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华德福数学教育漫谈

2017-10-16何庶编辑周春伦图片由作者提供

时代人物(新教育家) 2017年7期
关键词:德福老师孩子

文_何庶 编辑_周春伦 图片由作者提供

华德福数学教育漫谈

文_何庶 编辑_周春伦 图片由作者提供

深圳山之雨华德福学校数学教师何庶

“多年来我像个老中医”

中国的教育和中国的足球一样,谁都可以批评上两句,而且还句句在理,显而易见的毛病如何就改不掉、弄不好呢?如同韩寒那句名言:知道了很多道理,却依旧过不好这一生。

每册《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的后记中都写道:教学目的是“使学生体会数学与大自然及人类社会的密切联系,获得与其年龄特点相适应的必要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和基本活动经验,发展发现和提出问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具有初步的创新意识和科学态度”。这句话想必没有老师会在意,更没有家长会用这个目标去衡量孩子的学业。现实是教育目标简化成一个结果:对付考试的能力!而这个简单的目标衍生了一切恶果:家长盲目的焦虑,孩子苦不堪言的重负和老师无可奈何的辛劳。

我在深圳莲花山脚下有一个数学工作室,多年来像个老中医一样,帮助体制内学校受煎熬的孩子和家长。一位父亲带着三年级的孩子来到工作室,进门就说:“这孩子数学不行,这次考试才93分,班上平均分有96。”并且一脸鄙夷地望向孩子。我赶忙说:“93还不错哦,还差几分就满分了。”——九岁的孩子就被父亲贴上了“笨”的标签。

真真是个五年级的小姑娘,有着孩子的天性,活泼伶俐,我们一起玩智力游戏,体验思考的乐趣,她认真跟我讲她的思考过程,逻辑清晰,慢慢对数学有了一点兴趣,成绩也提高到七八十分上下,可她的妈妈竟怀疑她的智力,带孩子去医院测智商,给孩子吃“提高智力”的药,孩子知道真相后倍受打击。后来,我和真真父母做了艰难的沟通,才让孩子的信心慢慢恢复。

美丽的山之雨华德福学校

教育的关键,在于从正确的一端开始认识这世界,对每样事物的直观感受走在这些事物的概念之前。——叔本华

而有些家长却有着另一种焦虑,小雨的母亲对我说,女儿才上一年级,班里的竞争就让人不寒而栗。女儿回来对妈妈说:我今天把98分的试卷啪地拍在班长的课桌上——哼!让你看看。女儿的神情有种报仇雪恨的快感。这位温柔的母亲眼圈泛红:我那位可爱善良的小公主哪去了?

同样,老师们为了分数也是“不择手段”。

深圳某中学初一的学生柏林,来到我的工作室,他的作业本上出现了很多大大的叉,我询问这周发生了什么,孩子喏喏地答道:这个星期都是站在教室外的窗户边上听课。我一惊,柏林是个安静敏感的乖孩子啊。他说,因为上课和同桌说了一句话,被老师罚站一周。我问他,那你会不会不好意思啊。孩子说,还好,有5个同学一起站到窗边听课。他们年级每个老师都有教鞭,他们班数学老师的教鞭是铁的,作业没做,考试成绩不好,都要挨打,打背,有些同学就在背上藏两本书,这样不痛一些,但是老师会看出来,就往下打,打到屁股。

现代教育以阶段性的考试为目标,分数成为我们学习和努力的动力,这不但会让人陷入无限循环的恐惧,还会造成重大缺失,那就是当我们努力学习的动机丧失以后,将陷入人生的迷茫,看看现今有多少孩子在升入大学后重回放纵的“童年”。

“直观感受”走在“概念”之前

2016年5月,应王羲烈校长的邀请,结缘深圳山之雨华德福学校,发现我与华德福的教育理念不谋而合:只有“人”才是最重要的,给孩子深深的关注,而不是那冰冷的“分数”。

德国哲学家叔本华在《论教育》中谈道:“教育的关键,在于从正确的一端开始认识这世界,对每样事物的直观感受走在这些事物的概念之前。”华德福的理念正是从此而来。教育应让学生们多实践,多感受,亲身体验其实就是最好的老师和教材,而这些早先获得的直观知识才构成了人的一切知识的基础。

