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建设志愿者之校的思考与实践

2017-10-14郑永森

高教探索 2017年13期
关键词:意义措施问题

郑永森

摘要:志愿服务已经被诸多高校视为人才培养的重要环节。建设志愿者之校有助于培育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助于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还可以为社会创造一定的经济效益,促进社会和谐,对于人才培养和社会建设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调查发现,建设志愿者之校存在志愿服务时间分布不均、项目类型相对单一、社会支持不够积极等问题。建设志愿者之校应加强志愿服务组织的建设、志愿服务项目的开发、志愿服务文化的培育以及志愿服务社会支持体系的构建。

关键词:志愿者之校;建设;意义;问题;措施

一、建设志愿者之校的重要意义

“仁者爱人”“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我国传统文化中的互助、仁爱的思想源远流长,这些思想与以“奉献、友爱、互助、进步”为核心的志愿服务精神内涵高度契合。《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见》提出要发挥优秀传统文化怡情养志、涵育文明的重要作用,让优秀传统文化在新的时代条件下不断发扬光大。可见,传统文化是我国志愿服务事业发展和培育社会核心价值观共同的文化根基。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一种价值观要真正发挥作用,必须融入社会生活,让人们在实践中感知它、领悟它。要注意把我们所提倡的与人们日常生活紧密联系起来,在落细、落小、落实上下功夫。”志愿服务是一种典型的社会实践,是与他人的一种友善合作,是与社会的一种诚信互动,是与自然的一种和谐相处。完成志愿服务任务需要有良好的敬业精神和公正意识,参与志愿服务有助于大学生深刻领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要义。近年来,“鸟巢一代”“海宝一代”“UU一代”等青年志愿者的表现,让世人看到了中华民族美德的传承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弘扬。志愿者行动复苏了中国传统文化中有利于公民社会成长的诸多精神要素[1]。建设志愿者之校就是要引导更多的大学生以自己的知识和技能服务社会和他人,在志愿服务活动中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二、建设志愿者之校存在的主要问题

2016年,我们通过问卷对提出建设志愿者之校的某所学校的20000余名学生进行了全样本的调查,发现在建设志者之校的过程中存在以下问题:

(一)从志愿服务时间的分布上看,存在“累积志愿服务时间多,平均志愿服务时间少”“注册志愿者人数多志愿服务时间少,骨干志愿者人数少志愿服务时间多”“低年级学生参与志愿服务的时间多,高年级学生参与志愿服务的时间少”“参与大型赛会的志愿服务活动时间多,参与小型志愿服务活动的时间少”等志愿服务时间分布不均现象。根据该校志愿服务系统的数据显示,每年志愿服务总时间超过了10万小时,全校学生的人均志愿服务时间不到4小时,全体志愿者的人均志愿服务时间仅为5.6小时;该校注册志愿者达到了学校总人数的80%,但70%的志愿服务时间是由15%骨干志愿者完成的;该校毕业年级的学生参与志愿服务时间不到全校志愿服务时间的10%;该学校有超过三分之一的学生有参与大型赛会志愿服务的经历,而且参与各类赛会志愿服务的时间达到了全校总体志愿服务时间的55%。该校的数据还显示,平均一周参与一次志愿服务的大学生占学校人数的17.4%;平均一月参与一次的占30.8%;平均三个月参与一次的占15.1%;平均半年参与一次的占16.6%;偶尔参与一次的占20.1%。

(二)从志愿服务项目分布上看,存在“志愿服务组织多,志愿服务项目少”“团组织开展的志愿服务项目多,志愿服务组织自主开展的志愿服务项目少”“临时项目多,长期坚持的项目少”“非专业的项目多,专业的项目少”等志愿服务项目欠缺的现象。调查显示,该校志愿服务组织形成了纵横交叉、全面覆盖的局面。纵向上有校、院系、专业、团支部、宿舍志愿服务联合会或志愿服务队;横向上有各党支部、团委、学生会、社团等成立的志愿服务队。但各志愿服务组织重点是在组织成员参加各级团委组织的志愿服务活动,自主开发的志愿服务项目明显不够。数据显示,该校大学生志愿者参加过的志愿服务类型排列前五的分别是大型赛会服务、关爱服务、公益机构服务、环境保护服务、交通与治安服务。可见,大学生参与大型赛会等临时志愿服务项目的积极性最高,大学生参与的志愿服务类型更多的是常规型志愿服务活动,涉及专业知识的专业型志愿服务活动较少。

三、建设志愿者之校的主要措施

《关于支持和发展志愿服务组织的意见》明确规定志愿服务组织是以开展志愿服务为宗旨的非营利性社会组织,是汇聚社会资源、传递社会关爱、弘扬社会正气的重要载体,是形成向上向善、诚信互助社会风尚的重要力量。尽管参与志愿服务是个体的自主选择,有诸多志愿者是以个人名义在积极参与志愿服务活动,但由于个人的力量和资源都是有限的,要保证志愿服务活动的持续开展,建立志愿服务组织是必不可少的。志愿者决定参加志愿服务组织开展的志愿服务活动一方面是由于个人的兴趣爱好,更多的是源于志愿服务组织的需求。志愿者如果认同某个志愿服务组织,更可能为了组织的荣誉而参与志愿服务。志愿服务组织是提供志愿服务信息的重要平台,志愿者加入不同的志愿服务组织,可以促进信息的共享,大大增加被招募成为某项议题志愿者的机会。大量事实表明,加入的志愿服务组织越多,参与志愿服务的可能性越大。组织性已经成为志愿服务活动的重要特征。志愿服务组织是传承志愿精神和志愿文化的重要载体,建设志愿者之校,首先要加强志愿服务组织建设。

·教师与学生·建设志愿者之校的思考与实践

加强志愿服务组织建设,其次要以制度建设为基础,加强对志愿者的科学管理,实现志愿服务项目的有效运行,促进志愿服务规范化发展。无规矩不成方圆,规范的制度是顺利完成志愿项目的重要保障,也是志愿服务组织进行内部治理的重要措施。高校志愿服务组织应结合大学生志愿者的个人专长和实际需求,结合可支配的社会资源情况,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确保人、财、物的科学管理。志愿服务组织一般要建立组织议事规则、志愿者招募选拔程序、志愿服务项目实施细则、考勤制度、考核制度、保障与激励制度、安全应急制度、绩效评估制度等等。高校志愿服务组织的制度建设,除了注重可操作性、可持续性,最重要的是要注重針对性,制定相关制度时要充分考虑组织内部因素,如组织的目标、志愿者的动机需求、志愿服务项目的具体任务等等;也要考虑到组织外部因素,如法规政策、社会支持等。

四、总结

虽然大学生志愿者已经成为志愿服务的重要力量,但大学生志愿服务的参与意愿远高于实际参与水平。调查表明,缺少合适的志愿服务项目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足够多的志愿服务项目是提高大学生志愿服务参与水平的重要保证,足够好的志愿服务项目是激发大学生志愿服务热情的关键所在。志愿服务项目的开发已经成为志愿服务服务组织的一项重要工作,是建设志愿者之校的重要内容。

参考文献:

[1]王洪松.当代中国的志愿服务与公民社会建设[M].北京:中国政治大学出版社,2015:2.

(责任编辑王思静)

猜你喜欢

意义措施问题
放养鸡疾病防治八措施
有意义的一天
高中数学解题中构造法的应用措施
生之意义
减少猪相互打斗的措施
夏季猪热应激及其防治措施
演员出“问题”,电影怎么办(聊天室)
韩媒称中俄冷对朝鲜“问题”货船
“问题”干部“回炉”再造
诗里有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