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视对员工的健康管理
2017-10-16田新月
田新月
根据人力资源服务机构中智外企服务分公司联合中国健康促进与教育协会医院分会2016年发布的《北京白领健康调研白皮书》显示,颈椎病、肥胖、龋齿、慢性咽炎、痔疮、腰椎病、腰肌劳损、胃炎、高血脂、妇科疾病已经成为北京白领群体的10大常见病。医疗专家就此指出,长期亚健康状态导致白领成为“慢病”的又一重点危害对象,慢病年轻化的趋势日益明显。预计未来20年,40岁以上的慢病人数将增长2—3倍。
虽然这只是北京地区的调研结果,但也可以从中反映出许多问题,可以想到在其他大、中型城市工作的人们身体健康状况也不会非常乐观。我国卫生部曾对10个城市的上班族进行过调查,亚健康状态的员工已达60%,尤以经济发达地区为甚,其中北京员工高达75.3%,上海是73.49%,广东是73.41%。
这些资料和数据在令人惊愕的同时也不得不让人们开始反思,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究竟何在?日益激烈的社会竞争和工作压力,工作环境,人际关系,职位变迁以及福利、薪水的差异,家庭的和谐等各种复杂的问题常常困扰着职场人,直接影响着人们的健康状况。近年来,科学家、企业家、教师、演艺人员等英年早逝的现象屡屡发生,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工作压力大,对亚健康状态能拖就拖,日积月累,一朝爆发,则无法收拾。
重视亚健康问题
很多影视作品也向大众反映了现代人受压力所迫而出现不同程度的生理或心理疾病的现象,比如去年热播的《欢乐颂》中由于加班加点地赶策划案而休克昏迷的刘思明;如《青年医生》中抢救无效过劳死的白领;又比如2011年于日本上映的《丈夫得了抑郁症》,这是一部根据日本漫画家细川貂貂和丈夫望月昭以真实经历撰写的同名漫画改编的电影,以鼓励患有抑郁症的人们敢于正视疾病,积极面对生活;还有各种呼吁人们重视亚健康状态的摄影作品和纪录片等。若不是当下的过劳死、抑郁症已经威胁到了人们的正常生活,成了每个人都必须严肃对待的问题,相信也不会有这么多艺术作品面世,以向人们发出警示。现实生活中这样的真实案例比比皆是,比较多的还属工厂里的危机,长期繁重而又无间断的工作,不断地考验着坚守在生产线上的工人们的耐性和体力,富士康的连续跳楼事件和企业家的“过劳死”等现象已屡见不鲜,这就是给人们最沉痛的警醒。
也许是这些艺术作品对人们的思想起到了开导作用,也或许是人们真切地体会到了生命的宝贵和健康的重要性,随着对“亚健康”一词的热议,人们在工作之余对自身的健康也就更加关注,在做“拼命三郎”的同时谁也不愿意过早地透支自己的体力。企业也应顺应职员们的心理变化,真正从维护员工健康的角度出发,及时对员工的忧虑进行相应的疏导,同时也为了留住人才、增强企业综合竞争力、保持企业长久的生命活力,必须重视并加强对员工的健康管理,完善企业的健康管理体系,营造企业愉悦的工作环境和独特的幸福文化。
我国著名的管理学家朱则荣曾经在接受采访时说过,中国职场亚健康问题是常规性的存在并长期“潜伏”在中国员工,特别是中、青年员工中间的一种集体性症状。它并不是偶尔出现、不时遭遇、突然爆发的,也不像“流行病”,在每个人或某个企业中的间歇性、阶段性出现的症状,它是一种长期存在的顽疾。还要注意,中国普遍存在的职场亚健康问题并不是一种病,因此是不能以个案处理的,这不是员工个体的个别问题,它是企业组织和社会所患有的一种普遍症状。
企业的竞争说到底就是人才的竞争,除了员工的工作能力、工作质量、生产效率和创造效益等方面,当前人才的竞争力更主要体现在员工的身心健康状况上,如果员工没有健康的身心,出现亚健康的状态,那么带来的直接后果就是工作效率低下、创造的劳动价值减少,其综合竞争力就很难得以充分发挥,甚至会延误工作进程进而对企业的阶段性发展起到消极的影响。
现如今,对员工的健康管理已经成为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一种新的模式,也是企业管理的重要内容。企业是众多要素的集合体,员工的健康管理是众多因素的其中之一,虽不占主流地位,但却对企业的管理工作以及发展过程起到不容忽视的辅助作用。因此,搞好企业员工的健康管理就显得特别重要,这是对企业整体人力资本中的健康资本的一种投资,这种投资确实能为企业带来丰厚的利润回报与良好的社会效益,是值得企业大胆尝试的一项管理创新。
“以人为本”从心出发
企业实行健康管理应该坚持“以人为本”,从心出发,真正地从员工自身的角度来考虑,既要顾及到员工的个性化,又要考虑到企业整体文化和使命的实现,切实落实对员工的健康管理和心理幫扶。每一个员工个体的家庭情况都有其特殊性,所以应结合他们背后的个人情况来综合考虑,只有这样才能实现贴合性的心理呵护和帮助。但同时也要注意不要过于强调个人的个性化以致于偏离了企业的宗旨和使命。要为员工更好地充实幸福的人生着想,让员工感受到一种人文关怀,真正把企业当作自己的家,把企业的使命当做自己人生的使命,这样一来,企业的整体效率和生命活力自然就会提升起来。这是实施健康管理的初衷。
