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高中思想政治教学中的哲学思想对学生的导向作用

2017-10-17刘进

当代教育 2017年3期
关键词:事物价值观意识

刘进

高中的思想政治教学,包括“经济生活”、“政治生活”、“生活与哲学”,囊括了社会生活的三大领域。在教学过程中,除了要传授学生相关知识外,更重要的是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将学到的理论知识与社会生活实践相结合,用哲学思想指导生活,充分体现“哲学是指导人们生活得更好的艺术”的导向功能,学以致用。因此,高中思想政治教学中的哲学思想更是对学生的生活甚至一生影响深远。

一、辩证唯物论思想

物质决定意识,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引导学生要从自身实际出发,正确认识自己的优点和缺点;从生活实际出发,正确认识自己所处的环境。

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即正确的意识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错误的意识阻碍客观事物的发展。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克服错误的思想意识,充分发挥意识的积极作用,促进自己的健康成长。

二、认识论思想

实践是认识的基础,是认识的来源,是认识发展的动力,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是认识的目的。认识具有反复性、无限性、上升性,一切认识都来源于实践。因此,要引导学生要善于在实践中认识和发现真理,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注重发挥正确认识对实践的积极作用,避免纸上谈兵、夸夸其谈。并且,实践具有直接的现实性,要引导学生树立实践的观点,只有通过实践、努力拼搏,才能将理想变成现实。

三、唯物辩证法思想

(一)联系观

联系具有普遍性、客观性、多样性,要求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引导学生能够正确分析和把握事物之间的联系,看到个人与社会、国家、家庭、父母、他人之间的联系,而不能割裂彼此之间的联系,进而处理好彼此之间的关系,有利于促进家庭和睦、构建和谐社会。

(二)发展观

发展是事物的前进和上升,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发展是普遍的,事物的发展是前进行和曲折性的统一,要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引导学生对自己的未来充满信心和希望,在遇到困难时能够知难而进、勇往直前。

(三)矛盾观

唯物辩证法的矛盾观引导学生直面生活中的各种困难,在生活中善于用一分为二的、全面的观点看问题,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相统一的认识方法,处理问题时能够抓重点,分析问题时能够分清主流和支流,进而更好地指导生活,使生活有条不紊、有层次感。

(四)辩证否定观

辩证的否定是事物自身的否定,即自己否定自己、自己发展自己。辩证的否定是联系的环节和发展的环节。引导学生要树立创新意识,做到不唯上、不唯书、只唯实、积极创新,遇到困难时,能够从自己身上找原因,学会正确看待过去、现在与未来的关系,树立一种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

四、历史唯物主义思想

(一)社会历史观

唯物史观认为,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是社会发展的基本矛盾,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规律、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状况的规律,是人类社会的基本规律,人民群众是社会实践的主体,是历史的创造者。引导学生正确认识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正确认识社会发展的基本矛盾和基本规律,正确评价人民群众的历史地位,进而树立正确的社会历史观,即唯物史观,避免陷入唯心史观的误区。

(二)人生价值观

历史唯物主义的人生价值观认为,价值观对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动具有重要导向作用,价值观是人生的重要向导。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在劳动和奉献中创造价值,在个人与社会的统一中实现价值,在砥砺自我中走向成功。还要正确处理社会价值与自我价值的关系,遵循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自觉站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立场上进行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利用好社会提供的客观条件,并积极进取,努力拼搏,实现人生价值。

综上所述,高中思想政治教学中的哲学思想,对学生的日常生活有着积极的指导作用,对学生的健康成长有着重要的导向作用。哲学是“爱智之学”,是“指导人们生活得更好的艺术”。学好哲学,能够更好地指导学生的生活和实践,能够帮助他们健康成长。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作為一名教师,我们除了传授学生基本知识外,更应当传授给学生更多的生存本领和生活之道,使他们能够成为一名身心健康、生活愉快、关爱他人、孝敬父母、热爱祖国、融入社会的人,成为一名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公民。endprint

猜你喜欢

事物价值观意识
我的价值观
如何培养孩子的节约意识
例谈概率统计备考的五个意识
价值观(二)
价值观(一)
初一学生符号意识的培养应从“理解”入手
单独中的洞见
知名企业的价值观
消防意识
TINY TIMES 3: A REAL HI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