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成渝城市群(四川)经济发展水平评价与分析

2017-10-17辜寄蓉刘帅君

地理信息世界 2017年6期
关键词:行政区成渝城市群

张 磊,辜寄蓉,刘帅君,王 蕾

(1. 四川师范大学 地理与科学学院,四川 成都 610066;2. 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 第六地形测量队,四川 新都 610500)

0 引 言

地区经济发展是一项涉及社会、经济、资源等多要素的复合系统工程,区域的经济发展水平可由发展强度、发展结构、发展效率和发展市场来表达。由于大量的经济指标来源于统计年鉴,在传统的空间表达上,多以行政区作为载体,但随着区域管理要求的提高,需要更多的掌握空间内部的空间差异,实现精确化管理。本次研究以行政区和空间格网两种视角,对成渝城市群的经济发展空间进行评价,并对比分析两种结果的表达特征。

按照国务院2016年3月30日批复的《成渝城市群发展规划》,成渝城市群四川部分范围包括成都、自贡、泸州、德阳、绵阳(除北川县、平武县)、遂宁、内江、乐山、南充、眉山、宜宾、广安、达州(除万源市)、雅安(除天全县、宝兴县)、资阳等15个市,113个县,区域面积约为13.8万 km2。为准确地表达区域经济发展空间,研究选择2015年全国地理国情普查数据集作为空间数据源。

1 基于行政区的评价指标选择

从行政区角度看,经济发展在一定规模和水平下会以一定的惯性发展从而对后期产生影响,经济发展水平越高,其惯性会越大,获取区域以外资源保障其自身发展的能力也就越强。通过突出二三产业的产值水平来构建出经济产出的良好结构,更能保证区域发展的持续性。除了经济规模的表现,另一项能更加反映发展水平的是区域经济发展的效率体现,即在投资、资源等投入的利用效率;效率越高,水平越高。同时,在经济发展的进程中,现实的经济发展经验不断证明,通过对发展路径和体制的改革,由传统的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更能激发经济发展的活跃性,促进经济发展。基于上述考虑,项目将构成区域经济潜能评价的“经济发展”,细化为经济强度水平、经济结构水平、投资效益水平、市场化水平四项因子[1-5]如图1所示。

图1 经济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行政区视角)Fig. 1 Index of economic development level (administrative unit viewpoint)

从行政区的角度对经济发展水平进行评价,研究重点突出的是统计数据的可视化表达,为与统计类的行政区数据相匹配,以行政区划图层为空间载体,构建出一套经济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如图2~图5所示)。

图2 经济强度水平分布图Fig. 2 Map of economic density level

图3 经济结构水平分布图Fig. 3 Map of economic structure level

图4 投资效益水平分布图Fig. 4 Map of investment benefit level

图5 市场化水平分布图Fig. 5 Map of marketization level

根据以上指标体系,基于熵权法和特尔菲法,获得经济发展水平指标体系各指标层权重见表1。

表1 经济发展水平因子权重表Tab.1 Weight table of economic development level index

2 基于空间的评价指标选择

从空间视角来分析经济发水平,则强调具体产生经济效益的各类点位在空间中的分布格局。实现点位的空间表达和格局的获取,关键技术就是要实现对属性和发生位置的精确化匹配,即统计数据空间化。为此,项目设定了三类表征经济水平的相关主体,并对其实现空间化。一是表征经济发展水平的二三产业GDP,确定其由各类建设用地来承载。二三产业GDP空间化不仅反映出区域产生经济效益的具体位置分布,同时也是对土地资源对经济支撑效率的反映。二是区域支柱产业的位置,表征产生区域经济产出要素的具体点位和区域经济发展的集聚效应。三是建设用地的空间分布,反映出城镇化的空间规模水平。由上述三类空间点位分布的分布密度,来表征三类空间要素的布局,并共同构成经济发展水平的空间表达[6-8],如图6~图8所示。

空间的强度表达通过核密度分析实现。根据提取的空间点位数据,在ArcGIS中进行“Spatial Analyst”-“Density”-“Kernel Density”,输入原始数据,设置搜索半径为研究区大小,输出像元栅格大小为100 m。

图6 经济发展水平评价指标(空间视角)Fig. 6 Index of economic development level (spatial scale)

图7 经济发展强度分布图Fig. 7Map of economic density

图8 区域支柱产业强度分布图Fig. 8 Pillar map of industry density

3 经济发展水平评价结果

通过行政区视角的经济强度水平、经济结构水平、投资效益水平、市场化水平4个方面相关统计数据的加权整合,形成了成渝城市群(四川)全域基于区县行政区经济发展水平的评价图,如图9所示,清楚地展示出整个研究区经济发展水平在行政区间的差异分布。

