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常州:依运河而建的青果巷

2017-10-16越声

小演奏家 2017年10期
关键词:赵元任瞿秋白常州

越声

依运河而建的青果巷是常州古老街巷之一,始建于明万历年间,清乾隆年间,临靠运河的青果巷成了南来北往各类果品的集散地,船舶云集于此,人们在沿岸开设各类果品店铺,旧有“千果巷”之称。《常州赋》云:“入千果之巷,桃梅杏李色色俱陈。”因常州方言“千”与“青”难辨,所以才有了现在的“青果巷”。此次陪同我的蒋先生是历史学家,也是老常州人,他说:“青果巷凝聚了数千年常州古迹的精华和人物精英,是常州文化基因的活化石。”

枕河而居的青果巷居民

我们从喧嚣的和平北路拐进青果巷,这是一条悠长而又寂寥的小巷。青果巷依运河而建,千百年来,这里的人们保持着古朴的生活习惯:前门逛街,后门浣洗,出行多乘船。蒋先生说,当年长约一公里的青果巷上码头多达上百个。

在青果巷的尽头,90岁的吕旗大独自一人坐在巷子里,任凭电瓶车从身边呼啸而过连眼皮也不抬一下。蒋先生说:“他以前是做木材生意的,当年他的木材就是沿着这条运河运到远方的。”吕旗大对青果巷很依恋,他说自己在这里已经住了70多年了,恐怕这辈子也离不开了。

枕河而居的时光对于从青果巷走出去的名人来说是萦绕在心头的一缕乡愁,著名语言学家周有光曾回忆道:“我家在常州住的巷子叫青果巷,我们家的房子是明朝造的,很旧却不能拆掉,旁边就造一座新的房子,连在一起,房子有好几进。我们住在运河边上,前门在路旁,后门在水边。我大概三岁开始常常跟祖母在一起,我的祖母住在河旁边的房子,大玻璃窗,有月亮的时候特别好。”

名门望族的聚居地

青果巷是常州名门望族的聚居地,而常州素有“刘半城,庄一角,青果巷唐家半条街”之说,“唐家”即毗陵唐氏,明朝时唐家建的“唐氏八宅”盛极一时。

据当地媒体报道,青果巷历史文化街区保护修缮项目于2012年启动,建成后的青果巷是常州的文化名片。巷子里还保留着一些文化遗迹,那些老旧的石库门和门楼尽管已斑驳残破,但仍能一窥昔日的风貌。

青果巷68弄是一座有着悠长备弄的老房子,备弄狭窄得仅能容一人通过,两人相遇时得侧身而过,更神奇的是,即便是艳阳高照,备弄内也是黑漆漆的。蒋先生说:“这才是真正的常州大户人家的房子。”据说,苏南旧时的大户人家往往会在厅堂楼阁边上开辟一条长弄,从入门第一进贯穿到最后一进院落,这狭弄就是备弄,备弄有防火的作用,也供女眷和家里的佣人出入。

百年故居八桂堂坐落在青果巷82号,是人文荟萃、卧虎藏龙之地,这里留下了历代英雄的足迹和名流雅士的朗朗书声,真可谓是历史名城常州几百年的古街名巷。

据说著名抗倭英雄、散文四大家之一的唐荆川会试高中状元后在青果巷建造了一座大宅子,占据了小半个青果巷。在我国古代把考中进士称为“蟾宫折桂”,于是唐荆川在宅院里种了八棵桂花树,号称“八桂堂”。百年来,从这座宅院里走出了很多名人,如清朝的实业家庄楷、状元及画家钱维城和弟弟钱维乔、汉阳铁厂总办张赞辰,还有近代的瞿秋白和张太雷,以及解放后著名爱国实业家、收藏家刘国均先生等,名流雅士不胜枚举。

沿着青果巷往深处走,沿街能看到瞿秋白故居、赵元任故居、周有光故居、李伯元故居等。67岁的赵与康是赵元任的族人,晌午时分,他坐在家门口悠闲地喝着普洱茶,青果巷8号、9号就是他的家,他告诉我们:“以前赵家宅子大着呢,足足有4000多平方米,后来被分割成一块一块的了!”这么多年,赵与康一直守着老宅子,“赵家很多后人都在国外,我希望他们回来的时候还能找到根。”

到故居缅怀瞿秋白

瞿秋白就出生在青果巷,当地政府专门设立了瞿秋白纪念馆,金字横匾“瞿秋白同志纪念馆”系邓小平同志书写。纪念馆为两层楼四合院式仿古建筑,馆门两侧的墙壁上对称地各有一方铜雕,右边为瞿秋白与列宁铜雕,侧重表现身为革命家、理论家和宣传家的瞿秋白;左边为瞿秋白与鲁迅铜雕,侧重表现身为文学家、翻译家和文化旗手的瞿秋白,两方铜雕定位准确,寓意深长,展览大厅有瞿秋白生平事迹的照片、文字、实物雕像以及一些专题陈列。

