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互联网金融监管策略探究

2017-10-17王瑞上海大学经济学院

新商务周刊 2017年6期
关键词:监管金融发展

文/王瑞,上海大学经济学院

互联网金融监管策略探究

文/王瑞,上海大学经济学院

近些年来,我国互联网金融的发展势不可挡。在行业内创新层出不穷的同时,许多问题和风险相继暴露。对这一新兴领域的监管,一直是政府、学界探讨的难题。总的来说,监管需要既能促进互联网金融的创新,又能控制风险、保障安全。本文首先利用相关数据说明监管已刻不容缓,接着通过对支付结算、电信网络诈骗等案例的探讨,指出了创新和监管的关系,最后对我国互联网金融的监管策略和目标提出了一些建议。

互联网金融;创新;监管

中国在互联网金融这一领域的发展可谓领先世界,涌现了许多技术和商业模式创新。不可否认,变革带来了方便,但同时也伴随着风险。因为发展之初缺少相应的法律法规加以管控,互联网金融近乎野蛮生长,并由此带来了许多问题。因此,如何监管来保证创新性与安全性共存,实现行业规范发展,是政策制定者、学界需要探索的重要问题。

1 互联网金融发展现状及存在的监管问题

据中国互联网协会发布的《中国互联网发展报告(2016)》显示,受政策激励和产业发展影响,互联网支付、众筹股权、小贷金融等行业热点不断,网络金融模式不断衍生,市场上已经逐渐形成货币基金、支付结算、网络融资、虚拟货币、渠道业务和其他周边产业等几类网络金融服务。

令人遗憾的是,伴随着这些产业的高速发展,相关风险事件却层出不穷。比如十分火爆的P2P相继曝出众多问题平台。据网贷之家统计,P2P问题平台涉及近千亿资金,超过100万投资人中雷,具体如表1-1所示:

表1-1 P2P停业及问题平台数据统计表

再比如电信网络诈骗也日益猖獗。最有名的莫过于2016年8月发生的徐玉玉事件。这名花季少女刚被大学录取,便被骗走了9900元学费,最终郁结于心,导致心脏骤停而抢救无效死亡。不得不说,除了电信运营商的监管不力以外,金融机构的监管不力也是酿成悲剧的原因之一,如果银行在汇款机制上有所改进,也许就可以避免悲剧的发生。近十年来,电信诈骗案件每年以20%-30%的速度快速增长,2015年全国公安机关共立电信诈骗案件59万起,同比上升32.5%,共造成经济损失222亿元。

以上例子都说明互联网金融相关行业的监管是一个迫在眉睫的问题,不仅急需出台相关法规来规范行业发展、控制风险,更要权衡好各方利益、审慎考虑。

2 新金融文明与金融监管间的相互影响

针对存在的监管缺失问题,中央和地方先后发布了许多相关行业规范。比如国务院办公厅在2016年4月发布的《互联网金融风险专项整治工作实施方案》,央行随后发布的《关于加强支付结算管理防范新型违法犯罪有关事项的通知》,上海发布的《上海市网络预约出租汽车经营服务管理若干规定》等。这些发布的通知,总体来说规范了行业发展,但有些却对相关机构的业务开展起到了一定抑制作用。创新与监管向来相辅相成,相互促进。要有效监管互联网金融这一特殊的行业,首先要正确认识创新和监管的关系。

2.1 监管和创新的关系应是平衡的

这实际上就是要处理好风险和发展的关系。这两个概念在互联网金融中同等重要,不能有所偏废、有所侧重。自2008年金融危机后,到2013年互联网金融的爆发,政府在行业监管上基本没有什么作为;在最近问题集中爆发后,政府监管得更严一些。可以看到,过去几年政府在任行业自由生长和阻遏其发展中陷入了两难境地。因此,政府需要处理好监管和发展的关系,在发展和监管方面要找到一个平衡。

2.2 创新推动监管进而保障安全

以徐玉玉案件推动支付结算监管为例。在此案告破仅仅一个多月后,央行就发布了号称史上最严的关于管理支付结算的通知。通知强调,同一个人在同一家银行只能开立一个Ⅰ类户,在同一家非银行支付机构只能开立一个Ⅲ类账户;除向本人同行账户转账外,个人通过自助柜员机转账的,发卡行在受理24小时后办理资金转账,期间个人可以向发卡行申请撤销转账。央行的这一规定,虽说牺牲了一定的便捷性,但是在高效和安全中间,找到了一个平衡。这一监管措施无疑提高了资金的安全性,虽说实行效果有待检验,但可以预见一定会抑制更多恶性电信网络诈骗事件的发生。

