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更多人认识海洋”
2017-10-15吴凡
吴凡
虽然台风“天鸽”与“帕卡”相继造访,为广东沿海带来了连续的暴风雨天气,却丝毫无阻全国各界对海洋生态保护及公益行动的热情。8月27—29日, 第二届中国海洋公益论坛如期在深圳大鹏新区举行。来自海洋领域的知名科学家、国内外环保组织的公益人士、社会资助机构、政府管理部门、涉海企业及媒体代表和普通公众近300人共济一堂,聚焦海洋生态问题,畅聊海洋公益之机遇和挑战。
“两架马车”助力海洋生态保护
第二届中国海洋公益论坛由深圳市大鹏新区珊瑚保育志愿联合会(潜爱大鹏)、阿拉善SEE基金会、中国海洋学会热带海洋分会共同主办,广东省海洋与渔业厅、广东省环保宣传教育中心、中国水产学会等单位为指导单位。本届论坛以“让更多人认识海洋”为核心主题,旨在进一步提升中国社会对海洋环境问题的认识、加强中国海洋公益组织相互交流、学习与合作、促进国内外资助机构在中国海洋公益领域的合作。
据了解,“中国海洋公益论坛”是完全由民间发起的、以“海洋公益”为主题的全国性论坛,主要通过主旨报告、分论坛演讲、主题研讨、展览、体验活动等丰富多彩的形式,坚持多元、平等、开放、专业的原则,开展对话、研讨和公众教育与传播,为中国海洋公益圈打造一场思想盛宴和行动对话,激发海洋公益行业突破创新。中国科学院大学海洋学院院长孙松、中国太平洋学会副会长兼秘书长盖广生、国家海洋环境监测中心海洋化学室主任王菊英、阿拉善生态协会会長钱晓华等多位重量级专家与嘉宾出席了本届论坛。
在论坛的开幕式上,由大鹏新区管委会与深圳市社会公益基金会合作设立的“大鹏半岛生态文明建设公益基金”正式揭牌。该基金是全国首家由政府委托慈善机构受托的慈善信托,同时也是首个由社会捐赠的专项基金和慈善信托两部分组成的生态文明建设公益基金。对此,大鹏新区宣布出资1000万设立慈善信托,中海石油深圳天然气有限公司和广东海洋大学深圳研究院分别向基金捐款50万和10万元,共同发挥政府和社会“两架马车”在生态文明建设中的协同作用,通过评选和资助优质项目,大力推动大鹏新区海洋生态资源的改善。
“两湾三地”共建海洋生物救助机制
在论坛开幕式现场,针对海洋生物搁浅以及海洋污染等问题,论坛主办方发布了《深港惠鲸豚类海洋动物保护联盟倡议书》,倡议由深港惠三地携手共建国内首个跨区域鲸豚类海洋动物保护联盟,形成专业救援反应机制,并发挥社会公益组织和媒体的力量,广泛宣传和发动市民参与鲸豚类海洋动物的保护行动中。
论坛主办方有关负责人表示,大鹏湾与大亚湾是珠江口以东的“海上咽喉”,深圳、香港与惠州三座城市在此紧密相连。近年来,深圳、香港、惠州海域曾多次发生鲸豚类海洋生物搁浅事件,因此如何建立一个深港惠三地联动的鲸豚类海洋生物救助机制,第一时间对海洋生物进行救助与保护是必须深入研究的课题。
由此,在第二届中国海洋公益论坛召开之际,倡议由共同拥有大鹏湾与大亚湾的深圳、香港、惠州三地的政府部门、科研机构、海洋环保公益组织和有识之士携手共建“深港惠鲸豚类海洋生物保护联盟”,在国家相关法律法规之下,推动建立联动应急机制和预案,梳理救护绿色通道,共同保护好人类的海洋伙伴与蓝色家园显得十分必要。
“多元对话”关注海洋公益
海洋生态文明的推动离不开社会各界的广泛支持。在我国大力发展海洋经济的今天,公益界该如何配合政府、共同维护人与自然、社会经济的和谐?民间组织、科研机构、基金会、社区民众又该如何动员社会资源,优化结构关系,解决海洋生态文明建设的进程中遇到的挑战?这些思考也在中国海洋公益论坛这一跨界平台中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与积极探讨。记者在现场了解到,本届海洋公益论坛分别举行了五大各具特色的分论坛:
“多元合作的海洋垃圾治理之路”:海洋垃圾所产生的有毒元素,危害着海洋生物的健康。如何减少海洋垃圾,引导公众正确认识海洋垃圾的来源,从源头上减少海洋垃圾产生的数量,同时借助新技术,收集并重复利用。藉由海洋公益行业,激发大众多元参与海洋垃圾治理体系,共同治理海洋生态环境。
珊瑚礁生态修复:被誉为海洋“热带雨林”的珊瑚礁,直接影响到1/4海洋生物的生存。近50年来,在人类活动和全球气候变暖的影响下,全球珊瑚礁受到不同程度的威胁,也催生了各种珊瑚礁修复的理论与实践,与会者对这些理论与实践是否可行以及国际通用的方式进行了积极的探讨。
海岸带栖息地修复:邀请国内外海洋科学家、实地工作者分享多种滨海栖息地的生态修复、海洋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经济价值量化科学,以及与企业合作的创新海洋保护经济模式等多领域的工作经验,共同探讨我国海岸带的修复技术和工作,推进中国海洋保护事业的发展。
以“拿什么拯救你,我的东海?”为主题发展可持续渔业:浙江省是全国第一个立法保护幼鱼的省份,广东省也牵头成立海洋工作领导小组,“一把手”抓海洋保护的事情,可知海洋生态环境的重要性。在浙江的先例示范下,政府、研究机构、民间组织、公众该共同探索助力解决渔业资源可持续发展。
中外基金会交流:促进基金会的代表在面对面交流中相互认识和建立信任,加深各基金会对中国海洋生态环境资助工作的认识,并邀请各方代表分享其在海洋环境领域的发展策略和工作重点。通过研讨方式,促进国内外基金会双方在支持民间组织发展、在共同应对海洋环境挑战方面达成初步合作意向和长期合作共识。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