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苏区水尾村的红色传奇

2017-10-17宁江炳

文史春秋 2016年11期
关键词:建宁叶剑英草鞋

宁江炳

建宁县客坊乡水尾村地处闽赣两省三县(福建宁化、建宁,江西广昌)交界处,是纯“谢”姓客家村,村辖10个村民小组,千余人口。水尾村距建宁县城75公里,是名副其实的偏远山区,但这里林木葱郁、河水清澈、土地肥沃,是有名的鱼米之乡。红军第二次反“围剿”与第五次反“围剿”期间,在这里设有红军指挥部、红军银行、红军医院、红军兵工厂、红军草鞋厂等重要部门。当地百姓在人力和物力上积极支援红军反“围剿”,因此水尾村被誉为“红军小后方”。

毛泽东、朱德、周恩来等红军领导都到过水尾,彭德怀、陈毅、聂荣臻、叶剑英等开国元帅和诸多将军当年曾在水尾领导建宁人民闹革命,为建设地方政权和武装,创下了辉煌的业绩。当时,水尾村有200多名儿女参加了红军、游击队、赤卫队,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作出了应有的贡献。80多年过去了,当地人至今还在津津乐道着那些发生在苏区水尾村的红色传奇。

1931年5月,红军采用毛泽东“诱敌深入、各个击破”的战略战术来反击国民党的第二次“围剿”。5月16日,红军在江西富田打响第二次反“围剿”第一仗,一路向东横扫,取得了白云山、白沙、中村、广昌四战四捷。其后,红四军第二纵队第三十一团护送总部后勤机关及女兵从宁化安远开进建宁客坊乡水尾村,这是红军第一次进驻水尾村。

5月29日,毛泽东、朱德率领红一方面军总部到达建宁里心镇。30日晚,召开总前委第四次会议,会议作出攻占建宁城的作战部署,决定以彭德怀的红三军团作为攻城部队主力,红十二军作为攻城预备队。会后,彭德怀率领红三军团由桂阳游击队带路,星夜从枧头出发,翻山越岭急行军10多公里到达预定地点。彭德怀挥指挥红三军团主力攻城,对守敌刘和鼎形成西、北、南三面合围的态势,战斗于当天下午6时结束。共击溃敌军4个团,俘敌3000多人,缴获2500多支枪,敌手枪营、炮兵营、无线电台人员全部投降。红军在建宁取得了第二次反“围剿”最后一场大捷。

5月31日晚和6月2日晚,彭德怀出席红一方面军总前委第五、第六次会议,参与总结第二次反“围剿”经验、研究部署军队和地方工作,决定出击黎川、泰宁,在闽赣边开展扩大苏区、扩红筹款工作。6月3日,按红一方面军总司令部和总前委的部署,红三军团第六师从建宁向泰宁进军,彭德怀率红三军团大部向黎川进军,分别于4日、6日攻占泰宁、黎川县城。期间,彭德怀因亲临前线指挥红军反“围剿”作战,日夜操劳,忘我工作,加上水土不服,感冒发热,患下“摆子病”(摆子病,俗称“打摆子”,医学上叫“疟疾”),因当时医疗条件差,缺医少药,几经诊治效果欠佳。后来,彭德怀在苏区黄泥埠村休养时,正好遇到了水尾村人谢金宝,谢金宝说他的兄长谢辅生是个闻名十村八寨的草药郎中,有治疗“摆子病”的良方,于是对彭德怀病情一直十分关心的毛泽东、朱德、周恩来嘱其转到水尾村的红军医院治疗。

在水尾村的红军医院前有一棵不知是何人种下的女贞子树(别名冬青等,为木犀科植物,叶片椭圆形常绿,成熟果实晒干可为中药)。这棵树枝叶茂盛,有近200年树龄,其叶是治枪伤、创伤的良药,其果实味甘苦、性凉,入肝肾,主补中气,安五脏,养精神,除百病,能使病员早日康复。当时,红军医院缺医少药,红军医护人员只好就地取材,那棵女贞子树治好了不少红军伤病员。谢辅生就是采用女贞子树的叶和果实为彭德怀配了几味草药,几帖药服下后,彭德怀的“摆子病”果然治好了。病情痊愈后,他又一刻不停地投入到反“圍剿”大战中。这故事一直流传至今,水尾人现在还称那棵女贞子树为“红军树”。

