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在我校如何实施高中英语分层教学

2017-10-17文卫华

当代教育 2017年3期
关键词:基础知识分层差异

文卫华

在英语教学中,充分了解和分析学生的智力差异、思维差异、学习差异,以及兴趣、爱好、动机、性格等的方面的差异,对学生进行合理分层,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区别对待,从而使每个学生都获得最佳的发展状况,以达到分层递进、全面提高的教学效果。

一、我校实施高中英语分层教学的背景

我校地处城郊结合部,是一所十二年一贯制普通学校;高中规模小,班额小,每个年级只有四个班,每班约43人左右;高中生源也一直不太理想,多数学生是刚过普通高中线的学生,尤其是英语基础知识薄弱、听说读写的基本技能欠缺、词汇积累不足、综合运用语言能力差、学习英语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不高。因此,高中英语教学在我校也是被老师们看作是“费力不讨好”、很不容易出成绩的、“成就感”很低的学科,上课多数时候要么自问自答,要么唱“独角戏”。通过对最近几年我校高中生在各类考试中英语成绩的大致分析,不难看出学生的成绩呈现“三低”的特点,即期末统考平均分及格率低、高中毕业会考合格率中的优良率低、高考平均分及格率低。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大致有这样几种。①大部分学生英语基础知识欠缺,底子薄弱、词汇积累少,进入高中后,随着知识难度的增加、词汇量的加大,以及各类阅读文章的长度、难度也有所增加,加之综合运用语言能力的要求提高,因而让学生措手不及,使得一些中等水平的学生也深感高中英语不好学,基础好一点的学生也觉得学好英语不易,那些基础很欠缺的学生上高一不久就已经跟不上正常的教学进度了;②进入高中后,由于初、高中英语跨度较大,而学生的学习方法又欠妥,没有形成正确的学习策略,存在畏难心理,加之学生学习英语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不强,也不够勤奋、不够刻苦;③虽然同一个班,却有不同层次的学生,即学生水平参差不齐,这样在统一教材、统一进度、统一要求、统一教法、统一作业、统一评价的“大一统”教学模式下,使得在同一班级内学生的学习差异更加悬殊,出现了好学生“吃不饱”、中等学生难以提高、基础差的学生又跟不上的现象。针对我校学生英语学习的这些实际状况和我们不可能选择生源的实际情况,只有老师改变教学策略,去适应学生的需求,尽可能最大限度地让他们有不同层次的提高。而分层次教学就是最大限度地根据不同学习主体的年龄、性格、语言潜能等方面的差异对学生进行外语教学的一种全新模式。在外语教学中,充分了解和分析学生的智力差异、思维差异、学习差异,以及兴趣、爱好、动机、性格等的方面的差异,对学生进行合理分层,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区别对待,从而使每个学生获得最佳的发展状况,达到分层递进、全面提高的教学效果,给不同层次的学生提供了适合其进一步发展的空间和条件,真正做到“以人为本,承认差异,发展个性,着眼未来”,实现目标的共性和个性完美的统一。

二、分层教学的目标

针对我校高中学生英语学习的三种实际情况,将学生分成A,B,C三层:A层学生是英语基础较好、属于班上英语优等的学生。这一部分学生所占比例不大,平均每班4~6人,他们有较为扎实的基础知识,具备一定的语言技能和词汇量,学习英语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强,能够较好地跟上正常的教学进度,但是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如短文改错和书面表达有待加强和提高。B层学生是班上基础知识一般的学生。他们基础知识不够扎实、词汇积累不够、阅读理解能力一般,对一些词汇、句型和语法等语言知识点的概念模棱两可、似是而非,导致很容易混淆这些基础语言知识,而且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更是欠缺,写出的书面表达毫无句子结构意识,多半是中文式表达和英语单词的堆砌。C层学生是基础知识非常薄弱、非常欠缺的“学困生”。他们对词汇、语法等基础语言知识知之甚少,词汇积累可能还达不到初二水平,对高中的英语阅读文章基本看不懂,做题大多是瞎蒙,考试时的第II卷基本是零分,短文改错和书面表达基本空白,而且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很低。这一部分学生反映他们初中时英语就没有好好学,进入高中后更像是听“天书”,加上积累的词汇很少,上高中后完全跟不上高中课程,学习非常吃力。依据这三种分层实施分层教学,达到以下目标。

1.培养A层学生的自学能力,使A层学生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能学会整理知识、总结归纳知识,能对自己的学习做出正确的评价。

2.培养B层和C层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调整心态,寻求有效的学习策略,摆脱学业上的困惑,成功地获取知识。

3.对B层和C层学生进行查漏补缺,寻找其学习上的不足之处,及时发现、及时反饋、及时矫正,最大限度地缩小各层学生的差距。

4.关注B层和C层特别是C层学生的情感因素,在教学中注重情感教学,用情感策略调节B层学生的学习意志、学习态度、学习兴趣、学习动机,自我意识等心理品质,充分挖掘他们的学习潜力。

