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创新方法
2017-10-16卢国繁
卢国繁
摘 要:近年来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模式实际是以应试教育为纲,迎合应试考高分的,阅读教学也不例外。在这种模式下,学生语文阅读能力并没有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提高。为了切实提高初中生语文阅读能力,我们要求从阅读教学方面进行创新。本文主要从改变课堂时间结构、转变教师角色、实现开放自由阅读三方面仅仅想详细阐述。
关键词:初中语文;阅读教学;创新方法
一、改变课堂时间结构
首先要改变师生占用的时间比。以往的教学教师讲得多。新课程标准就指出,教师要根据语文学科的内容或课堂知识结构的特点,合理而科学地改变师生占用的时间,为教师“教”的创新和学生“学”的创新,留足充分的空间和时间。我认为一堂课45分钟,教师可占用25分钟或更少一点,这样就克服了教师一讲到底的教学弊端,有利于学生自己动手,自主意识的培养。接着改变课堂教学环节占用的时间比。一节课的各个环节比较关键的一环是学习新知识,我认为一般占用10~25分钟,机动5分钟,剩余时间由其它环节合理占用,这样既有利于知识的应用与迁移,利用时间的改变,为学生“学”的创新,提供及时的保证。
二、转变教师的角色
在新课程条件下,课堂不再单纯是教师唱独角戏的舞台,也不再是一个个学生张开口袋等待灌输的知识回收站,而是一个生机勃勃的广阔天地,这就要求教师转变知识传播者的角色。
1.做语文学习的引导者、组织者和管理者。
我们在平常的语文教学中,要变传统的师生之间的单向交流为多向互动。教学中应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2.做学生健全人格的培育者。
以往的语文教学只注重“教”,不注重“育”。语文新课程提出了语文教学的人文性:“要求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审美情趣,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这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必须把它渗透到语文教学过程中。我在教学中注意从以下几点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
(1)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在中学语文新教材里,有许多古今中外的优秀篇章:诗歌中有韵律美、意境美、哲理美;小说中有人性美;常识性的课文有科学美、奇观美;议论文中有逻辑美等,这些都能使学生在阅读和学习语文过程中情不自禁地、潜移默化地受到熏陶,影响他们一生,所以我们在教学中,不是靠教师的滔滔讲说或是“满堂问”、“满堂练”就能有效,而是靠教学过程中通过教师、师生所蕴含的课程资源的开展,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获得。
(2)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感受。按照建构主义心理学的观点,每个人都是以自己独特的方式去构建对事物意义的理解,不同的人往往看到的是事物的不同方面。在语文教学中,同一篇课文,同一个人物形象,学生的理解往往是各式各样的。比如,学生写同一个题目的作文,由于原有知识积累和生活经验的不同,写出来的往往千差万别。相反,如果一道阅读练习题,学生的答案是惟一的,学生的作文千篇一律,对同一个人物形象的分析,前后几个学生的回答理解一致,那倒是極不正常的,违背语文教育规律的现象。这个时候,我们就爱引导学生用发散思维的眼光,尽量让学生发挥自己的想像,感受体悟,有自己独特的见解。在《在山的那边》这一课,我问这样一个问题:你认为题目的“山”指的是什么?有学生说就是普普通通的一座山,有的学生说是实现理想的艰辛与阻碍。作为老师,我不能说谁的观点正确,谁是错误的。最后我布置了一个作业:请大家各自对“山”发表白己的观点,以《我的观点》为题,谈谈自己的想法。理想的实现是要历尽千辛万苦,无数的艰难险阻都在等着我们去战胜,才能达到自己的理想目标。在学生写完这篇观点后,定能对他们理解这篇文章有所帮助。
三、开放自由阅读
教师在抓紧课堂阅读教学的同时,充分激发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有人归纳出少年儿童读书的五种需要:学习需要;交往需要;缓解焦虑需要;放松需要;消磨时间需要(见《中国教育报》2001.2.1)。这是符合青少年学生阅读心理特征的。对青少年学生来说,兴趣是阅读的第一原动力。他们渴望阅读自己喜欢读的书,其阅读的出发点主要是满足自己的兴趣需要,寻找自己的乐趣,绝对没有带着别人指定的“分析林冲这个人物形象”这一作业去读《水浒传》的,必须淡化阅读的目标要让学生放开思想去自由地读书。
因为课外阅读具有开放性,老师要把阅读的自主选择权交给学生。只要内容不是鼓吹暴力、淫秽、反动的,学生都可以读。读什么书,怎样读,应当由学生自己决定。教师主要在“导”上做文章。对一些适合青少年学生阅读的时代著作,流行佳作,教师要及时推荐,以免学生茫然无从,不择而食。放手让学生选择书籍,本身亦是对学生判断和鉴别能力的培养。
读书的方法也应是开放的。读书并无定法,采用何种方法,皆由个人阅读习惯而定,教师只能作一般方法上的介绍:圈点勾画、点评批注、寻章摘句、卡片心得、浏览背诵,当用则用。这法那法,唯有“读”、“悟”是上法。心无杂念,读出个“一、二、三、四”;读出个“心领神会”;读出个“忘乎所以”。
四、教给学生方法,让学生学会阅读
教学的最终目的是授之以渔。教师要通过语文阅读教学教会学生阅读的方法,让学生学会阅读,乐于阅读,在阅读中获得独特的感受、体验与理解,始终处于积极的阅读状态。如在《可爱的学法草堂》第一自然段的教学中,笔者注重学法的指导,创新地提出“写什么?”“怎样写?”“为什么这样写?”等问题,引导学生阅读,既培养了学生的问题意识,又调动了学生的阅读欲望,且紧扣教学目标,确定了学生阅读的主体性。在教学第二自然段时,教师让学生活学活用,练习和巩固阅读方法。学生通过反复诵读感悟、讨论交流、合作探究等方式,不但知道了这段是描写草堂的景色美,更进一步找到了作者由远至近、由静到动,从描写草堂“大”和“美”的角度,体会出作者对草堂的无限热爱与赞美,真正体现了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以训练为主线的教学原则,实现了阅读教学的创新。
在语文教学中,必须把握时代脉搏,与时俱进,不断创新,在教学中体现和把握素质教育,注重以学生为本,全面发展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对代所需的人才。
参考文献:
[1]路静.浅析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创新方法[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5年07.
[2]伍幼芬.谈阅读教学中教师的主导作用[J].四川教育学院学报.2000年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