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谈如何围绕人物形象施展艺术手段

2017-10-14徐广

神州·中旬刊 2017年9期
关键词:形象塑造人物手段

徐广

摘要:有人物才有戏剧,演戏剧是演人物。塑造人物,在戏剧创作中处于核心地位,无论是戏剧文学和舞台艺术,都围绕着塑造人物来施展自己的艺术手段。一部好戏,也许已经看了很久,具体剧情已经淡忘了,但生动鲜明的人物形象却能栩栩如生地存活在人们的头脑里。热情奔放的罗密欧,郑重而忧郁的哈姆雷特,向往自由敢于反抗的卡杰琳娜,温柔活泼而又热爱自由独立的娜拉永远留在人们的记忆里。

关键词:人物;手段;形象塑造

戏剧人物首先让人看到的是其外形:性别、年龄、长相、衣着等,至于像声音、手势、步态等这些方面则属于“动的外形”。外形决非简单的“物质外壳”,它对表现人物的内心世界是至关重要的。

话剧《玩偶之家》的娜拉,从开始到剧终,性格发生了极大的变化,原先是一个天真活泼无忧无虑的年轻主妇,穿着比较鲜艳的服装,但到离开家庭时,变成了一位极为严肃庄重的女子,侃侃而谈,脸上一丝笑容也没有,服装也改为朴素的出门的衣帽,以此烘托她性格上的巨大变化。许多人有优越感或自卑感,虽然原因很多,但形体外貌的差异往往是原因之一。

人物的内心世界不像其外形那样一目了然,它是在戏剧冲突的全过程中,通过自己的戏剧行动表现出来的。譬如海尔茂这位律师出身的银行经理,正当他为一如既往的娜拉背着他借钱、丢了他的“面子”而大发雷霆之时,揭发人来信表示不再提及此事,连“罪证”都退了回来,这时他马上把证据付之一炬,由怒转喜,由责骂转而安抚妻子——“受惊的小鸟儿”。这瞬间的一怒一喜,就把海尔茂自私、虚伪的心灵暴露无遗。

在现实主义戏剧中,人物内心世界多是通过外在动作体现出来的。在20世纪的现代派艺术中,直接表现心灵的作品越来越多。在象征主义戏剧、表现主义戏剧、未来主义戏剧和荒诞派戏剧等现代派戏剧中,则直接将人物心理视像化,以表现其“下意识的心灵”。梅特林克的《青鸟》,称得上是“象征的森林”,拟人化的“猫”的形象是“狡猾”的象征,拟人化的“狗”是“忠實”的象征。这些出场人物不过是一种抽象的符号,承担着阐明某种观念的任务。表现主义戏剧不满足于描写人物的外部行动,而更重于表现其潜在意识,努力探索各种各样的表现手段,把人的潜在意识外化出来,“剥掉人的外衣,以便看到他们深藏内部的灵魂”。在恺撒的《从清晨到午夜》中,那个盗款潜逃的出纳员,在原野上,感到“命运的警察”在追随自己,大树忽然变成了一具骷髅,骷髅就成了主人公潜意识的视像化形象。奥尼尔的《琼斯皇》全剧共有八场,中间六场都是写琼斯一个人在丛林中迷路逃窜的情景,其中一个个由“幻象”和“独白”构成的戏剧场面,无论是琼斯面对心造的幻象的惊恐情绪,还是在精神错乱中的一段段独白,都是他潜意识的表现,内心搏斗的外化,无形的恐惧心理,都化成了有形的视像。

在我国新时期的话剧舞台上,有些剧目也借鉴了现代派戏剧心理外化的表现手法,北京人民艺术剧院演出的小剧场话剧《绝对信号》,在那节具有象征性的“守车”里,几个人物相互交往、错综复杂的人物关系不时激起内心的激情,现实的戏与回忆、幻象、梦境交融在一起。黑子、蜜蜂、小号三个青年人,在复杂的心理活动中,经常与想象中的对方(人物变形的显像)交往。人物的内心独白既不是无声的言语过程,也没有用“画外音”的方式提示,而是让演员直接说出来。有时,两个人物默然对视,没有对话,没有明显的外部动作,但两颗心在沉默中交往、碰撞,双方都有“内心的话”,体现方式是出声的“内心独白”或“内心对话”。通过这种主观表现方式,为人物复杂的内心世界打开了一扇窗户,让观众洞察其意识流动和内心隐秘。

大型话剧《狗儿爷涅槃》,在现实主义基础上也借用了大量现代派戏剧手法,凸显了主人公狗儿爷的心路历程,用间离手法写了狗儿爷的疯态,用内心独白挖掘出他对土地的眷恋,用时空倒错的手法,让狗儿爷与地主祁永年(幻象)、儿子陈大虎对话交谈,扩大了狗儿爷的心理空间和剧目的思想容量。

分析人物的内心世界,要在其与人物外形的统一、对比、矛盾中,在各种戏剧流派的不同表现方式中,区别对待,具体分析,才能有所收获,有所受益。

总之,有流派纷呈的戏剧,才有气象万千的人物;有气象万千的人物,才有流派纷呈的戏剧。在塑造人物形象的过程中,演员与角色是对立统一的,互相依赖而存在。正确地把握一个角色的心理,需要演员付出大量的创造性的劳动,最重要的就在于周边多种因素共同帮助演员成功地塑造人物形象。本文主要从演员的表演、团队的协作、人物造型以及灯光音乐效果等方面来浅谈这些方面是如何影响演员对人物形象的塑造的。

参考文献:

[1]王丽红.人物形象——寓言的灵魂——浅谈人物形象的塑造与寓言创作[J].新课程旬刊,2011(11)

[2]胡炜.从表演谈人物形象的塑造[J].文艺生活·文艺理论,2011(7)

[3]马永峰.典型环境中塑造人物形象的典范——谈简·爱形象的成功之笔[J].牡丹江大学学报,2009(2)endprint

猜你喜欢

形象塑造人物手段
创新执法手段,提升执法能力
限行不是手段 立法才是根本
逻辑接续及其表达手段
临机的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