镶黄旗—化德地区铀矿化特征
2017-10-17桑小霞李玲
桑小霞+李玲
摘要:本文拟以镶黄旗一化德地区的化德县A矿化点、音图一大庙铀矿点及那仁乌拉铀矿化点三个地段的铀矿化特征为基础,从地层、岩体、构造、蚀变等几项基本地质条件入手,对区内的铀矿化特征进行初步分析研究、总结。认为区内矿化集中分布于构造展布方向,表明其受构造控制;区内岩体十分发育,且矿化均产于化德序列四单元中;区内热液蚀变发育,利于成矿。
关键词:镶黄旗一化德;断裂;铀矿特征
1.区域地质背景
镶黄旗一化德位于华北陆块与内蒙古中部地槽褶皱系(内蒙一大兴安岭褶皱系)的接壤部位,区内断裂构造按其展布方向主要为近EW向、NE向和NW向,也为主要的含矿构造,且构造活动多期性和继承性较明显。区内经受了长期的构造岩浆活动,对形成热液型铀矿有利。矿化集中区总体呈北东向展布,表明北东向断裂对区内铀矿化具有控制作用。已发现铀矿化以花岗岩型为主。本文拟对区内主要三个铀矿区进行浅要描述(图1)。
2.铀矿化特征
2.1化德县A铀矿点
该区出露地层为蓟县系哈拉霍格特组、比鲁特组和第四系(图2)。主要有二叠纪康保序列五单元、三单元、早中侏罗世化德序列五单元、四单元、三单元。二叠纪花岗岩铀含量(3~4)×10。化德序列四单元花岗岩铀钍含量较高,铀达(6 3-16.7)×10,钍(18.2-22.6)×10,Th/U为3.6~1.1,三单元铀钍含量较低,铀(3~5)×10,钍(6~13.6)×10,Th/U为2.4-2.7,铀矿化主要产于四单元中。
区内岩体中热液蚀变主要有硅化、赤铁矿化、高岭土化、萤石化、绢云母化、绿泥石化、钾长石化等,但蚀变强度较弱。矿化比较集中的F2含矿断裂长达3.5km,有大小矿化体16个,一般长20m-50m,最长140m,厚0.5m-2.5m,品位较低,一般0.01%-0.02%,最高0.03%,钍铀比0.1-0.3。异常矿化富集地段主要与硅化断裂带的膨胀变宽或多条拢集有关,并与硅化断裂带中的红色、黑色硅质脉体关系密切。
2.2音图一大庙地段B铀矿点
该区出露地层主要是上石炭统阿木山组、下二叠统三面井组、额里图组、上侏罗统玛尼图组、白音高老组、下白垩统巴彦花群。区内铀矿化主要产于化德序列四单元音图、大庙二长花岗岩和白音高老组酸性火山岩中(图3)。岩石类型主要为肉红色中细粒黑云母二长花岗岩。异常产于音图岩体中,异常主要受NE向硅化断裂破碎带的控制,与其中的红色、黑色玉髓密切相关。硅化带两侧二长花岗岩多高岭土化。异常矿化东西长900m,南北宽400m,面积0.36k㎡。地表异常连续性差,伽玛照射量率一般25.8nC/kg·h-51.6nC/kg·h,最高123.8nC/kg·h,集中分布在NE向F4、F,硅化带上,呈串珠状产出。
含矿花岗岩具有超酸、富碱、铝过饱和、氧化镁、氧化钙含量低且氧化钾大于氧化钠特点,对成矿有利,但岩体微量铀含量低,仅2.6-3.2×10,矿化规模小,分散,连续性差,多为低值异常
3.结论
镶黄旗一化德地区断裂构造按其展布方向主要由近EW向、NE向和NW向三组,也为主要的含矿构造。矿化集中区总体呈北东向展布,且矿化多分布于断裂周围,沿其展布方向产出,表明北东向断裂对区内铀矿化具有控制作用。区内构造活动多期性和继承性较明显。表明区内经受了长期的构造岩浆活动,对形成热液型铀矿有利。
区内侵入岩极其发育,化德县A铀矿点的铀矿化主要产于四单元,音图一大庙地区B铀矿点的铀矿化主要产于化德序列四单元音图、大庙二长花岗岩和白音高老组酸性火山岩中;那仁乌拉地区铀矿点的异常主要产于化德序列四单元二长花岗岩体内外接触带上。表明区内矿化多集中于化德序列四单元,该单元岩體特征利于成矿。且区内岩脉分布较多,十分发育。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