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与传统文化的契合策略分析
2017-10-14热汗古丽·阿不力孜
热汗古丽·阿不力孜
摘要:中华传统文化博大精深,但是在西方文化、快餐文化的冲击下风雨飘摇。作为小学语文,要加大对传统文化教学的比重,让学生都能在教师的引导下真切地去感受传统文化之美,以此来培养他们对传统文化的兴趣。故此,本文结合实践教学,从穿越时空,延伸扩展,把握文化特质,诵读经典 感悟传统文化,利用情境激发学生传统文化学习热情,立足教材体系,挖掘教材文化特质,学习课外的传统文化几点展开有效论述:
关键词:小学语文;传统文化;教学
引言
语文作为承载传统文化的载体,对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文学素养的提升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尤其在文化激烈碰撞的当下,加强语文中传统文化教学,对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以及价值观尤为重要。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来不断继承并发展的文明产物,是继续向前发展的基础与动力,作为教师有义务传承并发展中国的优秀传统文化。而小学阶段正是人格养成的关键阶段。要加强对传统文化教育的力度,使语文承担起传承传统文化的历史使命。
一、穿越时空,延伸扩展,把握文化特质
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厚重而凝练,在精巧的篇章中蕴含着丰富的人生哲理与情感。语文教师要结合学生的特点,探究适合的教学方法,指导学生更好地去理解文化特质。例如,在教学传统文化时,教师可以先介绍作品作者所处的年代,讲述作者的一些人生经历,将学生的思绪拉到作品创作的年代以及作者所处的境遇之中去体会此情此境,便于学生更好地领悟其思想。再者,在学习文本作品的基础上适当延伸扩展一些与此作品相类似的或相关联的文章,供同学们去欣赏、比较,进而更深刻地去理解本作品的内容与思想情感。
二、诵读经典 感悟传统文化
诵读可以说是古代私塾最为常用的教育方式之一。有效的诵读需要通过眼睛将知识传递到大脑中,大脑再进行思考后,用嘴巴读出来,最后再次传达到耳朵里去,这种周而复始的过程能将一个知识点记忆的更加牢固。中华民族文化传统中最具代表性的著作就是经典,其为历史的传承起着十分重要的引导作用,是中华民族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同时也是民族思想的源泉、更是民俗民风的始作俑者。而这些文化经典最适合的学习方式——诵读,其抑扬顿挫的诵读节奏可以加深记忆,更利于学生从中感受到民族传统文化的魅力所在。因此,在传统文化的教学中一定要加强诵读教学指导。
三、利用情境激发学生传统文化学习热情
传统文化丰富多样,但是,随着时代不断变迁,很多传统文化观点已经很难理解。尤其是在语文教学中,一些诗句的内涵深,小学生直接理解起来难度较大。为此,教师可创设情境简化教学内容,用形象的方法将深刻的道理浅显易懂地展示出来,使小学生在真实的情境中自主开发传统文化内容,体现他们的主体地位。例如,在欣赏《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这首诗时,可利用多媒体,每讲一个诗句呈现出一张图片,也可以呈现整体图片的一部分,根據诗词的意境构建一幅图,创设出一个形象生动的情境。在诗句的理解过程中,小学生也能更好地意识到离别的不舍与古人对友谊的态度。从真实的情境中促进学生体会真正的文化理念,使传统文化成为小学生现代生活的有效“导航”。
四、立足教材体系,挖掘教材文化特质
小学语文教材中的每一篇文章都兼顾了文学作品的质与美,可以说是传统文学作品的代表。故此,语文教师在制定教学目标与教学方案的时候,应先立足于教材内容,并且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引导学生深入去挖掘文学作品的文化特质;即传统文化的因子。在讲解文章结构与中心思想的时候指导学生去了解传统文化的观念、文章文学的底蕴等,帮助他们站在文章的结构角度、文章的思想情感角度以及文化特质的角度上深入探索语文知识,这对提升学生的文学作品的鉴赏能力发挥重要作用。例如,在讲解韩愈的《师说》一课时,可结合文章内容创设问题情境,以问题的形式导入教学,提炼传统文化所倡导的从师求学的教育理念,培养学生尊重他人、尊师的意识,加深对传统优秀文化的理解和记忆。又如,在讲解《鸿门宴》一课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站在文章背景与历史事件的角度上去分析文章文的化特质,把握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之间的内在关联性。使学生更深刻地去体会文章所传达出来的审美情感,进而再达到培养学生民族文化精神之目的。
五、学习课外的传统文化
传统文化内容丰富,仅借助课内教学是远远不够的,教师也要积极组织学生开展课外学习,选择一些适合学生阅读的书籍,以此来丰富他们的精神世界,提高学生对传统文化的了解。教师可指导学生读古典文诗歌、古典名著、中外故事等。鲁迅先生说的好:“读书必须如蜜蜂一样,采过许多花,这才能酿出蜜来。倘若叮在一处,所得就非常有限,枯燥了”。课外阅读是学生了解传统文化的重要补充,好的课外阅读可以提高学生的兴趣,提高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还能加强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识与印象。学习课外的传统文化能使学生的内心处得到洗涤。语文是最直接与传统文化打交道的学科,也是民族文化精神的重要载体之一,语文学科中蕴涵着丰富的民族文化和民族精神,语文教师一定要加强传统文化的学习,使其扎根于学生的心灵深处,并以此为基础指导学生构造自己的精神家园,让他们都能继承发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道德和民族精神。这样的教学无疑是具有前所未有的重大的教育意义的。
综上所述,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是中我们民族特有的宝贵资源,但是随着西方文化、快餐文化的不断冲击,如果不对其进行有效开发,这些宝贵资源的吸引力也会逐渐下降。作为语文教师,在西方文化不断冲击当代人思想观念与价值观的当下,我们一定要捍卫传统文化的地位,这是每一位教育工作者的职责。将传统文化渗透到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之中,引导小学生在小学阶段就开始接触传统文化,学习传统文化,受传统文化的熏陶,这对小学生建立正确的文化观念是非常有利的。
参考文献:
[1]苑金茹,刘华,刘舒菁.将传统文化的“历史母体”融入校园文化的“现实土壤”.思想理论教育:新德育,2006(09).
[2]张海霞.将传统历史文化教育渗透于小学语文教学中[J].中国校外教育,2015,(25).
[3]陈燕.在语文教学中实施创新思维教育[J].文学教育(中),2011(03).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