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打造运河文化带,杭州能做什么?

2017-10-18刘朝晖李雯雯

杭州 2017年9期
关键词:大运河运河遗产

文 刘朝晖 李雯雯

打造运河文化带,杭州能做什么?

文 刘朝晖 李雯雯

↑ 武林问渡(光影/摄)

2017年2月24日,习近平总书记在视察北京通州时,对深入挖掘以大运河为核心的历史文化资源,保护大运河生态环境等问题做出重要指示,强调保护大运河是运河沿线所有地区的共同责任。

目前,杭州及运河沿岸各城市都在积极响应号召,一方面,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推动大运河文化带建设,另一方面,结合自己的特点,深入挖掘大运河文化带的丰富内涵,通过推进大运河文化带保护、传承和利用,完善其功能并赋予其新的价值或新的使命担当。

走在运河文化带建设前端的杭州如何做,又能做些什么呢?

其他世界运河文化遗产保护实践借鉴

截至2014年5月,中国大运河申遗成功之前,《世界遗产名录》中共有五处运河遗产,都修建于17-19世纪。它们分别是法国的米迪运河、比利时的中央运河、加拿大的里多运河、英国的旁特斯沃泰水道桥与运河和荷兰的17世纪阿姆斯特丹运河环形区域。

国际上相似的运河遗产是如何保护的呢?以英国的旁特斯沃泰水道桥与运河为例,它位于威尔士东北部,全长18公里,建于19世纪早期,在艰难的地理环境中开凿,铸铁和锻铁工艺的应用为水道桥实现了轻盈而坚固的桥拱,是工业革命时期土木工程技艺的典范。

现今,该地区开发了一条国家级步行线路,其由路桥、水道桥、牵引道等组成,串联了马蹄瀑布(Horseshoe Falls)、兰戈伦桥河谷(Vale of Llangollen Bridge)、特雷沃盆地(Trevor Basin)和旁特斯沃泰水道桥(Pontcysylte Aqueduct)等相关遗产构成要素。在遗址及缓冲区开展各种大型音乐、体育等休闲娱乐活动,如国际音乐会、骑行及垂钓等活动。原来服务于工业革命时期运输的运河遗产及缓冲区的场地,引入现代休闲活动和国际活动,将原来工业革命时期的物质空间,转变成了后工业文明时期的现代休闲娱乐和教育空间。这极大地促进了遗产区与实践主体的文化互动,使游客既体验到现代文化的魅力,又通过运河痕迹重新认识和了解过去辉煌的历史。

↑ 英国旁特斯沃泰水道桥与运河案例图释

这种以可持续性的方式来管理遗产和缓冲区,从区域和全球的角度出发,保护、提高和呈现遗产的突出普遍价值,将运河文化镶嵌在人们的活动中,赋予运河新的教育和旅游功能,从而释放全新的生命力的方法值得借鉴和学习。

本土遗产保护实践的反思

在杭州段运河遗产的认识、保护和发展的后申遗时代,我们必须立足于在本土遗产话语之上,找到其与当代文明的契合点,赋予运河新的生命力和活力。杭州是魅力古城,同时也是活力迸发、创意荟萃的时尚之城。文化创意产业已成为杭州经济社会发展的“黄金产业”。

我们来反思杭州运河的文化创意的“经典之作”——富义仓文创空间。富义仓是杭州段6个遗产点之一,它见证了杭城漕运文化的兴衰和运河文化的发展演变。现今,它引入了对古运河文化、富义仓历史文化及建筑风格具有深度认同感的创意企业,驻扎了韵和书院、赵氏工坊、九月公关、七瞳映画等23家文创企业,涉及的范围涵盖了陶艺、木艺、茶文化、珠宝设计、影视表演和互联网大数据。

今天的富义仓,致力于打造文化、创意与旅游复合体,建设国际化、高端化、时尚化的创意空间,成为杭州顶尖的艺术文化交流平台。通过定期举办各种读书会、茶艺交流会、诗歌朗诵会、文艺晚会、公益活动、吸引大量的居民和游客。人们在欣赏粮仓建筑之余,可捧一杯清茗,聆听运河故事,同时感受现代企业的活力与激情。可以说,历经百年风雨的富义仓,已完成了其由“物资粮仓”到“精神粮仓”和“文化粮仓”的华丽转身。

由历史的遗产的静态的物质空间,转变为现代的精神的动态的文化平台,富义仓激活了运河文化带。尽管如此,我们通过富义仓的案例依然可以反思到,杭州的古运河文化“活化”尚有很大的提升和创造空间。

