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享概念殺到你準備好了嗎?
2017-10-14
日前讀到月刊封面專題“共享經濟之風口”系列專輯文章,讓筆者大感驚喜,並再三反復翻閱系列來自兩岸四地的專家學者、業界領袖以及商界精英訪問,收益頗多。近年在大中華地區,以至全球各地掀起共享之風,尤其在和我們衣食住行皆日益密切的內地,共享之風早已是無處不在,從充電寶到雨傘、馬扎,甚至連住宿、休息的埸所都能夠共享,更不用說人們出行必需的共享車早已蔚為奇觀。讓人不禁聯想翩翩,同一天空下,處在大時代的澳門,將會封關閉守,拒絶與外地接軌,還是迎風而上,接受大時代的挑戰?據近期新聞報導,香港政府與社會服務聯會公佈一項為期三年的“共享房屋計劃”,在香港社會以至本澳坊間都成為新聞關注焦點,然而在香港本地也出現不少潑冷水的聲音,指責這個共享計劃是個偽命題,甚至認為是政客想出來的“花招”,因為僧多粥少根本解決不了水深火熱的無樓一族的需求。誠然,任何一個政府民生政策一出臺想要一步到位,確有困難,但是,我們從香港推動這一政策的出發點來看,是要給予點讚和有所期許的。畢竟,人家已經在踏上利用共享經濟概念解決民生難題的路上。取他人之長補已之短。作為澳門而言, 又有哪些方面其實是可以學習和借鑑他們的呢?
坦白說,在小城生活模式相對簡單,久而久之,人們對創新對外來事物的接受能力也不會很強,對內地城市風行的新科技抱持觀望甚至懷疑的心態。就以移動支付而言,至今在澳門不少超市百貨公司都可使用,但移動支付之風還是未成氣候,民眾普遍習慣於使用現金和信用卡。衆所周知,澳門小城交通出行不便,高峰期間出門必遇堵塞,的士杯水車薪,全球發展得風生水起的Uber優步出行模式2015年進軍澳門,為本澳市民出行提供了不可多得的選擇,然而,也囿於一部分市民不接受其網上支付方式而卻步,兩個月前的7月份Uber優步最終選擇了暫別澳門,不可忽視的因素一定程度上是和市民的使用與否有關。而在8月初特區政府突然宣佈和內地阿里巴巴集團合作助澳發展智慧城市,由於事前毫無徵兆,在坊間掀起的震撼不亞於一埸小颱風,市民驚訝的不僅僅是質疑政府和內地私企簽約本身的安全性,也對於智慧型城市和共享經濟本身的前景充满疑惑。
貴刊封面專題“共享經濟之風口”受訪者曾志龍先生分析澳門的智慧城市的共用之道時,就有分析指,隨著共用經濟理念與模式的推廣,人們逐漸發現與相信使用權會比擁有權更重要,很多東西在有需要時使用的成本往往低於長期持有帶來的成本與維護費用等。如此一來,在共用經濟模式的大環境下, 人們可以不用投放大量資金用於購買物業或車輛, 但也享有使用權, 並且可將資金留作投資或做其他事情。文章最後,他還分享了他的心得和經驗:“澳門作為一座國際都市,發展共用經濟有其可行性與必要性,但是任何事物的發展都有一個過程,並非一蹴而就,內地如今的共享風潮也是經過了一個廣泛創新與沉澱的過程,正是在這個沉澱的過程中,很多想法被市場淘汰,很多創新被現實否定,其他地區流行的模式不一定適合澳門,也不是完全不能運用在澳門,關鍵還在於城市整體的創新力、民間的智慧與政府的施政遠見。”“本澳的共用經濟模式正處於初期摸索的階段,建議特區政府應借鑒和參考其他國家和地區的成功經驗,結合自身的優勢和特點,及時推出共用經濟不同領域的技術標準和使用規範。給共用經濟在澳門的發展提供更多的成長空間,也給創業者們提供更多的發展機遇,也只有這樣,共用經濟才能在澳門順利萌芽生長,給這座國際化都市帶來新的活力與創造力。”
綜觀港珠澳三地,澳門在經濟轉型方面,仍是落後鄰埠一大段路程,究其原因,和本澳社會傳統經濟結構有關,和特區政府尤其是官員的不進取思維有關。民生方面不講了,全靠有高福利政策的搭救,才營造了社會和諧安居樂業的社會氛圍。經濟層面而言,依靠龍頭經濟產業博彩業的快速產出效應會給政府帶來巨大的賭收,但是,長遠而言,是否可以不用理會外面的世界有多廣闊?澳門賭業可以長做長有?等等,政府可否有長遠的應對外圍局勢居安思危的思維,否則,長此以往地眷戀在昔日的光輝及眼下的安逸,終有一日仿如龜兔賽跑的兔子的下場,由博彩經濟的引領者變成落後者,經濟上如此,社會民生等亦然。
如今的時代, 共享經濟之風席捲全球, 越來越多的城市,越來越多的行業在共享市場上嚐到了甜頭,澳門是否還要繼續沉睡,等到一覺醒來,才來感慨外面的世界很精彩的遺憾,而這些到屆時,未必是你我他的所願!
(澳門/ 蘇志成)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