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议新课改背景下小学班级管理策略

2017-10-14吴志锋

神州·中旬刊 2017年9期
关键词:小学班级新课改管理

吴志锋

摘要:在新课改提出后,我国正全面推行“以人为本”的素质教育,加强了对小学生创新思维、实践能力和思想素质的重视。在这一理念下,对小学班级的管理也应采取新的手段。小学生由于年龄的原因普遍顽皮、好动,管理难度也较大,而一味严格的要求只会增加学生的逆反心理,教师应本着人文关怀的原则,创新管理方法,采用激励、指导、影响等措施,培养学生正确的思想意识,营造良好的教学环境。本文根据我国传统小学班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对如何进行有效的小学班级管理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新课改;小学班级;管理

引言:

在当今的教育背景下,教师的权威地位被打破,教师与学生间也不再是传统单纯的管理与被管理的关系,更注重平等、友爱、民主。因此,想要实现对小学班级的有效管理要求教师首先转变管理观念,成为学生的朋友和合作者。纵观当前的小学班级管理,由于教师没有深入理解新课改的教育理念,管理方式不科学,管理效果不理想,对此,加强对新课改的学习是目前的首要任务。

一、传统小学班级管理主要类型及问题

(一)“保姆型”班级管理及其不足

所谓的“保姆型”管理,指的是教师像学生的保姆,承揽了一切班级事物,从学生的学习成绩、教学质量,到班级秩序、思想建设,而学生则较少参与班级的建设,在班级管理中没有发挥作用。在这种管理模式下,教师的工作量极大,学生的班级建设意识也得不到提升。长此以往,不但降低了教师的工作积极性也遏制了学生的能力发展。

(二)“绝对权威型”班级管理及其不足

“绝对权威型”班级管理指的是教师过度重视自身权威,采用“一言堂”式的管理,让学生完全顺从自己的“命令”,不听取学生的建议,没有建立平等、民主的师生关系,学生一味处在服从命令的被动状态。这类教师的班级管理观念过于陈旧,认为教师的义务就是管理学生,只有顺从管理的小学生才是所谓的“好学生”。在这种管理模式下,师生关系紧张,学生普遍对教师存在畏惧心理,既不利于友好师生关系的形成,也对学生的身心发展造成了不良影響。

(三)“警察型”班级管理及其不足

所谓的“警察型”管理,是指教师充当裁判的角色,他们总是死盯学生是否犯错,是否犯规。在管理上最常用的一句话就是“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校有校规,班有班规,来到学校,学生就应该无条件遵循学校和班级的一切规矩。为了加强管理,他们把班规划分得很细,每条都有相应的奖惩,如果有学生违反,就会受到必要的惩罚。尤其是那些成绩差、问题多、教难管的学生,往往被视为重点观察对象甚至是眼中钉。这种角色扮演都过多地强调了教师的主导地位,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淡化了学生对班集体的责任感和义务感。

二、新课程背量下新型的班级管理观的建立

(一)“以生为主”的班级管理观念

新课程的宗旨和核心理念是“为了每位学生的发展”,教育的内涵发生了重大的变化,以往的学校教育注重知识、技能、过程和方法,而新课程除此之外,更加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形成,新课程理念关照下的学校教育将学生放在主体地位。因此,教师在班级管理中,要认识到这种转变,自觉更新教育理念,树立“以生为本”的教育理念。在整个班级管理过程中,教师要关注每一位学生的健康发展,注意到每一位学生的个性成长,创造有利于学生学习和发展的良好环境,真正的认识到学生的主体地位并为他们创造获取成功的条件和机会。[1]

(二)建立平等、民主的师生关系

人格平等是民主文明的基础,是对生命价值的尊重。在传统的师生关系上,学生往往被定义为被管理者。学生的任务是在班级中完成老师要求他们做的各种事情,而教师被赋予管理者的身份,管理班级所有事务。随着新课改的推进,传统的师生关系受到严峻挑战,班级管理应由教师引导,学生共同参与,把班级还给学生,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必须从“师道尊严”的圣坛上走下来,与学生平等相待,发扬民主,尊重学生个性,全面关心每个学生的身心健康,积极营造相互尊重、民主平等、合作共进、和谐融洽的师生团体。

(三)转变班级管理手段和方法

传统的小学班级管理最强调规则意识。教师在班集体中制定相应的规章制度,要求学生必须严格遵守,甚至为了加强控制达到自己的管理目标,对学生进行体罚。对这种方式许多人都在批判,可是在现实生活中的课堂上仍是很常见。班级管理的手段不应是控制,而应是多样化的,比如语言手段、计算机与网络手段。恰当的口头语言、书面语言和身体语言可以较好的体现教师的情感、态度和意向,也可以拉近学生与老师的距离,促进双方的沟通与交流。如今,随着计算机信息技术的开发和使用,人们开始尝试着用计算机和网络进行班级管理,许多学校也开设了校园网,在校园网上设有班级主页、教师和学生个人主页等,通过网络,学校与家长之间、师生之间、教师之间、学生之间的学习、交流得到了加强。当我们运用某种方法时,其实这已经是他人的创新成果,严格的讲我们把它们运用到自己的班级管理实践中只是一种应用和借鉴,并不是创新,只有当我们对这些方法进行改造、创新,让它具有我们自己的班级管理特色时,这才是真正意义上的方法创新。教师可以在班级管理实践中通过自己的探索与研究,创造出新的管理方法和模式。[2]

(四)加强与各方力量的协调和交流。形成教育合力

班级管理受到多方面的影响,教师在班级管理中难免会遇到困难和阻碍,作为教师,还应该重视班级同学校、社会、家庭之间的物质、信息的交流,形成教育合力。在新课程的影响下,学生将更加广泛地受到学校外部各种因素的影响,教师要主动与家长沟通,了解家长的想法,现在许多学校都设有家校通,将学生在校情况及时反映在家校通上,方便家长了解孩子情况,家长也可以通过家校通反馈学生在家庭中的表现,同时还要加强与社会各方面的联系,争取社会的支持于配合,使之共同参与班级管理。

三、结语

总之,教师作为班集体的负责人,不应是学校意念的简单执行者,班级管理还需投入心血和智慧,教师要将自己的管理理念与学校交流,取得学校的鼓励和支持,同时培养学生的自主管理意识,还可以吸收和借鉴社会上其他好的管理方法。在教师、家庭、学校和社会的共同努力下,共同促进班级体的健康和谐发展。

参考文献:

[1]钟启全.班级管理含义·班级管理论[M].上海教育出版社。2001(218).

[2]白铭欣.班级·班级管理论[M].天津教育出版社,2001(2).endprint

猜你喜欢

小学班级新课改管理
枣前期管理再好,后期管不好,前功尽弃
新课改下的幼儿教育策略初探
小学班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小学班级非正式群体的管理策略
小学班级管理的艺术方法
新课改对立德树人的思考与实践
也谈新课改下的课外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