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陆荣廷与广西早期公路铁路建设

2017-10-17饶甘棠

文史春秋 2016年11期
关键词:宁武武鸣南宁

饶甘棠

常言道:“要想富,先修路。”据媒体报道,“十二五”期间,现代化交通“路建”的公路、铁路建设,在广西获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地处南国边陲的广西,自2013年底迈进高铁时代,在短短两年多的时间内,高铁动车通车里程实现了从0公里到1700多公里的跨越,广西高速公路、高速铁路与全国高速路网络的深度融合,让东部发达地区和西部后发展地区实现紧密连接,极大地改善了人民群众的出行条件,进一步促进了区域间人流、物流、资金流的快速交换,对广西参与共建“一带一路”,打造我国西南中南地区开放发展新的战略支点,纵深推进西部大开发,具有重要的意义。

“十三五”期间,广西铁路将重点建设南宁至贵阳高速铁路等项目。2016年2月5日,武鸣县对外宣布:“十三五”期间,武鸣将迎来三大发展机遇,其中之一就是,贵阳至南宁高速铁路武鸣段开工建设以及南宁市将把南宁北站放在武鸣规划建设。一石激起千层浪,这一消息在武鸣城乡立即引起巨大的反响,当地群众高兴地说,我们早就盼望这一天了!

被人们称为“八山一水一分田”的广西,地处祖国西南边陲,山高路陡、地形险恶,以往交通十分不便,直到上个世纪初,桂道之难,虽然没有到“蜀道难于上青天”的程度,但是要出省一趟也不容易。那时候进出广西,大多只能走水道,绕过广州才出省,或者绕道越南,从海防乘海船再北上。直到1914年以后,陆荣廷为家乡修建了3条简易铁路,修建了南宁到武鸣的公路,并通车运营。

武鸣,位于南宁以北大约30公里的“武鸣盆地”,四周被高山环绕,虽然不是“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飞湍瀑流争喧胚,砾崖转石万壑雷”,但想要到南宁一趟并不容易。旧时的老百姓从武鸣到南宁街,大致路线是这么走的,一条是经双桥,过高峰到南宁的望洲岭;另一条是经伊岭、甘圩到市郊安吉、心圩;还有一条是经宁武、西乡塘到五里亭。相对而言,老百姓还是喜欢走明万历二十二年(1594年)修建的经双桥、过高峰的“官道”,但这条“官道”也不好走,特别是过高峰隘,地势险峻、路况恶劣,每走一趟,都要胆战心惊。

说到广西早期修建的铁路与公路,就不能不说到陆荣廷了。陆荣廷(1859-1928),出生于武鸣县(2016年5月27日改为南宁市武鸣区)宁武镇雄孟村垒雄屯一个贫苦农民家庭。幼时漂泊异乡,年轻时落草绿林,1894年受到朝廷招安,当上了清军管带,在清剿绿林游勇、镇压会党起义的过程中,屡建功勋,随之官运亨通,扶摇直上。辛亥革命以后,陆荣廷被授予“宁武将军”“耀武上将军”,担任“广西都督”“两广巡阅使”等职。1924年陆荣廷下野,后寓居在有“人间天堂”美誉的苏州,1928年于上海病逝。

1913年,年已54岁的陆荣廷携带家眷及警卫人员,浩浩荡荡地衣锦还乡,他在县城城厢镇大兴土木,营建“上将第”、业秀(其父名)公园、明秀(其叔父名)公园、“上将台”等建筑。1914年,县城的“将第工程”全部竣工之后,陆荣廷又聘请省内外著名的地理先生前来考察论证,在他父亲墓地附近,依傍武鸣河的一块30多万平方米的平地寻得块风水宝地,于是命手下人,修建一个颇具规模的庄园——“宁武庄”,随之在此建起陆氏家祠。据当地老人说,陆氏家祠的门楼上,有陆荣廷亲自手书的“忠义报国:孝友存家”的对联,后庭供奉着陆氏历代宗亲的神位以及两广总督岑春煊的禄位,陆氏家祠后庭还竖起一尊陆荣廷的半身塑像,两旁有一对联:“宁将齐公迎官长:武以全群为我民”,可惜的是,现在“宁武庄”已被历史风云所湮灭了。