三年级的孩子学习周长,我们就实际量一量本子的周长,课桌的周长,乒乓球台的周长,水塘的周长,菜地的周长,整个学校的周长。孩子们三人一组,测量、读数、列表、记录、计算。他们自己安排如何协作分工,而在实际工作中,他们知道了哪种情况下用“米、分米、厘米、毫米”做单位。对这些长度单位的知识,有了真实的体会,而这些是他们自己从实践中得来的,不是老师凭空灌输。

孩子们学习重量单位的时候,我们用天平称了手表、橡皮、玻璃珠等等的重量。用电子秤称了同学的体重,先抱起同学,然后猜猜看,最后称,看谁猜得更准。“我们的课堂好好玩!”孩子们说道。哪里只是玩呢?这些活动让孩子们对抽象的重量单位有了直观的感受。这些知识就在轻松愉快中存储到了他们的小脑袋里。

还是三年级的孩子,学习乘除法的时候,我们去图书室数图书,依旧分组合作,有多少个书架,一个书架有几层,一层有多少本书,最后计算出学校图书室全部的图书数量。在统计数据的时候,发现有些组的计算结果数量多,而有些组数量少,孩子们自己提出疑问,然后,他们自己会找答案,有些书架上的书厚些,有些书架上的书薄些等等,他们又会有一些讨论和总结。在实践中发现问题,在实践中解决问题,这不就是我们教育的目标吗?

一立方米有多大?

测算距离,确定位置

五年级孩子的江南游学之旅

剪纸:学习对称图形

户外课上,孩子们经过梧桐山的电视塔时,问道:从电视塔要用多大的力气可以把高尔夫球打入我们班的教室呢?(我们的学校正对着大山)既然孩子们的问题出来了,那我们试着一起探究一下吧,我把题目稍稍改动一下,从电视塔,用自己最大的力气可以把一颗石子投入教室吗?我们用一节课的时间来讨论这个问题,孩子们每人捡了三颗石头,从二楼用力往大楼前扔(一个孩子在下面当安全员,好在我们场地大),然后量取各自石头的最远距离,教学楼高大约5米(孩子们估量的结果),在网上查到电视塔的高度,离学校的水平距离,画出示意图,用他们有限的知识,讨论分析初步得出结论:在石子到学校之前早就滚落在梧桐山的山坡上了。很多原理孩子们还不太清楚,但是空气阻力、地心引力、重力加速度等等知识已经引发了孩子们的好奇心,悄然播下了一颗种子。

有一次上课时,墙上安静的空调突然启动了,孩子们的注意力瞬间被嗡嗡作响的空调吸引,一会儿空调又自动关闭了。站在讲台边的我也在纳闷:我们啥也没干呀。孩子们议论开了:怎么啦?有鬼了。我说道:谁愿意去解开这个谜团?孩子们纷纷举手。一个女孩出去了解,几分钟后回来报告:其他班也发生了这种情况,是修大门用电焊机造成了电压不稳,而电压不稳,又造成了空调的启动和关闭。孩子们又问:为什么电焊机会让电压不稳,电压又是什么?我只能回答:亲,你们以后会知道的。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是教育的目标,提出问题,更是一种让自己进步的能力。留下问题,那有何妨?这些问题就是孩子成长的阶梯。

前不久,作为一个数学老师,我参加了五年级孩子的江南游学之旅。在游学之前,我想让孩子们为这次旅行做一个计划,但是我发现,孩子们实在无法凭空想象他们从未去过的地方,也无从计划,尽管他们对这次出游充满期待。其实,这就是孩子的真相,他们对这个世界经验还太少,除非亲身体验,他们得不出更多的东西。

回来之后,我要孩子们以时间为主轴,在主课本上画出这次九天出游的路线。两节课的时间,孩子静静思考,努力复盘,用一条时间主轴,把九天看过的风景、吃过的美食、参加过的文化讲座一一呈现。借着对时间线索的理解,我们在试着打通一条思考的隧道,让思路更清晰顺畅。这样的课堂,没有讲授知识,没有做题,是不是一种浪费呢?不是!我要孩子们把握时间的维度,将其作为观察万事万物的基础,以后他们能自然而然对世界作出恰如其分的反应。

