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让数学课堂流淌“真情实感”

2017-10-16杨代平

南北桥 2017年17期
关键词:真情实感数学课堂爱心

杨代平

【摘 要】“新课堂应该是焕发生命活力的课堂”(叶澜)。课堂是“小社会”,是“舞台”。其间有一个个活生生的“存在”,有生命的涌动。他们有观察、有体验、有讨论、有交流、有喜乐、有悲泣……生命原本如此,课堂本该平实,我们应该还数学课堂以真实,让其充满生命的无限活力。

【关键词】数学课堂 真情实感 爱心 问题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7.17.098

老师啊,您给那些优等生曾开过多次“小灶”,唯恐他们吃不饱,却为何不能多给我们一点精神食粮?老师呀,请把您的琼浆玉液平分给每一个同学吧!老师们,要让世界充满爱,必先让你的课堂人人都享受到爱的阳光!“真爱”才有“真情”,她是数学课堂真实之根本。

一、涌动“真爱心”,让数学课堂充溢亲情

(一)心中要有“爱”

没有爱就没有教育(苏霍姆林斯基)。教师每一个鼓励的眼神、每一个理解的微笑对他们来说都是心灵的呼唤,都是催人奋进的力量。作为社会中的“人”——师生首先要学会“笑”。我说第一种武器,并不是剑,而是笑,只有笑才能真的征服人心——古龙《七种武器长生剑》。“笑着讲”才会让学生感到你的亲近、你的爱心。

因此,一方面,教师要千方百计地接近学生、了解学生有个性特长、兴趣爱好、能力气质,要创造机会让他们展示自己的才能,互为表演,师生共动,增强他们的自信心,激发他们产生对成功的渴望和发自内心的积极进取的动力——成功的笑最甜。另一方面,教师要做他们的忠实听众,要“蹲下来欣赏”,倾听学生内心的烦恼、困惑和要求,从而做好他们的心理疏导工作,使他们的不良情绪得以调节和放松。只有用爱心去感知、去发现、去培养他们,才能让他们那颗驿动的心有归属感,课堂才像温暖的家——轻松的笑最真。

(二)平衡你的“爱”

爱心无价,教师的爱要公平,要让每个学生都能照到爱的阳光。让我们来看《一名“差等生”的心声》——在一些老师眼里,成绩好的学生就是优等生,成绩差的学生就是差等生。——无论大考、中考、小考,老师啊,你曾给那些优等生多少炽热的希望,使那些优等生趾高气扬,高高在上,挤得我们差生几乎无立足之地。老师啊,您的关心、帮助为何不给我们一点?只要在我们为难的时候,送给我们片刻的鼓励目光,我们也会增添无穷力量。我们的成绩虽差,并非我们以前就是这样,并非我们天生就是朽木。

二、关注“真问题”,让数学课堂贴近生活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朱熹)。数学从生活中来,又应用到生活中去。离开生活,数学的价值就无法体现。生活本身就是一个巨大的数学课堂。而数学课堂又以“问题”为载体,“问题”是数学的心脏。因此,我们要以“问题”点燃学生的思维,启发学生去思考。

(一)数学问题要有现实性

从熟悉的生活环境中发现数学,并把它作为数学课堂的材料,可以使学生发现数学就在身边,感受到数学应用的广泛性,加深对数学知识的认识和理解,从而以积极的心态参与到学习活动中。《量长度》的教学就可以让学生动手量一下自己的课本、桌子……教学《可能性》不妨大胆让学生亲自体验一下“摸彩中奖”的乐趣等。正如美国著名的教育心理学家奥苏伯尔的一段经典论述:“假如让我把全部教育心理学仅仅归纳为一条原理的话,那么,我将一言以蔽之,影响学习的唯一最重要的因素就是学生已经知道了什么,要探明这一点,并应就此进行教学。”深入了解学生的生活实际,这就应是一切教学工作的出发点。

(二)数学问题要有趣味性

心理学研究表明,兴趣是人们积极、主动地认识事物的一种心理倾向,它表现为一种好学精神。“热爱是最好的老师。”(爱因斯坦)布鲁纳曾说过:“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

曾有一位数学教师在讲课前先讲了一个古代传说:印度国王要重赏发明64格国际象棋的大臣西萨。西萨说,我什么也不要,只要麦子,第一格只要一粒,以后每格都是前一格的二倍,这64格都摆完就行了。国王说,你的要求太低了。讲到这儿,教师问同学们,你们说这要求低不低,同学们议论纷纷。好奇心一下被激发起来,可以想象课堂热闹的景象。以上是将问题故事化,另外也可将数学问题艺术化(用多媒体展示情境),问题游戏化(学生做游戏、表演等)来“活化”我们的课堂,以此推动学习更持久,使课堂更精彩。

(三)数学问题要有挑战性

富有挑战性的数学问题一方面能激起学生头脑中的“涟漪”,另一方面能让学生获得探究的空间,促使学生在更复杂的水平上理解。比如,教学“有理数大小比较”,学生已熟悉两个正数的大小关系,像5与6,那么-5与-6的大小关系又如何呢?问题提出就对学生原有认知结构提出了挑战,引起了“固有”与“现实”的矛盾冲突,给学生创设了“挑战性”的探究新空间。

三、注重“真评价”,让数学课堂良性循环

“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众所周知,只有充分调动学生主观能动性的自我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而激励就是唤起他们这种内驱力的有效做法。

(一)表扬

课堂上教师要多给学生表扬、鼓励,以增添学生学习的信心。在刚刚结束的“江苏省小学数学优质观摩课”中,我们就听到了这样一些声音:你真聪明,你很用心,你真棒,有进步,真不错,你是个敢于迎接挑战的孩子,相信你一定会成功……这些语言如春风化雨滋润学生心田,闪亮着光芒,催人奋进。当然,表扬也不能廉价、泛滥,切不可“捧杀”。

除语言激励外,还可配以物质刺激让其不断进步。陶行知先生教育学生“四块糖”的故事,耐人寻味。不少老师的做法也给人启迪:诸如智慧星、金苹果、七色花、聪明本等等。这些做法都让学生体会到成功的喜悦。如此这般,课堂怎么能不出现“我说我说,我去我去”的喜人景象呢?

(二)批评

没有批评的教育,也是不完整的教育。学生犯错后,适时的批评也是一种勉励,它可以帮助学生正确认识自我,重新定位,重塑自我形象。

当然,批评应讲究点艺术。我曾经看到了这样一个案例:一位数学老师讲《勾股定理》一节公开课,组织学生看书完毕,正要回头看課件时,被一声响亮的“报告”给怔住了,原来有学生迟到。老师提高了嗓门道:“你怎么搞的?迟到了,知不知道?连上课都迟到,你还能干什么好事!只想睡,难怪你这么胖。”听到这些挖苦的话,好强的学生转身跑开了。班内的学生也不敢吭声,教室里很静。

同样的事情,另一位数学老师是这样处理的,他走到学生面前,抚摸着学生的肩膀和蔼地说:“你路上没事吧,老师和同学正为你着急呢,不信你看,同学们见到了你,都在笑呢!”同样是批评,后者,教师善意地提醒学生改进,语言幽默,有批评,有关爱。既不丢学生面子,保护了学生的自尊心,又激励学生通过自省,认识自己的过错,完成了自我教育。

猜你喜欢

真情实感数学课堂爱心
为爱奔跑 爱心满满
张扬学生个性,展现课堂活力
数学课堂教学中动手操作活动实施研究
数学课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之我见
真情实感,是作文的第一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