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印象崇左,魅力边城

2017-10-14越声

小演奏家 2017年7期
关键词:老秦花山岩画

越声

边城崇左市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西南部,自古以来就是壮族先民骆越民族的聚居地,面向东南亚,背靠大西南,东部及东南部接南宁市、钦州市,北邻百色市,辖江州区和扶绥、大新、天等、龙州、宁明五个县,代管县级凭祥市,其中宁明、龙州、大新、凭祥四县市与越南接壤,边境线长533公里,是广西陆路边境线最长的地级市,当年对越自卫反击战的主要战场就在这里。

峭壁上作画,千年不褪色

第40届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会议确认我国广西左江花山岩画艺术文化景观和湖北神农架为新的世界遗产地。

在左江及其支流明江沿江两岸200多公里的悬崖绝壁上密集分布着大量的古文化遗迹——岩画,这是我国战国至东汉时期南方壮族先民骆越人的伟大创造。从上游的宁明县珠山岩画开始,至下游的江州区万人洞山岩画,途经宁明、龙州、江州、扶绥三县一区,共有38个岩画点、109处岩画、4050个图像,沿江分布总长度达105千米,是我国南方乃至亚洲东南部地区规模最大、图像数量最多、分布最密集的赭红色岩画群。“青山环碧水,岩画面台地。”宏大醒目的赭红色岩画、丛丛矗立的青山、蜿蜒曲折的碧水、开放平坦的台地共同构成了独特的左江花山岩画文化景观。

那么,左江花山岩画有何过人之处呢?这里的岩画是用鲜亮的赭红色颜料绘制而成的,图像包括人物、动物和器物三大类,以人像为主,最大的人像高约3米,最小的仅二三十厘米。人像分为正身和侧身,正身人像形体较大,双臂向两侧曲肘上举,双腿弯曲半蹲,形如青蛙;侧身人像双臂上举,曲膝半蹲,作跳跃状。动物画像有兽类、鸟类等,器物则有刀、剑、铜鼓、铜钟、独木舟等。

这些图像在崖壁上错综呈现,组成一幅幅完整的图画。典型的组合是一个高大魁伟、身佩刀剑的正身人像居中,脚下有狗,身旁有铜鼓,四周有众多动作一致的侧身人像。整个场面布局规整,疏密相间,动感十足,画面所描述的场景仿佛是一个庄严而又欢快的祭祀活动。这些色彩鲜艳、不断重复的画面与山崖、河流和台地共同构成了神秘而震撼的文化景观,被称为“崖壁画的自然展览宫”、“断崖上的敦煌”。

左江花山岩画有其独特的原创性、典范性与稀缺性,它以蹲式人形为主,风格高度统一,在世界上属于独创。蹲式人形图像在岩画中的比例高达82%,这在世界岩画中首屈一指,其绘制者在万仞崖壁上持续、有意识地作画,作画位置之奇险、难度之大均举世无双,而惊人的图像数量也让其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岩画群。

左江花山岩画大都位于江河的拐弯处,面向高大的峭壁。宁明花山岩画因其单位面积最大、画面最集中、内容最丰富、保存最完好而成为典型代表,其中以明江河畔的花山岩画规模最为宏大,在临江一面长221米、高约45米的陡峭悬崖上可辨认各种赭红色图像多达1951个,是我国乃至世界上发现的画面最大、图像最多的一处岩画,堪称世界岩画史上的珍品。

友谊关:“南疆国门第一关”

友谊关被称为“南疆国门第一关”,坐落在凭祥市区南18公里处,始建于汉朝,起初名为“雍鸡关”,后来几经改名,1965年始称“友谊关”,因其雄伟的建筑、险峻的形势而有“天下第二关”之称,是我国九大名关之一,也是我国目前仍在使用的唯一的边关通道。

这里是历代兵家必争之地,闻名中外的镇南关大捷和镇南关起义就是在这里打响的,城门上的“友谊关”三个大字是陈毅元帅手书的。2006年,友谊关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如今,随着国际贸易和旅游业的飞速发展,友谊关己成为我国南方出海大通道和著名的旅游胜地。

关楼回廊的第一层以图片的形式陈列着镇南关大捷、镇南关起义和红旗插上镇南关的历史;第二层是中越高级领导人会晤室,在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周恩来总理曾两次在这里亲切会晤越南人民领袖胡志明;第三层是我国九大名关展览厅。过了关楼就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友谊关口岸,人们可以由此凭签证进入越南境内。

友谊关周围都是雄山峻岭,地势险要,自古以来就是易守难攻的军事要地。在关楼两侧各有一山径通向两边的古炮台,山径是由粗糙不平的大石铺设而成,呈阶梯式依山而上,在山林间若隐若现。石阶间的落差很大,人们登山时会感到很费劲,石阶外侧设有一条粗大的锈迹斑斑的铁链围挡,以免游人不小心掉下山崖。

山间偶有老树拦道,苍劲的树根裸露在石阶上肆意地伸展着,彰显着其破石而出的顽强生命力。石阶上皆是飘落的树叶和蔓生的青苔,一枯一荣,它们最终都找到了自己的归宿,一切顺其自然。

天琴:广西一首古老的歌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广西天琴的家乡在龙州,它是一座有着1290多年历史的古城。古骆越文化造就了龙州县及左江流域深厚的民族文化底蕴,而天琴则是古骆越文化里一支古老的歌。

