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红色文化在渭南城市形象构建中的运用

2017-10-15吴晓涵

新西部 2017年10期
关键词:渭南市渭南城市形象

吴晓涵

在宣传“山水渭南”、“民俗渭南”城市形象的同时,构建“红色渭南”城市形象,既响应了国家自2004年以来发展红色旅游的号召,又挖掘了渭南在发展历程中独特的红色文化资源,充实了渭南城市形象,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城市形象是一个城市在其经济、文化、生态综合发展过程中逐步形成并不断发展的整体风貌,及其在公众心目中形成的总体印象、看法与评价。[1]良好的城市形象是一种重要的软实力,蕴藏着无形的财富,是一座城市在发展过程中不容忽略的重要内容,也是城市发展战略中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近代以来,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在长期的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中形成了以“红色”为基本特征、以共产主义和社会主义为指向的红色文化,同时也造就了延安、遵义、南昌等闻名全国的“红色城市”。渭南市红色文化底蕴深厚,近年来“红色渭南”名片的推广得到各界的积极响应,红色文化在渭南城市形象建构中日益发挥出重要的作用。

渭南城市形象与红色文化

渭南市地处关中东部,是西安的东大门,在革命史上以发达的教育启蒙农民群众、丰饶的物产补给武装力量、隐蔽的地形设立军事据点著称,留下了多处红色遗迹。红色文化资源对于推动渭南城市发展、构建渭南城市形象有着极其重要的价值,可以从物质形态与精神形态来探讨渭南城市形象中的红色文化。

1、渭南城市形象中物质形态的红色文化

渭南市下辖两个市辖区、两个县级市和七个县区,红色文化资源分布广泛,几乎遍及每个区县。通过对渭南市红色文化资源的走访与了解,本文选取华州区和富平县来分析其物质形态的红色因素。

(1)华州区渭华起义纪念馆

渭华起义纪念馆坐落在陕西省华州区(原称“华县”)高塘塬上,粮丰林茂,人杰地灵,是为纪念1928年爆发在中国西北地区发生最早、规模最大、影响最深的暴动——渭华起义而修建的。纪念馆占地面积37000平方米,馆藏革命文物1400余件,保留了起义时具有重要意义的五处革命遗址,2002年重修起义纪念塔,逐渐发展成小有名气的红色景区。纪念馆作为华州区爱国主义教育的主要场所,是渭南市红色城市形象构建的重要资源,是渭南市民回顾历史、缅怀先烈、传承红色基因、追忆革命先烈的最佳选择。

(2)富平县红色景区

富平县是杰出的无产阶级革命家习仲勋同志的故乡,其红色文化资源形成以习仲勋陵园与纪念馆为中心,八路军120师抗日誓师纪念地、渭北革命根据地交通联络站故址、康庄战斗烈士陵园等景区围绕分布的局面,发展较为成熟,已与周边县市初步形成县际红色旅游线路。习仲勋纪念馆和陵园以“群众领袖、人民功臣”为主题,详实地介绍了习仲勋“为人民服务”的一生;八路军120师抗日誓师纪念地、渭北革命根据地交通联络站故址、康庄战斗烈士陵园的景区规划和扩建正在进行,丰富并发展了富平县的红色文化资源。

2、渭南城市形象中精神形态的红色文化

城市精神是一座城市的灵魂,是基于城市市民共同认可的价值取向与精神追求。[2]在红色文化资源丰富的渭南市,渭华起义精神、照金精神等红色革命精神共同组成了其城市精神,其主要表现形式是皮影、老腔与红色民谣。

渭南市华州区是皮影艺术之乡与老腔发源地, “台前是老腔,幕后是皮影”,这种原生态的表演方式经过数代艺人的探索创新,现已经分化成两种艺术形式。在渭南华州皮影文化生态园中,游客既能观赏到起义英雄的皮影形象,又能欣赏到《渭华起义英雄汉》等红色曲目,是市民进行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的绝佳选择。

除了皮影与老腔,渭南民间还流传着诸多与渭华起义相关的红色民谣。这些歌谣用来赞颂共产党的恩情、表达革命早晚要成功的决心、传递对人民當家作主的新政权的喜爱,节奏明快、通俗易懂,是渭华起义之前动员群众的主要手段。在可预见的时期内,红色民谣将与老腔一起,向人们诉说秦东大地上的这段历史,将红色基因代代传承下去。

渭南市发展皮影、老腔与红色民谣,不仅是对陕甘边革命历史的怀念,也是对革命精神的继承与教育,以其高亢激昂、古朴悲壮融入渭南城市形象,激励着渭南市民追赶超越,建设美好城市。