在让员工感受到企业人文关怀的同时,感恩企业的文化,激发他们积极向上的正能量,从而形成企业整体文化的传递。关心员工们的身心健康,实施系统的群体健康管理,可以通过企业自身或者借助第三方的力量,应用现代医疗技术和信息技术分别从生理和心理角度对企业员工的身心健康状况进行跟踪、评估并做好系统维护。
员工的心理健康教育一直是健康管理工作的重点和难点,心理健康主要体现在企业员工职业压力感、职业倦怠感、职业方向感、组织归属感、人际亲和感这五大心理状态。在巨大的生活和工作压力之下,如何做到张弛有度、摆正心态、乐观地面对困境是当代人面临的主要问题。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副院长张西超教授曾说,最典型的心理亚健康就是抑郁症,它的发病率正连年上升,这其中包括一些情绪的变化,总体上心理疾病在逐年攀升。值得注意的是许多身体疾病是由心理疾病导致的,比如高压力的人会出现肠胃反应,许多实验研究都证实高压力人群的消化系统非常敏感,大概超过60%的人群有消化道的疾病,此外冠心病、肿瘤、各种免疫性疾病等发生的原因在很大程度上也与心理疾病有关。因此,预防心理亚健康是防止出现身体疾病的必要前提。endprint
只有了解了员工的心理健康状况,关注员工的家庭生活、心灵感受,强调一种平衡的生活观念,才有可能透视职场“病症”,发现职业状态背后深层的心理原因,才能维护员工队伍稳定、确保员工精神生活丰富精彩。可以对员工的压力水平进行即时性监控,并推荐适当的指导建议,促进员工随时调整身心状态,预防员工心理危机事件的发生。如果员工当中真的存在心理问题,企业有责任通过一些缓解和治疗的手段,帮助员工从职业心理焦虑中解脱出来,缓解他们心理上因压力而承受的伤害,保养其职业心理健康。引导员工以积极的心态,在工作和生活中互谅、互爱、共赢,从而达到健康生活、快乐工作的目的。
现在进行心理健康管理比较多的是采用EAP(Employee Assistance Program)的方式,即员工帮助计划,是企业组织为员工提供的系统的、长期的援助与福利项目;通过专业人员对组织以及员工进行诊断和建议,提供专业指导、培训和咨询,帮助员工及其家庭成员解决心理和行为问题,以提高绩效并改善组织气氛和管理方式。完整的EAP包括:压力评估、组织改变、宣传推广、教育培训、压力咨询等几项内容。具体地说,可以分成3个部分:第一是针对造成问题的外部压力源本身去处理,即减少或消除不适当的管理和环境因素;第二是处理压力所造成的反应,即缓解和疏导情绪、行为及生理等方面的症状;第三,改变个体自身的弱点,即改变不合理的信念、行为模式和生活方式等。
经过几十年的发展,目前EAP的服务模式和内容包括:员工的心理健康管理计划,即心理体检,工作压力、灾难事件、职业生涯困扰、婚姻家庭问题、健康生活方式、法律纠纷、理财问题、减肥和饮食紊乱等,致力于全方位帮助员工解决个人问题,然后是宣传、培训、必要的咨询、危机干预,这是一个全套的过程,其目的就是为了促进员工的心理健康、降低管理成本、提升组织文化、提高企业绩效等。在世界500强企业中,有90%以上已经建立了EAP。美国有将近1/4企业的员工正享受着EAP服务。在我国,一些外企采用内部的EAP服务模式,即由公司内部的EAP专门人员来提供或协调相关的服务,但是为了绝对保障员工的个人隐私,大多数企业采用的是由外部专业机构来提供EAP服务的模式。
健康管理要持续
健康管理工作涉及每位员工的切身利益,提升健康管理能力和管理水平,是企业以人为本、关爱员工的具体举措,也是企业保持长期竞争力的根本,企业如果能够积极维护员工的健康,不仅能让员工感受到企业对他们的关心,使员工更有归属感和工作激情,减少人才流失从而降低人力资源风险,保护企业的核心资源,还能吸引更多优秀的员工加盟进来为企业注入更多的创新思路;也会使得员工的身心更健康,精力更充沛,工作质量和效率得以提升,员工之间更加团结互助将进一步提升员工队伍的向心力、凝聚力和战斗力,而这能直接提高企业的劳动生产率,从而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大量的企业健康管理经验证明,实施了健康管理的企业,其员工的患病率、住院率明显降低,绝大部分的疾病风险都以各种方式被消灭在萌芽状态;早期检查、早期诊断和早期治疗可以使患病者很快得到痊愈。因此,企业在员工医疗保健方面的支出总额会明显下降,从而大大降低了成本。员工自身患病的几率减少,也会通过对家人生活方式等方面的积极影响而降低他们患病的可能性。这样一来,企业健康管理既减少了员工的病假工时,又减少了其为照顾患病家人的事假工时,因此给企业带来的间接经济损失也会大幅度缩减。
企业员工健康管理是一个持续的过程,身心健康的员工是企业持续发展、基业长青的动力和保证。只有通过不间断的监控,动态掌握员工的健康信息,才能及时发现普遍影响员工健康的风险,改善健康状况、防止慢性疾病的發生和发展、提高生存质量、降低医疗费用,将危害健康的风险降到最低。对企业员工的健康管理目前的需求是非常大的,是真正地应企业所需、为社会良性发展保驾护航的良医。因此,企业可以通过组织员工健康体检、开展健康知识培训、建立员工健康档案和组织健康体育活动等各种方式多角度地关注员工的身心健康,倡导健康的生活理念,改善员工们的职业健康环境,从而及早地发现隐患。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