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侯嬴自刭原因

2017-10-14莫月琳

魅力中国 2017年23期
关键词:信陵君

莫月琳

摘要:侯嬴是战国时魏国的隐士,年过七十且家中贫困,是大梁夷门的看守小官,但胸中却充满宏图伟志。在信陵君窃符救赵这一事件中,侯嬴的计谋是救赵成功的关键,但他选择自杀却是一大谜题。依我看来,侯嬴自刭的原因客观来说是保密计划并为未来公子重返魏国留下后路以及下层舍命以报上层的“不得不死”;主观上则是受“士为知己者死”以及灵魂说的影响。

关键词:侯嬴;信陵君;魏公子列传;窃符救赵;自刭原因

在《史记·魏公子列传》中,侯嬴为魏公子出计谋,帮助其窃得兵符来救赵。“侯生曰:‘臣宜从,老不能。请数公子行日,以至晋鄙军之日,北乡自刭,以送公子。……至军,侯生果北乡自刭。”[1]侯嬴何许人也?其乃魏国隐士,年过七十且家中贫困,为大梁夷门监者。然而他为何要自刭?他不死不行吗?

依我看来,侯嬴在那一客观境况下是不得不死。

首先,侯嬴是一个心思缜密的人,很注重消息的保密性。魏公子和屠户朱亥是“窃符救赵”计划的行动者,有勇有谋,完全不用担心他们会泄密。在他们走后,留在魏國并且知道全盘计划的人就只有侯嬴了。由于他年事已高,不堪路途的奔波劳苦,无法追随魏公子一道征战赵国进而避祸于赵;加之作为夷门监者,如果擅离职守,与魏公子同时离开魏国,必定会引起魏王的怀疑,而他们的计划也会因此失败。所以他只能留在国都,随时观察魏王的举动,如果出现意外就可立刻与公子做好内外接应。无论事成与否,侯嬴为了保护所有牵涉在内的人,一定不会让计划的来龙去脉有半点泄露,基于此,于他而言,自杀便是最保险的选择。

其次,我认为侯嬴并不是一个普通的看门人,从他称朱亥为“客”,就可看出他的身份不一般;再到后来魏公子决定带领门客奔赴抗秦战场与他永诀时,大到纷然杂陈的国家关系,小到兵符所藏之地、魏王宠幸之妃及魏公子和如姬的秘密交情,无不在他的掌握之中。由此我们可推断,侯嬴应该跟田光一样,都是江湖中有特殊地位的人。所谓大隐隐于“门”,虽然不起眼,但却能眼观四路,耳闻八方,与各方英雄豪杰相结识,并分析天下多变的形势。

“窃符救赵”一事成功后,侯嬴是事件主谋的事实自然也浮出水面。从“魏王怒公子之盗其兵符,矫杀晋鄙,公子亦自知也。已却秦存赵,使将将其军归魏,而公子独与客留赵。”[2]一句便可看出,留在魏国的侯嬴即使不自杀,恐怕也难逃魏王之怒。他的特殊身份使魏王十分戒备,是其一大后患。就像田光把荆轲举荐给太子丹后,也选择了自尽,因为他们都已暴露了身份,结局也只有这一个。前文“是后魏王畏公子之贤能,不敢任公子以国政”[3]一句表明,魏王对公子的疑惧始终不能释怀。因此,若侯嬴想为公子日后重回魏国铺设顺利之路,他也只能以死来消减魏王的疑忌。

再者,在《史记·刺客列传》中提到的“士为知己者死”是战国时期一种特有的价值标准、行为规范。联系到侯嬴,魏公子对其“欲厚遗之”[4],“虚左自迎”,“遍赞宾客”[5],每一个细节都体现了尊重厚待之情。而魏公子耗费大笔资财来养士人,本就带着十分现实的功利目的,就是希望门客随时能为其效劳。当魏公子向侯嬴“具告所以欲死秦军状”[6]而侯嬴模棱两可时,公子在心理上就呈现出不平衡的状态:“吾所以待侯生者备矣”,“而侯生曾无一言半辞送我!”[7]侯嬴本人对此也是清清楚楚的:“吾固知公子之还也。”[8]可以说,从侯嬴成为公子的门客起,他就注定了会为其置生死于度外。