5.培养各层次的学生注意力、观察力、毅力及兴趣、动机、情感等各种心理素质,把认知因素与情感因素相协调统一,正确地实施教学。

6.调动学生,特别是B层和C层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积极性,对其给予厚爱,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望,给他们创造获得成功的体验机会,使他们真正感到教师的关爱、学习的乐趣,从而在各自的层次上加倍努力学习英语,发挥各自最好的水平。

三、实施分层教学的具体方法

1.教学目标分层与教学要求分层

针对学生成绩差异的客观现实,以及学生本身存在的个体差异,课堂教学实行弹性分层目标。A层学生:认真落实和完成教科书和课程标准的全部要求,培养学生良好的听、说、读、写能力,掌握较强的语言综合运用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思维能力、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为继续学习英语打下良好的基础。B层和C层学生:采用“鼓励+督促”的方式,不断地增强学生学习英语的自信心,激发他们学习英语的兴趣,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努力提高听、说、读、写能力,注重基础知识的掌握,特别注意对C层学生词汇积累的督促和检查。

2.教学讲授分层与教学方法分层

课堂教学在讲授同一教材内容时,根据学生学习的具体情况对教学目标和教学要求作出分层处理,A层相对高些,B层和C层相对起点低些,可降低要求,精心设计因人而异的教学方法,对不同水平的学生,根据不同的要求,采取不同的启发、引导、点拨方式,诱发每一个学生积极思维、全身心地投入,并且尽量多做口、笔练习。对B层和C层学生主要要求完成课后的习题,并鼓励他们熟读课文,多进行对话,多记单词、句式,多听课文录音带,以此培养他们学英语的兴趣,从而使他们有更大的进步。

3.课后练习与家庭作业分层

给不同层次的学生分层设计练习,分层布置作业。A层学生的课后作业,要求他们在课后做出超出课本知识的预习和复习,给他们布置额外的如阅读、完形书面表达等训练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作业,并定期检查;要求他们有较好的自学能力,能自学除教科书以外的英语读物和英语教材。B层和C层学生的作业及课后练习,主要以涉及的基础题和教材为主,进行抄写、朗读、背诵;鼓励他们课外多听教材录音带,多看简易的英语读物。

4.分层辅导

对A层学生的课外辅导以拓展为主,注重培养他们的自学能力和语言综合运用能力;对B层和C层学生则应增大辅导力度,重点是基础知识的弥补、查缺补漏和词汇积累的检查,及时反馈、及时纠错。

5.教学评价分层

注重对学生在课堂上的教学评价,要改变过去重分数轻能力、简单地以考试结果对学生进行评价的做法,而在评价过程中要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承认学生的个体差异,关注学习过程中的情感、态度、方法等因素;评价的标准和内容要多元化,要重视形成性评价,特别要注重B层和C层学生在课堂上的行为表现、情绪体验、过程参与、知识获得及交流合作等方面,及时发现闪光点,适时地给予表扬,如“Good”“Very Good” “Excellent”“Well done”,不必要有错就纠,让学生从‘“羞于开口”到“乐于开口”;对A层的学生要注重培养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以及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鼓励其发现、探究与质疑,要求具备较强的合作、交流能力。

四、实施分层教学法的优势

1.有利于所有学生的提高

分层教学法的实施,可以避免部分学生因为听不懂而无所事事,要么趴着睡觉,要么做其他事;同时,所有学生都能体验到学有所成,以增强其学习信心。

2.有利于课堂效率的提高

首先,教师事先针对各层学生设计不同的教学目标与练习,使得处于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摘到桃子”、获得成功的喜悦,这能极大地优化教师与学生的关系,从而提高师生合作、交流的效率;其次,教师在备课时事先估计在各层次学生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并做好充分的准备,使得实际施教更有的放矢、目标明確、针对性强,以增大课堂教学的容量。总之,通过这一教学法,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和效率。

3.有利于教师全面能力的提升

通过有效地组织好对各层学生的教学,灵活地安排不同的层次策略,能极大地锻炼教师的组织调控与随机应变能力。分层教学本身引出的思考和学生在分层教学中提出来的挑战,都有利于教师能力的全面提升。

五、 结束语

虽然在我校实施分层教学还存在着一定困难,比如我校班额少,不可能将同一层次的学生安排在同一个班级中教学,只能是授课教师根据班上学生的实际情况在班上进行分层教学,这就加大了我们教师的工作量和工作难度,要求我们教师要投入更多的精力、想更多的办法来真正实施分层教学,但它有着弥补班级授课制不足的特性,只要我们认真研究分层教学,找出解决分层教学中出现的问题的对策,就可以发挥两者的优势,提高我校高中英语的教学水平和教学效果。

猜你喜欢

基础知识分层差异
相似与差异
基于分层教学下的高中数学“让学”策略
找句子差异
男女生的思维差异
基于分层的FCM算法在医学图像分割中的应用
基于分层的FCM算法在医学图像分割中的应用
基于“学为中心”的分层作业的设计与思考
在高中数学中渗透“解题差异论”的实践研究
通过变式训练,夯实基础知识
假期数学竞赛指导(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