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幼儿早期教育的重要性
2017-10-16施丹丹
施丹丹
【摘 要】早期教育是全民终身教育的开端。0-6岁早期教育是人生中最重要的教育。儿童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预备军,今天的儿童再经过二三十年将成为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生力军。因此,幼儿早期教育作为人类智力开发的第一道工序。其成败是与家庭幸福、民族昌盛息息相关的,切切不可忽视。
【关键词】幼儿 早期教育 口语 语言发展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7.17.202
中国自古就有一句谚语:三岁看大,七岁看老。早期教育到底有多重要?脑科学表明,婴幼儿时期是生命发展的基础阶段与关键期,因此,早教专家认为,早教是为婴幼儿的身体、大脑、智力、个性、人格、精神、心灵等方面打下根基:国外一些经济学家在进行大量的调查研究后,认为没有一种投资比投资儿童的大脑潜能开发有更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一、试论发展幼儿早期教育的内容
对于如何发展幼儿早期教育,我是按以下几个方面来论述的:
(一)发展幼儿的语言
口语能力是丰富知识、发展智能最重要的工具。孩子对知识的获得主要借助于口头语言,因为他们的知识很贫乏,需要通过多看、多听、多接触许多具体事物来增加知识,扩大眼界。孩子的语言发展是指他听、说、读、写能力的发展。孩子从出生开始,便能与人交流:首先,他能倾听大人说话,并且会通过发出自己的声音来逐步学习说话;其次,他会慢慢明白口头语言是如何转化成书面文字和符号的,并最终学会理解文字和符号,获得阅读能力。孩子良好的语言发展是其日后阅读和写作能力的基础,有利于他入学后获得良好的学业成绩。你应当通过多与孩子交谈,来促进他语言能力的发展,并且应该为孩子提供一个文字丰富的环境,例如在家里各种物品上张贴上写有物品名称的卡片,让语言学习成为他生活的一部分。
(二)发展幼儿的社会领域
幼儿社会领域的学习与发展过程是其社会性不断完善并奠定健全人格基础的过程。人际交往和社会适应是幼儿社会学习的主要内容,也是其社会性发展的基本途径。幼儿在与成人和同伴交往的过程中,不仅学习如何与人友好相处,也在学习如何看待自己、对待他人,不断发展适应社会生活的能力。良好的社会性发展对幼儿身心健康和其它各方面的发展都具有重要影响。家庭、幼儿园和社会应共同努力,为幼儿创设温暖、关爱、平等的家庭和集体生活氛围,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师生关系和同伴关系,让幼儿在积极健康的人际关系中获得安全感和信任感,发展自信和自尊,在良好的社会环境及文化的熏陶中学会遵守规则,形成基本的认同感和归属感。幼儿的社会性主要是在日常生活和游戏中通过观察和模仿潜移默化地发展起来的。
(三)发展幼儿的身心健
当前许多父母很早就开始了对孩子智力开发,然而大多数父母忽略了重要的一点,即身体健康。0-6岁正是打造良好体能的关键时期,从儿童生长发育和人才成长的规律来看,儿童的早期教育把体能训练放在首位是比较科学和恰当的。良好性格培养应重视孩子优秀的非智力素质的培养,在家庭生活的琐事中,在点滴的小事上,充分利用各种机会进行教育。现在有很多父母有时在孩子的教育上会急于求成。拿生活中常见的情况举个例子:自己的孩子被其他孩子欺负了,第一位母亲对孩子说,他欺负你,你也应该还手呀;第二位母亲让孩子要大度点;而第三位母亲让孩子自己想该怎么做。专家分析:“第一位的母亲的做法不太可取,如果所有的母亲都这样教育孩子,将来孩子将生活在什么样的人际环境之中;第二位的母亲没有给孩子思考的机会;还是第三位的母亲做法比较可取,给了孩子一个独立思考的机会。”别小看这些随机教育,在父母的言传身教下,会铸就勇敢坚强、不怕困难的性格以及较强的独立能力,使孩子的人生绽开绚丽的花。