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陈毅任江西省军区总指挥,他先后两赴建宁,参加重要会议和视查,曾3次在水尾村停留指导当地政权和武装工作。

1931年7月初,时任中共赣南特委书记陈毅,到建宁参加由毛泽东主持、朱德召开的师以上干部和苏区负责人重要军事会议,总结第一、二次反“围剿”的成功经验,研究部署第三次反“围剿”的战略决策。陈毅从广昌到建宁路过水尾村时,在水尾村红军指挥部做短暂停留,对水尾村开展的打土豪、分田地等各项工作作了一番调查,感到满意。

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决定在闽赣苏区成立闽赣省前,建宁归江西省管辖。1933年4月初,江西军区司令员陈毅从江西广昌到建宁视察,发现建宁军分区在扩红中将游击队全部派到前线,造成地方实力空虚,以致屡受“大刀会”骚扰的现象。在水尾村调研时还发现独立师因为开展政治工作不够,发生兵员开小差,以及赤少队未建立,妨碍部队集中前线等问题。针对存在的问题,陈毅部署了建宁军分区四项工作任务:一是继续成立游击队,全力消灭“大刀会”;二是扩大独立师,暂不集中地方武装到前方;三是建立赤少队:四是召开县军事会议,对上述工作进行研究和动员。并决定召集边区负责人会议,研究建宁、广昌边区巩固问题,工作限一个月内完成。11日,陈毅回广昌发电文向中央临时政府和红军总司令部汇报了在建宁的视察情况,并提出:黎川可另成立独立师及建(宁)黎(川)泰(宁)独立师,应努力扩大少共国际师,在边区剿匪运动中还可扩充部队,建宁军分区改省军区,应增派工作人员等系列建议。

根据陈毅的意见,萧劲光的独立师作了一系列的工作调整:首先将水尾、塘坊、大株、安远、黄埠至里心一线的赤卫队改编成游击大队,下设数个分队,由独立师统一指挥。二是游击队与红军一起发动周围的民众打土豪,与周边各种反动帮会、集团进行了有理、有力、有节的斗争。三是加强了闽赣边的备战和支前工作。四是加强了水尾苏维埃政府工作,突破敌人的食盐封锁线。五是成立了水尾边区游击队、儿童团、妇救会、后勤供给队、担架队等组织,支援红军作战。当时人口不足千人的水尾村,竟有200多人参加了各种红色组织。之后,陈毅和瞿秋白重返建宁督促落实上述工作,均对水尾村的党建和备战工作,竖起了大拇指。

红军取得第三次反“围剿”伟大胜利后,1932年,红一军团分两路挺进建宁,一路由广昌水南向建宁进发,一路由广昌白水、尖峰至建宁客坊、双溪口挺进建宁。红一军团进驻建宁后,红三军驻桂阳村,红四军在客坊。其中聂荣臻率红三军从柴根岭、张溪坳头、荷树下分三路到达水尾,军部后勤机关分设在水尾村的十几个厅堂里,开办了苏区银行、红军兵工厂、红军医院、红军被服加工厂等。一时间,水尾村驻满了红军,但红军纪律严明,对百姓秋毫无犯。endprint

在水尾村里,身材瘦削、满头银发的89岁高龄的谢辅龙老人谈起当时聂荣臻率领红军进驻水尾村发动群众打土豪分田地、筹集资财支前的许多故事,记忆犹新。老人说,当时红军一来到水尾,就镇压了村里的3个土豪劣绅。聂荣臻还带领红军发动群众打开土豪家的谷仓,把粮食、财物分给村里最穷、最苦的群众。红军还在村里建立了水尾第一支赤卫队,有20多人。聂政委安排红军战士帮助赤卫队学习文化、搞军事训练,还配发枪支弹药。红军每次外出筹粮筹款、或打土豪时,赤卫队都一同参与。有一次,水尾赤卫队到宁化县一个叫鬼岩村的地方,打击了当地一个民愤极大的土豪,将其家里的衣物、粮食就地分给穷人。赤卫队走的时候,鬼岩村的村民送了一程又一程。回到水尾后,赤卫队受到了聂荣臻的表扬。后来,鬼岩村的农民还到水尾给红军送米、送菜。