第一,社区参与不足。英国水道桥和运河建设与周边社区形成良好的互动,民间组织活动较多,在遗址及缓冲区每年定期举办世界性活动,平时学校和社区会组织学生参与各种手工、竞猜等与运河文化遗产相关的活动,以寓教于乐的形式了解历史遗产和文化。目前,富义仓并没有固定的大型社区参与活动,引导和组织青少年活动也较松散。

第二,吸引群体有限。现有的研究多从富义仓建筑修复的原真性保护上进行探讨,并未能深入挖掘其文化底蕴,在突出其普遍价值的挖掘和呈现方式上着力不足,吸引的群体局限于休闲文化消费群体和部分研究学者。

第三,富义仓文化空间里部分文创产业与运河文化契合度较低。园区的文创产业要与运河文化有机结合,增加企业的文化内涵,拒绝做远离大众的物品,使大众能主动地、自觉地参与文化传承和创新,保持运河文化的“活态”传承。

为运河“种植”新的文化要素

站在国际遗产保护的视角,如何在原有的运河文化上“种植”新的文化要素,催生出新的文化形态,使运河在全球化、现代化的趋势下散发活力,这是杭州运河目前亟需解决的问题。打造运河文化带,杭州应从遗址保护、城市建设、环境治理、文化创新等方面全方位、多角度地采取措施。

继续在遗址空间内引入文创产业,进一步增强运河文化与社会的粘合性、契合度。这种做法也为运河沿岸其他城市提供借鉴,其有效地贯穿了运河文化的“活化”传承、保护和利用,从根本和长远上使运河文化得到生命的延续,进一步使运河文化从中国走向世界。

社区参与在遗产规划和管理中的重要性被广泛认可,尤其是在地方利益与国际利益并存的世界遗产地。社区居民是遗产旅游中涉及的主要利益主体之一,是遗产的主人和守护者。“运河综保+社区生活”,将有助于形成运河杭州段遗产管理的特色品牌。为此,可与运河附近的学校合作,推进运河遗产为特色的乡土教育,如学唱运河儿歌、民谣,开展运河路线或遗产点的拼图游戏,排练运河主题的戏剧表演,举办运河知识竞赛、故事大赛等活动。

针对居民与运河关系不强、人口老龄化、生活空间被旅游公共空间挤压、居住空间不便等困境,可通过在居民中招募运河旅游讲解志愿者,强化运河社区文化活动,开辟居民的社区公共空间和仪式空间,加大居民房屋修缮力度等解决。尤其是仪式空间的营造可以带来历史感,祭祀活动会吸引居民们自发参与。形式多样的亲民运河文创活动,以古为新,唤起杭州人对传统运河文化活动的记忆与热情,保护传统运河文化遗产,延续城市文脉。

① 落户富义仓的“赵氏工坊”亮出一组组越剧迷们熟悉的舞台形象

② 富义仓大院内的韵和晒书节(李忠/摄)

不仅如此,还可以加强对运河漕运、富义仓及河段、运河船民“活态遗产群体”等方面的研究。古代漕运盛衰是一朝国力强弱的重要指标,粮仓建造又与漕运息息相关,运河上形形色色的船只是漕运文化的“移动载体”,而运河船民就是典型的“活态”文化样本。可利用现代通讯和虚拟成像等高科技手段,展现粮仓的架构和历史变化,再现传统的“船上人家生活”,从而吸引更广泛的群体。

此外,大运河“以水为美”的文化基因与“运动美”相一致,我们在战略规划阶段可以考量构建运河体育文化体验示范区。如加快建设大运河沿线的慢步区、自行车道等健身体育活动设施,还可以开展全民参与的“横跨母亲河:大运河游泳健身活动”,开展“走运+游运”具有特殊意义的体育活动,大力宣传和弘扬大运河优秀传统文化。

运河文化遗产只有重新以各种形式进入当代人的生活,其文化认同的价值和心灵归属的作用才能得到更好地彰扬,其保护才能得到更有效地实施。

作者单位:浙江大学人类学研究所

猜你喜欢

大运河运河遗产
独占鳌头的运河传奇
续写千年大运河的精彩故事
大运河,行走山东
文化,让运河“活”起来
大运河,流淌2500年的中华智慧
遗产怎么分
银河哪比运河乡——《诗咏运河》读后感
大运河:最后的绝唱
运河博物馆:讲述大运河的前世今生
千万遗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