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图书馆为弱势群体服务的思考
2017-10-14王林林
摘 要:分析了弱势群体的概念及我国弱势群体的特点,指出了高校图书馆为弱势群体服务的现实意义及对策。
关键词:弱势群体;图书馆;信息服务
近年来,在全社会关爱弱势群体的大环境下,为弱势群体提供信息服务援助受到了图书馆界的普遍关注和热议, 但是服务工作进展不大、效果不理想,尤其是在服务的深度、广度上仍有待拓展。
1.弱势群体的概念、我国弱势群体的特点
弱势群体是与强势群体互为存在条件的相对概念,国际社会工作和社会政策界对社会弱势群体有一个基本相同的界定,认为“弱势群体是由于某些障碍及缺乏经济、政治和社会机会,而在社会上处于不利地位的人群”【1】。目前国内学术界公认的弱势群体分为生理性弱势群体和社会性弱势群体, 其中, 生理性弱势群体包括儿童、老年人、残疾人、长期疾病患者、处境困难的未成年人等;社会性弱势群体包括失业人员、下岗职工、进城农民工、城镇低收入人群、农村贫困人群等。
我国弱势群体的特点是:○1弱势群体与强势群体的差距愈来愈大。首先是经济上的贫富差距加大。其次是知识上的贫富差距。由于长期的教育资源分配不公,导致处于社会边缘地位、被隔离在一定区域并世代相传的弱势群体,在获取、吸收、交流知识的能力上与强势群体差距越来越大。○2弱势群体对强势群体的依附性越来越大。“留守儿童、空巢老人”,一些农民工为摆脱贫困离开亲人到城里打工,他们工作环境恶劣、劳动强度大,伤亡事故时有发生,还处处受到歧视和排斥。由于农民工权力的严重缺失,他们在精神损害、死亡赔偿金方面(依据的是受害人身份、职业、知名度、所在地的人均收入,而不是平等的人格作为赔偿标准【2】)远远低于城市居民。○3弱势群体心理敏感,受措易对社会产生敌对情绪。○4由于经济、知识的双重贫乏,在维权方式方法上原始、传统。如农民工为了讨薪上访、静坐。群殴等等。
2.高校图书馆为弱势群体提供服务的现实意义
2.1促进社会和谐发展,共同实现中国梦的需要
社会发展是所有社会成员的共同发展,而不是部分群体、或阶层的发展,社会发展也不单单是国民经济实力的增长,而是全社会个体自由的提高和增长。事实上,在衡量一个国家发展状况时,联合国开发计划署早已摈弃了单纯以经济发展指标为唯一标准的做法,开始用人类发展指数这一考量多方因素的综合指数,即健康长寿的生活、知识和体面的生活水平。图书馆为弱势群体提供知识服务,逐步缩小弱势群体和强势群体的知识差距,保持社会的均衡发展。
2.2体现了高校图书馆的人文精神
“知识贫困是一切贫困之源”【3】,人只有获得信息和知识才能成长,才能维持生活。弱势群体作为社会发展的重要成员,更需要关爱、知识的帮助,长期以来,高校图书馆无论是文献的采集、服务,重点都是围绕本校的教学与科研服务,缺乏对社会特别是弱势群体提供优质馆藏资源和服务。因此高校图书馆应秉承包容、尊重、平等,实现人的价值、追求人的发展理念,为弱势群体提供知识服务是图书馆人文精神的体现。
3.图书馆特别是高校图书馆为弱势群体提供服务的优势
3.1图书馆特别是高校图书馆由于信息资源的丰富性和集中性,成为了公众了解不同文化、提高文化素养和终身学习的最佳场所。高校图书馆系统、科学地积累了大量的信息资源,它不仅能提供各种载体的文献资料以支持任何人正规和非正规的学习,还能帮助学习者有效地利用知识资源,提供免费的学习设施。
3.2知识服务的多样化
知识服务的多样化,使图书馆成为公众特别是弱势群体提高知识素养的主要通道。随着科技的发展,图书馆为人们的学习提供了更多的服务形式。如:网上预约借书、网上文献传递、信息推送服务、远程教育服务、联机公共目录检索等等。
4.高校图书馆为弱势群体提供服务的措施
4.1建立健全图书馆服务弱势群体的保障制度
