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娜娜》中自然主义探究
2017-10-17李萱
李萱
摘要:《娜娜》是自然主义文学流派奠基人爱弥尔.左拉的系列作品《卢贡——马卡尔家族》中最具影响力的几部小说之一,是体现左拉自然主义文学思想的经典之作。本文以《娜娜》所属的文学流派——自然主义为切入点,探究自然主义文学诞生背景对作品的影响和自然主义文学创作特点在作品中的体现;同时通过《娜娜》折射出的自然主义文学不足,分析文学作品应承担的社会教化责任。
关键词:自然主义;真实性;道德
《娜娜》是法国著名作家爱弥尔·左拉的鸿篇巨著《卢贡——马卡尔家族》中一部颇有文学价值和艺术价值的长篇小说,作者以娜娜和不同人物之间的恋情为主线,以情欲作为人类真实欲望的缩影和代表,自然、真实地反映了十九世纪后期法国社会虚假繁荣表面下的弊端与社会现实,充分体现了作者自然主义文学的创作思想。本文主要分析自然主义诞生对作品的影响及自然主义创作特点在作品中的体现,并通过作品的不足分析文学作品应承担的社会教化责任。
一、自然主义诞生对《娜娜》的影响
本文这一部分分别从政治、科学、文学等角度阐述自然主义文学诞生背景对《娜娜》文学创作的影响,展现自然主义与《娜娜》之间的內在联系。
法兰西第二帝国时期,法国资产阶级社会“得到了甚至它自己也梦想不到的高度发展”(马克思,1986:《法兰西内战》),工业革命基本完成。然而十九世纪后期,法国社会弊端日益暴露,贫富分化日益剧烈。黑暗的社会现实使左拉从早期浪漫主义的美梦中惊醒,揭示社会现实强烈呼唤左拉,使用自然主义手法揭开浪漫主义的虚伪面纱。《娜娜》围绕情欲,真实再现十九世纪后期法国巴黎各社会阶层的恋爱生活。
左拉的个人生活也无法逃脱当时整个法国的社会大环境。十九世纪末法国社会贫富分化悬殊,家境贫困、事业前景黯淡的左拉亲历底层人的痛苦,也见证了社会底层人民的真实生活状况——这使他寄希望于创作去揭示真实的社会现实,而自然主义及时向他伸出了援手。《娜娜》中生活在社会底层的妓女的万千姿态无一不是对巴黎妓女生活的真实写照。
十九世纪末的法国文坛,浪漫主义文风逐渐被摒弃,被文人墨客认为是对真实的弯曲的夸张,是虚妄的幻想、无聊的牧歌情调而已。在法国社会的各个方面的综合作用下,自然主义文学应运而生,《娜娜》则成为自然主义文学的火花照亮其前景。
二、自然主义创作特点在《娜娜》中的体现
本文这一部分主要从自然文风等自然主义文学创作特点分析自然主义文学思想在《娜娜》中的渗透。
首先,简析“符合现实”这一特点在《娜娜》中的体现。贯穿《娜娜》始终的细节描写符合法国当时的社会现实,从而给读者强烈的真实感。以第一章为例,女主人公娜娜初次登台演出的细节描写:如,“由于分支大吊灯的火焰燃得很小,大厅光线非常昏暗,石榴红丝绒面座椅在其中若隐若现。灰暗中,台上的幕布,看上去犹如是一大块红色泼水印。舞台上很静,脚灯没有点亮,乐师们的乐谱架散落摆放着。唯有上面四楼环穹形天花板的顶层楼座处……”(剧院的前台布局)。
虽然这段娜娜初次登台演出的部分内容没有离奇的故事情节,所写的场景全是日常、琐碎的生活细节,但正是这种细致让人有身临其境之感甚至被震撼,震撼于这种自然的风格,正如于思曼所言:“我读《娜娜》时简直吃惊万分,读到后来更是趣味无穷,香气扑鼻,这是本好书,一本风格新颖的书。”所有人物语言、着装到他们的举止,小说中都有细致的描绘,流露出的状态,无不符合各自身份。《娜娜》对法国社会现实背景的高度还原使“自然之美”——科学性和精确性成为它的灵魂。对《娜娜》的贬低和排斥或许也不失为对左拉所展示的“真”的一种无奈,一种挣脱;小说所表现的人的生理真实的一面,在文学史上更具有开拓性的意义(刘,2004:220)。