在营建“宁武庄”的同时,陆荣廷还注意引进新的工程技术,受到了当地群众的称道,1914年他在“宁武庄的河边新建了一座小水电站,供宁武庄的生活用电。因为陆荣廷早年在越南活动过很长的一段时间,也在越南乘坐过法国人经营的火车,深知铁路运输的重要性。于是他在武鸣河上架起了一座自北向南的铁桥,高价从越南请来了法国铁路工程师,又从龙州进口了一批钢轨,采用当时越南铁路窄轨1067MM的标准,(目前中国铁轨宽度为国际通用标准1435MM)以铁桥为起点修建了3条小型铁路。一条是“宁武庄”直达县城的铁路,长度约为10公里:一条是“宁武庄”沿张朗村边直达垒雄村(陆荣廷出生地)的铁路,大约4公里,这两条铁路都铺轨了:另外一条是“宁武庄”经邓柳、仙湖到府城,全长大约80公里,当时此路路基已经完成,但未及铺轨。

陆荣廷在两条铺轨的铁路上,使用的是手摇机车,在当时已算是先进的交通工具。可惜好景不长,1921年广东军阀陈炯明讨伐陆荣廷,“东兵”入侵武鸣,烧杀掳掠,无所不为,陆公馆、“上将第”、明秀园、“宁武庄”等全部遭兵燹,只剩残墙断壁陆荣廷苦心所建的铁路当然也没能幸免。“东兵”退出武鸣后,残余的铁轨被陆荣廷的第三子陆裕藩逐年拆去卖掉。至今,當地老百姓对陆荣廷修建铁路一事,仍然津津乐道,有人说,倘若这3条铁路能保存到今天,倒真是价值连城的文物了。

陆荣廷担任广西都督后,将省会由桂林搬迁到南宁,经常往返于南宁和武鸣之间。他每趟回老家,费时费力、劳顿不已,自然是心有不悦,同时他还从攻防战略和治安方面考虑,将“米花坪卡”哨所设在高峰隘之上,炮台建于小高峰上,极需要在高峰上修建一条大路,作为军队调防之用。于是陆荣廷派他的“督军署工兵营”重新开筑“官道”,“拓石兴工,夷平高峰”,“不劳民费,不鉴民众”,“至民国二年修筑完竣”,当时此路,被老百姓称之谓:“南门大路”,亦是早期旧邕武公路雏形。

民国三年(1914年)四月,陆荣廷接受袁世凯的“宁武将军”册封。民国四年(1915年),袁世凯准备登基做皇帝,派心腹王祖同任广西巡抚,目的是为了监视陆荣廷。陆荣廷为了避开监视,假称有病,回到“宁武庄”隐居。为解决交通极不便的问题,陆荣廷再次调动他的“督军署工兵营”,修了一条起自南宁北门(即今市工人文化宫),经二塘、三塘、大小高峰、米花坪、腾翔、双桥到武鸣县城,然后转至“宁武庄”的汽车路,这实际上是沿着原“南门大路”修筑起的早期邕武公路。endprint

民国五年(1916年),陆荣廷率军参加“护国讨袁战争”。旧邕武公路筑路工程因兵事爆发而停顿,一直到讨袁战争的兵事结束后,又继续修筑。民国八年(1919年),此公路延伸到了“宁武庄”,才算竣工通车,全长约53公里,应该说这就是早年的邕武公路。

旧邕武公路通车后,陆荣廷特地从广州购买了一辆小蓬布汽车,用船载运到南宁,从此陆荣廷坐车往返武鸣至南宁,就快捷方便多了。不过,当初的旧邕武公路上,行使的车辆并不多,只有陆荣廷的私人小汽车和他的军政机关专车往来,而那时的旧邕武公路,实在是简陋,运行状况不佳,路面大多顺着自然地形而建,路陡弯急,宽窄不一,最宽处8米、最窄处6米,只能容纳两辆小蓬汽车相对行驶,况且每逢大雨之后,路面被冲刷,斜坡崩塌,涵洞堵塞,又不能行车了。民国十年(1921年)后,才有民营“粤西汽车公司”的车辆行驶。后来,陆荣廷被迫下野,旧邕武公路逐渐荒废,“粤西汽车公司”改业经营。民国十七年(1928年),邕武公路由“南宁区公路管理区”接管,再次将路修复,开放商业车辆行驶,又有民营“民生公司”置车行驶,重新加入商业运营。

