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近代旗袍边饰的演变及发展

2017-10-14刘思怡

神州·中旬刊 2017年9期
关键词:旗袍

摘要:旗袍从起源至今经历了多个发展时期,而边饰作为其最重要的装饰性设计元素,随着旗袍的发展而产生变化,它的丰富的表现形式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艺术价值。文章对近代旗袍边饰的发展特点以及造成其变化的成因作出了具体分析,结合实物总结出其演变规律。

关键词:旗袍;旗袍边饰;旗袍工艺

1.旗袍边饰的概述

旗袍的边饰由来已久,这些复杂精美的工艺最早来源于旗人袍服中处理布边的方法,目的是为了让衣服更加经久耐穿。他们在领口、袖口、底边等处镶上厚实的面料来增加衣服的耐磨性。到了后来,这种方法就慢慢演变成了一种装饰,旗人用各种花哨的布料来取代原本素色的布料。

从工艺上来说,旗袍的传统边饰包括了镶、嵌、滚、宕等一系列工艺,每个步骤都要精工细作,體现了旗袍精美的手工艺价值。除此之外,旗袍还有如意、盘带绣等更具有装饰性的边饰。从材质上来说,旗袍边饰最主要是由布性面料制成,包括织锦缎、提花缎、印花绸、棉布等,有的简洁朴素,有的花哨奢华。布性面料既能起到边饰最初保护服装的作用,又能有很好的装饰效果,是旗袍最常用最普遍的边饰材料。其次,旗袍最常见的边饰材料是各种机织花边,包括民国时期三四十年代最流行的蕾丝花边以及其他机器织出的布条。此外,还有使用亮片缝成的边饰,或是用刺绣手法将不同的绣线绣在衣服边缘组成图案达到装饰的效果。

旗袍的边饰手法多种多样,完全可以根据个人的喜好创造出不同的组合。正如这件清末的女袄结合了多种边饰,包括了滚、镶和宕,在裾首和大襟处都装饰有如意云头,寓意着吉祥。此外,这件女袄最大的特色在于大片的盘带绣边饰,盘绕在黑色镶边上,呈现出连续不断的视觉效果,非常华丽。

旗袍的边饰没有固定的模式,采用不同的手法,不同的颜色,不同的搭配能使旗袍产生截然不同的风格。也正是因为如此,才造就了旗袍拥有如此独一无二的美学价值。

2.近代旗袍边饰的特点及形成原因研究

2.1 清末民初的奢侈之风

清末时期,旗人贵族的生活极度奢靡,因此在服装上也刮起了奢侈之风,形成了各式各样复杂华丽的镶边滚边,出现了三镶、五镶,甚至十八镶。由此可见旗人袍服边饰的繁复程度在清末到达了登峰造极的高度。从旗袍边饰的多少,可以看出穿着者的家境以及社会地位。在一些旗人贵族的袍服上,甚至都无法分辨出衣服本来的面料。

这件浅绿提花绸镶珠绣绦边女衫创作于清末民初,衣身边饰一共有六层,而袖口边饰由内至外依次是:藕荷色盘回纹绦边,深竹月色素缎滚边,宝蓝缎珠绣镶边,盘金细绦带,粉底织蝶恋花宽绦边,靛青色盘万字纹绦边,黑色小花蕾丝镶边,黑色盘荷花纹细绦带,竹月色素缎滚边,共九层。再如右上这件暗花缎旗袍除了用上了镶、滚、宕之外,还在布条上绣上了蓝瓜瓞的花纹,色彩搭配协调,工艺十分精美。

清末袍服的边饰在所有时期中最为繁复,工艺最为复杂,样式最为华丽。百变多样的边饰组合,不仅体现了清末旗人贵族在服装上追求奢华的风气,也反映出当时创作者的丰富想象力和创造力。

2.2 民国的黄金年代

辛亥革命之后,中国与西方的交流日益增多。西方的剪裁技术和面料传入中国,新技术和新材料的使用,使旗袍的款式、装饰都有了很大的改变。女性受到西方新文化、新思想的影响,也期望借助服装展现自己的美,给民国时期旗袍的发展带来了更多可能。