教师不只是为孩子们带来学业上的成功,更重要的是带来心灵的自由;不只是传授知识,更多的是唤醒智慧。“知道很多道理,并过好这一生”,这可能就是教育最恰当的目标。

一切皆如水流花开

如果只有这些实践课程,孩子们的知识体系也不会稳固,我们同样有练习,有作业,有考试。

在批改作业时,我几乎不打叉,总觉得这个符号冰冷得像块小刀片。孩子们的作业本上只有问号和勾:问号的意思是提醒你再想想这个题目,要是正确你就解释清楚,要是错误,你就订正,要还想不明白,就及时求助老师。

课堂上,孩子们会热情回答问题,答案我都会写在黑板一角,先不作评判,大家各自思考,给出完善的理由,道理越讲越清晰,正确答案最终得到确定。每个人的思考机器都会开动,独立思考的能力得到训练,怀疑精神得到培养。有时下课铃响了,为了不耽误他们课间的玩耍,我会及时下课,有些孩子会跟着我走到办公室,只为了解释完整刚刚的题目,然后华丽丽转身奔跑而去。

我们也有期中考试、期末考试。在试卷上只有各题扣的分数,总分却不写,有些孩子会去算自己的分数,高分的,小小地得意一下也不为过,有些孩子就不算分数了,其实已经知道自己的不足。每个孩子都有积极向上的心态,无需放大分数,强调差距,孩子们心里已经清楚了努力的方向。有个新转来的孩子有点自卑,我们的孩子安慰她:放心,我们学校没有学霸,也没有学渣。新来的孩子很快融入到小集体中,没有竞争,没有等级,孩子们清澈如水。

一个从公立学校转来的孩子经常问我:老师,这个必须今天写完吗?这个一定要做吗?她总是透着焦虑和担心。我跟她说:孩子,没有什么是“必须”和“一定”要做的,你尽力就好。如果,哪天有比写作业更有意思的事情,作业不写也没关系的。

克里希那穆提在《教育就是解放心灵》中提到:教师一定不要引起学生的恐惧,心只有在悠闲中才能学习,任何形式的恐惧都会损害心智,破坏敏感性,钝化感官。

每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个体,他们学习能力的差异客观存在,各自的兴趣点也不一样,这些情况在教学中也不能忽视,在练习课上我会准备三种难易程度的题目,有些孩子很快完成简单的题目,就自己去讲台选他想挑战的难题,其他孩子安心完成自己的任务。这些都是悄悄自然地发生着,没有自卑、不安,也没有炫耀,孩子们听着内心的指引,努力成长为最好的自己。

除了实践活动、练习课,我们还有头脑风暴课:魔术、谜语、智力游戏、小故事,等等。这样的课堂孩子们是最开心的,你几乎可以听到他们思维碰撞的声音,可以看到思维火花闪出的亮光。通过揭秘魔术,孩子们知道了眼见也不一定为实,万事万物都有道理,有些道理我们已经知道,可还有更多的奥妙等我们去探索、发现。

以上种种课堂的设计、安排,只是尊重孩子成长的规律,尊重教育本身的规律,做好了这些,应对知识能力检测——即考试也变得很容易。孩子们内在的学习动力被激发,一切皆如水流花开,自然而然。事实证明,我们孩子的数学作业量是公立学校孩子的1/3不到,可成绩也达到公立学校的优秀水平,更重要的是他们更轻松、愉快、灵动。

如果,我们把教育的目标放得更长远一些,关注的范围更宽广一些,那么,我们的教学工作就不会那么局促、狭隘,孩子们不是我们工作的对象,他们确实就是我们深深爱着的人。因为爱,我们会淡定从容地陪伴孩子成长,不会有那么多的比较和谴责;因为爱,我们会涌出无数的创意,能设计好玩的游戏,会编有趣的故事;因为爱,孩子们也给我们带来了无穷快乐。在山之雨学校,经常是左边一个孩子,右边一个孩子拽着我的手臂,边蹭边喊:何老师,何老师。我开玩笑说:不要蹭脏我的新衣服。可是内心确实是洋溢着幸福。

教师不只是为孩子们带来学业上的成功,更重要的是带来心灵的自由;不只是传授知识,更多的是唤醒智慧。“知道很多道理,并过好这一生”,这可能就是教育最恰当的目标。

猜你喜欢

德福老师孩子
厚德福酱肉为什么那么火
华德福,它仅仅是一个教育选择
华德福:用爱与自由滋养孩子
华德福幼儿园分布
孩子的画
孩子的画
孩子的画
老师,节日快乐!
孩子的画
老师的见面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