“红色渭南”形象构建的现状与问题

渭南市襟山带水、依河连城,在近年来的发展中构建了“民俗之城,山水渭南”这一城市品牌,并形成了“华山风骨,渭水襟怀”的新时期渭南精神。“山水渭南”、“民俗渭南”形象的构建,在前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提升了渭南在国内的知名度与影响力,但其传播效果持久力欠缺,难以让人耳目一新,因此,渭南市城市形象的构建需要挖掘更多的特色资源。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自2004年起先后三次印发《全国红色旅游发展规划纲要》,[3]提出要传承红色基因、加快红色旅游发展、实现红色旅游产业化。虽然渭南市辖区红色文化资源丰富,但要构建“红色渭南”这一形象,仍旧存在问题。

1、缺乏文化特色,“红色渭南”亮点不足

在改革开放后改造旧城区的过程中,城市同质化越来越严重,城市发展、城市规划难以突出当地文化内涵与精神内核,城市形象的构建亮点不足。美国学者凯文·林奇将城市的“外部意象”分为道路、边界、区域、节点和标志物五种类型。以“中国红色武装力量诞生地”——南昌市为例,以“八一大道”命名的交通干线,直通八一大桥,最具代表性的八一广场,八一英雄纪念塔等重要元素均为南昌城市精神的象征符号。反观渭南市现有的道路、广场、纪念塔(碑)、红色旅游线路,几乎没有与渭华起义、120师英勇抗日、康庄战斗等革命事件相关的,也难以在市区寻找能够代表红色革命精神的地标性建筑。因此,在“红色渭南”的构建中,缺乏特色、亮点不足需得到改善。

2、宣传效果不佳,“红色渭南”推力不猛

渭南市早期依靠华山、渭河景区发展旅游业,“山水渭南”的城市形象传播取得一定成功。当下推广“红色渭南”城市形象,宣传力度与范围存在一定难度。

其一是“红色渭南”城市形象构建的宣传上采取报纸、电视、户外广告等传统媒体,忽视新媒体,传播手段单一,传播效果不尽如人意,“红色渭南”这一积极正面的城市形象对公众感染力较弱;其二是现有的红色资源知名度有限,宣传效果不理想。以华州区渭华起义纪念馆为例,渭华起义虽然是中共党史上继南昌起义、秋收起义之后全国规模最大、影响最为深远的一次暴动,但由于历史、政治原因,渭华起义一直没有出现在政治教科书上,其革命历程只有相关的党史专家、高校教师与当地群众略知一二;其三是红色旅游产品与市场需求错位。缺乏优质的红色旅游路线、新奇的红色周边产品、有趣的红色旅游消费体验,这些成为“红色渭南”城市形象构建的短板,制约其发展。

3、各县景区分散,“红色渭南”聚合不够

渭南市红色旅游资源分布在其下辖的各区县,市区没有规模可观的纪念馆、纪念碑、纪念广场等景区。这种均匀分布在下级区县的模式对于构建“红色渭南”城市形象来说弊大于利。

一是渭南市红色形象与各区县红色形象重合,不利于“红色渭南”形象构建。以富平县为例,富平作为习仲勋同志的家乡,依托陕西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也可推出“红色富平”的形象,与“红色渭南”形象重合,消解了“红色渭南”形象的独特性。

二是景区分布在下级区县,给道路等基础设施带来的压力较大。笔者统计了渭南市十大红色旅游资源距市区的距离,除了位于华州区高塘镇的渭华起义纪念馆(27.2千米)之外,其他景区距市区均超过一小时的车程,且位于不同区县的两个景区之间的距离更长,对渭南市县际道路规划、建设的要求十分严苛,忽视或未处理好这一问题,将影响到“红色渭南”形象的构建聚合力。

“红色渭南”形象构建的对策与建议

1、積极塑造个性鲜明的“红色渭南”城市形象

城市形象之于城市,就像商标之于商品,具有较高的识别度与独特性。完整的城市形象包括三个部分:文字口号、图形符号、行为事件等动态标识。渭南市构建“红色渭南”形象,建议巩固现有的红色旅游形象,以保持形象传播的明确、清晰和一致,同时,挖掘与红色文化相关的口号、标识,抓住机遇争取大型红色纪念活动在渭南市举行,以提高其红色景区在国内的知名度。

此外,“红色渭南”城市形象构建还可倚重于渭南市内的特色景区,增加红色旅游的趣味性、参与度和吸引力。如南塬航天生态园综合景区,既能够为游客提供航天员训练模拟等航天体验,又可以提供负氧离子登山等休闲体验、领略中华传统文化等历史体验,增强红色景区的吸引力,同时也提高市民对红色文化的感知度与认可度。