信息是一切发展的先决条件,必须要确保正确的信息在正确的时间以最广泛的形式传递给正确的用户。图书馆无论面对什么样的服务对象、主流的还是边缘化群体,提供适合其需求的高质量的文献资源和信息服务才是最重要的
因此,图书馆首先要建立健全为弱势群体服务的规章制度。以有效制约、引导、激励图书馆员为弱势群体提供最优质信息服务的持久性与稳定性。制度的内容包括:信息服务的无条件性(包括不收取任何费用和时空上的限制);尊重人格,秉承信息平等和社会包容理念。
4.2对弱势群体信息素养的培训。
对于弱势群体特别是不发达地区,由于知识的极度困缺乏和条件的限制,对有用信息的搜集、鉴别、利用能力十分的困难。因此图书馆首要任务是要加强对弱势群体特别是青少年信息意识和信息能力的技能培训,提升信息素【4】。培训内容涉包括怎样利用图书馆、电脑使用及信息的搜集、分类、组织和利用。针对弱势农民提供一些有关农业和畜牧业的知识、农产品的生产和销售信息等等。针对社区弱势群体提供一些疾病防治、卫生保健、药品使用和医疗机构及国家优惠政策等等相关信息的搜集、整理和利用等情况。
4.3积极参与政府文化工程建设。
国家实施了一系列的重大文化工程,为弱势分体建设知识共享平台。如“读书、建馆、農村、服务”,“送书下乡”,“万家社区图书室援建和万家社区读书活动”,“农家书屋”等等。
4.4利用移动通讯设备进行信息推送服务
图书馆对有条件的弱势群体可以利用微信公众平台进行图书馆宣传,由于“微信”能够实现对弱势群体进行文字、图片、语音在内的全方位信息沟通与互动功能。图书馆服务馆员借助微信公众平台,与弱势群体人员进行语音互动交流,这不仅克服了部分弱势群体识字能力差的问题,还打破了图书馆服务时间、空间、地点的限制,及时提供知识信息服务,与此同时公众可以在微信平台上提出自己的想法和需求。还可以在平台上成立相关的书友会,针对共同的爱好(如绘画、摄影、棋艺等等)一起沟通、交流。使弱势群体走出“孤独封闭”的心理空间。
图书馆可能利用微信平台向弱势群体进行信息推送服务,内容有:○1.经济法律。图书馆学科馆员及时应向弱势群体宣传一些适合他们的法律文件(如老年抚养法规、老年优待法规、消费者权益保障法规、残疾人保障法、残疾人就业条例等等),使他们知法、守法,依法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维护自身的利益;○2.就业信息服务。图书馆学科服务馆员充分发挥收集信息能力的特长,帮助弱势群体中有劳动能力、的人员找到谋生之路;○3.疾病预防、健康保健服务。图书馆应向弱势群体提供一些疾病防治、卫生保健等等相关信息的馆藏读物。
总之,作为公共关益事业的图书馆,不但应以平等的态度来收藏表征人类智慧的知识成果,更应秉承信息平等和社会包容的服务理念。在图书馆服务中无论人们的年龄、身份、地位等等有何差异,图书馆都应提供平等的服务,不能有任何歧视,让他们获得知识、生成知识、利用知识的能力,摆脱由于知识贫困而带来的生活困境是图书馆应尽的责任。
参考文献:
[1] 郑杭生.走向更加公正的社会:中国人民大学社会发展研究(2002-2003)[EB/OL].[2004-03-12].http//www.china.com.cn/chinese/zhuanti/263722.him
[2] 孔繁军.区别赔偿:城里人乡下人就不一样:[N].南方周末,2004-12-09(15)
[3] 刘长明.知识贫困是一切贫困之源:知识价值论新视角[J].文史哲,1998(4):12-20.
[4]易菲 彭松.公共图书馆服务弱势群体存在的问题、成因与解决对策.[J].情报探索,2011(12):110-113
作者简介:
王林林(1964-),女,大学本科,潍坊学院图书馆采编部,副研究馆员.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