其次,简析“非个人化”这一特点在《娜娜》中的体现。这种“非个人化”表现为杜绝议论和说教:正面,对这些现象力求客观公正的叙事姿态;反面,大量采用自由间接引语来叙事。
对于正面的客观描写和叙述,以第五章为例,苏格兰亲王在游艺剧院娜娜化妆室里喝香槟酒的叙述:“化妆室太小了,容纳不了这么多人,大家不得不挤一挤。萨丹和朱尔太太站到最后面,紧靠着帘子……”,这里只有客观描写,完全没有评价该场景荒诞可笑之语出现,实现“非个人化”。
对于反面的自由间接引语的运用,以第四章为例,达格内特向乔治解说当时出席娜娜家消夜晚宴的女士:“露西·斯图华父亲是个英国人,在巴黎火车站工作,给火车车轮上油。她三十九岁,一张马脸,不过很可爱。虽然患有肺病,但是还活的好好的。说实在的,她算是这里所有女人中最优雅的一个,有三个王子和一个公爵拜倒在她裙下。”与间接引语相比,自由间接引语更接近人物的话语和意识,因为它在时间和位置上都接受了人物的视角,在表达人物的语言、印象、联想时具有人物的生动性和主观随意性,这里让读者不仅知道达格内特所言的信息,还让读者感受到他的语气,这是一般间接引语所传递不了的信息。(马克,1992:149)。
自然文风是自然主义文学最主要的创作特点,贯穿《娜娜》整部作品始终。
三、自然主义的不足及文学作品的社会教化责任
本文这一部分基于对《娜娜》已有的评论,分析自然主义文学的不足,提出作为文学作品应承担的社会教化责任。
自然主义文学弥补了浪漫主义文学之后的空白,也开启了现代主义文学的先河——纽带的地位无可撼动,然而,它最主要的特点,它认为的美——真实性。自然主义问世以来,正反双方的辩论似乎没有终点,但本文认为社会赋予文学作品诞生的权利,同时意味着它必须承担社会教化的责任:启迪人们的精神世界,激励人们奋发向上。因此,《娜娜》在追求真实的自然文风的同时,应当融入作者的道德诉求,给读者以一定的希望,实现其承担社会教化的责任,这也正是这部作品的不足之处。这也无疑对当代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有一定的启示:文学虽应保持相对的中立和客观,但非绝对,文学创作者不是单纯的社会现实的照相机,而是在尊重客观事实的基础上,适度融入个人思想,以弘扬正义,鞭挞邪恶为主线,坚守社会主义道德底线,创作社会主义主流价值文学,使文学作品既丰富人们的文化生活,净化人们的灵魂,又激发人们奋勇前进,推动社会发展进步。
四、结束语
本文通过政治、科学、文学等不同角度分析自然主义文学诞生对《娜娜》创作的影响;以自然主义文学创作追求真实性为例,阐释自然主义文学创作特点在《娜娜》中的具体体现;基于已有的对自然主义文学以及《娜娜》的评论,结合社会道德要求评析作品的不足,提出社会主义文学创作必须服务于社会主义社会的结论。
参考文献:
[1]李家璇.试从心理学角度分析“娜娜”人物形象特征——《娜娜》书评[J].大众文艺,2014.
[2]李英,葛岚.由《娜娜》的“欲”与“真”析青年自我管理[J].外国文学研究,2013.
[3]刘萍.左拉的“真”——从小说《娜娜》谈起[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2004.
[4]雪山.平庸的恶与极端的善——兼论刘连青新著《正确解读〈娜娜〉和它的作者》[J].成都大学学报,2012.
[5]郑永慧.法国研究[M].武汉市:湖北省新闻出版局,1985.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