图9 经济发展水平综合评价图(行政区视角)Fig. 9 Map of economic development level (administrative unit viewpoint)

从评价结果看,成渝城市群四川部分的经济发展具有:单极凸显,多核显现,轴向联系有待加强的特点。

1)成都城区作为凸显的单一极。各地级市主城区成为次级核心,基本形成了“成都—其余地级市”这样的二级规模分布的城市群体系结构。

2)极—核之间的轴向联系及其辐射作用不明显。经济发展极核的连接轴仅出现在“成(都)—德(阳)—绵(阳)”这一传统产业发展地带上,并且主要表现为成都对其下辖的三圈层区县的辐射作用。另一个有一定显现的经济水平轴向是“成都—眉山—自贡—泸州”这一成都向西南方向辐射延伸轴。但在这一轴向上,“眉山—自贡”之间的联系还不够显现,川南“自贡—宜宾—泸州”的辐射组团也没有形成。除此以外,“成都—乐山”的南线轴向、“成都—遂宁—南充—广安—达州”的东北线轴向和“成都—资阳—内江”这一连接“成都—重庆”发展主轴的次级区域,以及各地级市之间的连接轴向和沿主要水系(长江、岷江、沱江)所联系的区域水道轴向,都没有在现有经济发展水平上显示出其区域结构应被赋予的轴向性作用和特点。

基于空间格网的方式表达成渝城市群(四川)的经济发展水平,凸显了跨行政区的空间差异分布,如图10所示。

图10 经济发展水平综合评价图(空间视角)Fig. 10 Map of economic development level (spatial scale)

1)成都主城区及其西向和北向的紧邻区域成为成渝城市群(四川)经济发展水平的单一极,并且其极化趋势相较于基于行政区统计数据的表达,要更加地凸显。其形态特点为:

①“成都—德阳”的发展轴在连接到德阳后显示明显窄化趋势,显示德阳的发展辐射能力还有待加强;②该发展轴的“德阳—绵阳”连线相较“成都—德阳”的发展强度还明显偏弱,需要绵阳、德阳两地继续加强经济发展辐射能力的建设。

2)成渝城市群(四川)各地级市的主城区基本形成了该区域经济发展的次一级发展核,但这类地级市聚团状发展核都在空间分布上过于分散,没有形成有机联系,这与行政区所验证的基本格局一致。如川南的“内江—自贡—宜宾”片区、川东北的“南充—广安—达州”片区。

3)成渝城市群(四川)的经济发展空间轴还未显现带状的中、高等级经济轴除了“成都—德阳”外,在整个区内都未有所形成。成渝城市群(四川)现有的经济格局基本还是“一点多极”的模式,而点、极间的联络还缺乏,将对未来区域内的资源整合以及协调式发展存在影响。

4 结束语

研究以两种视角对成渝城市群(四川)的经济发展进行了评价,从评价结果看,两种评价方法都较好地把握了区域经济发展水平。行政区视角与统计数据匹配度高,但这种方法并不是真正的空间化,不能表达要素在空间的分布差异性,只是以空间的形式对数据进行了渲染,这种方法实际是传统统计方法的空间展示,适合于进行区域间的横向比较。而随着地理国情监测工作的进行,数据监测精度的提高,在空间视角下,通过确定社会、经济要素的空间载体,采用空间统计方法,对要素的空间分布进行定义,可以准确地把握跨区域的经济情况分布,有利于制定差别化的发展政策。

这两种统计方法,主要差别在于空间数据的表达要求,行政区视角实际上并不需要区域的土地覆被情况,而空间视角必须要有高精度的,土地覆被分类完整的数据集,对数据获取要求高。因此可根据评价要求,有选择地采用不同的方式进行数据组织,但不建议混合使用两种数据表达方式,这样会破坏数据的一致性,反而会造成评价结果的不真实。

同时,随着社会治理精细要求程度的提高,仅仅从行政区角度对社会、经济发展进行宏观把握是远远不够的,必然会更多地关注区域内部的、区域外部的、区域与区域之间的社会、经济发展的差异性,才能找准推动社会、经济发展的着力点和实施方向。

猜你喜欢

行政区成渝城市群
上榜派出所统计表
上榜派出所统计表
长三角城市群今年将有很多大动作
我国第7个城市群建立
把省会城市群打造成强增长极
从国外经验看我国城市群一体化组织与管理
成渝双城到同城
基于Shift-share的成渝产业结构效益与竞争力研究
论建国初期大行政区体制
成渝复线璧山段全线贯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