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黄埔模式”:城中村污水治理的“有效药”

2017-10-15黄丹雯

环境 2017年7期
关键词:黄埔区村居分流

黄丹雯

前不久刚召开的广州市政府常务会议审议通过了《广州市治水三年行动计划(2017-2019年)》,明确了未来3年广州治水工作的具体任务,力争到2019年年底,全市城镇生活污水集中处理率达到95%以上,按照要求完成剩余152条重点河涌治理任务,进一步改善水环境质量。

据了解,被列入广州市整治名单的黑臭河涌就有187条,水系丰富的黄埔区面临严峻的治水任务,有18条河涌被列入名单中。目前,黄埔区已在全市率先完成18条黑臭河涌污染源摸查及流域治理总体方案编制工作。其中,采用雨污分流的“黄埔模式”成为一大亮点,特别是城中村区域,管网建设成效显著。在城市更新改造的背景下,黄埔区的城中村污水治理是如何因地制宜地开展,走出困境的?

因地制宜,

打造城中村治水样板

众所周知,广州的城中村污水治理是块难啃的“硬骨头”,黄埔也不例外。治理前黄埔区的农村鱼塘,就像是一个大化粪池,又脏又臭。为了改善黄埔区水环境质量,黄埔区的城中村污水治理被列为治水重点。

“截污是前提!不截污,其他手段都是‘要流氓。”在谈到黄埔治水,黄埔区水务局给排水科科长李志刚说,由于村居直排生活污水,且黄埔区的大部分城中村都没有化粪池,村中鱼塘被污染得厉害,站在坑田村小鱼塘边上,甚至隔着衣服都会被蚊虫叮包,黄埔区坑田村的鱼塘及周围的环境已经到了让人难以忍受的地步。

做好雨污分流管网建设是开展生活污水截污治污的重头戏,坑田村成为此次黄埔城中村雨污分流管网建设的第一个试点。“我们是去办好事,为村民们谋福利,他们肯定是支持的。”由于群众的赞同度很高,城中村的雨污分流工作在坑田村有条不紊地进行着。管网建成后效果显而易见,村中几口鱼塘通过截污,配合生态治理后,水流很快恢复清澈了!

坑田村的雨污分流管网建设是个样板,目的是让其它村的村民们看到管网建设带来的好处,使施工更顺畅,目前各村的管网建设也陆续开始动工。由于各村具备条件不一,管网施工方式也要因地制宜,比如污水收集就采取三种模式,具备条件的村居可以同步建设雨水、污水收集设施,分别收集村居的雨水和污水;条件不具备的村居则只建设污水管,雨水自流汇入附近鱼塘和水体;还有一些村居采取村口截污的方式,将污水就近接入市政污水管网。而污水治理模式也是形式多样,对具备条件接驳市政污水管网的村居,雨污分流后污水就近接入市政污水管网,进入污水处理厂处理,对暂不具备接驳条件的,则建设小型分散式生态型污水处理设施,就地处理农村生活污水。

沿着村道走进窄巷,可以看到砖砌的墙体外面,一条白色的管道蜿蜒而上,并有支管连接到村民房屋内的厨房、厕所……这是记者跟随当地水务局相关工作人员到塘头村看到的模样。

“我们还在这开了接驳井。”李志刚指着地面的井向记者解释到,考虑到以后村民们可能会重新盖房,为了方便雨污分流管网继续使用,在施工的时候,设计师们提前预留砖砌的接驳井,便于村民以后房屋改造时继续装上雨污分流管道。

“治”加“管”,

推动“黄埔模式”全覆盖

“黄埔模式”雨污分流建设成了黄埔治水一张新名片!整个已建成的城中村管网,主要采用“进村入户”的方式,且由财政出资,每家每户按统一标准建设,从2010年计划实施到2013年,花了三年多的时间建成了“黄埔模式”的雨污分流管网系统。如今的黄埔地广人稀,已建成的155个经济社截污工程,截污管网总长度367公里,雨水管网总长度204公里,服务人口却仅有17万人,每日收纳污水量为5万吨。虽然相对其他区域来说,这样的污水收纳量不值一提,但与之前相比,污水处理厂的进水浓度显著提高,雨污分流效果明显。

