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思想政治教育的思想互动微交往
2017-10-14姬广阁
姬广阁
摘 要:网络时代下,思想互动在人与人之间转向借助互联网平台特别是移动互联网平台实现思想互动微交往。这种交往方式具有圈层性、碎片性、流变性、便捷性和推送性等特点。深入研究这些特点,有助于思想政治教育的精微化、隐性化、生活化,从而发挥“微时代”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引领作用。
关键词:微交往;思想政治教育;思想互动
一、思想互动微交往的时代价值
第一,拓展思想互動的新空间与覆盖面。思想互动微交往扩大了覆盖面,促进了不同阶层、职业之间人与人的思想互动。由于每个人职业分工、社会角色的不同,个人现实的社会交往范围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往往局限于由血缘、地缘、业缘为纽带形成的现实人际关系。在我国,受传统文化观念和城乡二元体制的影响,不同职业之间,城乡之间更是缺少彼此的沟通与互动,以学历、职业、收入等标准来划分不同的社会阶层,甚至婚姻也讲求“门当户对”,这在一定程度上加重了各阶层之间的不了解、不理解、不信任,使不同的社会阶层之间交流不畅的状态固化。思想互动微交往的出现,打破了原有的人际交往模式,特别是打破传统意义上的交往时空限制,推进了人与人之间几乎全时空和全覆盖的思想互动与交往。要促进人的社会化,丰富和发展人的社会关系,实现人的社会本质,就要打破这种交流不畅的固化状态。网络时代的微博、微信、微视频正是打破这种交往屏障的有力工具。通过思想互动微交往,不同职业分工、不同社会阶层的人能够实现思想交流互动,进而逐步消除彼此的误解与隔阂,凝聚和达成社会共识。
第二,增强思想互动的交互性与共享性。在以往的思想政治教育实践过程中,教育者开展的教育活动往往具有一定的单向性和封闭性,在思想互动过程注重教育者对受教育者的单向教育作用,不能很好实现与教育对象的相互交流和互动,也不能很好实现教育者与教育者之间的资源、信息和经验共享,造成教育者在思想互动中主体性的缺失和主动引导能力的不足。精神交往是思想互动的本质,思想互动微交往是人的思想互动和精神交往的新形式,思想互动微交往的交互性与共享性,进一步提高了思想政治教育者的参与度,密切了不同的教育者之间以及教育者和受教育者之间的联系与沟通,实现了教育过程中资源、信息、经验的共享,为进一步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提供了可能。
第三,推进思想政治教育的生活化和隐性化。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不仅要依靠正面的理论教育和理论灌输,也要借助和运用生活化、隐性化的教育方式。思想互动微交往的出现,有力推进了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生活化和隐性化,有利于以“润物细无声”的方式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活动。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是指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要融入人们日常的生活,通过生活化语言、借用生活化话题来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实现育人目的。思想政治教育隐性化,是指在教育过程中思想政治教育目的被巧妙地隐藏起来,往往通过间接的方式使受教育者无意识地接触、了解、感悟、认同教育者的观点,艺术而巧妙地达到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
二、思想互动微交往的突出特点
随着信息技术的日益发展,人类社会超越了由固定互联网络进行信息传输和交流的阶段,进入利用移动互联网进行信息传输和交流的新阶段,人与人之间的思想交流更加流畅和便捷。
第一,圈层性。圈层性是指在思想互动微交往中思想互动群体形成的基础是共同兴趣爱好、共同审美情趣、共同价值观念,这与传统意义上以共同的利益或是社会关系为基础不同。在特定的圈层中,思想互动微交往有自己的特点。
第二,碎片性。思想互动微交往使人们交往形式发生变化,甚至在某种程度上改变人的生活方式,这在很大程度上是由思想互动微交往的细微性、碎片性导致的。这种碎片性表现在:互动内容必须短小、精微才能达到微交往的目的,长篇叙事的交往内容无法适应微交往的形式,这就要求在微交往的信息沟通与交流中要突出重点,善于凝练,生动表达。
第三,流变性。思想互动微交往区别于传统交往方式的重要表现就是其流变性。这种流变性既表现在互动角色身份的变化,也表现在互动环境场域的切换,更重要的还表现在互动话题的不断变更。具体说来就是指在思想互动微交往中,交往双方既是思想互动的主体又是思想互动的客体。
第四,便捷性。这种便捷性从根本上说就是“人机统一”,机随人走,即发即收,方便快捷,因而能实时、跨时空地传播和接收信息,随时进行思想互动。
第五,推送性。“信息推送”是计算机专业术语,简单说来就是“是指网络公司用一定的技术或协议,从网上的信息源或信息制造商处获取信息,通过固定频道向用户发送信息的新型信息传播系统”。在思想互动微交往中也存在这种推送性,但是又同一般意义上的推送有所区别。
三、思想互动微交往的有效推进
思想互动微交往作为一种新的思想互动模式,不仅使人与人之间的思想交流进入一个新阶段,也给社会信息的传播和引导带来新问题,还给“微时代”思想政治教育如何育人提出新课题。
第一,科学设置思想互动微交往议题。思想互动微交往的展开往往伴随一定的议题,通过设置议题,能有效引领人们思想互动微交往的方向和进程,使人们聚焦热点,表达诉求,沟通思想,澄清是非,凝聚共识,推动发展。
第二,积极创新思想互动微交往方式方法。思想互动微交往不同于传统的思想互动交往模式,迫切需要我们改进和创新思想互动的沟通方法,以实现对广大网民的思想舆论引导。
第三,着力构建思想互动微交往长效机制。要积极探索和构建思想互动微交往长效机制,推动思想互动微交往健康、常态发展。把相关的网络人员、专家、学者聚集起来,推进思想互动微交往主体力量的协调与整合,加强思想互动微交往活动策划、组织的协调和配合,不断增强思想互动微交往主体力量运用微博、微信、微视频等方式开展思想互动、舆论引导和价值引领的合力,构建思想互动微交往协同推进的长效机制,进一步提高思想互动微交往的社会热点关注度、信息分析判断力、议题设置主导权和价值引领话语权,扩大思想互动微交往的吸引力、感召力、影响力,提高思想互动微交往的实效。
参考文献
[1]沈义:《信息推送技术及其应用》,《计算机系统应用》1999年第5期。
(作者单位:聊城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