在魏公子带领门客舍生取义奔赴抗秦战场时,侯嬴却因为衰老而不能相随,他深知此后再也不能为魏公子卖力了,于是他选择了“北乡自刭”,而魏公子竟然默许。这可以说是主客之间一种心灵上的“默契”,侯嬴选择在“至晋鄙军之日”自刭,是为了在那时能够化为灵魂飞到公子身边。实际上,中国的灵魂观念具有悠久的历史,据闻早在先秦时代中国古人就对灵魂有了一定的认识,从先秦的文学作品中我们可以看到大量关于灵魂相关的记录,离魂概念在那时就已确定。从庄子的“庄周梦蝶”,到《搜神记》中紫玉还魂与情人结为夫妇,再到后来《喻世明言》中根据《后汉书·独行列传》中“范式之约”发展而成的范式在自尽后并以鬼魂形态赴约,为守诺言与张勋相见。中国的鬼魂信仰广泛地影响着社会民众的心理。在民俗观念中,死亡并不是生命的终结,而是人生旅途的一种转换,即从“阳世”转换到了“阴世”[9],可以不受时间空间限制,常伴在生人身边。这一灵魂说算是侯嬴自杀的催化剂。

而由于知遇侯嬴的人是属于社会的高层,他的舍命相报又隐含了一种下层对上层的“滴水之恩当以涌泉相报”的心理。这可联系到《聊斋志异》中《田七郎》的故事:贫穷猎户田七郎被捕进牢狱受到富家公子武承休的救助恩情,后在武承休遭到仇家和县官的迫害而无计可施时,田七郎为了报答其大恩替他杀死了所有恶人,随后自己也自刭而死。田七郎母亲所说的“受人知者分人忧,受人恩者急人难。富人报人以财,贫人报人以义。”[9]一句则将贫富之间这种实质上不平等的差别深刻地揭露出来,也是对人们历来认同的养士之风以及“士为知己者死”的传统思想进行更为人道、理性的思考。换句话说,侯嬴也是处于这一不平等的状态,所以他的死除了是主观上自愿报答魏公子的知己之情,也是客观上的一种“不得不”,像田七郎一样,为了他人的慷慨恩情便只能舍身以报之,由此来结束这种不平等。

综上所述,我认为侯嬴的死是纷繁复杂的,客观来说是保密计划并为未来魏公子重新返回魏国留下后路以及下层舍命以回报上层恩情的“不得不死”;主观上则是深受“士为知己者死”传统观念以及灵魂说的影响。

文章注释:

[1]司马迁撰,韩兆琦评注《史记·魏公子列传》,岳麓书社2012年版,第1566页。

[2]司马迁撰,韩兆琦评注《史记·魏公子列传》,岳麓书社2012年版,第1568页。

[3]司马迁撰,韩兆琦评注《史记·魏公子列传》,岳麓书社2012年版,第1560页。

[4]司马迁撰,韩兆琦评注《史记·魏公子列传》,岳麓书社2012年版,第1560页。

[4]司马迁撰,韩兆琦评注《史记·魏公子列传》,岳麓书社2012年版,第1562页。

[5]司马迁撰,韩兆琦评注《史记·魏公子列传》,岳麓书社2012年版,第1564页。

[6]司马迁撰,韩兆琦评注《史记·魏公子列传》,岳麓书社2012年版,第1564页。

[7]司马迁撰,韩兆琦评注《史记·魏公子列传》,岳麓书社2012年版,第1564页。

[8]钟敬文著《民俗学概论》,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 年版,第 140 页。

[9]蒲松龄著,朱其铠主编《全本新注聊斋志异》,人民文学出版社1989年版,第477页。

参考文献:

[1]蒲松龄著,朱其铠主编. 全本新注聊斋志异[M]. 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9.

[2]钟敬文. 民俗学概论[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

[3]司马迁撰,韩兆琦评注. 史记·魏公子列传[M]. 长沙:岳麓书社,2012.

[4]孙殿明. 也谈侯嬴“北乡自刭”——与张雅珩先生商榷[J]. 山东教育学院学报,1997,(05):89-90.

[5]夏国玲. 侯贏为什么要“北乡自刭”[J]. 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学报,1999,(15):14-15.

[6]沙宗平. “精诚同志社”“灵魂说”与“道德说”[J]. 世界宗教研究,2003,(01):92-103.

[7]刘福燕. 中国古代戏曲“魂”、“梦”现象的文化阐释[D].山西大学,2003.

[8]别海燕. 论《田七郎》中的深层悲剧意蕴[J]. 河北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04):187-189.

[9]袁世硕. 《田七郎》:恩报主题的超越[J]. 蒲松龄研究,2008,(02):104-110.

[10]郑宝生. 侯赢为什么自杀[J]. 文学教育(下),2010,(03):43.

[11]程听. 七十老人何所求——论侯嬴之死[J]. 大众文艺,2015,(14):255-256.endprint

猜你喜欢

信陵君
夸人是个技术活
曹操还人情债,用刀
鸡鸣与狗盗
信陵君屈身求才
唐雎说信陵君
信陵君会劝阻侯嬴自刭吗?
信陵君尊老
礼贤下士
信陵君:史上最虚荣的富二代
牵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