相较于晚清繁复华丽的传统边饰,民国时期的边饰简洁了很多,色调上也更加淡雅。当时的女性更注重旗袍整体造型、色彩的和谐搭配,因此,大部分民国旗袍都摈弃了清末繁复的镶滚工艺,仅仅保留了这一形式。旗袍的滚边变窄,工艺也更简单。

图4作于二十年代,全身仅用一条黑色极细的滚边,既衬托了卷云纹紫色面料,与其相互和谐,又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图5这件民国后期的旗袍,由乔其纱装饰烂花丝绒制作而成,同时拥有纱的轻透和丝绒的华贵。装饰与大身颜色相同的窄条滚边,搭配简洁的一字扣。

随着西方新面料传入中国,各种机织花边被广泛运用到旗袍的设计中。在三十年代《良友》画报对于1932年旗袍是这样描述的:“整个旗袍的四周,这一年都加上了花边。花边运动盛行。”①其中,尤以能体现女性柔美的蕾丝花边最受欢迎,成为了民国时期海派旗袍的经典。

上左这件三十年代的提花绸面料旗袍,搭配了9厘米宽的黑色蕾丝花边,与大身的肉粉色形成了强烈的对比,具有很强的装饰性,衣服和边饰的整体比例关系处理地恰到好处。在这件旗袍的右侧有黑色的滚边和一字盘扣,起到了连接上下装饰的作用。

通过观察民国时期的旗袍,可以发现在三四十年代,一部分旗袍已经没有边饰了。一方面,旗袍受到西方服饰的影响,在边饰上越来越简洁;另一方面,处于黄金时代的民国旗袍在剪裁上、面料上、图案上都呈现出了相比从前更丰富多样的可能性。一些剪裁新潮或是印花漂亮的旗袍,已经无需再通过繁复的边饰来增加其美观性。

图7这件三十年代印花丝绒面料旗袍,领为中式,裙是西式,裙摆呈鱼尾形,整件衣服中西结合,非常时髦。图8这件四十年代的象牙白旗袍,通身饰有大小不一的各式彩蝶刺绣;受到西方影响,在剪裁上突出蜂腰的特点。这件旗袍没有滚边,且用暗扣代替盘扣。

结合举例来看,民国时期旗袍借鉴了西方时髦的剪裁和款式,边饰简化了很多,数量大多仅有一条,讲究的更多的是整体色彩以及款式上的和谐搭配。

3.总结

通过对各时期旗袍边饰特点的梳理,不难看出边饰工艺是遵循着由繁到简的规律在发展。从清末奢侈之风盛行,到民国时期的花边运动,再到当代既有对传统工艺的保留,又有在材料、运用上的不断创新,各个时期旗袍边饰的演变和发展都是受到当时社会环境、文化思想等多方面影响而形成的。

与此同时,边饰作为旗袍最为重要的装饰之一,它跟随旗袍每个时期不同的主流审美而改变,而它的变化又反过来促进了旗袍整体风格的形成。因此,我们也可以将旗袍边饰的发展看成是旗袍发展的一个缩影,从边饰的演变可以窥探出旗袍演变以及社会发展的演变过程。

注释:

①旗袍的旋律[J], 良友. 上海. 1940,第150期,p.57

参考文献:

[1] 张延玉.明史[M].北京:中华书局,1974:73-76

[2] 旗袍的旋律[J].良友,1940,150:57

[3] 张凤兰,李洋,杨红.旗袍缝制工艺[M].北京:北京交通大学出版社,2015:8-14

[4] 郑嵘,张浩.旗袍传统工艺与现代设计[M].北京:中国纺织出版社,2000:29-30

[5] 薛燕.华装风姿—中国百年旗袍[M].北京:中国摄影出版社,2012

[6] 上海市文化广播影视管理局.龙凤旗袍手工制作技艺[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13

作者简介:刘思怡(1993.2—),女,汉族,籍贯:上海人,东华大学服装与艺术设计学院,15级在读研究生,硕士学位,专业:服装设计理论与应用,研究方向:华服设计。endprint

猜你喜欢

旗袍
Classic option,stylish choice
“85后”非遗传承人的旗袍梦
旗袍女人
《花样年华》里23套旗袍没有夸张,三十年代的上海滩就是这样
我来说说旗袍美
贾亚玲:传承旗袍之美
旗袍匠人:坚守与传承
旗袍:最美的中国之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