粮仓”。

今生是杭州现存唯一一个古粮仓,建国后其仓储功能也几经变迁,但作为运河文化、漕运文化、仓储文化的实物见证,富义仓依然屹立在运河最南端。如今的富义仓围绕遗址保护,于2007年原汁原味进行修复,共有13幢建筑。

香积梵音

景 香积寺

前世香积寺始建于宋太平兴国三年(978年),宋真宗赐名“香积寺”,元末毁于战火。后又重建多次,但最终还是被灾害毁掉。清朝康熙五十二年(1713年),香积寺内建了两座宝塔。1968年,西塔被毁,仅存东塔。当年大运河上船只往来繁忙,是杭嘉湖一带佛教信徒从运河到灵隐、天竺朝山进香的必经地,在运河及杭州佛教界拥有很高地位。

今生如今金碧辉煌的寺庙是2010年初落成的。无论徜徉在运河的小汽船上,还是踯躅于大兜路历史街区的里弄中,不时看到寺庙中香火的氤氲,听到钟磬的低吟,正如寺庙前一个大牌坊上的楹联所描写的那样:香灯昼夜,钟鼓晨昏,还运河畔好光景;慧眼烛幽,慈航济溺,乃人世间真性情。

龙山塔影

景 白塔(龙山闸)

前世自隋代整治了江南大运河后,位于龙山脚下的龙山闸,就是运河的终端。至吴越国时,南北航运已异常发达,为了指引船舶安全航行,在龙山之东的白塔岭上,兴建了“古运河第一塔”,通体玉白色,人称白塔。明以后,龙山闸逐渐湮废,白塔原始功能不复存在,仅仅作为珍贵的文物孤立在钱塘江边。

今生2014年5月正式开园的白塔公园,让美丽而孤芳自赏的白塔再次引起了人们的注视。白塔出檐深远,起翘舒缓,轮廓极秀丽挺拔,基座和塔身都雕有纹饰人物,刻画生动。人们在留恋白塔公园时,亦可追忆起当年通过龙山闸进入钱塘江的片片帆影。

杨若诗/绘

凤山烟雨

景 凤山水城门遗址

前世凤山门和凤山水城门,都是元末张士诚割据杭州时所建。元朝开始,凤山水城门是扼守运河杭州段通往钱塘江水道的一个调节阀。钱江之水“自龙山涌入凤山水门”,通过城内阡陌纵横的水道,出武林门水门,和京杭大运河连在一起。凤山门在辛亥革命光复杭州后的“拆城墙运动”中毁于一旦,凤山水城门却奇迹般地留了下来。

今生凤山水城门于上世纪八十年代得到修复,虽已非旧貌,但还可以领略到历史的沧桑感。城门两边都已经断头,用栅栏围了起来。城门北面,藏青色的石砖古朴而沉默;转到南面,就看到刻在拱门上方的“凤山水门”四个字。在大运河申遗中,是仅有的两处水城门入选遗产点之一。

三堡会澜

景 三堡船闸

前世三堡船闸是京杭大运河与钱塘江沟通的枢纽,钱塘江和运河通过筑闸连接,效益显著。然而至明以后,易闸为坝,江河渐次被阻断,亦使运河航运功能和河水质量不断下降。古时候,钱塘江总闹水灾,于是沿江筑堡从望江门一直造到海宁,从一堡一直造到二十三堡,以便通报潮信。

今生三堡的江河沟通工程在1983年11月正式开工建设,1996年建成后投入使用。从此,大运河再次实现与钱塘江的直接通航,对灌溉、抗旱、排涝、节约能源、降低运输成本、发展旅游事业都具有重大意义。赵朴初先生为此题字刻碑“双流奇汇”,树立于江河交汇处。江河汇流,波澜迭起。三堡会澜,更是一种“心潮逐浪高”的气魄。

光影/摄

武林问渡

武林门码头

武林门在南宋时称天宗门,亦称北关门,是南宋十三座城门中北边的一座。当时它地处运河流经城内运河的转接点,清代康熙、乾隆都是通过运河由此入城。“皇朝恩泽自北来”,所以历史上武林门称为“恩泽之门”。这一带很早以来就是“人烟辐辏,商贾云集”的繁华之地。

前世

上世纪后半叶,运河航运码头从卖鱼桥边迁移到此处后,“车水马龙唱春风”,这里成了实实在在的不夜城。如今,武林门码头低调的镶嵌在全杭州最繁华的地段内,而随着运河水上巴士的开通,来此处问津探路的人络绎不绝。站在时空交错的拱墅、下城接榫处的武林门运河码头,在高耸云天的大楼下,看到运河上的舣舟行船,想起的是过往还是今朝?

今生

西陵怀古

景 西兴过塘行码头

前世西兴作为古老的渡口,是浙东运河的起点。其名称是吴越国钱镠时所改;春秋时,越人范蠡就在此筑城,名曰固陵。至六朝时,即以西陵名之。由于以西兴为起点的浙东运河的畅通,给古时杭州带来了海运的巨大利益。杜甫有诗曰:“商胡离别下扬州,忆上西陵故驿楼。”

今生西兴镇今日许多运河古迹保存完好,老式的剃头铺、木凳铺、茶馆以及有着千年历史的马湖灯笼,古资福桥、残存的牌坊、街亭、河埠头等众多文物古迹散落各处,延续着萧绍两地千年来深厚的文化底蕴,等待着四方的游人。

猜你喜欢

白塔凤山钱塘江
梁瀚嵩与起凤山
我在钱塘江边长大
白塔上的白鸽(外二章)
梦里东方——CoCo都可白塔西路店
钱塘江观潮
王凤山:三分“严”+七分“慈”=十分“爱”
浙江海宁:钱塘江再现“交叉潮”
Ho Feng—Shan何凤山
余生,请多多指教
凤山的弥勒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