2、科学设计、合理规划“红色渭南”城市景观

一个城市给人的直观感受主要是依靠城市的道路、建筑等的样式、色彩、命名等细节。要构建“红色渭南”城市形象,就必须改变杂乱无章的城市视觉秩序、修建适合的城市标志,促进渭南市视觉形象的整体协调,彰显渭南的红色魅力。

首先,修建与革命相关的广场、纪念碑、纪念塔等城市地标式建筑,彰显革命历史与革命情怀,提升城市红色文化品质;同时提醒市民与前来参观的游客,时刻铭记革命先烈,铭记历史。其次重视红色文化风貌区的建设,分区规划城市色彩,以“一圈三带,一心六区”的规划为契机,培养城市红色革命情怀。再次,完善县际交通网,在景区附近修建停车场、酒店、特色饭馆等基础设施,加强景区精细化管理,对红色文化风貌区加强引导与规范,塑造良好的红色形象。最后,积极推广和宣传代表“红色渭南”形象的建筑设计精品,将建筑思路与红色文化高度融合,发挥建筑景观作为城市名片在塑造与推广城市形象中的作用。

3、努力拓展多元化的“红色渭南”传播途径

“红色渭南”城市形象的构建是一个系统性工程,需要发挥政府、企业、市民多方的力量。因此,“红色渭南”形象的传播要善于利用多种传播渠道以扩大传播范围、强化传播效果。

首先是政府,可通过商贸洽谈、招商、旅游推介等形式传播“红色渭南”的形象。增强政府的舆情监控与研判,在负面消息传出时及时做出回应、澄清事实;提供优惠政策,优化投资环境,吸引资金、人才流向红色旅游产业;借助重大节庆,整合优势红色资源,提高“红色渭南”关注度。其次是红色旅游产业,可通过加大“红色渭南”宣传片、广告片的投放力度和范围、聘请渭南籍的形象代言人、利用微博、微信、AR技术等来传播渭南城市形象。最后是企业、市民等“红色渭南”城市形象传播载体,应在最大程度上发挥其主观能动性,但同时要注意防范、消除其因历史惯性形成的消极影响,加强引导教育,主动转换为红色城市形象的推广者。

结 语

在宣传“山水渭南”、“民俗渭南”城市形象的同时构建“红色渭南”城市形象,既响应了国家自2004年以来发展红色旅游的号召,又挖掘了渭南在发展历程中独特的红色文化资源,充实了渭南城市形象,有重大的现实意义。每个城市都是有灵魂的、惟一的、不可复制的,构建“红色渭南”城市形象的终极目标是增强渭南市民的幸福感、吸引更多外地游客和促进渭南经济发展。只有有特色、有灵魂的城市形象,才能助力渭南经济发展,实现渭南的追赶超越!

注释

[1]刘宝成,张玲潇,王晓阳在其文章《VI理论指导下的唐山城市艺术形象研究》中对城市形象进行定义,本文沿用该定义。

[2]刘江华.国际视野下的城市发展转型[M].中国经济出版社,2015.第204页。

[3]2004年12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2004-2010年全国红色旅游发展规划纲要》;2011年5月,印发《2011-2015年全国红色旅游发展规划纲要》;2016年12月,印发《2016-2020年全国红色旅游发展规划纲要》,有计划、有阶段、有目的地促进红色旅游产业发展,广泛开展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

参考文献

[1]凯文·林奇.城市意象.第2版[M].华夏出版社,2011.

[2]刘江华.国际视野下的城市发展转型[M].中国经济出版社,2015.

[3]陶维兵.城市形象传播研究[M].武汉出版社,2012.

[4]刘宝成,张玲潇,王晓阳.VI理论指导下的唐山城市艺术形象研究[J].大家,2010.4:260-261.

[5]邓瑛,胡珺.红色文化视域下的城市形象传播——以江西南昌为例[J].江西社会科学,2016.9:223-228.

[6]薛莉.南昌城市形象中红色文化元素解析[J].戏剧之家,2017.4:256-256.

猜你喜欢

渭南市渭南城市形象
新媒体传播下地铁广告中的城市形象建构
蒙古族传统纹样对地域城市形象塑造的意义
渭南市文化艺术中心:渭南市妇联、渭南市文化艺术中心开展“感恩母亲 红心向党”诗歌诵读会活动
渭南市2020年Ⅳ级食品安全突发事件应急演练在华阴市举行
陕西省药监局渭南分局挂牌成立
渭南淘汰2万余辆黄标车
微电影中城市形象的植入与传播策略研究
微电影中城市形象的植入与传播策略研究
陕西
春节假日渭南旅游实现“开门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