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公共服务评估内容及指标体系构建研究
2017-10-17兰晓红
兰晓红
[摘 要]研究和建立基本公共服务评估指标体系,是科学地进行绩效评价的前提和基础,也是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的重要环节。以明确政府职责为目标,以保障基本民生需求为目的,以提高公共资源配置效率和公平性为主线,以基本公共服务绩效评价为重点,从投入、执行、结果、反馈四个维度,建立评估指标体系,有利于实现基本公共服务评估的系统化、规范化和常态化,是提高基本公共服务绩效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基本公共服务;评估内容;指标体系
[DOI]10.13939/j.cnki.zgsc.2017.28.093
1 建立评估指标体系的原则
(1)紧密结合现阶段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的主要目标和任务,全面反映基本公共服务建设的总体情况。目前,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处于基本建成阶段,其主要任务是明确政府的主体责任,建立各级政府事权与支出责任科学明确的公共服务管理体制,健全保障基本、覆盖城乡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形成保障基本公共服务体系有效运转的长效机制。因此,要密切结合“广覆盖、保基本、公平性、均等化、强基层”等关键词建立评估指标体系的框架结构。
(2)基本公共服务评估体系以公平、效率、民本、质量为基本价值导向。公平性主要体现为公共资源配置的均等化导向、基本公共服务的覆盖面和均等化程度;效率主要体现为公共服务投入产出与规划目标的相符性、服务体系的运行效率以及项目实施和运转的可持续性;民本主要体现为公共政策制定过程中公民的参与程度、保障制度和服务标准的透明度,以公民作为基本公共服务制度和政策正确与否的最终评价者;质量主要体现为制度的衔接性、设施的便利化程度、服务的标准化程度以及公众的满意度。
(3)从投入、执行、结果、反馈四个维度对基本公共服务总体发展情况进行评估。紧紧围绕基本公共服务规划提出的主要目标、服务范围、服务标准、重点任务选择评估指标,在对基本公共服务体系综合评价的基础上,侧重于对服务体系和服务水平的评估。其中,体系类建设指标主要反映各领域机构和人员配置、财力保障、城乡均衡程度等情况;服务水平类指标主要反映各领域服务对象生存发展状况、服务覆盖范围、享受服务的标准和水平等情况。
(4)动态评估与静态评估相结合。动态评估是引进时点因素的比较评价,通过动态评估观察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的进展与主要目标完成情况;静态评估是现实状况与目标值的正负向偏离度,通过静态评估观察基本服务标准的执行情况。
2 基本公共服务各领域评估指标体系
(1)基本公共教育评估内容及指标。体系建设反映教育基础设施建设、师资配备、师资水平、教育经费及为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所提供的生活补助情况,主要指标包括小学、中学生均校舍面积,小学、初中师生比,小学、初中高于国家规定学历要求的专任教师比例,小学、初中生均公共财政预算公共经费,中等职业教育生均公共财政预算公共经费与普通高中生均公共财政预算公共经费的比值(反映公共经费在普通高中和职业教育之间配置的均衡程度),普惠性幼儿园覆盖率。服务水平评估指标反映各阶段教育的教學质量,主要包括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学前三年毛入园率、小学学龄儿童净入学率、初中阶段毛入学率和高中阶段毛入学率。
(2)劳动就业服务评估内容及指标。体系建设类指标主要反映劳动就业服务机构和人员配置、财力保障、城乡均衡程度等情况。在具体的指标选择上,体系建设方面主要按照投入、执行两个维度去考虑,投入类指标主要指人、财、物方面的投入,包括乡镇街道每千名服务对象配备工作人员数、劳动就业服务经费支出占财政支出的比重、人均就业支出3项指标;执行类指标主要指投入之后公共服务所依托的载体和手段的状况,包括县级劳动就业和社会保障综合服务设施覆盖率、乡镇街道劳动就业和社会保障服务站覆盖率、社区行政村劳动就业和社会保障服务窗口覆盖率、劳动保障监察“两网化”管理地级以上城市覆盖率、每万名从业人口职业介绍机构数、每万名从业人口职业培训机构个数6项指标。服务水平类指标主要反映劳动就业服务对象生存发展状况、服务覆盖范围、享受服务的标准和水平等,主要从职业技能培训与鉴定、劳动关系协调和劳动者权益保护等方面衡量,包括职业技能鉴定率、劳动人事争议仲裁结案率、劳动保障监察投诉案件结案率、零就业家庭动态就业援助率、企业劳动合同签订率等指标。
(3)社会保险服务评估内容及指标。体系建设是反映社会保险管理水平的重要指标,从社会保障卡发放、社会保险经办服务场所建设、社会保险经办人员配备三个角度来评估社会保险服务体系建设水平。社会保险服务水平的评估主要涉及两个方面,即覆盖率和保障水平,其中覆盖率的衡量指标主要包括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覆盖率、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参保率、城乡三项基本医疗保险参保率、工伤保险参保率、失业保险参保率和生育保险参保率。社会保险的保障水平主要通过医疗保险的支付水平及养老保险的保障程度来体现。衡量医疗保险支付水平的指标主要有城镇职工政策范围内住院费用支付比重、政策范围内新农合住院费用中补偿费用的比重、城镇居民政策范围内住院费用支付比重,通过三个指标的对比也可以评估不同医疗保险制度的政策平衡性。对养老保险保障水平的测度指标主要有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人均基础养老金增长率、企业退休人员社区化管理比例和养老金替代率。
