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无尽的重复,才是朝圣的原貌

2017-10-16儑儑

小演奏家 2017年10期
关键词:冈仁波齐屠夫

儑儑

如果一个人没有任何的宗教信仰,他是否会对一些虚无的东西充满坚定的信念?这是我在看完电影《冈仁波齐》后一直在思考的问题。

观影后,我照惯例翻了影评,意料之中的褒贬不一,其实在观影前我就知道《冈仁波齐》注定是一部毁誉参半的电影,只是在观影后更加确信而已。它不是一部传统意义上的纪录片,而更像是一部文艺片,但它单调得毫无跌宕起伏的剧情,又极似纪录片,导演张杨就在这样一种毫无波澜的调性中,为我们展现了一部117分钟的文艺片。尽管很多观众认为这部电影十分具有猎奇性,但我认为《冈仁波齐》没有丝毫的猎奇嫌疑,因为用这样死磕的方式拍出来的东西,实在也来不得半点的猎奇成分。

就是这样一部排片率极低的片子,却逆袭成为小众市场的票房黑马,不得不说《冈仁波齐》受人追捧是不无道理的,影片用最朴素真诚的视角和手法,记录了一群人在朝圣路上的一切:存活与信仰、降生与死亡,爱与盲从向来都是相伴而生的。

影片从藏民的生活起笔,炊具响动、长者诵经、羔羊降生,这片高原上的生灵从降生开始就热气腾腾,与寒冷抗争。主人公尼玛扎堆决定完成父亲的遗愿带着叔叔去朝圣,后来待产的孕妇、酗酒的屠夫、渴望远方的少年和一个懵懂的女童陆续加入这支队伍,带着各自的罪孽与希望出发。

漫漫2500公里,历经一年四季,这支由十几个人组成的朝圣队伍竟然不可思议地做到了团结。他们雨雪无阻,扶老助幼,无怨无悔,从头到尾表现出来的只有一个词——平静。

磕长头大概是最能表现信仰藏传佛教者至诚至真的礼佛方式,藏族人对自己信仰的那一份虔诚,常常令无信仰的局外人内心产生极为强烈的震撼。他们认为山川草木都是神灵所赐,他们能够生为藏人是一件至高荣耀的事情,因此生存在这里的每个人都一心信神,虔诚向佛。

影片中内在的叙事动力

故事开始于藏历新年之前,尼玛扎堆平静的生活下却背负着因未能满足父亲生前去一次拉萨的心愿而带来的悔恨与自责;杨培在放羊时对老友吐露自己完成朝圣了却哥哥心愿的坚定;江措旺堆作为屠夫过活,但内心终难跨越藏族人杀生的罪恶感,因而终日买醉。这是一群看似生活平静、与世无争的藏人,影片的开头,导演张扬尽量使用更接近人眼感受的视角交代人物和背景。然而当朝圣的消息传开,上门女婿色巴江措、怀着身孕的次仁曲珍、遭遇不幸的任青晋美,甚至连9岁的扎西措姆都以一种超越迎接新年的喜悦聚集到了去往冈仁波齐的队伍中来,只有几十人的村庄因朝圣而热闹起来。

从第一天晚上的驻扎开始,朝圣路上几乎所有的休憩都是沿着公路、河流、山坡完成的,过往汽车、河水湍急、山风呼啸的喧嚣都在一句“我们开始念经吧”中被从容消解,信仰给予了这群坚定的朝圣者内心无比强大的宁静与安定,因这种宁静,疾病、伤痛甚至交通工具的意外损毁都无法阻挡前行的脚步,而这也是电影最合理且最有力的叙事动力。

影片中人物的故事性设定

虽然导演张杨阐释了《冈仁波齐》作为故事片的创作过程,但大量的固定镜头和自然风光以及藏语原声还是让观众更多感受到电影纪录片的基因。

影片开头交代了次仁曲珍已经怀孕半年,而去往冈仁波齐的這段路程大约需要一年,所以新生儿丁孜登达注定会出生在朝圣的路上,而结尾处杨培死在了冈仁波齐山的怀抱里,这一年又是杨培的本命年,导演张扬将轮回的意味刻意放大和强化,从而完成了朝圣之路的寓言化叙事。朝圣开始的前半部分镜头多以神的视角出现,但自丁孜登达降生开始,镜头转移到了朝拜者的身后,变为和朝拜者同一个视觉方向,并且以低机位完成了拍摄,这种变化似乎也隐喻着朝圣者内心的轮回和新生。

江措旺堆因其残疾的身体和屠夫的职业成为影片中一个彰显自我救赎的人物形象,其精神价值的实现过程也与电影的叙事紧密结合在一起。他人生的前半段是在恐惧和自责中度过的,而伴随着为朝圣准备食物而杀掉屠夫生涯中最后一头牛加入朝圣的队伍,其实他已经告别了杀生的罪恶,长头和下跪在洗刷罪恶的同时带来的是宣泄后的充实,直到他在马路上遇见一只正在爬行的虫子,他选择主动让行,至此彻底完成了自我救赎。导演张杨曾在公开场合表示影片在人物的选择上是有目的性的,而幸运的是在第一次选角的村庄里他就找到了所有对照剧本的演员,因而在完成人物故事性塑造的同时又不露痕迹,可谓天作之合。

藏族文化符号的生活化切入与表达

提到西藏,无论是雄伟的布达拉宫还是关于藏族人的生活方式,在很多文艺作品中都被蒙上了一层既神秘又神圣的色彩,但作为第六代导演的张杨,选择从朝圣这一藏族人生活中极为平常的事件作为叙事的主线,以近乎白描的表现方法,将神秘的藏族文化以平民的视角予以展现的同时,对于现代人精神信仰重建的必要性给了善意提示,体现了第六代导演特点的承袭——关注普通人的精神世界。

在当今的中国电影市场文艺片生存如此严峻的环境下,导演张杨选择用藏语原声的举动可谓大胆,在将近两个小时的电影中,观众需要全程依靠字幕提示来完成观影,这本身就是极大的挑战,但也正是因为藏语原声的使用,才使得电影充满了生活质感和艺术质感,而这种质感必须是在电影创作人员基于生活体验和艺术加工之上才能完成的。

在视听语言方面,电影中不使用配乐,并且采用大量的中近景和同期声,将神秘的藏族文化符号进行了体验生活式的解构和表现,并给观众留下了充足的时间和空间去思考。

影片在一行人到达神山冈仁波齐时戛然而止,一行人的终点只短短出现了几分钟。剪辑是再创造的过程,而信仰是没有终点的旅程,我们活着,就在朝圣的路上,这是我在片尾得到的感受。我们没有那样一种环境,无法理解信仰给予他们的力量和意义,但至少我们中的大多数人在寻找人生的意义。

(儑 儑)endprint

猜你喜欢

冈仁波齐屠夫
贺十九届六中全会召开
在途中(组诗)
神山之王
普兰:荒芜之地的惊喜
你是阎王的一道菜
和尚下地狱,屠夫上天堂
和尚下地狱,屠夫上天堂
麻雀吹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