“治”很好地完成了,“管”同样也要跟上。雨污分流工程是地底下的工程,既是看不见的政绩工程,也是看不见的管理工程。据了解,黄埔区属于丘陵地区,地质较好,地质层相对稳定,已建成的地下管网因客观原因出现开裂、断节等的可能性相对较低,但因大多数村居没有化粪池的缘故,黄埔的雨污分流管网容易堵塞。为了做好后续维护工作,进一步提高城中村污水处理设施维护管理水平,更好发挥设施的效益,黄埔区水务局通过招投标的方式,将后期配套管网交由第三方服务机构来做,这样的管理更专业更有效,也更让人放心。

“接下来这种模式会在黄埔全区域,甚至是全市推广,现在我们已经在做计划,准备着手老黄埔的雨污分流管网建设工作。”黄埔区水务局相关负责人表示。

由于污水治理成效显著,且施工技术相对简单成熟,按照“先行试点,以点带面、逐步铺开”的建设思路,“黄埔模式”的雨污分流建设被广州市治水办认可推广,进一步带动了全区域城中村污水治理工作的开展。《广州开发区、萝岗区村居治污工程建设管理办法》的制定,则进一步理顺了村居污水治理工程中资金、建设方面的工作思路,为全面实施村居污水治理工作提供了有利的政策支持和保障,逐步实现城中村污水治理的全覆盖。

纵深推进,

构建污水治理新格局

雨污分流建设工作的成功推进,促使黄埔区农村污水治理、村庄截污的管网建设处于全市领先位置。水环境整治需要多部门通力协作,雨污分流管网建设仅仅是黄埔治水的一大动作。据区环保局相关人员透露,黄埔区以省、市“水十条”实施方案为纲领,先后制定了《黄埔区水污染防治工作方案》、《广州开发区水污染防治工作方案》、《黄埔区黑臭河涌整治工作方案》,为全面推进黄埔区各项治水任务制定了纲领,提出河涌水质各项污染指标逐年持续下降,消除黑臭水体和劣五类水体工作取得明显成效,城镇污水处理率达到95.5%等各项要求,水污染治理向纵深推进。

“截至去年12月,黄埔区累计投入村庄截污财政资金10亿元,累计建成污水收集管网总长366.69公里,雨水管网203.67公里,每日收纳污水量达到3.30万吨,实现COD污染物削减量7.38吨/日、氨氮污染物削减量0.50吨/日。”区环保局相关人员表示,村居雨污分流工程的实施,实现了市政污水管网向农村地区的延伸,也实现了农村地区污水的有组织排放,村民居住环境和卫生条件得到明显改善。

除了建好管网,推进污水处理厂建设也被提上日程。至2016年底,黄埔区全区范围内已建成并正常运行的有西区、东区、永和、萝岗中心区、黄陂、镇龙(二厂)6大污水处理工程,正在建设的镇龙一厂、镇龙三厂,均已完成施工招标进入施工阶段,全区污水处理能力达32.5万吨/天,基本实现了“工业污水100%收集处理、污水处理厂出水水质100%达标排放”,初步形成了“多厂并联、分散风险,各具特色,绿色和谐”的污水处理格局。

在黑臭河涌整治工作上,区环保局完成全部黑臭河涌污染源摸查和总体方案编制。其中,首批珠江涌、双岗涌、乌涌和永和河4条黑臭河涌污染源摸查及流域治理總体方案已通过市水务局审批,在全市首批35条黑臭河涌进度排名并列第一。其余文涌、沙涌、沙步涌等14条黑臭河涌已全部完成污染源摸查,流域治理总体方案已通过专家评审,目前已将河涌总体方案报市水务局审批。在工程方面,珠江涌、双岗涌、乌涌和永和河4条河涌各项工程按计划推进,去年已完成珠江涌治理工程、茅岗社区(村)农村污水治理工程、永和河流域雨污分流建设工程,目前流域水体水质基本已消除黑臭。endprint

猜你喜欢

黄埔区村居分流
黄埔区会元学校:元宵义卖助献爱心
黄埔区
村居
广州市黄埔区小学生体育与健康课程运动伤害防护的研究
说泾渭
村居
全国首个自动驾驶示范岛将落地广州黄埔区
村居
长江河口南北槽分流口工程及瑞丰沙地形变化对分流比的影响
许瀚文??《村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