(4)基本社会服务评估内容及指标。基本社会服务体系建设的评估主要针对相关基础设施建设和人员配备情况,主要指标包括每千人社会服务床位数、每千名老年人养老床位数、社区服务设施覆盖率、每万人拥有社会工作专业人才数。服务水平评估指标主要有:①最低生活保障消费替代率,反映救助水平是否能够满足当地生活消费;②医疗救助覆盖率及支付水平。选用城乡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救助对象、农村五保对象医疗保险参保率和医疗救助住院救助费用比例两项指标;③社会福利与社会优抚覆盖率及保障水平。选用基本养老服务补贴覆盖率、重点优抚对象集中供养覆盖率、老年福利机构年末床位利用率、老年福利津贴水平等指标。endprint
(5)医疗卫生与人口计划生育公共服务体系评估内容及指标。体系建设类指标主要反映医疗卫生和人口计划生育服务机构和人员配置、财力保障、城乡均衡程度等情况,主要包括医疗卫生经费支出占财政支出的比重、人均医疗卫生经费支出2项经费投入指标和6项人力和设施配置类指标,即每千名人口医疗卫生机构床位数、每千名人口执业(助理)医生数、每万名人口专业公共卫生机构从业人员数、每千名农村人口乡镇卫生院床位数、每千名农村人口乡村医生和卫生人员数、每百万名人口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数指标。服务水平类指标主要反映医疗卫生和人口计划生育服务对象生存发展状况、服务覆盖范围、享受服务的标准和水平等,涵盖三个大的类别,即公共卫生与医疗服务、药品供应与保障、人口计划生育服务。一是公共卫生与医疗服务,选取个人卫生支出占卫生总费用比重、城乡居民具备健康素养的人数占总人数的比率、以乡(镇、街道)为单位适龄儿童免疫规划疫苗接种率、传染病报告及时率、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孕产妇死亡率、老年居民健康管理率等指标。二是药品供应与安全保障,选取村卫生室基本药物制度覆盖率、药品出厂检验合格率2项指标。三是人口计划生育服务,包括免费计划生育基本技术服务人群覆盖率、出生缺陷发生率、计划生育率3项指标。四是平均预期寿命、人口自然增长率。这两项指标是体现最终通过实施医疗卫生和人口计划生育服务实现人口质量和数量变化的指标。
(6)基本住房保障评估内容及指标。体系建设类指标是针对基本住房保障服务推进情况的评估,主要指标包含公共租赁住房制度建设比重(县级)、公共租赁住房目标任务完成率、各类棚户区改造目标完成率、农村危房改造覆盖率及住房公积金覆盖率。其中公共租赁住房制度建设比重(县级)反映为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提供公共租赁住房制度的覆盖程度;公共租赁住房目标任务完成率和各类棚户区改造目标完成率反映评估期内公共租赁住房和棚户区改造规划目标的完成情况;农村危房改造覆盖率反映解决农村五保户、农村低保户、贫困残疾人家庭、农村低保边缘户和其他困难家庭的基本居住安全问题的开展程度。服务水平主要体现保障性住房制度的实施效果,评估指标有公共租赁住房已保障户数占城镇常住家庭户数的比重、农村危房改造竣工率、农村贫困户人均住房建筑面积。其中公共租赁住房已保障户数占城镇常住家庭户数的比重用来反映城镇基本住房的保障程度;农村危房改造竣工率、农村贫困户人均住房建筑面积反映对农村贫困家庭住房改造的开工、竣工情况,以及改造后贫困家庭的居住环境。
(7)公共文化体育服务评估内容及指标。公共文化体育基础设施指标包括公共图书馆、文化馆、广播电视、体育场地等。主要指标包括每万人拥有公共文化设施建筑面积、人均拥有公共图书馆图书藏量、人均体育场地面积、可供使用的公共体育场地占全省体育场地总数的比率、广播综合人员覆盖率、电视综合人口覆盖率和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覆盖率。人员配备主要指标包括万人拥有文化事业从业人员数和每千人社会体育指导员注册人数。公共文化服务水平主要衡量指标有国民综合阅读率、公共图书馆总流通人次增长速度和文化馆(站)服务人次增长速度。公共体育服务水平选用指标经常参加体育锻炼人数比率和《国民体质测定标准》达标人数比率来评估。
(8)残疾人基本公共服务评估内容及指标。财政保障水平。财政投入是保障残疾人各项服务的最为重要的因素,即政府对残疾人事业投入占地方财政支出的比重。
①残疾人社會保障覆盖率。残疾人社会保障体系包含社会保险、社会救助、社会福利和社会优待等内容,主要选取社会保险、社会救助方面的重要指标,如残疾人社会保险覆盖率、城镇残疾人医疗保险覆盖率与农村残疾人医疗保险覆盖率之比、应纳入最低生活保障残疾人的实际纳入比例。
②残疾人基本服务覆盖水平。依据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发展规划的内容,残疾人基本服务包含残疾人教育、康复、就业、文化、体育、无障碍设施等多项服务内容,根据所包含的内容,选取有代表性的指标。如学龄残疾儿童接受义务教育比例、城镇残疾人康复服务覆盖率与农村残疾人康复服务覆盖率之比、城镇残疾人登记失业率与该地区城镇登记失业率之比、经常参加体育健身残疾人比率等。
③残疾人与健全人生活状态比较。残疾人公共服务作为公共服务的组成部分,是最能体现不同人群之间差距的一个部分。生存发展是残疾人公共服务的基础,选取两项表现残疾人生存发展的指标,即城镇残疾人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与该地区城镇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之比、残疾人家庭恩格尔系数与该地区家庭恩格尔系数之比。
参考文献:
[1]安体富,任强.中国省际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的变化趋势:2000年至2010年[J].财政监督,2012(10).
[2]郭小聪,代凯.供需结构失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进程中的突出问题[J].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4).
[3]陈昌盛,蔡跃洲.中国政府公共服务:基本价值取向与综合绩效评估[J].财政研究,2007(6).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