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二胡演奏艺术的传统继承与创新发展
2017-10-14杜文娟
杜文娟
摘 要:二胡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从二胡演奏艺术在传统作品中的继承,二胡演奏艺术在传统作品上的创新以及二胡演奏艺术的创新与发展三个方面对二胡演奏艺术的繁荣发展进行探讨,彰显其鲜活的艺术生命力。
关键词:二胡;音乐艺术;传统继承;创新发展
引言
二胡在漫长的中华民族器乐演奏发展历史中占据着重要地位,悠久的历史使其浸染了浑厚的中华民族音乐文化底蕴,中华民族的精、气、神、韵是其在继承与发展一直在追求的最高境界。二胡演奏艺术发展至今,一直肆意而又不失本意的态度学习、借鉴和移植国内外优秀的音乐作品,在继承我国优良传统的同时加以创新与拓展,以严谨、精益求精的态度实现其长远的发展。
1二胡演奏艺术在传统作品中的继承
1.1独具特色的传统曲目
几千年来,二胡留下的经过千锤百炼而独具特色的传统曲目至今仍在流传,触动心灵着人们的心灵。这些乐曲是前人进步的思想和伟大的艺术形象的体现,是前人深沉内在艺术境界的升华,是经百世而不衰、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些曲目汇集了众多二胡艺术家们创作的精华,如二胡中可以称之为最具代表性的《二泉映月》,它既体现了阿炳先生自身不是、坚强、奋进的思想精髓,还为我们完整的展示了当时社会背景下劳苦人民艰苦的生活状态,以及对美好生活的无限向往、憧憬之情。这样典型性的艺术极品,将中国音乐的精神扎根于心,具有无以伦比的思想性、艺术性、永恒性,无论再经过多少年轮沧桑、风雨变换,都将带给人们永久不衰、耐人回味的永存印记。
1.2优秀现代作品的诞生
才华横溢的作曲家们以其浓郁深厚的音乐情思为二胡写下了不朽的篇章,为二胡音乐的发展留下了无限的空间。优秀的现代二胡作品不仅表达了继承了诸如快速换把、快速换线、挑把、跳弓以及超高把位的快速两手配合等高难度技巧技法,还表达了现代社会新生活、新情感的全新理念。它在继承传统技法的基础上推陈出新,将二胡演奏推向一个新的高峰。实践证明,二胡的演奏和创作,无论是现在还是将来,都必须以中华民族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民族文化为坚实根基,扎根于我国民族音乐之中,遵循着承前启后的发展目标,将传统与现代有机的合理运用、相得益彰,使二胡艺术的发展更加开放、情感更加外倾、色调更加热烈。
2创新是对传统的最好继承
2.1现代气息的融入
每一个时期的音乐都深重的渗透着当时的时代特点,艺术思想、艺术风格以及艺术蕴含,而得以流传千古音乐无一不融入了当时的时代意识。如五四时期的伟大的民族音乐家刘天华,对现代二胡演奏事业的发展起到了开拓性的重要作用;建国以后,二胡音乐事业得到了进一步发展,涌现出许多优秀的演奏人才和大量风格迥,为二胡演奏事业注入了强劲的活力;80年代以后,“走向现代化”的呼声日益高涨;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运用现代手法创作的大量作品以及外国经典作品的移植演奏,更是极大地丰富、完善、拓展了二胡的演奏技巧;而今天,二胡事业更是呈现出传统与现代创新并蓄、稳步前行的状态,以绝对的优势超越了以往任何年代,显示出了新的意蕴和审美追求。艺术是时代的体现,是人民情感的汇集,是大众审美的反映,只有既具有时代特性,又拥有民族特性的艺术才能完美的体现时代精神,与时代发展相同步。
2.2多方借鉴而不失本体风味
随着时代的发展,世界各民族、各地区文化的融合是整体的趋势,音乐艺术也是如此。不同于语言的隔阂,不同地区、民族的音乐所蕴含的思想、感情乃至于精神境界都是共通的,音乐是人类交流最好的纽带。而二胡音乐蓬勃发展至今能够结出丰盛的硕果也离不開对国内外音乐精华的借鉴、学习、移植和融合。同时,我们也要清楚的认识到,二胡特有的神韵绝不是继承和借鉴就可以得到,其创新发展也不是外来文化的肆意杂糅,真正的继承与创新必须是恰如其分、恰到好处的。