红军是穷人的队伍,许多战士打赤脚、穿草鞋行军打仗。村民谢年昌见聂荣臻也穿着草鞋指挥作战,多有不便,就让家人连夜做了一双布鞋,硬塞给聂荣臻。水尾村许多群众都会打草鞋,水尾村又是水稻种植区,每年秋后能产大量的稻草,谢年昌虽然腿脚不便却是编草鞋的能手,红军被服厂厂长便要他组织起草鞋厂,刚开始草鞋厂隶属于被服厂。为了第四次反“围剿”做战斗准备,需要草鞋厂在10天之内打出草鞋2000双。任务非常重,谢年昌将人员分成四个组,流水作业:一组收稻草,二组挑拣稻草,三组将稻草搓成绳,四组编织草鞋,并请村民们帮忙。就这样顺利完成了任务,草鞋得以源源不断地送到前线战士的手中。聂荣臻感谢水尾村人民的深情厚谊,面对红军战士们大声说:“我们这支草鞋队伍一定能打败穿皮鞋的队伍!”这句话鼓舞着战士们克服一切困难迎接严酷的斗争,也鼓舞了水尾村穷苦人民争取解放的信心。

1931年5月,时任红一方面军参谋长的叶剑英直接参与指挥了第二次反“围剿”战斗。5月29日,随大军进军建宁时,曾路过水尾村,后因反“围剿”工作因素,叶剑英多次与水尾有了交集。

1932年11月,叶剑英由建宁赴瑞金任红军学校校长等职时,路过水尾,在水尾稍作休整,并对水尾的扩红、筹糧工作给予较高的评价。

1933年夏,叶剑英再度任红一方面军参谋长一职。1933年4月,闽赣省在黎川县成立闽赣省军区,首任司令员萧劲光。11月,闽赣省党政军机关迁驻建宁,任命叶剑英为闽赣省军区司令员兼政治委员,同时兼任建宁警备区司令员,司令部设在建宁城南街巷丁家屋。叶剑英一边指挥各部红军作战,一边帮助组建建宁地方武装,肃清宁化与建宁交界地区的反动民团武装。动员组织闽赣苏区人民参加红军、筹集军粮、慰劳红军,组织担架队、运输队上前线运送物资和伤兵员,开展各种形式的支前运动,配合红军前线作战,取得很大成绩。1934年3月2日,叶剑英电告朱德、周恩来、王稼祥建宁战备情况:在建宁储存大米520多担、稻谷170多担,南线(客坊、伊家、里心等地)储谷5200多担,为建宁保卫战筹足了军粮。能在短时间内筹措这么多的粮食,与水尾红军银行有着紧密的关系,当地群众曾说,当时叶剑英经常坐镇红军银行门口发放粮款。而据时任闽赣省军区侦察科长马步英回忆,叶剑英在水尾生活俭朴,睡的是木板床,穿的是粗布衣,与战士们同甘共苦,但工作果断、雷厉风行,经常骑着马行走在客坊与县城的山道上,非常辛苦。一次,当地一位叫谢学仁的村民在稻田里捞了几条鲤鱼,见到叶剑英的警卫员,就送了一条1斤多重的鱼,说给叶司令尝尝鲜。警卫员坚辞不过,就收下了鱼,当晚叶剑英询问鱼是哪来的,警卫员就把村民送鲤鱼的事实话实说,叶剑英批评了警卫员:“‘不拿群众一针一线的纪律你忘掉了?”说完掏出一块银元,叫警卫员立即给村民送去。此后,叶剑英送鱼钱的故事成为驻地红军部队严守纪律的典范。

叶剑英从1933年11月到1934年3月在建宁4个月,后调任福建省军区司令员,闽赣省军区司令员由邵式平兼任。endprint

猜你喜欢

建宁叶剑英草鞋
美术作品
七十七双草鞋
叶剑英的港澳情
“巨鞋”
建宁苏区又添新亮点
爷爷的草鞋
高建宁:士不可以不弘毅 任重而道远
一日就是一生
叶剑英在南昌起义前夕
叶剑英与蒋介石分道扬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