瞿秋白故居原为瞿氏私家祠堂,黑漆大门两边各立抱鼓石一尊,上刻三狮戏球浮雕,大门上方赫然高悬“城西瞿氏宗祠”白底篆书匾额。故居分东西两院,各分四进,地势逐进抬高,寓含步步高升之意,中列隔墙有廊道、门扇相互连通,西院为正屋,庄严而神秘,现辟为多功能厅。

祠堂第二进“我是江南第一燕,为衔春色上云梢”的屏风前立着古铜色的瞿秋白石膏像,其身姿矫健,神采奕奕,呈现出一位儒雅、书生味正浓的青年革命家形象。

东院为厢房,瞿秋白一家1912年至1916年就住在此处,里面陈列的100多件家具和用品都是依照当年征购或仿制的,并照原样陈列。

绕过屏风,第三进便是祠堂的主厅,出客厅可见天井,四周曲廊回绕,中间有石栏古井一眼。后面的一间是瞿秋白的卧室兼书房,瞿秋白喜欢音乐,尤爱吹箫,细心的游客会注意到窗棂边还挂着一支洞箫。

中国革命既有井冈山、遵义和延安的“小米加步枪”,也有战斗在上海等文化战线上的惨烈斗争,到故居缅怀瞿秋白,让我们更加真切地感受到老一辈革命家浓浓的爱国情怀和为理想信念战斗到底的革命精神。

《教我如何不想他》的谱曲者

赵元任先生是我国现代语言和现代音乐学先驱,被我国语言学界尊为“汉语言学之父”,他博学多才,既是数学家又是物理学家,对哲学也有一定的造诣。

赵元任先生原籍江苏常州,1892年生于天津的书香、官宦之家,著名诗句“江山代有人才出,各领风骚数百年”的作者赵翼(乾隆进士)就是他的六世祖。赵元任先生的母亲擅昆曲,父亲擅奏笛,他自幼便受到良好的音乐熏陶,在音乐上很有天赋,后来专攻和声学和作曲法,毕生与钢琴为伍,还教授过音乐及音乐欣赏课。

赵元任先生经常为同时代的诗人谱曲,比如刘半农的《教我如何不想他》、徐志摩的《海韵》、刘大白的《卖布谣》、胡适的《他》、陶行知的《小先生歌》、施谊的《西洋镜歌》等,他无疑是当今中国的舒伯特,他的音乐细腻,注重音乐的表现技法。

“五四”运动以前,赵元任先生便开始利用业余时间进行音乐创作,共写了近百首歌曲。他在上个世纪二十年代所创作的作品在當时的文化界、音乐界影响极大,最能代表他前期音乐创作的艺术成就和风格特点,在他三十年代所创作的作品中,以《西洋镜歌》《扬子江上撑船歌》《背着枪》《我是北方人》等较为突出,四十年代后创作的歌曲《老天爷》在当时的群众音乐活动中有着不小的影响。

赵元任先生在音乐思想上有着自己独特的见解,由于他从事语言学的研究工作,曾深入各地城镇考察和记录方言,并对我国历代有关声韵的文献有所研究,因此对人民的现实生活、我国民间语言和民间音乐以及各地音韵特点等方面,有着比当时其他专业音乐家更为深刻的理解。

赵元任先生非常注重民族语言音调与歌曲音调的结合,善于吸收传统音乐中的营养,能够在民族风格上有所探求,并以大胆创新的态度对待自己的创作。他在《新歌诗集》的“自序”第三段中列举了自己所观察到的我国音乐的一些具体特征,用来说明任何一个民族的音乐除了存在与世界音乐相同的一些特点以外,必然有其自身的特点,而这些特点都是值得加以保存与发展的。

歌曲创作也不可太过依赖歌词,音乐本身应该充分显示其表现力,赵元任先生主张接受西方作曲技法,使之与我国的音乐风格有机地结合起来,追求一种广义的中国气派。

赵元任先生在《新歌诗集》的“自序”第四段中提出如何创造具有民族风味音乐的具体建议,他指出应该大胆探索中国化的和声,注意以五声音阶为基础的中国派曲调的特点以及按照汉语的声韵特点来处理歌词与曲调的关系。

对于和声的运用,赵元任先生早已开始注意它们在色彩上的不同功能,有意识地运用不同的调性布局和移调来表现情绪的发展和变化,如创作于1926年的《教我如何不想他》,反映了“五四”时代的青年在挣脱封建礼教的束缚、追求个人解放的潮流中,对执着而纯正的爱情的热情歌唱。赵元任先生以优美隽永的音乐,通过对春夏秋冬四季的自然景色进行诗情画意的描写,表现年轻人在热恋中所呈现出的万物有灵的浪漫色彩,歌曲建立在五声音阶的基础上,歌词“教我如何不想他”采用京剧西皮原板过门的音调加以变化,从而使作品的民族风味格外鲜明突出。endprint

猜你喜欢

赵元任瞿秋白常州
常州的早晨
美丽的常州
语言学大师赵元任誓不为官
店员嘲笑赵元任
领导者的威信
瞿秋白:两段深情,一生心系
赵元任:擅长说方言的语言学家
民国一段出轨奇闻
瞿秋白第一个把“国际歌”译成中文
瞿秋白:不得不走、不得不留与不得不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