(四)发展幼儿的艺术创造能力
艺术创造指的是孩子们自己进行的艺术活动,它包括许多内容,如儿童的音乐、歌舞、美术造型等等。发展孩子的全部心理能力在儿童艺术教育中, 例如,一个孩子用废纸盒做一个小汽车,起于他那小小心灵中的一个愿望,当孩子把废纸盒的方形同汽车的外形等同起来的时候,他已对两者都作了相当程度的抽象理解,所以,每一次的艺术创造活动对孩子的锻炼都是全面的。
二、幼儿早期教育存在的误区
随着父母受教育的程度越来越高,家庭收入的不断增长,早期教育也越来越得到父母和社会的关注。但是,他们是否真正懂得早期教育?据调查,大多数父母对早期教育缺乏科学的认识。关于幼儿早期教育存在的误区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一)以知识学习为重,忽略学习兴趣的培养和综合能力的开发
有人认为:早期教育就是提早学习文化知识,把大学的课程放在中学学习,中学的课程放在小学学习,小学的课程放在幼儿园学习。这种教育对个别人可能能够适应,但对大多数人而言是不可取的。美国儿童学家格赛尔认为:支配儿童心理发展的因素有两个,一个是“成熟”,一个是“学习”。在两者之中,他更看重的是“成熟”。他的观点是:儿童心理发展是儿童行为或心理特征在环境影响下,按照一定顺序出现的过程,这个顺序与“成熟”的关系较大。儿童的生长是受生理和心理成熟机制制约的,人为地任意提前训练,效果不见得更好,不见得有那个必要。有时不仅没有必要,还给儿童在生理和心理上造成负担,弄不好还可能影响儿童对学习的兴趣,从而产生逆反心理。學龄前儿童的发育特点决定,他们的早期教育的着眼点应该是培养健康的心理、愉快的情绪、合作的精神、思维的方式、动手的能力、语言的表达等等,而知识的学习和积累主要依赖于孩子的体验,换言之,硬性灌输的知识难以转化成孩子的能力,这是家长尤其要了解的。
(二)早期教育成了超前教育
许多家长在看到早期教育成功的例子后,便想尽一切办法让幼儿学习一切知识,尤其是参加各种学习班和特长班,想把孩子培养成为“超级儿童”,具有“超凡”的智慧和能力,成为所谓的“神童”。可以说,现在的孩子从一出生就背上了沉重的学习包袱。这样不但扼杀了幼儿的创造性,限制了幼儿的思维模式,更严重的是超前的教育可能是儿童厌学的根源。最好的早期教育是让孩子过得愉快,获得快乐,培养学习的热情,为以后的学习教育打下基础。
(三)把早期教育看成“智力教育”
有些父母将早期教育误认为就是智力开发,于是在幼儿还不懂1、2、3、4的时候,就教他们数学知识,因为他们认为智力开发最好的方法就是掌握数学知识。幼儿的直觉行动思维的概括性比婴儿期有明显提高,而抽象逻辑思维只是刚刚发展,所以这时期的幼儿不适合进行高难度的数学学习,也不宜进行复杂的知识教育。实际上真正的智力开发应该是培养孩子的广泛兴趣,开阔他们的视野,养成勤于思考和探索的习惯。另外,早期教育还存在重视特长发展,忽视全面发展;重视知识,忽视能力;重视身体健康,忽视心理健康;重视营养,忽视锻炼等误区。一般来说父母对孩子既严格要求又尊重孩子的意见,子女性格大都表现为亲切、直率、活泼、端庄,有独立精神、有活动能力,善于同大家协作共事;父母若对孩子过分溺爱,事事满足要求,容易使子女养成任性、撒娇、利己、放肆等性格,并且自以为是,做事缺乏责任心,没有耐力;父母对孩子冷淡,置之不理,子女多愿意寻找他人的爱护,力图招惹别人对自己的注意,有的甚至喜欢惹是生非,攻击和挖苦别人。
幼儿在一定的社会环境和教育条件下形成的心理年龄特征一般是稳定的,但可因社会、教育、生活条件的改变而具有较大的可变性与可塑性,尤其是教育条件的影响。在良好的早期教育下,可以使儿童的心理在一定范围内得到较快的发展,使下一代变得更聪明。很多研究表明.对幼儿所进行的早期教育和早期学习提高了幼儿的智力水平。幼儿的智力潜力是很大的。关键在于施以适当的教育,而早期教育,是打开幼儿智慧大门、挖掘智力潜力的重要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