2.3 监管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创新发展

以上海网约车新政为例。新政要求司机必须拥有本市户籍,且使用的燃油车辆轴距达到2700毫米以上,新能源车辆轴距达到2650毫米以上。对此,刚刚收购了优步中国的滴滴出行直接指出:“目前在上海从事网约车的车辆符合新轴距要求的,不足五分之一;上海已激活的41万余司机中,仅有不到1万名司机具有上海本地户籍。”如果滴滴指出的情况属实,可以预见,新规一旦实行,将会“车辆供给骤减,司机大幅减少,网约车车费翻倍,出行效率大幅降低”。对此,许多专家指出限制户籍和轴距是为了解决交通拥堵等城市病。笔者认为,城市拥堵的主因是道路和城市规划问题,解决方式应是大力发展公共交通,而不是限制一个刚刚发展起来的朝阳产业。因此这个新政有违“共享经济”的初衷,也和上海包容、开放的大城市的形象不相符合。这种措施如果实行,大量的网约车司机将面临失业打击,刚落地不久的“分享经济”也会遭受重创。更重要的是,扼杀了创新的动力与源泉。

3 有关监管的策略建议

面对金融业正经历着的重大的变革和发展变化,中国的监管政策还是需要自己根据自身的情况来制定。笔者试图兼顾行业发展的创造性和安全性,为互联网金融行业的监管策略和目标提一些建议。

3.1 要让监管去“适应”行业创新,而不是让创新去“适应”监管。

一个行业在创新初期,往往需要宽松的政策和法律法规环境,需要“摸着石头过河”。我国相继出现的移动支付、第三方支付、网络借贷等新型机构,不仅提升了金融市场配置资源的能力,还提升了金融服务效率。它们都有效推动了金融业的市场化改革进程。如果政策管得过严,这些模式、技术创新可能就不会出现,更不会发展成一个个带动就业、创造价值的产业。因此在创新的萌芽期,监管要适当放宽,给予创新自由成长的空间。

3.2 把握好风控和高效的平衡点。

互联网金融发展到现在这个阶段,不可能再一味地追求速度、高效和用户体验。因此需要把高效和安全统一结合起来,找到一个平衡点。要摒弃唯规模论、唯技术论、唯客户体验论等观念,形成正确的创新导向。互联网金融并没有脱离金融的本质,风控仍旧是一个企业生存的关键——许多P2P平台破产就是因为没有做好风控。因此,不论行业内的企业开展什么业务,做什么创新,都应把高效便捷和防范风险有机结合起来。比如ATM转账24小时后到账,就有效防范了诈骗风险,如果汇款人需要实时到账的汇款,仍可以通过柜台、手机银行等其他方式操作,这样就做到了安全与高效的结合。

3.3 行业自律先行于外部监管。

互联网金融行业有其自身的特点,技术性较强、创新较快。在缺乏外部法律法规监管,尤其是缺少对于行业熟悉的监管人员的时候,行业自律可以发挥相当大的作用。行业自律组织是由同一行业的组织和人员组成,对自身情况相对熟悉,因此制定的规则不仅可以规范行业发展,也可以保护和增进共同利益。相比于政府监管,行业自律的优势在于:作用范围和空间更大、效果更明显、自觉性更强等。比如2016年刚刚在上海成立的中国互联网金融协会,就应制定行业发展规则,引导其健康发展,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和影响力。也就是说,企业内部的风控体系,一定要和行业自律、政策监管有机地结合起来,形成多层次、全方位风险治理体系,才能使我国的互联网金融创新可能带来的风险始终处于可管、可控、可承受的范围内。

[1]李勇坚.互联网金融监管政策发展的国际比较及对我国的启示[J].全球化,2015(8).

[2]许泽玮,施健.互联网金融监管的原则:探索新金融监管范式[J].金融经济,2016(8).

[3]陆岷峰,吴建平.基于互联网金融创新与监管关系新特点下的监督政策研究[J].西部金融,2016(7).

[4]何剑锋.论我国互联网金融监管的法律路径[J].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6(1).

[5]李真.互联网金融:内生性风险与法律监管逻辑[J].武汉金融,2014(5).

[6]谢平,邹传伟,刘海二.互联网金融监管的必要性与核心原则[J].国际金融研究,2014(8).

[7]杜赵雨.互联网金融监管的原则:探索新金融监管范式[J].时代金融,2014(9).

[8]张芬,吴江.国外互联网金融的监管经验及对我国的启示[J].金融与经济,2013(11)6.

猜你喜欢

监管金融发展
数字监管 既能“看病”也能“开方”
迈上十四五发展“新跑道”,打好可持续发展的“未来牌”
综合监管=兜底的网?
何方平:我与金融相伴25年
砥砺奋进 共享发展
央企金融权力榜
民营金融权力榜
改性沥青的应用与发展
多元金融Ⅱ个股表现
“会”与“展”引导再制造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