民国二十年(1931年)以后,旧邕武公路由广西公路局接管。当局对公路进行修整,“铺设沙石,加宽路面,改善弯道,挖低斜坡,整理涵洞”等。但是,修整工程太大,效果一直不佳,据民国二十四年六月《广西道路特刊》载:接管后的邕武公路的路况仍很差,“全路十之八九,径行于坡岭岗峦之间,曲折多而弯度大,起伏频而坡度急,路幅之宽狭不一,每到雨季,斜坡崩塌常有所闻。”故国民政府公路部门重新测量,对此路作了根本性改造,重新修桥11座、涵洞160处,将高峰隘改线,北段改路以伸长斜坡度和减小弯度;南段挖石,降坡六七米:全线加铺沙石:将高峰山脚的大陡坡改由山麓左边经过,造就一“之”字型路线,“沿山篱绕行于山腳”。旧邕武公路经过如此浩大的修整,路况有了较大改观。再之后,旧邕武公路逐渐延伸到了百色、河池地区,成为桂西南的交通干线。

抗日战争时期,为了抗日的需要,国民党当局炸毁了刚刚竣工的钱塘江铁路大桥。同样的悲壮事情也发生在旧邕武公路上,民国二十八年(1939年),为阻止日军向华南进攻,武鸣的民众奉命把旧邕武公路彻底破坏,路面多处被挖掘,桥梁的涵洞多被炸毁,这对于通车不久的旧邕武公路来讲,实在有点可惜,但是这是反侵略战争的需要,老百姓毫无怨言。抗战胜利后,旧邕武公路经过几次修复,成为广西通往云南贵州的主要交通要道,1949年12月广西全境解放后,人民解放军陈赓兵团,就是经过旧邕武公路挺进云贵地区的,应该说旧邕武公路的作用,有目共睹,是载入史册的。

解放后,南宁到武鸣的交通状况有了质的变化。1950年,旧邕武公路由武鸣公路养路段进行路面及桥涵全面维修,民众义务投工,当年就恢复通车。后来,人民政府多次下拨资金,对旧邕武公路进行修整,1958年高峰路段施工降坡两米,以后全线加固路基,填石铺沙,设道班专门养护,成为南宁通往桂西南以及云南、贵州的全天候交通线,不过旧邕武公路险峻的路况没有得到根本的改观,还是时有交通事故发生。

改革开放后我们国家迎来天翻地覆的变化,旧邕武公路早就不适应社会主义建设的需要,上世纪80年代末期,邕武二级公路建设成功,公路路况得到了根本的好转,公路不再通过高峰,而是穿过燕子岭隧道。后来,随着社会生产力不断提高,公路朝着高速化发展,2004年9月28日竣工的、全长236公里的“都(安)南(宁)高速公路”,在武鸣过境为63公里,之后又修建了“南武大道”,让武鸣与南宁之间交通更为快捷了。今日的老百姓从南宁到武鸣极为方便,有多条高等级公路可走,不管走那一条,大约只要半个多小时就可走完行程,真可谓是“天堑变通途”!

如今翻开尘封的历史,掐指一算,旧邕武公路从筹建算起,至今经历了百年的风雨沧桑,从某种程度上来讲,它的变迁,就是广西公路百年发展的缩影,其意义自然是不言而喻的。一直到今天,旧邕武公路还在发挥着作用,它还是武鸣城区到灵水风景区的主要通道,这条路给当地群众带来了极大的方便,俗话说“功过自有后人评”,老百姓说到旧邕武公路的时候,总是感慨万千,人们不能不承认,旧邕武公路的的确确有着不可取代的历史意义。endprint

猜你喜欢

宁武武鸣南宁
浅谈撤县改区后的房地产行业现状及发展建议——以武鸣区为例
数读南宁
渝水区下保村:打造生态美丽宜居新家园
眷恋南宁
新探宁武子之愚
浅析宁武县“二人班”音乐的演唱风格
深化改革增活力 创新管理促发展——山西宁武大运华盛老窑沟煤业公司
轻轻松松聊汉语——去南宁出差
那一年
今天写什么之『南宁的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