当代二胡演奏艺术的创作主要表现在两方面:一方面是直接从姐妹乐器、作品中移植、改编的二胡作品,如《红军哥哥回来了》原为板胡独奏曲、《一枝花》原为山东民间乐曲等,这种绝非照搬而达到水乳交融境地的学习、借鉴、移植,是充满进取性、探索性、创造性的结晶,是既带有原来的特色,又具有二胡芳香淳厚的音韵和焕然一新的感觉;另一方面是中外小提琴作品的移植、改编,如《阳光照耀着塔什库尔干》原为中国小提琴独奏曲,《流浪者之歌》、《卡门主题幻想曲》是国外享誉盛名的经典小提琴独奏曲。这些乐曲对中外作品合理的移植、大胆的编创,极大地丰富了二胡作品和演奏水准,并以其独特的思想精髓和丰满的艺术风格,已成为各具特色的优秀二胡精品。
2.3创新是二胡繁荣发展的根本
民族性、人民性、思想性和时代性,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音乐文化,就是当今二胡艺术发展的终极目标和精准尺度。当代的二胡艺术家和作曲家们深深领悟了开拓创新对于二胡艺术发展至关重要的意义,在这条道路上披荆斩棘,继往开来。例如著名作曲家王建民老师创作的《第一二胡狂想曲》、《第二二胡狂想曲》、《第三二胡狂想曲》,堪称为二胡现代音乐风格作品的典范。这三首作品应用了不同的表现手法,各自的风格也有所不同,但是,这三首乐曲有一点是共通的,那就是作品中所饱含的一种坚忍不拔的民族精神,对祖国美好河山的讴歌与赞美。这些曲目所蕴含的艺术生命力与时代精神活力,充分抒发了作者积极进取、奋斗不息的精神风貌。这些曲目相较于传统的二胡曲,有联系又有超越,有继承又有发展,并已成为各大音乐、艺术院校教学,以及各院校的学生和社会上的二胡演奏者在音乐会、比赛及考学中所经常演奏的保留作品。与传统二胡曲相比。
3二胡演奏艺术的创新与发展
继承和创新是不可分割而独立存在的,优秀文化的继承是创新的基石,创新发展是继承的延续,二者不断的反复正是二胡演奏事业繁荣发展的表现。尤其是近些年来,二胡艺术在学习传统、继承传统优秀珍贵遗产的基础上呈现出了令人欣喜的局面:多种多样的演奏风格得到进一步发展;老一辈二胡艺术家为培养后继者呕心沥血;中青年优秀二胡演奏家人才不断涌现;业余二胡爱好者越来越多;演奏形式的多元化发展。这些成绩,无论是对二胡演奏艺术的横向还是纵向继承,都彰显了二胡人坚定的信念、热烈的情感以及强劲的动力。艺术来源于生活,也应忠实于生活,若是艺术脱离了生活,就如同无本之木、无源之水,再没有生命力。因此,二胡音乐继承于创新发展的关键就在于准确的把握其在进行艺术创作时正确的演奏方向,在人文、地域、制度、环境的基础上,在题材、内容、思想、风格、形式、水准等各方面进行大胆地合理运用和改变探索,反映不断发展的时代气息和生活风貌。在不断地挖掘、勇于探求,运用新技法、新手法的同时,高度尊重艺术的发展规律,使传统与之融会贯通,做到新而不怪、深而不玄。
结束语
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是二胡演奏事业繁荣发展的核心精神和前景目标,是二胡人大胆改革、锐意进取的精神支柱。为了更好的实现这一目标,二胡人应深入生活去学习民间音乐,去了解软新时代的生活风貌和新观众的审美需求,在不断提高自身的演奏技能与艺术修养的同时,将传统继承与创新发展协调统一、相互融合,使优秀的二胡传统在承续与创新中尽显神韵。
参考文献:
[1]杨曼.二胡演奏艺术的传统继承与创新发展[J].大众文艺,2017,(01):157.
[2]罗红霞.弘扬国乐二胡永恒[J].黄河之声,2016,(22):122.
[3]叶静.探究提高艺术的创新思维形式[J].艺术科技,2017,30(03):420.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