据有关史料和近年来专家的考察论证,天琴是在特定的历史环境与条件下應运而生的:秦瓯战争结束后,战败的壮族祖先——西瓯骆越先民们只好依山傍险,以单个氏族或部落为群体占洞而居,自成洞落,遇到天灾人祸时就祈求神主的庇佑,于是他们制作出了粗糙的祈神物——天琴。从唐代开始,作为巫文化的一个产物,天琴的传奇故事说不完诉不尽,这些都是壮族先民对美好生活与和谐社会的祈愿。

在30年前的一个傍晚,正在龙州采风的广西著名民族音乐家范西姆看到一个十三四岁的女孩牵着牛、扛着犁耙疲倦地回到村庄,有人告诉他女孩的天琴弹唱都很不错,她的名字叫罗凤梅。于是范西姆把罗凤梅叫住,让她表演一番,罗凤梅确实表现非凡,天籁般的嗓音让范西姆无比兴奋,组建天琴女子组合的念头当即从范西姆等人的脑海里蹦了出来。

2003年9月,范西姆邀请另一位老音乐人农峰一起作曲,由词作家梁绍武作词,韩醒负责天琴的改良制作并担任演奏指导,但一些女孩之前从没有接触过天琴,于是韩醒用摹仿速成法教琴。天琴姑娘们以惊人的速度掌握了演奏技法,再加上她们像黑色燕子一般的美丽造型、嘹亮的歌喉以及奇特的脚铃伴奏形式,赢得了观众们的一片惊呼,许多专家学者都不禁评价:“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难得几回闻。”endprint

那么,天琴是怎样制作的呢?在龙州民盟盟员黄毅琼和李团的带领下,我们一早就去拜访了天琴制作人秦华北的家,一见面他就对我们说:“我喜欢你们叫我老秦。”这句话一下子就拉近了我们之间的距离。

老秦的家面积不大,客厅既是会客室也是工作室、研究室、荣誉室,满屋都是他亲自制作的天琴。他介绍说,天琴是一种古老的用葫芦壳制成的民间弹拨乐器,由琴杆、琴筒、弦轴、琴马、琴弦组成,琴筒呈半球状,用葫芦壳制作,梧桐薄板为面,琴头、琴杆、琴马均为木制,琴弦为两根浸泡过蜂蜡的棉纱线,现改为尼龙弦。天琴有别于二胡、冬不拉等一些民族乐器,其简单明了的外形有着很强的表现力和民族寓意。

天琴分为拆装式天琴和直杆式天琴,拆装式天琴分为五节,代表五行的金、木、水、火、土,也代表方向东、南、西、北、中,这也是壮族及巫文化的特色。老秦还说天琴具有音域宽、音色美、上手快的特点,而龙州天琴是纯手工制作,且一般都由琴师亲自制作。老秦制作的天琴外形美观,易于弹拨,且音律较准,得到了业内专家的认可。

那年,龙州天琴女子弹唱组合要登上春晚,老秦加班赶制天琴,不小心被滑落的模具差点割断动脉,医生说伤口要是再深一毫米谁也救不了了。老秦看上去外表粗犷,但灵巧的手指使他成为国家级非遗天琴制作工艺传承人,还弹得一手好琴,老秦说:“如果不是少了两根指头,我还能弹很多高难度的曲子咧!”

现在老秦用的是现代天琴,是一种行似二胡的乐器,但又不同于二胡,它的琴筒像一个密封的圆形扁鼓。作为弹弦乐器,天琴更接近琵琶,而不像吉他那样留一个圆洞。坐着弹天琴时,双手要打开,右手搭在腰前琴筒前的琴弦上,琴杆横在胸前,左手伸出以弹拨琴杆远端的弦。

在古代,天琴是可以拆卸的,后来改为一体式,除此之外,为了将这古老的法器改为演奏乐器,老秦还做了很多尝试。琴筒依旧选择传统的葫芦壳,这是因为葫芦有辟邪的意义,但更主要的是老秦觉得葫芦壳比模具打造出来的更有质感。琴面用青桐木,琴杆不再选用桃木,以红木替代。琴头上是一只刻出来的龙头,颈处镶嵌了一块缅甸玉作为装饰,且龙口含珠,异常精美。在琴弦的选择上,老秦更是煞费苦心,为了能达到满意的音色和音质,他几乎跑遍整个广西,反复实验,最终选择了尼龙弦。

天琴的价格落差很大,最贵的高达几万元,用的是上好的木料,便宜的只有几百元,学生可买去练琴,龙州民族中学的学生表演时用的就是老秦制作的练习琴。

当地特产

指天椒:天等指天椒是在崇左市天等縣特定的土质和气候条件下种植出来的名优辣椒,该椒果小朝天肉厚,色泽鲜红,辣味十足,曾荣获1983年国家外经贸部优质产品的称号,被誉为“天下第一辣”。

八角:崇左市现有八角林9.8万亩,年生产鲜果6千多吨,折干果约2千吨左右,每年3至4月和8至9月份为收获季。八角干果又叫“茵香”或“大料”,普遍用作腌制加工和烹饪调料。

苦丁茶:崇左市年产鲜茶450多吨,可加工制成高品位优质的球形、花形、条形等品种共100多吨,常饮之可缓解胃肠炎、咽喉痛、高血压等疾病。endprint

猜你喜欢

老秦花山岩画
这儿真美
“五花山”的由来
老秦
观岩画
少年与逃犯
岩画诗
出神入画——全国知名画家走进花山作品选登
阴山岩画
母亲的声音